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种小麦生产指导性意见.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424997 上传时间:2025-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种小麦生产指导性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4年种小麦生产指导性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4年种小麦生产指导性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4年种小麦生产指导性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4年种小麦生产指导性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4年秋神J爱建声是寻傕毒见为全面提升小麦种植水平,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 我市实际,现就2024年秋种小麦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切实抓好粮 食生产。立足确保产能稳面积、绿色示范促发展、优质专用提 品质、订单生产增效益,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 优质专用和绿色生产为主攻方向,以订单种植为抓手,着力构建 种植订单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小麦产业新格局,提高 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二、目标任务全市2024

2、年秋种小麦面积655.06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 麦面积551万亩、优质专用订单小麦面积460万亩。三、重点工作(-)落实播种面积。坚持粮食安全底线思维,落实粮食生 产党政同责,坚决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切实防止耕地非粮化,各县、区政府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精心组织、超前谋划、统筹资源,确保种足种好。今年秋种各县 区小麦种植面积原则上不低于上年水平。2(二)优化品种结构。优先发展优质专用小麦,要以优质强 筋、中强筋小麦作为主攻方向。在品种上,要选择适宜于本地种 植且优质高产、赤霉病抗耐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抗寒性好、风 险小的品种,要逐步减少或淘汰不耐抗赤霉病、抗倒伏能力弱的

3、 品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壤埔情,化解生产风险,发挥品种 增产、提质、减灾的功能。选用同类型品种,原则上县域内不超 过5个,每个乡镇不超过2个,每个种植主体只选用1个品种。(三)提高秋种质量。坚持适期、适量、适埔、适法播 种原则,加大深翻、深耕整地技术应用,提高整地质量;加大示 范引导,推广施肥、播种、镇压等复式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 力争一播全苗,苗齐苗壮,构建适宜群体,全面提高秋种质量。 在适宜播种期内,要以土壤埔情为中心,埼情不足时采取先造墙 再整地、播种。偏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5日,半冬 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8日-20日,播量一般控制在8 - 12公 斤,亩基本苗掌握在1

4、6 - 22万之间。在播期推迟、墙情较差或 整地质量较差时,应适当加大播量。(四)推广绿色种植。一是开展“种养一体化”示范工程。 依托中央财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才隹进规模养殖场畜 禽粪污肥水管网进田,按照整合资源、就近还田、量化指标、 加强监测的技术模式,示范带动畜禽养殖粪污肥水替代一部分 化肥,推动化肥减量增效、粮食增产增效、土壤肥力提升。二是 开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每县区建设小麦绿色高质高效 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总数不少于20 个,涡阳县要实施好国家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项目。通过 行政推动、示范带动、科技支撑、主体参与、订单开发”的方 式,集成推广

5、绿色高质高效等新技术、新模式,发挥示范辐射引 领作用,着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促进粮食产业绿色发展。三 是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大力推广平衡 施肥技术,促进施肥结构由偏施氮磷肥,向增施有机肥及大量、 微量元素平衡施肥发展,实现小麦保优提质高产生产栽培。着力 推进施肥方式改进,促进施肥方法由撒施向深施、条施、穴施发 展,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施用量。四是实施农药减量化行 动。落实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融合 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推广封闭化学除草技术。病虫 害防控实行关口前移,采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等措 施,控制苗期病虫害和地下害虫。(五

6、组织高产竞赛。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种植 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申报小麦高产竞赛,每县 区推荐1个小麦超高产田块,面积不少于5亩,亩产量不低于 800公斤 推荐1个小麦百亩连片高产田块面积不少于100亩, 亩产量不低于700公斤。在小麦收获时,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 统一进行现场实收测产,分别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 等奖2名,并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各县区也要积极组织开展小(六)实行订单生产。全面推行“按图索麦”模式,大力推 进优质专用小麦单一品种整建制规模化种植,鼓励整县、整镇推 进,注重做好专用小麦集中连片作业和统一管理。支持种粮大户、 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

7、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产业化 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优质专用小 麦原料基地建设。通过抓大片和大户建设,辐射带动优质专用小 麦生产大面积均衡增产。每县区建立3 - 5个单一品种规模化种 植整建制乡(镇、街道)、10个万亩以上示范区。大力推行全 程农事托管,推动由农机作业托管向代耕、代种、代管、代收、 代储等全程农事托管服务转变,为小麦种植提供全程化、标准化 托管服务。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统一小麦品种、统一 种子包衣、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整地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 防治病虫、统一单品种收获、统一单品种储藏,确保优质专用小 麦商品质量性状一致,产品质量符合收购主体要求。

8、农业农村部 门要帮助指导专用小麦种植主体与收购企业签订订单,规范落实 协议内容。各县区要加强对小麦加工企业等收购主体收购履约情 况的监督管理,落实优质优价,保护种粮主体利益。(七)推进品牌建设。围绕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 供应基地目标,依托小麦生产功能区,从生产端谋划布局,从秋 种组织生产,强化绿色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粮食精 深加工和主食产业化,努力打造知名粮食产业品牌。以金沙河、 五得利、正宇、金冠、恒瑞等小麦加工企业为龙头,积极延伸小 麦产业链条,努力打造优质面制品、面粉等产品供应基地。四、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要负 责同志要亲自研究谋划,

9、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好工作落实。各县、 区政府要把秋种小麦和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 作的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 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播种面积不减少。农业农村 部门要加强秋种督导工作,及时对秋种质量、品种应用、落实订 单、技术推广等重点环节的调度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 保秋种小麦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田。(二)加大政策支持。各县、区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出台 相关扶持政策,用活用好财政资金,支持优质专用小麦规模种植、 订单生产,调动小麦加工营销企业和本地区种植大户、合作社等 主体的积极性,参与优质专用小麦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促进一 二三产融合发

10、展;支持开展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肥水管网进田、 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建设,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要做好 小麦生育期病虫害全程统防统治,促进优质高产。(三)强化指导服务。一是强化技术服务。重点围绕种粮大 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秋种技术培 训和服务。二是强化农资服务。深入开展秋季农资市场执法行动, 加强种子、肥料、农药、农业机械及零配件等农资市场监管,维 护农民合法利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强化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耕、种、 收、管、销等直接面向农户的全程托管服务,提高小麦生产规 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强化气象服务。农业农村部门

11、和气 象部门密切合作,及时沟通会商气象、农情信息和田管技术,通 过气象预报、气象短信、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信息 和田管技术,指导农业生产。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及时报道、大 力宣传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模式,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 围。(四)强化降灾减损。各县、区政府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 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加强苗情、埔情、病虫情、灾情等 监测预警,针对可能影响秋种的不利因素,并着眼农业生产全过 程,及早制定应急预案,增强抗灾生产的主动性。组织农技人员 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努力减少灾害可能造成 的损失。附件:市2024年秋种小麦生产指导性任务分解表附件市2024年秋的J复生声族寻傕修务分解表秋种小 麦面积 (万亩)优质专 用小麦 面积 (万亩)优质专用 小麦订单 面积 (万亩)单一品种规 模化种植整 建制乡镇 (个)万亩以上单一 品种规模化种 植示范区 (个)小麦绿色高质 高效示范片 (村、合作社、 家庭农场) (个)合计655. 0655146012-204080182. 841721723 51020176. 011631283 51020162. 34117813 51020133.8799793-51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