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共18篇).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8611810 上传时间:2020-12-0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共1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共1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共1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共1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共1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共1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共18篇).docx(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共18篇) 第1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利川市东城腾龙小学 罗腾英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15页“回乡偶书”。知识目标:会认“偶、鬓、衰、客、何”五个生字,会写“音、客、何”三个生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情感目标:结合图画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回乡 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教学重点:1、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2、体会古诗平淡的描写中隐藏着的诗人淡淡的悲伤。教学难点:1、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2、体会古诗平淡的描写中隐藏着的诗人淡淡的悲伤。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2、激趣导入,揭示诗题。1、看画说诗:老师带来几幅图,用你熟悉的诗句描绘一下。a.课件出示:鹅,鹅,鹅图片,看到这幅图马上想到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所见图片:我想到: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 b.再依次出示小池、山行、村居图片,学生说诗句。 C.你们看着画就会想起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导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贺知章描写回家的古诗回乡偶书。”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教学“偶”字,边释字形,学生跟着书空右半边;读“偶”。学生再齐读课题。4、理解诗题:你知道“偶”可以组哪些词?偶:偶像、木偶、偶然,在这里是“偶然”的意思。“书”是什么意思?(写)偶书呢,偶然间写

3、下的诗。“回乡偶书”就是贺知章回到家乡偶然间写下的诗。“偶然间写下的诗常常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时的感受。诗人贺知章回家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就要来细细地读一读他写的这首诗。”二、自主读诗,整体感知。(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初步感受诗的情感及韵味。)1、介绍诗人。(“在学_这首古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的情况。昨天我布置叫你们去了解贺知章这个人,你知道多少,说说”)课件出示:贺知章:唐朝诗人,一生仕途顺利,36岁时离开家乡去做官,八十多岁衣锦还乡,唐玄宗曾亲自赐诗送别,十分风光。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有感而发,写下了两首回乡偶书。2 下面我们来读

4、贺知章写的第一首回乡偶书,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5页,听老师读。2、师范读,请学生认真听。3、学生自由读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请听清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把诗读通顺。、借助课文插图想想每句诗大概讲了什么意思。4、检查自读情况。(你会把古诗正确地读出来吗?课件出示诗句,指名学生读,老师相机纠正错误读音。)5、学_生字,指导书写。我们读诗的时候要注意读准这些字的读音,课件出示生字词: 偶 鬓 衰 客 何a.指名读,连词读、齐读,让想办法记住这些字。b.指导在田字格里写“客”和“何”(相机提示:写字姿势很重要,人坐得端正,字就写得好)c.你会读这些词吗: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

5、读。6、学生再齐读古诗。三、自学古诗,理解诗意过渡: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能流利地读诗句了。下面请同桌同学合作学_,结合插图,看看你能把读懂哪些诗句,弄不明白的作上记号,等会问老师。1、学生自主学_,老师巡回指导。2、交流学_情况。3 你读懂了哪句?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指点。学生说到哪句,老师就出示哪句的课件来一同学_。哪句不懂?学生可能最难懂的是“乡音无改鬓毛衰”老师帮助理解“乡音”“鬓毛衰”的意思。四、感悟诗意,读中悟情。1、品读第一句诗(1)读了这首诗古诗,你知道贺爷爷是什么时候离开家乡的吗?(年轻时)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年老时)真聪明!你们是从哪句诗知道的?(少小离家老大回)(2

6、)指导朗读:贺知章36岁离开家乡,86岁才告老还乡,50年没回家,可见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你想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这句诗呢?难过,伤感。朗读时应该把语速放慢点。谁来读读,学生读。2、品读第二句过渡:读得真好!贺知章离家50多年了,他有哪些改变?板书:“鬓毛衰”什么没改变?板书:音无改.诗人离开自已的家乡50多年了,每每想起家乡话是那样的温暖,说起家乡话是那样亲切,两鬓花白稀少,家乡的口音一直没改变,这是诗人对家乡浓浓的爱呀,这是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情呀。板书:思乡。请读乡音无改鬓毛衰。4 50年多年乡音无改,这是多么深的情感,应该怎样读。生读。师范读,生再读。体会情感齐读第一二句。日思夜想,现在

