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584278 上传时间:2020-1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及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及答案金匮要略综合模拟试题试题(一)A型题1金匮要略五邪中清邪是指A风邪 雾露之邪 C漀任之邪 D水湿之邪 E寒邪2疟病其脉多弦的原理是A病发于春 B邪犯少阳 C邪犯肝胆 疟多风邪 疟挟痰饮3防己地黄汤中重用的药物是A防己 生地黄汁 C桂枝 D防风 E甘草4根据药物配伍射干麻黄汤比小青龙汤作用更强的是哪项A散寒 B解表 C止咳 化饮 降逆5女劳疸见“足下热”的病机是A寒热熏蒸 B瘀血发热 C湿热下流 D肾虚有热 气虚发热6下列各方,哪项方剂无渴欲饮水之症A蒲灰散 B白虎加人参汤 C五苓散 D猪苓汤 苓术桂枝汤7下列各方证中不具有头眩症状的是A泽泻汤证 B五苓散证 小半夏加茯苓汤

2、证 苓桂术甘汤证 E小半夏汤证8服芩芍桂酒汤后再见心烦不止是因为A桂枝辛温化燥 B黄芪益气化热 C苦酒阻抑 芍药酸收 剂量过大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比例是A五比一 B六比二 C七比一 D八比一 九比一10金匮要略中使用最多的方剂是A肾气丸 小建中汤 C桂枝汤 D大承气汤 E小柴胡汤11酒疸误下症见“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虀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属A瘀血 B寒湿 痰热夹湿 D瘀热内蕴 E燥结兼瘀血1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应先煎以下何药牡蛎、龙骨 B蜀漆 桂枝 D生姜、大枣 E甘草13栝萎瞿麦丸中哪一味是君药A栝萎根 茯苓 C炮附子 瞿麦 山药14甘草泻心汤治疗狐

3、病其作用是A清热解毒,除湿化痰 清热渗湿,解毒排脓 C清热养阴,凉血安神D清热化湿,安中解毒 E解毒散瘀,滋阴清热5痉病的主脉是A脉弦紧 B脉浮大 C脉沉迟 脉滑数 E脉洪数16风湿病初服白术附子汤可能出现A身痹 B如冒状 C如虫行皮中 D腰冷痛 E发烦7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证属阴虚内热 B阳气不足 阴阳两虚 D气血两虚 E瘀血内著18咳气上逆,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治当选用 麦门冬汤 小青龙加石膏汤 越婢加半夏汤 泽漆散 E厚朴麻黄汤19张某,女,28岁,3年前曾人工流产,去年开始月经不正常,经期较长,缠绵十余天始净,经量一般,色淡

4、,腰部酸楚,本月月经来潮已一周,漏下不止,苔薄白,脉细。治宜温经汤 B当归芍药散 C小建中散 D胶艾汤 E当归散2患者,男,岁。四肢关节肿痛年余,加重一周。伴形体消瘦,四肢关节屈伸不利,且有烧灼感,时有头晕目眩,苔微黄,脉弦,治宜选用防己地黄丸 B风引汤 白虎加桂枝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E桂枝附子汤B型题A桂枝芍药知母汤 八味肾气丸 乌头赤石脂丸 D栝萎瞿麦丸 E乌头汤1以上各方,其中哪一方无附子2以上各方,其中哪一方附子与乌头并用A口干舌燥 先渴却呕 呕后不渴 D烦渴引饮 E先呕却渴3饮邪欲解的征象是水停心下的征象是A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 B产后大便坚,呕不能食,腹痛 C产后腹中痛D产后小腹

5、刺痛,拒按 产后不大便,腹满痛,烦躁发热,脉实谵语当归生姜羊肉汤用于6下瘀血汤用于A风热壅肺 B风寒束肺 C水饮犯肺 D外寒内饮 肺气不足肺胀的病因8肺痈的病因A痛病 风病 C劳病 D大便难 E留饮9面色黑为1面色青为C型题A以大麦粥汁和服 B白饮和服 两者皆是 两者皆非1茵陈五苓散2硝石矾石散服用时A干呕、哕、手足厥 B干呕而利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不是 3橘皮汤的适应证4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的适应证A大青龙汤 B小青龙汤 C两方皆可 两方皆不可5治溢饮宜选6治支饮宜选煎如薄粥 B以苦酒渍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7乌梅丸的制备方法有8甘草粉蜜汤的制备方法有A寒湿历节 B风湿历节 C两者皆有 D两

