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82101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03.220.20R87备案号:34558-2012DBll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8862012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InteIIigentsystemtechnicalrequirementsforintegratedpassengertransporthub2013-01-01实施2012-06-14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系统功能要求25系统性能要求46设施设备要求4附录A(资料性附录)7Z,刖百本标准按照GB/T1.1-2009中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提出。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归口。本标

2、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北京公联交通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建玲、王刚、杜勇、于海涛、李静、张晓亮、陈智宏、隋莉颖、张可、王晶晶、刘浩、朱丽丽、张海林、牛树云、李宏海、袁媛、靳猷、王京辉、刘杰、周昕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及相关设施设备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并可指导工程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3、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943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T15381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20090.2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2部分:视频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50174GB50395GB50464YD/TYD/TYD/TYD/TYD/T10971098109911715032DB11/Z361DB11/T384DB11/T65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测试规范-低端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IP网络技术要求一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4、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化技术要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公共交通客运标志ISO/IEC7498-4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4部分:管理框架(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s-OpenSystemsInterconnection-BasicReferenceModel-Part4:Managementframework)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综合客运本区纽integratedpassengertransporthub是以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及长途客运为主,衔接两种以上(含两种)客运方式,具有运输组织管理、

5、中转换乘、多方式联运服务基本功能的场所。DB11T88620123.2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integratedpassengertransporthubintelIigentsystem是指具有枢纽运行监测、安全疏散与应急、乘客综合信息服务、协同管理与联动支持、停车管理和综合运行信息管理的多功能信息集合系统。3.3客流检测设备passengerflowdetector是指应用于综合客运枢纽场所内检测客流量的仪器。4系统功能要求4.1总体要求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应包括以下6个功能:运行监测、安全疏散与应急、乘客综合信息服务、协同管理与联动支持、停车管理、综合运行信息管理。4.2运行监测4.

6、2.1主要功能运行监测应包括图像监控、客流监测与分析、车流监测与统计和设备设施运行监测。4. 2.2图像监控4.2,2.1应实现综合客运枢纽内的图像监控,应覆盖以下区域:枢纽出入口、上/下客通道、换乘通道、售票区、安检区、候车区、枢纽周边、公共换乘区及重要设备区等。4. 2.2.2应实时监控综合客运枢纽内客流秩序和安全。4. 2.2.3应实时监控进出枢纽的车辆秩序和安全。1.1.1.4 应实现对进出枢纽的行人、车辆出现的异常情况的自动检测和报警功能,如长时间滞留、逆行、拥挤、抛撒物、引起烟雾等。1.1.1.5 应对枢纽内视频图像进行统一管理和存储,存储文件格式应符合GB/T20090.2相关规

7、定,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DBl1/T384相关规定。4.2.3 客流监测与分析4. 2.3.1应实现综合客运枢纽内主要区域的客流监测。在枢纽出入口、上/下客通道、换乘通道等场所实现客流数量、客流方向的实时监测;在候车区、售票区、公共换乘区等区域实现客流数量、客流密度的实时监测。5. 2.3.2应实现枢纽内客流拥挤及异常事件的自动检测与报警功能,如突发聚集、逆行等。6. 2.3.3应实现枢纽内客流统计、分析和查询,能生成相应的客流分析图表。7. 2.3.4可实现对客流数据按时段、空间位置、交通方式的预测功能。4.2.4 车流监测与统计4.2.4.1应实现对进出枢纽车辆的实时监测,包括车辆标识和车辆

8、数量。4.2.4.2应实现对进出枢纽车流拥挤及异常事件的自动检测与报警功能,如长时间滞留、逆行等。4.2.4.3应实现进出枢纽车流信息汇总、统计和查询,并能够输出数据。4.2.5设备设施运行监测应实现与枢纽建筑门禁、楼宇自控及消防报警等基础弱电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对基础弱电设备设施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4.3安全疏散与应急4.3.1主要功能安全疏散与应急应实现突发事件快速报送及响应、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处置决策支持和安全疏散集中控制。4.3.2突发事件快速报送及响应4.3.2.1应实现对报送到安全疏散与应急系统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以及对接警信息的自动记录和存储。4.3.2.2应实现对文字、视

