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45/T XXXXXXXX火龙果间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 standard for the pitaya maize patato cultivat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产地环境25生产技术26病虫害防治67采收88冷害防控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2、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海锋、梁桂东、郑虚、熊军、黄其椿、黄黎芳、韦民政、仁惠女、许娟、唐秀桦、王小媚、李韦柳、覃维治等。火龙果间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火龙果间种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的土壤及整地要求、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基肥施用量、播种时期、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火龙果间种马铃薯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农药
3、安全使用标准GB 4406 种薯GB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 5023 无公害食品 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火龙果间种马铃薯指在火龙果种植行间在一定时间段内按一定规格种植马铃薯的栽培方式。火龙果立柱式栽培指以水泥柱等立柱作为茎蔓攀爬生长支架的火龙果栽培方式。主栽品种是指在某一地区的栽培或种植中占主导地位的品种。授粉树指果园中供主栽树授粉用的植株,通常选择与主栽树花期相遇、花粉多、授粉后结实率高、丰产优质的品种(例如:白玉龙品种),具有寿命长短、结果期、成熟期与主栽
4、树相近等特点,以利栽培管理。4 产地环境应符合NY5023的规定,并且选择坡度30、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三年内无茄科作物栽种、光照较为充足的地块。5 生产技术5.1 火龙果生产技术5.1.1 栽培季节3月11月均可种植,但以春秋季种植最为适宜。5.1.2 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自花授粉能力强、商品性好的品种,如桂红龙一号、美龙二号等。5.1.3 种苗选择种苗多用扦插苗和嫁接苗,要求品种纯正,肉质茎肥厚,苗高30 cm以上,根系发达保持完好,无病虫害。扦插苗要求有10 cm左右长度的新芽,嫁接苗嫁接口以上有长10 cm以上新芽。5.1.4 定植前准备5.1.4.1 整地起畦前一犁一
5、耙,畦宽2.5 m3.0 m(带沟),沟宽40 cm。畦面要平整细碎,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5.1.4.2 挖种植穴按规划要求(推荐行距为2.5 m3.0 m,柱距为2 m)挖种植穴。种植穴直径为80 cm100 cm,深度为50 cm60 cm,宜在栽植前半年挖好。5.1.4.3 种植架式宜采用水泥柱十字架。水泥立柱长190 cm230 cm,横截面呈正方形,长为8 cm10 cm。距离柱顶面10 cm处预留两个直径约12 mm15 mm呈十字交叉的孔供钢筋穿插,放置橡胶或PVC圈于十字钢筋架上并固定之作为火龙果生长支撑架。5.1.4.4 立柱立柱埋入土中的深度为40 cm50 cm。先把部分
6、心土回填于最下层用于固定立柱,然后将基肥与表土拌匀后回填,最上层约10 cm的表土。待20d左右土盘下沉后,可开始种植。5.1.4.5 基肥肥料种类:按 NY/T496规定执行。以肥效较长、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施用量:中等肥力的土壤,每柱(4株)施有机肥15 kg20 kg、钙镁磷肥0.5 kg和复合肥0.2kg。注: 若不作特别说明,下文提到的“复合肥”,均指“氮磷钾(15:15:15)三元复合肥”。5.1.5 定植5.1.5.1 授粉树配置以普通红肉类型品种为主栽品种,应用白肉类型品种做授粉树,授粉树和主栽品种的比例为1:810,两者距离不超过40 m50 m。宜采用成行栽
7、种,即每隔8行10行间种一行授粉树。以自花授粉结实率高的红肉类型品种或白肉类型品种为主栽品种,不需配置授粉树。5.1.5.2 定植方法在每个立柱的四侧挖4个长、宽各20 cm、深10 cm的定植穴,每穴种植1株,即每h种植60008000株。定植深度为5 cm8 cm,覆土后淋透定根水。植后3d5d淋水一次,保持湿润20d30d。土盘宜用稻草或杂草、蔗叶等覆盖保湿。5.1.6 种植后第一年的田间幼龄树管理5.1.6.1 水分定植后至11月,新梢生长期间宜保持土壤湿润。雨后要及时排涝。5.1.6.2 追施肥定植30d后开始淋施0.20.3的氮磷钾(15:15:15)三元复合肥水肥水。每月施用1次
8、至11月以后,植株生长缓慢时停止施用速效肥。冬至前后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和复合肥,每柱施10 kg有机肥加0.3 kg0.4 kg复合肥。5.1.6.3 枝蔓管理当主蔓长至50 cm左右时,及时将主蔓绑缚在立柱上,引导其生长至架顶。主蔓生长至架顶前,每株果苗只保留1条主蔓,去除其余分枝。当主蔓长至接近架顶时进行摘心,摘心后的主干,促使主蔓长出不同方位的枝条3条4条,并诱导枝条沿架子边缘自然下垂生长成为结果枝。5.1.7 种植第二年以后的田间结果树管理5.1.7.1 水分雨季疏通排水沟,防止积水烂根。遇干旱时应进行灌溉,生长结果期10d15d灌溉或淋水1次,使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0%80%。灌溉用水