6、者皆非9大乌头煎可治疗1桂枝芍药知母汤可治疗X型题1金匮要略中治疗疟病的方法有A药物疗法 B饮食疗法 C精神疗法 D针灸疗法 E导引疗法2仲景治哮喘的常用药对有A麻黄配桂枝 B麻黄配射干 C麻黄配石膏 D紫菀配冬花 E细辛、干姜、五味子3金匮要略中脉弦可见于下列哪些病症寒疝 疟病 C痉病 D痰饮 E肝着4下列哪些是使用越婢加术汤的临床依据A全身浮肿 B腹满而喘 C不恶风 D脉沉 E小便不利5下列诸方,那些方剂需用酒煎或酒服A胶艾汤 B当归芍药散 C当归散 D白术散 E当归贝母苦参丸名词解释百脉一宗 2陷经 发露得风 邪哭 5洒淅 填空题1“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1);邪入于腑,即(

7、);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2饮后水流在胁下,(1),谓之悬饮;饮水流行,(2),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3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1);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4师曰:夫人有漏下者,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主之。论述题金匮要略是如何对虚劳病进行辩证论治的?2试比较葶苈大枣泻肺汤与十枣汤证治疗饮病的异同?试比较生姜半夏汤证和半夏干姜散证之不同。4试述瘀血的脉证及病理。病案分析题付某,女,3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因恐惧手术而前来就诊。证见颜面浮肿,晨起目下如卧蚕,心悸气促,上楼尤甚,纳谷一

8、般,夜寐尚可,神疲乏力,易患感冒,四肢关节酸痛,大便正常,小便短少,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月经异常,白带少许,舌淡苔薄,脉缓重按无力。请分析诊治。试题(一)参考答案型题1B 2 3B 4C 5 6A 7 8C 9C 0D 11C B 13C 14D 1 16C 17 8 19D 20D型题1 2C 3E 4B 5C 6D D A 9C 1AC型题1D 2A 3A 4 5C B B 8A 9D 10X型题1BD BDE 3CD ACE 5ABD名词解释1百脉一宗: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故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百脉皆得所养,若心肺一病,则百脉皆病,“宗”实指心肺。 陷经:经气下陷,下血不止。 3发露得

9、风 :是指产妇分娩时,因产床不洁或保养不慎而感受病邪。 4邪哭:有如邪鬼作祟,无故悲伤哭泣。 5洒淅:形容如凉水洒淋身上,感到寒冷从脊背发出,不能自持。 填空题1(1)重不胜()不识人 2()咳唾引痛()归于四肢 3(1)脚缩(2)手足不仁 4(1)胞阻(2)胶艾汤 5乌头赤石脂丸论述题金匮要略论述虚劳病的方证有七个。肾气虚者以肾气丸温补肾气,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等症。阴虚失眠者,以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安神除烦。阴阳两虚者,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镇摄纳,治遗精滑精、目眩发落、少腹拘急,前阴寒冷等症。证见里急腹痛、悸、衄、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治以小建中汤温中补脾

10、,调和阴阳。若在小建中汤证的基础上,兼见自汗、盗汗、身重乏力或不仁等气虚症状时,治以黄芪建中汤益气温中。虚劳兼风气者治以薯蓣丸补益气血,疏散风邪;虚劳干血者,治以大黄 虫缓中补虚。总之仲景论治虚劳重视补益脾肾。2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行水,用于肺气壅实的支饮证,病机乃饮停胸肺,肺气壅实不得肃降,证见胸满咳喘,呼吸困难。十枣汤攻逐经隧脏腑胸胁各部水饮,除用于悬饮外,亦可用于饮邪渍肺的支饮证,水饮停聚胸膈,上渍于肺,证见咳喘不已,心烦,胸痛,脉弦。共同点均可治停饮呕吐,有和胃降逆之功。生姜半夏汤主症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胸中烦闷不适,病机为寒饮搏结于胸中,闭郁胸阳,阻碍气之升降出入,治以辛散寒饮,舒展

11、胸中之阳气。半夏干姜散以干呕,吐逆,吐涎沫为主,病机为中阳不足,寒饮内盛,胃气上逆,治以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生姜半夏汤重用生姜且取汁量多,在于散饮去结。“小冷”服,为“治寒以热,凉而行之”的反佐之意。“分四服”,既防药力过大,反而刺激呕吐;更取频频服之,以发挥药力的持续作用;半夏干姜散,即小半夏汤以干姜易生姜而成,用干姜温阳,守而不走,治疗中阳不足,寒饮呕逆之证。4病脉表现: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病机:瘀血阻滞,气机痞塞,故胸满。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外荣,故唇痿舌青。血瘀津不得行,津液不能上濡,故口燥;但病由瘀血,并非津亏,故虽口燥却只欲漱

