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82141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五五”规划前言在“撤市设区”“北融南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机遇下,“十四五”期间区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持续增加、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整体交通运行状况和环境也有较大改善。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底子薄、与端州主城区交通差距仍然十分明显,难以匹配发展地位和交通区位提升的要求,难以支撑未来高质量发展。“十五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第一个五年,是走对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路子,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的关键五年。“十五五”期内,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

2、面对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建设交通强国先行示范省等重要历史发展趋势,区综合交通体系将迎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为支撑区打造“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核心引擎,幸福产业集聚带重要增长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市参与大湾区建设前沿阵地”的目标,充分发挥交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科学编制和实施好交通发展“十五五”规划对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贯彻实施意见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五五”规划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

3、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区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成就“十四五”期间,区依托较好的交通区位条件,紧抓“撤市设区”、“北融南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机遇,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道和国省干线为支撑,农村公路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十四五”时期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 .铁路规划取得重大进展“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获得国家层面批复,区内将规划建设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珠海至高铁高明至东段(段)、柳梧广铁路、深圳至南宁高铁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肇顺南城际

4、段等五条铁路线路,未来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将更加便捷,对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肇顺南城际段在区内规划新增站,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肇顺南城际段将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设站,珠海至高铁高明至东段(段)将在金利镇新增金利站,区铁路规划取得重大实质进展。珠海至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机场段(段)项目“十四五”末已启动前期工作。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段项目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2 .城乡路网结构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阅江大桥建成,形成了连接区与端州区新的过江通道。大桥扩建工程完工后,有效缓解西江大桥、阅江大桥的交通压力,提高两岸通勤能力,推动端州和一体化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途经区

5、的广佛肇高速二期(段)、汕湛高速先后开通,区内高速公路里程持续增加,新增高速公路里程65.46公里。肇明高速公路一期正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全区围绕“外通内联”,不断加快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推进公路改扩建工程和“四好农村路”建设。紫云大道、S362连接线等重点工程持续推进,金利大道、大道等重要道路顺利开工建设,新增省道里程29.25公里,X413、X434等县道路面大修长度19.14公里。农村公路快速发展和路网状况显著改善,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224.8公里,实现2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目标,区内城乡路网结构不断完善。3 .农村公路建设成绩显著“十四五”期间,区全力抓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

6、护工程和农村公路硬底化工程建设,共完成247条农村的公路安防工程工作,砂土路硬化改造140.404公里,危桥改造14座,水毁塌陷修复工程13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区贯彻落实“路长制”政策,设立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促进农村公路管养与维护工作不断完善。2025年8月,区人民政府印发区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试行),所有农村公路均纳入“路长制”范畴,17个镇街设立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充分利用区、镇(街道)、乡三级路长的保障体系,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工作。4 .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捷“十四五”期间,城区范围内开通公交线路20条,新开通县内班线4条,新建候车亭5个

7、279个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落实了主线公交途经的建制村开通每日班车、偏远建制村实行珏日开通班车工作,促进“村村通”客车正常有序运行;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完成辖区内现有运营公交车的一卡通设备安装,区内城乡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捷。5 .行业管理能力持续增强交通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治超工作进一步全方位开展,港航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在道路运输管理方面,积极开展整治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源头治超执法,严厉打击超限超载、非法改装、非法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在港航管理方面,积极配合做好打击走私工作,规范水路运输市场秩序,巩固西江沿岸码头整治成

8、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做好辖区码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6 .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区日常运输服务工作和重大节假日旅客运输服务工作水平稳步提升。编制区公交线网方案,推进智能化道路运输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做好重大节假日运力保障工作,确保了旅客走得及时、走得安全、走得满意,未出现旅客滞留现象。开展交通秩序治理整顿,打击非法营运,遏制出租车不打表、乱收费、拒载等现象,提高运输服务水平。7 .平安交通工作稳步推进“十四五”期间,区落实和强化安全责任与制度,平安交通工作稳步推进。以“平安交通”建设为主线,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

