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574189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2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2、声音的

2、传播需要介质。3、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白纸等。【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播放: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和有关声音的图片。引导提问:我们说话的声音及大千世界里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推进新课探究一:声音的产生 分小组探究: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拿一张白纸,用手捏紧纸的两端,用嘴吹纸的边缘,观察比较白纸发声与不发声的情况。(这三个实验大家可以直接感

3、知,有利于理解振动的概念,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接着让学生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把以上实验对比分析如下:发声体发声时现象无声时现象结论声带喉咙部位在振动不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直尺直尺在振动不振动发声的直尺在振动白纸白纸在振动不振动发声的白纸在振动音叉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手感觉发麻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音叉在水面上激起水花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我

4、们还有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回答如:狂风吹过树叶会发出“呼呼”的声音,树叶在振动(老师:你真棒!观察仔细!)。引导解决: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拨)知识应用:1.声音是由于物体_产生的.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3._体、_体_体都能发声。探究二:声音的传播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课件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吗,太空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

5、都可以传播声音呢?实验探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探究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教师引导点拨、确定研究方案)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然后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2、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3、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4、甲同学在课桌一端用铅笔在纸上用力均匀写“一”,乙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然后乙同学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和刚才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并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根据以上实验收集信息,分析材料:介质现象结论空气听到闹铃声气体可以传声无听不到闹铃声真空不能传声水听到闹铃声

6、、石头敲击声液体可以传声课桌听到写字声固体可以传声师生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用哑语;写字对话等。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知识应用请同学举例固体、液体、气体能传播声音的例子。、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蹄声。、学生在教室里能听见老师的讲课声。3、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探究三: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课件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

7、究方法指导:类比法)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如何传播,激发兴趣,突破难点)。探究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2、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3、有时候在电影里看见演员的口型与观众听到的话不是同一时间的,听到的声音要比演员的口形慢半拍,这说明什么?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小组讨论: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指导学生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

8、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时,V声340m/s 5时,V声= ms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知识应用1、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的骑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马蹄贴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 B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C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 D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2、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管子,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按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通过哪种介质传到另一端的( )A空气、水、水管 B水、空气、水管C水管、水、空气 D水、水管、空气探究五:如何产生回声?产生回声的条件?提出问题:1、对着高山喊话、在

9、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都会出现回声现象。2、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4、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共同归纳: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7m。回声的作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回声定位)三、课堂小结与练习巩固(让学生自己说出这节课主要学会了哪些知识)四、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1)15空气中,V声3

10、40m/s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 (1)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4、回声: (2)作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回声定位)【布置作业】 能力培养与测试第二章第节。【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并列举日常生活中例子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让学生易于接受,但本节课由于安排的内容较多,一是没有详略处理知识点,对重难点应反复强调,强化学生记忆;二是可能导致学生个别新接触的专业词还不是很理解,如介质,可列举生活通俗点的例子加以说明;三是应让学生多参与讨论与回答,成为主体,亲自感受效果会好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