9、质量应符合NY5023的规定。5.1.7.2 施肥.2.1肥料使用原则提倡平衡施肥和配方施肥,选用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化学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所使用的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2.2施肥时期及施肥量 冬肥(12月施)每667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000k、钙镁磷肥50 kg、硫酸锌1 kg、钼酸铵1 kg、硼砂或硼酸1 kg等。 春肥(3月施) 每柱施复合肥0.20 kg。 夏肥(5月、7月施) 每次每柱施复合肥0.20 kg。 秋肥(10月施)每柱施复合肥0.10 kg和尿素0.10 kg。5月至10月份期间,若树势较差或结果量大,可补充追施12次复合肥,每次每柱施0.10 kg,
10、每次施肥与上一次施肥间隔30d以上。.2.3土壤施肥方法基肥采用穴施,化肥采用侧沟施,在树冠滴水线处挖施肥穴或施肥沟,施肥穴或施肥沟深15 cm20 cm,施后覆土。基肥穴施应经常更换位置。.2.4叶面追肥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进行叶面追肥,喷施0.2的尿素加0.1磷酸二氢钾溶液,每15 d喷施1 次,并可适当加入镁、钙、硼、锌、钼等微量元素。最后一次喷施在距果实采收20 d前进行。5.1.7.3 修剪每年产季结束后即11月上中下旬,从分枝基部剪除采果后衰老、垂地遮阴的枝条。春季,每柱保留树冠外围顶部萌发的分布均匀的新枝30条50条,其余新梢全部剪除。保留的新梢待其生长下垂至距离地面约30cm
11、40cm处时进行打顶。每667 m2留有效结果枝6000条9000条左右。5.1.7.4 疏花每批花现蕾后7d8d,进行人工疏花,每个结果枝保留1个2个生长正常饱满的花蕾,其余摘除。5.1.7.5 人工授粉自花授粉亲和力差的品种,例如红皮红肉类型火龙果,需进行人工授粉。于开花当天晚上21:00次日天亮前,收集不同植株的花粉,将花粉混匀后将花粉点到柱头上,点到柱头上的花粉量越多越好,每个花的柱头花分量宜在0.5克以上。5.1.7.6 果实套袋开花后7d左右喷施一次低毒低残留的病虫害防治药剂,重点预防溃疡病、茎斑病等(参见.2.2),于果皮转红前进行果实套袋。套袋可选用单层透光率高的白色防水纸袋或
12、聚乙烯塑料袋。套袋底部应留透气排水孔。5.1.7.7 中耕除草树盘杂草可利用人工及时防除,也可采用覆盖秸秆等有机物或覆盖薄膜抑制杂草生长。行间杂草可采用人工、机械除草。5.2 马铃薯生产技术5.2.1 播前准备.1品种选择应选择早熟、高产、商品性好、抗病性强、耐寒品种,如桂农薯1号等。种薯质量应符合“GB 4406 种薯”和“GB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要求。.2 种薯催芽 播种前15d20d,将解除休眠期的种薯置于温度为1520,湿度为60%70%的黑暗处催芽。当芽长至约1.0cm左右时,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湿度为70%80%环境下壮芽,使其变为1.0 cm1.5cm的绿色粗壮芽
13、在壮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和发芽纤细的种薯。.3种薯切块一般要求整薯播种,但对于较大薯块,在播种前3天左右进行种薯切块,切块时第一刀将种薯从顶芽纵切,然后再根据芽眼分布进行切块。每块种薯要有 12 个芽眼,薯块重 30g 50g 左右。及时剔除切到的病薯,同时用高锰酸钾溶液 1000 倍液或 75 的酒精将切具消毒灭菌。切好的薯块每 1000 kg 用 10 kg 滑石粉+0.3 kg 克露+0.4 kg 多菌灵进行拌种,同时放在阴凉处摊晾,使伤口愈合。.4 整地在播种前10d15d清除田间杂草,进行深翻晾晒,耕作深度20 cm30cm。在距离火龙果主干60 cm的行间起垄栽培,12垄为宜,垄
14、高 20cm25cm,垄面宽度 70cm80cm,垄间距离30cm40cm。.5施基肥按照“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要求,农家肥和化肥混合使用,提倡多施农家肥。每667 m2施农家肥1500kg2000kg,结合翻耕整地施用;氮磷钾复合肥 10kg15kg,硫酸钾 10kg,尿素10kg做为种肥,播种时开沟施。5.2.2 播种5.2.2.1 时间火龙果定植当年,火龙果枝条较疏未封行成园前,于10月中旬12月上旬间播种。5.2.2.2 方法人工或机械开沟种植,垄上种植两行,两行间距30cm35cm。5.2.2.3 密度株距20cm25cm,每667 m2保苗15002000株。5
15、2.3 田间管理5.2.3.1 查苗补苗苗出齐后及时查苗补苗,补苗应及早进行。5.2.3.2 中耕培土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深度为8cm10cm,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5d20d,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深度稍浅,结合浅培土。现蕾期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深度宜浅,以防损伤匍匐茎,并结合一次大培土,培成宽而高的大垄。5.2.3.3 追肥苗期追肥应及早进行,在齐苗前后结合第一次中耕培土及时追施肥,以清粪水加12尿素施用效果为好。现蕾期看苗长势情况,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二次追肥,以钾肥为主,再配合少量氮化肥,每667m2 追施硫酸钾肥 2.5 kg3.5 。茎叶封行后,视苗情况,如下部出现黄叶