9、频图像、语音等信息的快速报送。4.3.3应急资源管理4.3.3.1应按照类型、所属区域等条件对枢纽内各类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设施进行录入和查询。4.3.3.2宜实现枢纽内应急资源的电子地图浏览和查询功能。4.3.4应急处置决策支持4.3.4.1应对枢纽内所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统计分析,参见附录A中表A2o4.3,4.2应快速提取并显示枢纽应急预案。4.3.5安全疏散集中控制4.3.5.1应通过发出控制指令,实现对枢纽内集中控制的安全疏散标志的统一操作。4.3.5.2集中控制主机应能够强制切断枢纽内的各种信息发布终端日常的信息发布,直接向各种信息服务终端推送突发事件信息和安全疏

10、散指令。4.4乘客综合信息服务4.4.1应设置静态标识、动态显示屏、站内广播、触摸屏、有线电视、网站等发布手段,向枢纽内乘客提供各类综合信息服务。4.4.2静态标识设置应符合DB11/T657相关规定,枢纽内乘客换乘诱导服务应以静态标识为主,枢纽动态信息发布手段应与静态标识进行统筹协调。4.4.3动态显示屏应设置在各种交通方式换乘区、售票区、候车区、发车区、停车场等公共服务区。4.4.4静态标识和触摸屏应至少实现两种(含两种)以上语言支持。DB11T88620124. 4.5发生突发事件时,应通过紧急广播和各种显示设备在规定的区域优先播出安全疏散诱导信息。4.5 协同管理与联动支持4.5.1

11、综合客运枢纽应预留枢纽内各运营单位的数据接口,统一传输协议。实现枢纽与公交汽电车、轨道交通、长途客运等运输方式的数据交互。4.5.2 宜实现对综合客运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历史运营信息和实时调度信息的接入、汇总、存储、查询和分析。4.5.3 发生突发事件时,宜生成相应的协同管理与联动方案,并及时提供给各运营单位。4.6 枢纽停车管理应对进出枢纽的社会车辆、出租车、公共汽电车和长途客运车辆的停靠情况及停车位信息进行管理。4.7 综合运行信息管理4. 7.1主要功能枢纽综合运行信息管理应包括枢纽综合运行数据整合、信息交换与共享、统一数据资源目录、枢纽综合运行数据分析与处理。5. 7.2枢纽综合运行数

12、据整合应实现枢纽各个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数据的整合,参见附录A中表A3。6. 7.3信息交换与共享7. 7,3.1应实现枢纽内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支持,参见附录A中表A4o8. 7.3.2应实现枢纽对外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参见附录A中表A5。9. 7.4统一数据资源目录管理应制定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包括各种数据源的数据定义、访问途径、访问方法和标准等。10. 7.5枢纽综合运行数据分析处理应实现枢纽综合运行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并输出报表,内容参见附录A中表AL5系统性能要求10.1 统应具有有效性、可操作性、扩展性和适当先进性,并保证7x24小时连续运行。10.2 统图像存储时间应不少于30天,涉及重

13、大事件的录像应永久保存;相关业务数据存储时间应不少于5年;警情信息存储时间应不少于1年,录音文件的存储时间不应少于6个月;过期的警情信息应离线备份,长期保存。10.3 全疏散与应急系统响应时间应不超过5秒,系统发布紧急事件信息的刷新周期应不超过30秒;语音、文字、视频图像实时报送应不超过10秒;无线对讲系统应接讲即通。6设施设备要求6.1 前端采集设备6.1.1 图像监控设备6.1.1.1设备应具有故障自检功能。6.1.1.2 设备应为模块化设计,便于系统的增容扩充。6.1.1.3 设备应具有开放性,可兼容不同厂家的监控设备。6.1.1.4 系统设备应符合GB50395的相关规定。6.1.2客

14、流检测设备6.1.2.1客流检测的数据采集间隔不超过1分钟。6.1.2.2客流检测的数据统计时间在15分钟及以上的累计检测精度应不低于95猊使用多组设备组合进行检测时,统计时间在15分钟及以上的累计检测精度不低于90%。6.2 动态信息发布终端6.2.1 应采用一体化、模块化设计,可根据需要灵活地增减功能块。6.2.2 应支持远程控制、集中维护和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功能。6.3 监控中心设备6.3.1显示大屏6.3.1.1显示大屏控制设备应对任意信号源图像进行大小、位置的拖动,可对图像进行整屏、单屏、置前、组合、叠加和漫游显示。6.3.1.2显示大屏控制设备应实现输入设备的信号源定义、调度和管理,