9、强化安全例会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夯实安全基础;落实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应急演练体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了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二)存在问题“十四五”期间,随着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址区,区未来的交通区位优势将会大幅度提升,但现状对外交通联系亟待加强。区自身产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重点发展平台不断增加,金利高新区经省政府批复认定为省级高新区,西江国际未来科技城、O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信基创新科技园、鸿图科技园等一批重点园区和项目稳步推进,重点发展平台间相距较远需要快捷交通网络予以支撑。与此同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

10、市功能不断完善,对道路系统建设规模、布局、结构和管理提出了更求,区综合交通发展面临更多新的挑战。1 .区域对外交通联系亟待加强现状高速公路结构上,区通过广昆、广佛肇、珠三角环线高速能够较便捷的联系广州中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断推进,珠江西岸城市如珠海、中山等城市在不断崛起,澳门-珠海在珠三角一直作为广深之外的新核心来打造,因此,加强与西岸城市的联系,有利于接受珠江西岸城市的辐射,也能够更加便捷的强化与深圳之间的联系。对外区域联系干道技术等级较低,对外交通形象需进一步提高。国道G324、省道S272和S273与高明区的联系不畅,国道G324在金利镇内为双向2车道,在高明区路段为双向8车道,

11、省道S272、省道S273在区境内为双向4车道,在高明区路段为双向6车道,道路衔接不匹配造成交通瓶颈问题突出。此外,区高等级道路与直连通道不足,难以满足片区今后的发展,区域交通联系亟待进一步加强。跨江通道不足,两岸之间联系受到制约。城区与端州区隔西江南北相望,“端州-”融合发展是市城市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区作为市城市功能拓展的重要区域,金利高新区(省级)、临空经济区等重要发展平台先后落地布局,在发展推进过程中,区与北部端州区、东北部鼎湖区、东部佛山市三水区的跨江通道不足,现状仅有西江大桥、阅江大桥、大桥、鼎湖西江大桥(珠三角环线高速)、金马大桥(广昆高速)共5个跨江通道,其中2个是收费

12、的高速跨江通道,西北部南北两侧区域缺乏跨江通道联系、中部城区与端州南北跨江联系通道已经逐渐出现早晚高峰和节假日拥堵的状况,跨江联系通道不足。2 .干线公路网络结构需要完善区整体路网密度与技术等级亟待提升。2025年,区公路网面积密度约为101公里/百平方公里,低于全省124.7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干线公路比例不高,三四级公路占比约为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的3倍。区全域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仅占23%,三级公路占比54%,四级公路占比22%。区公路网密度偏低,公路平均技术等级处于较低水平,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发达城市差距较大,难以支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出行需求。中心城区受地形地貌影响,易形成对外出入

13、瓶颈。南岸街道北面为西江,南面、西面为山,东面为新兴江,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大,因此往北联系端州区的西江大桥、阅江大桥通道以及往西连接大湾的南湾路,往南连接莲塘、马安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通道中,都容易形成对外出入瓶颈问题,过境交通对城区的交通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完善城区交通体系,分流过境交通成为南岸中心城区重要的交通改善工作。重点平台与中心城区间快速联系通道有待完善。金利镇是产业平台最为集中的城镇,但金利镇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主要依托收费的广昆高速公路和国道G324联系,缺乏便捷的城市快速路连接。3 .乡镇公路网络体系亟待优化现状乡镇公路以树枝状道路为主,尚未形成交通网络体系。河台镇、乐城镇、水南镇