7、终于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贺知章不由地发出感叹“少小”3、品读第三、四句诗句过渡:诗人无比激动高兴地回到了家乡,他受到怎样的对待呢? (1)课件出示儿童与诗人相见的画面。(2)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图中画了哪些人?(儿童和老人)他们在干什么?(3)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小朋友,你会对贺知章爷爷说些什么话呢?现在老师来当贺爷爷,谁来当图中的孩子?师生互动理解诗句。(生:你是谁?师:我是贺知章。生:你从哪里来?师:我从京城来,这里是我的家乡。我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乡,现在回来了)(4)“离家五十年,终于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结果孩子们却把我当作了外来的客人!唉!可真是课件出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你们能明白贺爷爷的感受吗?”你们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吗?”(5)指名读,教师评一评。(听到你的朗读,我知道诗人的心情是多么难受啊!听到你的朗读,我仿佛听到贺知章老爷爷的声声叹息)4、以情引读,读中悟情。5 贺知章50多年没回家乡,他已80多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家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朋友?亲人?诗人自己”5、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创设情境,以情引读。“是啊!50年后,朋友大多离去,昔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再也不见身影。诗人不由感叹起来(引读全诗)”“50年后,亲人大多离去,往日一家人团圆欢乐的景象再也无处找寻。诗人不禁叹息起来”“50年前风华正茂,年青力壮,50年后却老态龙钟,白发苍苍,真是人生易老

9、,物是人非啊!诗人不由伤感起来”五、配乐吟诵,升华诗情。“是啊!岁月在少年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日子给乌黑的头发染上了白霜。漂泊在外的游子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家乡的人与事每天也在变幻,但唯一不改的是游子的那颗回家的心,唯一不变的是对家乡深深的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再次朗诵全诗。六、指导背诵。同学们读得真好,古诗我们除了有感情地朗读,还要熟读成诵,于心。我给两分钟时间看谁能背出这首诗。七、阅读续篇,深化感情。诗人回到自己家里看到家人和朋友后,他又有了另外一首表达他思乡之情的诗,也叫回乡偶书,是第二首。请大家读一读吧!1、出示回乡偶书第二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

10、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2、学生自由朗读。八、教师总结。我们学_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通过吟诵诗句,体会了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第二首回乡偶书就请大家回家跟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好吗? 板书设计:回乡偶书贺知章鬓毛衰 思乡 音无改第2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回乡偶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客、何”两个生字,会写“音、客、何”,了解古诗大意。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的热爱家乡之情。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谈话

11、导入,1、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老师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请你仔细听这首歌的歌词。请你说一说这首歌的歌词。2、听到这几句歌词,你想起了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3、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4、今天我们也要学_一首古诗,这首古诗也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写的。今天,我们来学_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听歌、说歌词诗句题目作者唐代诗人回乡偶书初读,学_生字。1、老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诗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老师或小老师带读。4、学_生词。5、指导书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带读学_生词指导书写细读品味,感悟理解学_课题(1)“偶”和“书”的意思 (2)简介贺知章

12、。2、第一句(1)结合插图,理解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2)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学_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1)指导学生理解“儿童”、“相识”、“何处”的意思。 (2)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4、指导朗读。(1)学生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诗意,边划分节奏。 (2)师示范朗读,学生学_模仿。课题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串讲诗意,体会感情朗读想象朗读划分节奏5、补充诗句。四、课外拓展五、布置作业背诵古诗回乡偶书板书设计: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热爱家乡 思念家乡第3篇:回乡偶书教

13、学设计回乡偶书教学学年第一学期二年(4)班 高宇晶教学目标:1、认识偶等5个生字,会写音、何、客三个生字。2、大致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3、懂得热爱家乡。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_这首古诗,谁愿意读课题。指名读,齐读课题。(注意读时不要拖腔拉调)2、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板书:贺知章 图片简介。(贺知章是唐代著名诗人,家住浙江绍兴。他36岁到京城当官,一直到85岁才退休回到自