15、并能任意定义、编辑和调用信号源窗口模式组合。6.3.1.3设备设计和施工应符合GB50464相关规定。6.3.2系统设备6.3.2.1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应符合YD/T5032、DBl1/Z361和GB/T15381相关规定。6.3.2.2会商控制系统设备应支持视频、计算机、大屏、扩声系统等会议设备的集中控制系统6.3.2.3设备安全应符合GB4943相关规定。6.4配套设施6.4.1监控中心6.4.1.1监控中心应独立设置,应符合日常监控、视频会议、会商讨论、应急值守、协同联动等功能要求。6.4.1.2监控中心应根据枢纽各种客运方式调度要求预留调度平台接口。6.4.2机房DB11T8862012

16、机房设计应按GB50174执行。6.4.3网络和通信6.4.3.1应配置LAN、WLAN、WAN、电话、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等构成的通信网络。6.4,3.2网络信息安全应符合GB/T22239的相关规定。6.4,3.3网络连接应支持IPv6网络协议。6.4,3.4网络管理应符合IS0/IEC7498-4中相关规定。6. 4,3,5网络性能应符合YD/T1171相关规定。6.4. 3.6以太网交换机应符合YD/T1099相关规定,路由器应符合YD/T1097和YD/T1098的相关规定。附录A(资料性附录)数据项说明表A.1至表A.5给出了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管理需要的数据项。表A.1综合运行数据

17、分析处理数据项说明序号功能名称分析处理数据项01综合客运枢纽日常客流数据分析D按客运方式(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长途客运)统计客流2) 日/周/月/年/客流登降量统计3) 峰值小时客流登降量统计分析:如工作日客流潮汐特征4) 节假日客流量特征统计分析:如周末、黄金周、小长假等时期的客流特征5) 异常环境条件下枢纽客流特征统计分析:恶劣天气、突发客流(如轨道交通停运)、公共卫生事件期、周边道路施工期等6) 实时客流数据与历史同期/同条件下数据对比分析7) 客流趋势估计、客流异常情况预警等02公共汽电车运营调度数据统计分析D公共汽电车日/周/月/年/发班量统计(按线路统计)2) 公共汽电车峰值小时

18、发班量/发班密度统计分析:如工作日高峰小时发班情况/规律3) 节假日公共汽电车班次班线调度情况/规律统计分析:如周末、黄金周、小长假等时期的公共汽电车到发班情况4) 异常环境条件下(恶劣天气、公共卫生事件期、周边道路施工期等)公共汽电车调度计划及到发班次情况统计分析5) 公共汽电车运营调度数据与同期/同条件历史数据对比分析03长途客运运营调度数据分析1) 长途客运日/周/月/年/发班量/客运量统计(按线路或班次类型等指标分别统计)2) 客运高峰期长途客运班次班线调度/售票/实载率/客流等情况统计分析:如周末、黄金周、小长假等典型时期3) 长途客运运营/客流数据与同期/同条件下历史数据对比分析0

19、4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数据轨道交通到达枢纽/枢纽换乘轨道交通客流按不同条件统计分析(参考枢纽客流统计条件)轨道交通到发班次/密度按不同条件统计分析(统计条件参考公共汽电车部分)05综合客运枢纽安全运营情况分析按不同时间周期/事件类别统计综合客运枢纽安全事件数据枢纽进站营运车辆违规记录、违规率统计表A.2突发事件历史信息统计分析报表说明序号统计报表名称说明01突发事件月报表1) 当月各种类型突发事件的发生次数、频率、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表;2) 当月不同等级突发事件的发生次数、频率、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表;3)当月不同区域突发事件的发生次数、频率、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表。02突发事件年报表1) 全年各种类

20、型突发事件的发生次数、频率、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表;2) 全年不同等级突发事件的发生次数、频率、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表;3) 全年不同区域突发事件的发生次数、频率、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表;4) 全年每月突发事件的发生次数、频率、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表及折线图。03自定义时间范围的突发事件报表D自定义统计的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统计自定义时间范围内的各种类型、不同等级、不同区域突发事件的发生次数、频率、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表;2)若自定义时间范围超过2年,应统计每年突发事件的发生次数、频率、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表,绘制折线图;若自定义时间范围不足2年(不含2年),应统计每月突发事件的发生次数、频率、伤亡人数和

