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pdf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8568299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6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18 - 附件 3 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 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指导原则,供各地参照执行。 一、基本条件 (一) 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 (二) 设置急诊医学科、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胸 外科、泌尿外科、五官科、介入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输血 科等与创伤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 (三) 有创伤综合救治团队,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 术人员。 (四) 急诊抢救室具备一定数量、满足需求的抢救床位和 复苏床位。 (五) 设置创伤复苏单元,一定数量的创伤重症监护室 (ICU)病床,及创伤普通病床。 (六) 具备创伤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设

2、备、床旁检测和诊 断设备。 (七) 能 够 快 速 完 成 创 伤 重 点 超 声 评 估 ( Focused Assessment Sonography in Trauma, FAST) 、胸片、骨盆 X 线 - 19 - 检查、全身快速 CT检查、血管造影检查、力争做到介入时间及 手术时间提前,特殊患者能够在 1 小时内实施急诊手术。 (八) 具备开展紧急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胸腔闭式引 流、心包穿刺术、开腹探查、开胸探查、颅脑外伤急诊手术、肠 切除术、胃肠穿孔修补术、胃肠造口术、吻合术、胃部及十二指 肠手术、胃肠吻合术、肝脾损伤的处理、直肠切除术、回盲部切 除术、多发性肋骨骨折、连伽胸内

3、固定、胸廓成形术、膈肌修补 术、胸壁外伤扩创术、开胸探查术、心包开窗引流术、肺大泡切 除修补术、肺禊形切除术、四肢及骨盆外架外固定术、四肢骨盆 及脊柱脊髓损伤急诊手术、肢体残端修整术、大腿截肢术、小腿 截肢术、足踝部截肢术、截指术等相关能力和条件。 (九)建立院前登记系统与院内登记系统,建立统一的患者 确认码,做到创伤患者的全病程追踪。 (十)具备严重创伤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 二、组织管理 (一) 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负责,相关科 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创伤中心管理委员会, 下设办公室, 明确 工 作制度并负责创伤中心的日常管理。 (二) 成立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综合救治团队,并按照创

4、伤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创伤 相关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 - 20 - (三) 与所在地医联体机构、院前急救中心(站)和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创伤患者协同救治协议,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四) 建立专人负责的创伤患者信息登记制度、诊疗数据 记录、随访、健康宣教制度,并定期对创伤患者诊疗过程进行随 访、 统计、 分析, 总结提高医疔服务质量和加强患者安全的措施。 三、建设要求 (一) 建立以创伤救治为核心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二) 建立创伤中心绿色通道,及时接诊创伤患者。对于 需 要紧急救治的创伤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 。 (三) 按照创伤相关疾病诊疗指南、

5、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 路径,制定各类创伤相关疾病的救治和转诊标准流程。 (四) 建立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之间的无缝衔接流程,经 院前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和基层转诊的严重创伤患者,到 达医院后直接送达创伤复苏单元、重症监护室,必要时可直 接 送达手术室。 (五) 建立针对医院、创伤救治点/中心、院前急救中心 (站) 、区域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教育体系,提高相关创 伤救治人员的协同救治能力。 四、服务要求 (一) 建立创伤患者的快速评估、检伤分类和分级诊疗机 制,对创伤患者尤其是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早识别、早诊断、早 - 21 - 治疗” 。 (二) 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创伤规范化诊治能力。 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重点提高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综合救 治能力,提高群发伤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 创伤中心能够常规开展急诊创伤的生命支持(心肺 复苏,抗休克和紧急气道管理等) ,并能高效联动院前急救和院 内创伤综合救治团队。 (四) 能够对全部的创伤患者进行确定性治疗。 (五) 向签订协同救治协议的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和远 程教育,建立患者信息共享平台。 (六) 开展面向社会大众的急救和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健康意识、自救和互救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