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5371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解释1、七里之 郭 (外城)2、环而攻之( 围)34、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兵, 兵器 。、革, 甲胄 。5、池非不深(护城河)、委而去之(放弃)(离开)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9、固国(国防)10二、句子翻译7 、多助之至(极点)8、亲戚畔之(亲戚)(通“叛”背叛 ) 、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 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线。 巩固国防

2、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3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能施行“仁政” 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 “仁政” 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6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君主。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 “天时”、“

3、地利”、“人和” 三个条件的比较 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 再加引申 推出“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的论断 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开篇即提出论点接着设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断语逻辑性很强。1、本文的主旨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心论点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是人和,但“人和”的实质 是得道,“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天下顺之 ,这反映了孟子 民贵君轻 的政治思想。可见这一章 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是借战争论述实行仁政的重要性。3、“得道者”的意思是 施行仁政的人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4、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具体的体现: 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 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 。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