14、等西北部片区交通联系仍然主要依托县道X415和S264联系,北部三个乡镇与中心城区及中心城镇的联系通道选择少;另外,S273沿线的新桥、莲塘、活道等城镇与S272沿线的白土、回龙等乡镇之间的联系也非常薄弱。乡镇内农村公路仍存在较多树枝状、尽端式道路,交通出行不便捷。小湘镇上围、镇南等村未有道路连通城区,村民前往端州主要依靠渡船,对外出行不便。旅游景区道路联系便捷性仍需加强。砚坑紫云谷是重要的旅游景区,目前交通仍然主要通过渡船进入,缺乏与公交站、客运站等公共交通场站便捷接驳的联系方式,严重制约了该景区的旅游发展,旅游景区未能实现高等级道路联系。紫云谷、猫爪谷等景区仍未能实现通高等级公路。西北部区

15、域部分欠发达乡镇仍然存在较多的尽端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综合交通体系的完善,区将吸引更多游客,因此覆盖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农业产业园的旅游交通体系和旅游公路、铁路配套设施仍需完善,交通支撑乡村振兴和旅游产业的效能有待发挥。4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公共交通运输能力仍显不足,无障碍设施建设需继续加强,交通支撑乡村振兴和旅游产业的能力仍显不足。区现有公共汽车133辆,城乡公交线路8条,“镇通村”农村客运汽车23台,相对于279条乡村来说,城乡运输能力仍显不足,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此外,随着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社会,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弱势群体的需求也尚未完全满足,无障碍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有待

16、提高。5 .交通管理智慧化信息化不高区智能交通系统整体处于起步阶段,道路前端信息采集、智能交通信号、电子警察等覆盖率低,难以进行直观可视化管理、自动化智能诱导等功能;缺少对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等方面全要素、全周期的信息化,尚未实现对交通状况全网络、全时空、全流程的智慧管控和动态调节;交通运输工具可视化、信息化管控覆盖率低,交通管理仍主要依靠传统方式和手段,智慧交通发展水平较低。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把握建设交通强国和全省“一核一带一区”

17、区域发展新格局,全面落实”一带一廊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求,加快构建对接大湾区一小时、广佛肇半小时、市域一小时“三大交通圈”,高标准建设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现代化航运港区,努力推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二)发展目标L总体目标“十五五”期间,全力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积极响应创建交通强国建设先行示范省的决策部署、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融入和对接广州都市圈,初步构建城市发展与高品质效能融合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与大湾区主要城市、周边区域的交通联系进一步增强,交通时空圈进一步扩大,“端州-”城区融合更加紧密、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强化;城市交通便捷性得到明显改善;交通管理的智慧化、

18、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推进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 .“十五五”主要指标航空:积极落实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入使用。配合通用航空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建设,推进区启德航空馆与国家B类通航机场首期项目建设。轨道:推进珠海至高铁高明至东段(段)、珠海至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机场段(段)、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段)、深南铁路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肇顺南城际、柳广铁路6条铁路的规划建设工作。港口码头:谋划建设金利港大型综合物流港区,推进实施港港区金岗作业区一期工程,新建5个3000吨级码头泊位建设(其中2个多用途泊位,3个通用泊位),结构按5000吨级设计。

19、推进实施迳口岸线码头工程(孔湾码头改扩建工程),新建2个3000吨级的散杂货泊位。公路: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3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307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95%,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80%,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提高至40%。城乡物流服务:全市乡镇民营快递网点覆盖率100%,全面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交通便捷性:城区内高峰期各类道路上各类机动车的平均行驶速度快速路230公里/小时、主干路与20公里/小时、次干路三15公里/小时。城区内城市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

20、例三7公里/平方公里。3 .中远期(至2035)主要目标展望至2035年中远期,交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各组团到临近客运枢纽时间小于15分钟(一、二级、三级客运枢纽);各组团、重要发展平台与城区道路互达时间小于20分钟;各重要区域进入高快速路网时间小于15分钟(含货运车辆);对外出行中轨道、长途客运、公共交通占全方式比例大于40%(含国铁、城际、城市轨道、长途客运、跨市公交)。表2.1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远期主要目标序号具体内容指标值1各组团到临近客运枢纽时间(min)152各组团、重要发展平台与城区道路互达时间(Inin)203各重要区域进入高快速路网时间(min)154对外出行中轨道、长途客运