12、水而不欲咽。“无寒热”,说明不是外感。由于血瘀经脉,影响气机,而非宿食、水气蓄积于胃肠,故病人只感觉腹满,而察其外形并无胀满之证。脉微大来迟,是谓脉象虽大,但脉势不足,往来涩滞迟缓,故知为血瘀病证。病案分析题此病案为风水病。因表卫气虚不固,水湿滞于肌肤,内凌于心,脉络痹阻。治以补卫固表,利水除湿佑活血化淤,以防己黄芪汤加味。试题(二)A型题金匮要略认为杂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A房劳 客气邪风侵表 七情 D五脏元真不足 虫兽灾害2百合病的病机是A心肾不交 B肝肾阴虚 C肺肾阴虚 D心肺阴虚内热 E心阴不足3疟病“脉弦数者风发也”,其中“风”是指A病发于春 B病证多变 C肝风内动 D风热之邪 E病为阳

13、邪厚朴麻黄汤证与射干麻黄汤证的症状鉴别主要在于A喉中水鸡鸣 咳喘 C烦躁 倚息不得卧 E头汗出5奔豚汤的主药是A桂枝 白芍 葛根 D甘李根白皮 柴胡6湿痹兼见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治当A祛风除湿 发汗 C通利大便 D利小便 E健脾除湿7脾约证见“小便数”是指A尿频数清长 B尿频数不禁 C尿频数量多 D尿频数量少 E尿频数点滴涩痛下列方剂中哪一方禁用于治疗支饮咳喘A小青龙汤 B苓甘五味姜辛汤 C木防己汤 D十枣汤 E己椒苈黄丸9金匮要略指出黄疸病出现何病为“难治”症A便秘 口渴 C发热 尿少 E呕吐10酒疸误下变黑疸的病机是A湿热化燥 B脾虚湿热 C湿热内蕴 D湿热挟痰 E脾胃气虚泻心汤的服药法是日

14、三夜一服 B日三服 C早晚分服 顿服 E日再夜一服12金匮要略养胎方法虽多但总的精神是A养血安胎 祛邪安胎 补气安胎 D扶阳安胎 E益阴安胎13中风症见“舌即难言,口吐涎”为A中脏腑 B入脏 C中经 D中络 E入腑14桔梗汤治疗肺痈哪期A表证期 B脓成期 喘盛实证 D酿脓期 E不愈,气血两虚5痉病的病位在A皮毛 骨节 C筋脉 D项背 E手足16黄土汤的反佐药是干地黄 阿胶 C甘草 D黄芩 E附子17消渴病证见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病属A肺阴亏虚 B邪热亢盛 热伤津气 阳明腑实 E以上皆非18大黄牡丹汤的药物组成是A大黄、丹皮、桃仁、冬葵子、桔梗 B大黄、丹皮、桃仁、瓜子、芒硝C大黄、丹皮、桃仁、

15、桔梗、甘草 D大黄、丹皮、桃仁、白芍、芒硝E大黄、丹皮、桃仁、赤芍、芒硝1妇人转胞不得溺,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治选五苓散 B肾气丸 猪苓散 D温经汤 E栝萎瞿麦丸0某患者,右下肢麻木刺痛怕冷年,每于阴冷加重,少事活动反觉舒服,但过劳则麻木更重。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苔白滑,舌下脉络淡紫略粗,脉弦沉细而涩。用下列何方治疗最恰当A肾气丸 B乌头汤 C桂枝附子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E黄芩桂枝五物汤B型题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炮附子 B桂枝、生姜、炙甘草、大枣、炮附子桂枝、白术、炙甘草、炮附子 D桂枝、白术、生姜、炙甘草、大枣、炮附子E白术、生姜、炙甘草、大枣、炮附子1桂枝附子汤的组成是白术附子

16、汤的组成是A东流水 井花水 C地浆水 D泉水 E甘澜水兼煮百合地黄汤所用之水为4煎煮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所用之水为A通阳复脉 降逆平冲 温经通脉 调和营卫 E解肌发汗5桂枝加桂汤中桂枝的作用是6苓桂五味甘草汤中桂枝的作用是越婢汤 B越婢加术汤 C甘草麻黄汤 D枳术汤 E滑石白鱼散7主治风水的方剂是8主治气分的方剂是A半夏干姜散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C半夏泻心汤 D生姜半夏汤 E小半夏汤上方中治疗下利为主的是10上方中治疗痞满为主的是C型题A脉促 喘促 C两者都可见 D两者都不可见1支饮病可见2正水病可见A病之去象 B药物本色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非3硝石矾石散服后大便正黑,此为4百合地黄汤服后大便