21、经济损失表,绘制折线图。表A.3综合运行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的数据项列表序号数据源数据名称01运行监测系统1)枢纽到发客流数据、枢纽到发车流数据、视频监控数据、枢纽设施运行状态数据02安全疏散与应急系统1)突发事件确认数据、安全疏散诱导及发布控制数据、应急处置方案信息03停车场管理系统1) 车辆驶入/驶出数据2) 空余车位数据3) 周边停车场空余车位数据4) 停车收费管理数据04公共汽电车运营调度系统D公共汽电车行车调度、到发班数据2) 公共汽电车发送客流数据(来自公共汽电车一卡通系统)3) 公共汽电车区域视频监控数据05长途客运运营管理系统1) 长途客运售检票数据2) 营运车辆调度及到发班次数据

22、3) 长途客运到发客流数据4) 长途客运区域视频监控数据5) 长途客运安检数据、异常报警数据6) 长途运营车辆、营运资质、技术等级数据06轨道交通调度系统D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数据07出租车管理系统D出租车驶入/驶出数据08建筑物设备自动化系统D枢纽相关设施运行状态数据09基础弱电系统D枢纽弱电系统相关设施数据10民航运行管理系统D民航运营时间、航班、客流数据11铁路运行管理系统D铁路运营时间、车次、客流数据表A.4系统对内交换的数据流说明序号支持的应用系统数据流01综合运行信息管理系统1)视频监控数据、到发客流数据、枢纽设施运行状况数据、枢纽日常运行情况分析评价数据2) 公共汽电车行车调度数据、

23、到发客流数据3) 长途客运售检票数据、车辆调度及到发班次数据、到发客流数据4) 长途客运安检数据、异常报警数据5) 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数据6) 出租车驶入/驶出数据、社会车辆驶入/驶出数据、空余车位数据02各种运输方式协同管理系统D枢纽到发客流数据、突发事件数据等03安全疏散与应急系统D突发事件数据(客流拥堵、停电、电梯与自动扶梯故障、爆炸、有害气体扩散、公共卫生、恐怖事件等)04乘客综合信息服务系统1) 综合客运枢纽基本服务及宣传信息2) 各种运输方式班次班线到发信息3) 长途客运票务信息4) 停车场车位信息5) 综合客运枢纽周边路况信息表A.5系统对外共享和交换的数据流说明序号单位数据流01

24、综合客运枢纽公共汽电车进站运营单位D综合客运枢纽到发客流数据2) 长途客运班次计划、到发班情况、客流到发数据3) 轨道交通行车调度计划、客流到达(到枢纽)数据4) 公共汽电车协同管理、发班调整建议数据02综合客运枢纽长途客运进站运营单位1) 综合客运枢纽到发客流数据2) 公共汽电车线路班次调度计划、到发班情况、客流到达数据3) 轨道交通行车调度计划、客流到达(到枢纽)数据4) 长途客运协同管理、班次调整建议数据03综合客运枢纽轨道交通调度中心D综合客运枢纽到发客流数据2) 公共汽电车线路班次调度计划、到发班情况、客流到达数据3) 长途客运班次计划、到发班情况、客流到发数据4) 轨道交通协同管理

25、建议数据04综合客运枢纽上级管理部门D视频监控数据、到发班次班线、到发客流统计数据、日常运行情况分析评价数据2) 公共汽电车行车调度、到发班次及客流统计数据、3) 长途客运售检票、车辆调度、到发班次情况及客流统计数据4) 长途客运安检异常报警数据5) 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数据6) 出租车驶入/驶出数据、社会车辆驶入/驶出数据、空余车位数据05政府职能部门D视频监控数据2) 公共汽电车/长途运行调度计划数据3) 到发班次及客流统计数据4) 日常运行情况分析评价数据06属地公安1) 视频监控数据2) 治安事件报警数据07其他枢纽信息系统D综合客运枢纽到发客流统计数据2)日常运行情况分析评价数据08其他公共信息服务系统D综合客运枢纽到发客流统计数据2) 公共汽电车/长途运行调度计划数据3) 轨道交通行车调度计划4) 日常运行情况分析评价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