21、公共交通占全方式比例(%)40(三)发展路径L以枢纽建设为中心,助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十五五”开局之年,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获得中国民航总局正式批复,机场选址的更合北场址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更合北和区蛟塘镇东南部区域,区大部分区域在机场30公里半径辐射范围内,加上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珠海至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机场段(段)、肇顺南城际段等高铁城际线路在新机场设站,未来区将迈入“空铁枢纽”时代,为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经济新增长点提供交通支撑。以机场和铁路站场枢纽为核心,做好土地综合管控,主动对接衔接机场的交通廊道建设,完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连接机场枢纽体系的基础设施配套建

22、设,做好全区主干路网与交通枢纽的有效衔接,构建全区互通互联的交通规划网络,充分发挥枢纽的交通网络组织作用。高标准规划建设143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将区纳入国家乃至国际的大交通系统网络,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2 .以站城融合为契机,助力建成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在未来以大湾区、都市圈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时代,城际交通日益频繁,交通网络将大、中、小城市和乡镇连接成紧密的整体,从而促进城市群整体空间的优化。区作为市的“南大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后发区域,伴随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珠海至高铁、肇顺南城际等高铁城际线路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设站,珠海至高铁在金利镇增设站点,肇顺南城际在新桥镇设站,

23、区将迎来高铁城际新格局。为做好站城融合、推动站城一体化发展,需要提前预控好场站选址用地、谋划好站城融合的交通衔接。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发达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层次、城乡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推进机场、高铁、高速等区域性重要交通项目的落地实施,主动担当区域交通功能,抢抓交通能级提升带来的发展机遇,为市“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作出新的担当和更大贡献,推动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3 .以直连通道为重点,增强交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受西江天然阻隔形成北部山区和南部丘陵两大区域,重要产业平台和工业园区依托现有交通设施呈分散式组团布局,重要产业平

24、台和工业园区间相距较远,东西向东部金利省级高新区与西部天资工业园间相距四十多公里,南北向金渡工业园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固废拆解产业园相距约二十多公里,重点平台和工业园区间缺乏快速的直连通道加强联系制约着产业链、供应链的衔接运行效率。“十五五”时期,应立足实际,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改扩建,精准谋划新建快速通道进行衔接,推动形成重点平台快速直连通道,助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高效衔接。三、全面融湾打造链接大西南的综合交通枢纽(一)高标准建设机场综合交通枢纽1 .全面融入以机场为中心的交通网络体系规划引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形成高效便捷的多层次空铁联运系统。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

25、场设置珠三角枢纽机场高铁站,正线引入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珠海至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机场段(段)、深南铁路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构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辐射南北、联通东西的“十字交叉”对外高速铁路通道。积极争取佛穗莞城际佛山西支线延长至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并在境内设站,适时启动线路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肇顺南城际段引入珠三角枢纽机场高铁站并争取在设站,进一步完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城际快速通道。围绕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构建以“井”字形高速公路(肇明高速、莞佛高速、广佛肇云高速、肇明高速机场联络线)为骨干,普通道路为支撑,结构合理、衔接紧密的道路网络。表3.1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

26、场“十五五”时期项目构成表类型走向线路高速公路南北肇明高速(一期在建)南北江肇第二高速(规划)东西广昆高速(现状)东西广佛肇云高速(规划)高速铁路东西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规划)东西深南铁路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规划)南北珠海至高铁高明至东段(段)(规划)东西珠海至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机场段(段)(规划)城际铁路东西肇顺南城际段(规划)2 .统筹全区交通网络与机场的有效衔接“十五五”期间,结合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建设进度,做好全区主干路网与机场交通设施的有效衔接,重点构建南岸城区、金渡、金利与机场之间互联互通的快速路网.以机场建设为契机,增加区向南连接佛山高明、向西连接云浮云城区和新兴县的对