14、己的家乡绍兴,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二、介绍游戏。1、要学好这首诗,小朋友必须闯过四关,小朋友你们有勇气和信心迎接挑战吗?那我们看看是哪几关?2、出示“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演”3、下面老师来解释这四关是什么意思?(认:认识生字;解:理解诗意;读:有感情、字正腔圆、有节奏地读;演:根据意思会表演。)4、下面我们来闯第一关:我会认三、学诗。第一关:我会认。1、请小朋友翻开书115页,自由读古诗,要把每个字读正确、读清楚。2、图片出示生字:偶、鬓、衰、客、何。3、指名读,重点指导读“衰”“cui”。 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4、有个字的笔画最多,你知道是哪个字吗?(鬓)(老师板书写鬓

15、字。)5、“鬓”你们知道古时候的人是怎么造出这个字的吗?左上角是繁体字的长,三撇是指三根头发,古时候的男人都不理发,下面的字是什么?对,宾。你看,古人造字是多么有趣呀。以后我们可以多找找这些有趣的汉子跟他们交朋友 现在我们顺利的进入下一关。第二关:我会解1、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我会解。就是理解诗的意思。首先老师教你们一个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扩词”。你们知道什么是“扩词”吗?就是给字组词。2、首先我们来看课题。“回”可以扩成:回家、回去、回到,这里应扩成“回到”。 “乡”:乡亲、家乡,这里扩成“家乡”。 “偶”:偶然、偶遇、偶尔。 “书”:买书、看书、借书、图书馆,这里我们应该扩成什么词呢?3、那

16、题目的意思是“回到家乡偶尔捡到一本书吗”?不是,那我们就要用到第二个方法换词。在这里要把偶然换成“随意”,“书”换成“写”的意思。但是写什么没有说完,我们还要用到第三种方法加词,要加成“写了一首诗”。(老师相机板书:扩词、换词、补词。)4、再读课题。老师大声说,你们小声讲,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那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回到家乡随意写了这首诗。5、小结方法:刚才我们理解题目的意思时,用了扩词、换词、加词的方法。下面老师就请小朋友分组合作,运用这几种方法理解下面四句诗的意思,比一比哪组最先理解好这四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字可以)。6、小组交流。7、全班交流。(1)第一组来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少小离

17、家老大回”:“少小”要换成“年少的时候”,“老大”换成“年老的时候”。 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回到家乡。 (2)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 诗的意思是: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整个头的头发已经变白,又稀又少。 重点指导:“鬓毛衰”。“鬓”就是耳边的头发,这里是指整个头。“衰”要换成白发飘飘,稀稀落落。贺之章离开家乡足足有50年之久,但是他的家乡口音一直都没有变,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3)第三句:“儿童相见不相识”“儿童”现在我们称小孩子,相见,要补个词,是“我”, 说诗意:小孩子见了我都不认识。 (4)第四句:“笑问客从何处来”意思:笑嘻嘻地问客人我

18、从什么地方来。8、老师把小朋友说的连起来说说。老师说意思,学生跟着说。意思:小的时候我就离开了家乡,年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整个头的头发已经变白,又稀又少。小孩子见了我都不认识,还笑嘻嘻地问客人我从什么地方来。理解了吗?理解了。这一关咱们通过小组合作学_,顺利地闯过了关卡。后面还有两关,小朋友要继续加油啊! 第三关:“我会读”。1.老师要求读书要读的正确、有节奏、有感情。会读吗?全班齐读。2.这样的读书可不行。老师刚才说了读书要读的有感情。老师来教教你。3.看诗第一句。诗人离开家乡足足有50年,在这50年里,他时时刻刻都在想念着自己的家乡,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所以他的心情是什么样

19、的?(高兴、激动、兴奋。)这句诗中那个字看出来高兴?(回)那个字觉得他不高兴?(离)那你用高兴的(难过的)语气读读这句诗(语速慢一点)。指名读,男女生读。4.当年诗人去做官的时候是俊朗少年,阳关帅气,而现在回来却是个白发苍苍、走都走不动的老头了,还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这时候他的心情又如何?那个字看出(衰)(板书。)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诗。(“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昂扬一些,“衰”读的起伏一些,齐读。 5.诗人回到了家乡,发现许多事物已经改变,他所看到家乡早已不是记忆中的家乡了,所以,小孩子不认识他,还把他当成了外乡的客人。你说他此时的心情还高兴得起来吗?(更加伤感了) 6.请小朋友自己练_

