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555024 上传时间:2020-1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学设计萧县白土镇欧盘小学王雪峰设计说明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有了问题才会思索,有了问题才会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 这节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 “为什么两个阿姨都领着孩子,第一位阿姨只买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要买两张票呢?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产

2、生进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的欲望。2在分析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平均数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再认识。 在以往的学习中,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接触过, 但对于具体生活情境中问题的解答, 学生比较陌生, 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在不同的情境中,求平均数的方法也不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 课件学生准备作业纸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两位阿姨排队买票的情境图(一位阿姨抱着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孩子,另一位阿姨领着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孩子 )。 师:从画面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认为买票时应该怎样做? (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课件依次演示第一位阿姨只买了一张票, 而第二位阿姨却买了两张票。 师: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呢?为什么两个阿姨都带着孩子, 第一位阿姨只买了一张票, 而第二位阿姨却要买两张票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初步感知学龄前儿童免票的规定 )2引出新知。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数的再认识。(板书:平均数的再认识 )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知的乘车买票情境入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后面学习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探究新知(一) 进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课件出示: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

4、高不足1.2m 的儿童免费乘车。1组织学生讨论: 1.2m 这个数据可能是如何得到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汇报)(1) 调查了一些 6 岁儿童的身高。 (2)1.2m 可能是这些身高的平均数。2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 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cm ,女童身高的平均值为 118.7cm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信息解释免票线确定的合理性。(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二)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理解平均数。课件出示:下表是 “新苗杯 ”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评委1 评委 2 评委 3 评委 4 评委 5 平均分 选手 1 92 98 94 96 100选手 2 97 99

5、100 84 95 选手 3 90 98 87 85 90 1. 指导学生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学生进行计算,独立填表,排出名次。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 说一说在实际比赛中计算平均分的规则。 (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初步感知实际比赛中的评分规则和平常的求平均数方法的不同 )3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 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交流并汇报:平均数容易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4小结:在很多比赛中,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往往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平均分的记分方法。5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重新计算3 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一个数有变化,所求的平均数也会发生变化。(三)小结你的收获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