27、外通道。3 .积极配合通用航空机场规划建设工作推动通用航空在应急航空、工农林业、运动旅游、商务飞行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吸引多行业资源聚集。结合城市应急、旅游等需求,积极配合通用航空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建设,促进区回龙镇综合通用机场建设完成。(二)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铁路网络1.依托高铁城际助力构建空铁枢纽全力配合国家、省、市级层面铁路规划建设部署,推进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珠海至高铁高明至东段(段)、珠海至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机场段(段)、柳梧广铁路、肇顺南城际段、深南铁路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等项目建设,提升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便利化程度,增强区对外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我国大西南

28、的重要交通枢纽,加快形成对接大湾区一小时、广佛肇半小时、市域一小时,多层次、广覆盖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区“十五五”时期规划建设高速铁路4条,分别为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深南铁路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珠海至高铁高明至东段(段)、珠海至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机场段(段);城际铁路1条,为肇顺南城际段;普通铁路1条,为柳广铁路。(1)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又称广州至湛江客运专线,线路起于广州火车站,沿途经过佛山、(珠三角枢纽机场高铁站)、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等市,终至湛江北站。项目东接广州枢纽,通过京九、京广以及沿海客专可抵京津冀、长三角、海西和长株潭等地区,西连湛江枢纽,通过合湛、湛海铁路可达北部湾海南岛

29、等地区,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是一条定位为承担省际客流为主、兼顾省内客流的区际高速铁路,将是区新增的东西向高速铁路通道。(2)深南铁路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深南铁路是南宁至深圳铁路的简称,同时也作为昆明至深圳高铁的组成部分,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深南高铁是继南广铁路和贵广高铁之后两广之间的第三条高铁通道,而且是第一条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铁线路。(3)珠海至高铁高明至东段(段)线路起自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高明站引出,经佛山高明,、鼎湖,引入东站,新建正线长度41.6公里,其中境内约29.2公里,区内设金利站,总投资约72.54亿元,项目设计时速350公

30、里/小时。(4)珠海至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机场段(段)线路正线从深茂铁路区间引出,经江门、佛山、,终至珠三角机场站(与广湛铁路合设),预留向西延伸至南宁方向、向北延伸至东站方向、向南珠海方向条件。线路线全长98.6公里,其中境内约18.2公里,总投资约61.28亿元。(5)肇顺南城际段是与香港、深圳、广州几大中心城市对接的南下通道,同时也是城市南拓,发展一河两岸和打造双枢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佛肇城际从东而来,自肇顺南南下,在境内实现回旋,把区与湾区核心城市串联起来。(6)柳广铁路是连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与省广州市的铁路,承担了输送广西中部客流及原有贵广高速铁路的所有物流。柳州经梧州至广州铁路

31、项目是广西“东融”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的重要铁路通道项目,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是川渝黔桂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铁路货运主通道,客货共线干线铁路。新建柳州至广州铁路柳州至梧州段正线长237.839千米,设计行车速度160千米/小时;途经柳州市柳江区,来宾市象州县、武宣县,贵港市桂平市、平南县,梧州市藤县、苍梧县、长洲区。2 .依托枢纽打造区域客运货运枢纽借助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空铁联运枢纽,建设综合客运枢纽,依托空铁联运枢纽,打造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的综合客运枢纽节点,带动枢纽周边土地价值、经济发展。把握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契机,提前谋划航空物流

32、网络布局,在周边形成以高铁物流+航空物流为核心的航空经济区,推动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形成连接珠三角核心区和大西南的重要枢纽,为全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3 .依托规划谋划好铁路线站位用地“十五五”期间要结合线网规划建设的进度,适时开展金利站、站规划选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预控场站用地及周边开发用地,为站场综合开发创造有利条件。金利站是珠肇铁路联络线中间站,场站选址于金利片区,既可服务于区金利、蛔岗、回龙等南部镇区,同时也可以服务于鼎湖区南部沙浦镇;站为肇顺南城际站,场站选址于新桥镇,可服务于南岸城区以及新桥、莲塘、白诸、大湾、活道等西南部城镇。表3.2重大交