16、用0.2%磷酸二氢钾在露水干后喷雾 1次2 次。5.2.3.4 灌溉排水苗期需水较少,如土壤干旱影响出苗时应及时浇水,最好喷施,切忌大水漫灌,以保持壤透气性。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要及时浇水,以保持整个结薯期土壤湿润,整个生长期田间持水量宜达到 60%80%。在雨水多的季节,应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收获前7d10d停止浇水。6 病虫害防治6.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 6.2农业防治施用腐熟有机肥,冬季清园、翻晒土壤、剪除病蔓老蔓、通风透光。科学施肥,控制氮肥使用。6.3物理防治可用诱虫灯诱杀
17、害虫;可使用银灰色地膜覆盖可驱避蚜虫;及时清园处理病虫植物体减少病虫源。6.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用Bt防治鳞翅目害虫,人工繁殖、释放平腹小蜂、捕食螨、赤眼蜂等天敌,防治蝽蟓类、蛾类害虫。 6.5化学防治药剂使用要求使用的化学药剂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病虫害防治.1火龙果病害虫防治.1.1茎腐病发现发病部位,及时刮除发病组织,伤口用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或涂抹发病处,交替防治,7d10d喷(涂)1次,连续喷(涂)2次3次。.2.2茎斑病
18、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等药剂交替防治,6d7d防治1次,连续喷2次3次。.2.3炭疽病幼果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发病期初期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施2次3次。.2.4蜗牛、蛞蝓树盘撒石灰、草木灰或用毒饵诱杀。提倡园内养鸭消灭减轻危害。.2.5蝶蛾类幼虫在花芽和新梢抽出约3 cm时,用90敌百虫乳油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药剂交替防治。提倡用糖醋或发酵物加毒药诱杀成虫。.2.6东方果实蝇开花后5
19、d左右喷施90敌百虫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7d后再喷施一次。提倡果实套袋预防东方果实蝇危害。.2.7蚂蚁用毒饵撒在蚂蚁出没的地方进行诱杀。将麦麸炒香后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拌匀,再用稀释35倍的蜂蜜水喷洒拌匀即成毒饵。.2马铃薯病虫害防治.2.1地老虎下种时,用 10% 辛硫磷颗粒剂 2.5 ,拌细土 20穴施覆土。 出苗后用 90%晶体敌百虫 60g100g,先少量热水溶化,然后用切碎的新鲜草等青料 20 拌匀,制成毒饵,在傍晚施于作物根部诱杀。.2.2晚疫病在低温高湿天气,或发病初期,用 170g/667m2210g/667m2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20、倍800 倍液、120g/667m2150g/667m258%甲霜灵锰锌可湿剂800倍液,喷施防治,6 d7 d防治1 次,连续喷2 次3 次,交替使用。.2.3青枯病发病初期用 14g/667m228g/667m2 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 150g/667m2200g/667m2 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500 倍液灌根,隔10d灌一次,连续灌2 次3 次。.2.4早疫病发病初期用 150g/667m2250g/667m2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150g/667m2200g/667m2 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500 倍液喷雾,每7
21、 d10 d 喷一次,连续喷2 次3 次。.2.5环腐病用 50mg/kg 硫酸铜浸泡种薯10min。发病初期用 14g/667m228g/667m2 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2.6蚜虫发现蚜虫时,用 10g/667m220g/667m2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倍4000 倍液,或15g/667m225g/667m220%的氰戊菊酯乳油 3300倍5000 倍液,或20g/667m240g/667m2 10%的氯氰菊酯乳油 2000倍4000 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2.7马铃薯块茎蛾对有虫种薯,室温下用二硫化碳7.5g/cm3 熏蒸3小时。在成虫发病期可喷洒20
22、mL/667m240 mL /667m2 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2000倍液喷雾防治。7 采收7.1 火龙果采收从开花到成熟约需30 d40 d,应根据当地市场消费习惯及品种特性,在果实表皮充分转红后5天内,及时分批采收。7.2 马铃薯采收大部分茎叶转黄达到枯萎,块茎停止膨大时即可收获。也可根据市场需要适当提前收获。收获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收前 1d2d 先割秧,如植株繁茂,可在收获前3 d4d 割秧。收获期间若遇高温烈日,宜在早上或傍晚收获。收获过程要尽量减少损伤,并要避免块茎在烈日下暴晒。8 冷害防控12月下旬至1月下旬为广西霜冻低温冷害发生频率较高时段,应密切关注天气预告,若最低气温可能5时,应及早采取覆盖、烟熏、灌水、喷水等措施避免或减轻冷害。寒潮过后,应及时剪除受害茎枝。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