17、色黑,此为A白头翁汤 B桃花汤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5产后下利虚极者可用6热利下重者可用A肾阳衰微,不能蒸腾津液 B肺胃热盛,津气两伤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7白虎加人参汤的口舌干燥机理是8己椒苈黄丸的口舌干燥机理是A酒 B淡盐水 C两者均可 两者均不可9八味肾气丸的服法大黄 虫丸的服法X型题1湿病治疗禁忌为A微汗祛湿 B辛温竣汗 C苦寒攻下 D涌吐湿邪 E温针火灸2酸枣仁汤中有安神作用的药物是A酸枣仁 B茯苓 知母 D川芎 E甘草3寒热往来可见下列哪些病症A疟疾 B热入血室 C瘀血胸满 痉病 E肝气奔豚下列哪些方中均有麻黄、细辛、五味子、半夏四药A射干麻黄汤 B厚朴麻黄汤 泽漆汤 D越

18、婢加半夏汤 E小青龙汤加石膏汤脏躁病的主要症状是A数欠身 B常默默 C寒热往来 D咽干不渴 E喜悲伤欲哭名词解释1烦冤 2蛊注 脉卑 4靖言了了 5风发填空题1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阳气衰者为(2)。2先渴后呕,为(1),此属饮家,()主之。3师曰:诸有水者,腰下以肿,当(1);腰上以肿,当(2)乃愈。4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1),三者(2)。5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 主之。论述题1试述虚劳病的脉象总纲及意义。仲景论述咳嗽上气病有何特点?3简述汗、下、利小便三法在痰饮病中的

19、应用。4产后腹痛如何辨证论治。病案分析题吕某,女,37岁,工人。患腹胀干呕,大便不畅已三年之久,曾先后用香砂六君子、逍遥散、保和丸和理中汤等中药百余剂未效。于78年6月日来诊。病人自诉腕腹胀满,朝缓暮急干呕肠鸣,大便二日一行,而先硬后溏,不吐酸,无胃痛。曾在当地医院诊为“慢性胃炎”查肝脾不大,胃脘有胀气,喜按,舌质淡暗,苔白腻,跟稍黄,脉象沉弦,尺脉较细而无力。请分析诊治。 试题(二)参考答案型题D 2D 3 4C 5D 8E 9B 1 1 1B 13B 14 1 1D 17C 18 19B 20EB型题 E D 4E 6B 7B 8D 9B 0C型题C 2 A 4B 5D 6A 7B 8D

20、9C 10AX型题1BC 2AB ABE 4ABE E 名词解释1烦冤:症状名。指难以言状的心中烦闷不舒的感觉。 蛊注:古病名。发病时胸闷腹痛,有如虫咬之状。 3脉卑:是说按之沉而弱,表示营血不足。 4靖言了了:指言语不乱,神情安静。 5风发:指感受风邪而发热。填空题1(1)癫()狂 2(1)水停心下 ()小半夏茯苓汤 3(1)利小便 ()发汗4(1)郁冒(2)大便难问答题1两大纲脉:脉大和脉极虚。脉大是指浮取而大,重按无力之脉,主阴虚阳浮。脉极虚是指脉来轻取则软,重按极无力之脉,主精气内伤。意义:两大纲脉提示了虚劳病的主要病机是肾元亏虚,若非真阴不足,即是原阳亏虚。2仲景论述咳嗽上气病主要有

21、三个特点:虚实兼论,邪实者重在祛邪。如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射干麻黄汤证、皂荚丸证、越婢加半夏汤证、厚朴麻黄汤证。实喘诸证,重视痰饮。内外合邪,为咳逆上气的多发形式之一。如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射干麻黄汤证、皂荚丸证、越婢加半夏汤证、厚朴麻黄汤证均为内外合邪。3痰饮的治疗总则是温化,具体应用则根据标本缓急和饮邪停聚的部位。汗、下、利小便法均为急则治标之法,适用于饮邪偏盛,其证偏实者,应用是根据饮邪停聚部位应势利导。发汗法多用于溢饮、支饮证,如治溢饮的大、小青龙汤,治支饮的小青龙汤。利小便法主要用于狭义痰饮证,使饮从小便排出,如泽泻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肾气丸。攻下逐水法适用于支饮、痰饮、悬饮证,使饮由二便排出,如治支饮和悬饮的十枣汤,治留饮的甘遂半夏汤。4血虚里寒者,以寒邪乘虚入里,腹中拘急作痛,腹痛绵绵,且喜温喜按为特征,治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虚养血,散寒止痛。气血郁滞者,由产后气血郁滞成实,气机闭阻所致,治用枳实芍药散,使血气宣通,则腹痛烦闷诸证自除。瘀血内结者,为干血着于脐下,用下瘀血汤破血逐瘀。瘀血内结兼阳明里实者,用大承气汤既可泄热通便,治阳明实热,又可使瘀血随便下除热。病案分析题此病案为呕吐病。因脾虚湿困,寒热中阻。治以半夏泻心汤加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