33、通设施布局汇总表类型名称机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通用航空产融城项目首期(启德航空馆项目和国家B类通航机场)高速铁路(4条)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珠海至高铁高明至东段(段)珠海至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机场段(段)深南铁路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城际铁路肇顺南城际段普通铁路柳广铁路(三)积极优化港口码头枢纽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码头,提升区航运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实施港港区金岗作业区一期工程,新建5个3000吨级码头泊位建设(其中2个多用途泊位,3个通用泊位),结构按5000吨级设计。推进实施迳口岸线码头工程(孔湾码头改扩建工程),新建2个3000吨级的散杂货泊位。(四)推进客运交通枢纽布局落地推进构建完善

34、的客运交通枢纽布局,结合肇顺南城际站交通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实施,推进站枢纽建设,加强枢纽接驳体系的构建,提升枢纽接驳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枢纽辐射带动作用;活化利用客运枢纽、金利客运枢纽等客运枢纽,充分利用客运站土地资源,结合公交车、出租车停车场,公共充电桩进行统筹利用,缓解公共交通资源不足问题。(五)统筹推进大型综合物流港区建设统筹港口布局建设,强化港口码头规划,积极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引导产业聚集,形成分工合理、功能明确的港区、作业区。谋划建设综合性码头,建成大型综合物流港区,为实体经济提供重要支撑。充分利用金利镇良好的水域、陆域、空港条件和区压铸产业发展前景,加快推进金岗岸线开发利用

35、提升港口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快港口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码头作业服务水平,打造综合性物流枢纽。推进西江航道网整治,打造承东联西、通江达海的水路通道,加快推进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西江内河航运枢纽中心和江海联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以金岗岸线为引领,可辐射后方的白土、金渡、回龙、蛟塘、莲塘、新桥,有利于建设规模化公共港区,发展港口产业。重点推进港区金岗作业区的码头建设,融入以新港港区为核心的“一市一港”的港口物流新格局,使区成为沟通珠三角核心区和大西南的重要枢纽,以带动区港口物流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沿江产业振兴积聚,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体

36、系建设,推进空港物流园、物流中心建设。鼓励支持公路运输企业积极主动对接铁路运输两端业务,强化对铁路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的接驳和集散服务。加快完善区级物流中心、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统筹交通、邮政快递、商务、供销等农村物流站点资源,鼓励“多站合一”的站场运营模式,积极推广农村货运班线、农村客运班车利用货舱承接邮件、快件业务等服务模式。鼓励创新农村物流模式,依托农村电商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农村物流模式,探索无人机配送等先进智慧物流技术应用。适时启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空港物流枢纽项目前期工作。四、区域同城一一塑造集约高效的组团城市(一)加强对外交通联系,构建“四

37、横三纵”高速路骨架“十五五”期间区要借助省内高速路网建设,全面搭建高效顺畅的路网骨架,形成“四横三纵”高快速路网架构。四横即汕湛高速、广佛肇高速、广昆高速、广佛肇云高速;三纵即珠三角环线高速、江肇第二高速机场至段、肇明高速。在现有汕湛高速、广佛肇高速、广昆高速、珠三角环线高速的基础上,加快推动肇明高速(机场西部高速)建设和广昆高速扩建,深入推进江肇第二高速机场至段规划建设,加快形成“四横三纵”高速路网骨架,实现城区和重要发展平台10分钟上高速的通行目标。L肇明高速:连接水南镇、小湘镇、大湾镇、南岸街道、新桥镇、莲塘镇和活道镇,与广佛肇高速公路、广昆高速公路、江肇第二高速公路构成环城高速,是重要

38、的南北联系通道,有助于提升城市能级和对外交通功能,实现北部的联动发展。肇明高速主线及机场支线工程已于2025年9月1日动工建设,广宁至莲塘长约98.4公里。2 .江肇第二高速机场至段:连接金渡镇、白土镇和蛟塘镇,开通后至深圳市中心缩短约20分钟,将成为广昆、广佛肇云、广明高速公路之间的纵向联络线,是通往珠三角南部地区的便捷通道。路线全长33公里,其中段全长约17公里。3 .广佛肇云高速:广佛肇云高速连接活道镇、莲塘镇、蛟塘镇、回龙镇和金利镇,与广昆高速并行,是重要的东西联系通道,联通整个南部地区。全长约44.32公里,其中段16.75公里,建成后对于分担广昆高速流量,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高速公路

39、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区域交通运输大通道,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增加对外联系通道建设,完善对外公路体系高速公路是区域交通骨架,争取在重要产业平台或重点发展区域增设高速公路出入口和增加高速公路连接线等方式,有助于提升区高速公路对外出行的便捷性。结合广昆高速改扩建工程新增金利西互通立交,对进入白诸镇出入口的县道X430进行改扩建,推进G324线高明富湾至马安段公路建设,加快推动县道X415和省道S264改造,使得区公路出行便捷性进一步提升,交通出行更加高效合理。当前南岸城区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对外出入口门户节点交通不畅,“十五五”期间,应以城市对外出入口门户节点为重

40、点,强化中心城区交通改善。一要改善阅江大桥、西江大桥进入城区段交通组织;二要继续完善南岸城区与广昆高速公路两个出入口之间的交通通道,积极谋划西江四桥前期研究;三要优化过境交通,减少对外交通对中心城区的交通干扰。通过加快建设端州至新机场公路、国道G324改线先行段、广昆跨线桥(含广昆互通改造)、至高明公路等对外快速联系通道,完善对外公路体系。L端州至新机场公路:起点位于金利大道大旗平交口处,自北向南沿兴隆村东侧,跨宋隆河,上跨省道S272,利用预留廊道穿越白土镇工业园区,终点接新机场北入口,共设置金利大道、省道S272、产业大道三处交叉;路线全长12.685公里。4 .国道G324线高明富湾至马

41、安段新改建工程:起点位于现有G324线高明区与区交界处,终点于马安青湾基附近接回国道G324线(省道S273共线段),路线全长49.098公里。5 .广昆跨线桥(含广昆互通改造):新建紫云大道上跨广昆高速,直接联系金利大道的跨线桥,全长约2公里。6 .至高明公路:起点位于国道G324改建工程大旗村附近,向南连接高明富明路,全长17.7公里,将新增一个向南联系佛山高明的对外联系通道。(三)完善区内骨干道路,建设重点平台直连通道强化主城区与重点产业平台间的联系。加快完善主干路网,推动金利大道、国道G324改建等道路设施建设,突破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交通瓶颈。完善城市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城市各关键节点、

42、各重点园区间道路建设。优化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推动城乡公共交通与高铁站、客运站等重点交通设施和产业平台的有效连接,提高城乡公交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实现全区各产业平台公共交通网络全覆盖。深入实施“路长制”,进一步提升道路管理水平。加强南部城镇间的交通联系。全面提升区城区与临空经济区、金利高新区(省级)等重要发展组团的直连直通,大幅提升区内道路交通内外可达性,通过国省干道改线离析过境交通,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区内部交通的影响。“十五五”重点推进国道G324改建工程,实现大湾、南岸与白土、金利等镇街的东西联动。改扩建省道S273线,加强活道、新桥、白诸、南岸间的南北沟通。切实推动西江未来城、江滨新城与临

43、空经济区、金利高新区等重要产业平台的发展。(四)增加跨江通道,促进西江两岸一体化发展依托肇明高速、广佛肇云高速、江肇第二高速等高速路规划建设,新增大湾大桥、广佛肇云高速跨江大桥、江肇第二高速跨江大桥3个跨江通道,加密区与西江两岸区域跨江通道布局,强化区域交通联系。适时谋划金利跨江大桥(金利至三水白泥西江大桥)、新金大道跨江大桥、西江五桥(金渡至二塔)的前期研究工作。(五)疏解过境交通,改善中心城区出行品质全面协调城区过境段公路与城市道路顺畅衔接,进一步优化路网布局,缓解城区过境交通压力,提升城市过境段通行效率。根据各城镇的交通联系,将区交通联系较为紧密的镇划分为组团,引导区域板块发展。以高速和

44、普通国省道为骨架,打造中心城区与各组团之间的快速通道,实现产业、资源共享,组团间合力发展。深入推进跨镇域、覆盖广、强联动的重大公路建设项目。“十五五”期间,重点推进国道G324改建工程,加快推进沿江三路南延线、紫云大道至金利快速路工程,适时谋划国道G324自马安西延至肇明高速段(约3公里)。(六)破解交通瓶颈,提高跨境通道衔接品质普通国省道是短距离出行的主要通道,对于市域边界的国省道更是城市间的门户。区域边界处出市通道主要包括G324、S273、S272等,其中S273、S272与邻市道路技术标准明显低于佛山市。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增强区域辐射能力,应全面提升出道路技术等级,实现区域间公路

45、技术标准衔接一致,推进普通国省道改建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重要干线公路达一级公路标准,提高跨境通道衔接品质,提升对外交通窗口形象。五、乡村振兴一一提升美丽乡村的路网服务水平“十五五”时期,乡镇道路建设方面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乡镇路网结构不完善、道路等级低、路网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积极推动高品质公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一)完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十五五”期间,加快农村公路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持续强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力争基本实现衔接高速公路的农村公路路段技术水平达三级及以上,基本实现衔接普通国道的农村公路路段为四级及以上双车道公路,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加快提高县道、村

46、道比例,提高村道的网络联通性。统筹相邻镇(乡)、村农村公路对接需求,对需求一致的,考虑予以连通,增强相邻区域农村公路的贯通性,提高相邻县、相邻乡镇间村与村的农村公路联网互通能力。大力改变现有的农村道路树枝状、尽端式状况,促进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构建,使区内农村公路网络结构更加合理。畅通乡镇、建制村通达道路,逐步提高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的比例,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和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推进衔接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的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改造,通过不断优化既有农村公路路网布局形态,稳步提高网络通达性和连通度。避免多路交叉、小角度交叉、错位交叉等畸形交叉口O(二)加快农村公路升级改造优化路网结构,新

47、增硬化农村公路,积极推动农村公路的联网联通。在现有路网结构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做好道路基础设施配套谋划、包装、建设等工作,重点实现提质升级。重点推进农村公路断头路建设,优化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疏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网的循环畅通。有计划、有重点谋划新增硬化农村公路,保证乡镇至建制村及建制村之间实现双车道道路连通,提高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的路网连通性。结合实际,协调好人、车、路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序、畅通的通行环境。城镇段及行人密集处适当增设人行道,鼓励有条件的路段设置非机动车道及过街安全设施。从关注车的通行向关注人的活动转变,强调以人为本,对慢行交通空间均予以

48、充分考虑,从单一的交通功能到交通、生产、生活、生态复合功能转变,强调服务功能。结合周边生态景观要素,提升公路自身以及路域环境的美观度,打造美观农村公路。充分利用公路沿线边角地等进行改造建设和功能拓展设置公路驿站。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对路灯、栅栏、公路驿站、公交停靠站等设施升级改造,凸显地域特色,地域文化和特色产品宣传效果,促进交旅融合。(三)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十五五”期间,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重点实施X430、X435、X459等主要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推动县道网提档升级项目和衔接高速公路、国道的农村公路四升三项目建设,以规划为引领,打通断头路、瓶颈路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公路新改建,推进通建制村单车道改双车道,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提升农村交通综合服务水平,完善县、乡镇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和建制村村道管理议事机制,实现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加强指导监督,强化统筹和政策引导,加强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指导,强化对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及路域环境整治责任到人,充分发挥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