20、读读最后两句诗。注意要读出诗的节奏,语调有升有降、字音重读和扬长。指名读,分两大组读。 7.老师见小朋友读得这么投入,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可以给我这次机会吗出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个别读)3、说说对诗句的理解:读完诗句你仿佛看到贺知章已经什么样了(给“少离”“老回”注上三角形)5、出示贺知章写作背景:贺知章37岁成进士,在此前就离开家乡,86岁时才回到自己的家乡。(结合学生的理解再让学生看第二条简介,进一步了解贺知章)6、学生想象贺知章八十多岁的样子,教师根据描述快速做出简笔画:八十多岁的贺知章,白了( ),皱了( ),高挺的脊梁也( ),他都这么老了,还千里迢迢骑马回到四十年

21、不见的家乡,多劳累呀!何必呢(学生说意思)10、小结方法:看来理解这短短的两行诗也不难,有时候重要的字词可以帮助我们,以后我们学诗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再读读这两行诗,心里要默默感谢这些带三角形的字词。过渡:两行诗,短短十四个字,我们了解到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四十多年没回家乡了,你猜猜他心里最想做什么(男生个别读男孩子齐读)3、师:你读了这两行诗,你知道家乡的孩子在和贺知章说什么呢5、点出诗句,明白“客”就是指贺知章:哪行诗告诉你的女孩子读这一行诗。7、体会感情:他从一个家乡的主人变成外来的客人,心情可能在高兴之余又会多几分( )。8、指导朗读:孩子们,让我们慢慢地,声音轻轻地读这两行诗,读出贺知章

22、心里的难过。9、引读: (1)离家四十余年的他,人老了,样子变了,也难怪生读诗句。 (2)在古代,社会没有现在先进,人们只能活到四五十岁是很平常的,能活到六十岁的人算是这个,贺知章活到八十多岁,已经是神奇了。了解知道贺知章的父老乡亲都可能已离去,也难怪生再读诗句。10、小结回顾诗句意思:让我们再重温这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年老的贺知章无奈地说:“( )。” (师出示图片,生补充对话) 小结:学到这里,这首诗的学_就要接近尾声了。让我们回到整首诗,闭上小眼睛,听!(师配乐诵读古诗) 我们把全诗来诵读,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个别诵读古诗。三、拓展延伸:(1)回乡偶书 出示朗读(2)回乡偶书

23、也是一首优美的歌曲,一起听听唱唱吧!四、作业:1、尝试默写回乡偶书。2、积累:写思乡的古诗句。附:教学反思: 回乡偶书教学反思古诗是我们祖国优秀文学遗产的瑰宝,古诗中有许多诗句,已成为千古名言。那么怎么教孩子们学古诗,并将一堂古诗课上得生动又有新意 (4)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_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_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五、体验感悟 延伸发展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

24、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1、(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3)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3、示范指导,培养_惯(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2)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4、自主学_,培养能力。师:同学们,我们学_这首古诗时采用了,生试讲,师概括:

25、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的,你能不能采用这样方法来学_第二首古诗赠汪伦呢。课下自己试着学_第二首古诗,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第11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认识“偶,鬓,衰,客,何”5个生字,会写“音、何、客”3个生字,理解新词。2、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3、通过猜测贺知章做诗时的年龄,品读诗句图文,理解诗意。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难点:在语境中理解诗句,想象课文画面,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懂得热爱家乡。多媒体课件。一、导入师:同学们,古诗是我们祖国的文化精髓,你们一定背过不少的古诗,谁能给大家背诵几首?

26、(学生背诵古诗)1今天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第25课古诗两首中的回乡偶书。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争取把每一个字读正确。2、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题。特别注意读准“偶”字(出示课件),“偶”偶然想到,“书”就是“写”;“偶书”偶然写出的,随意写下来的。3、读作者。(出示课件)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这首诗上周老师叫同学们回去预_了,可能有些小朋友会读,甚至会背,但是,真想把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得字正腔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朗读整首诗,注意每句的节奏(二二三停顿)重点夯实诗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指导读好“偶然 乡音鬓毛 衰老 客人 何处”开火车读

27、准“鬓衰”。)2生字我们都认识了,现在让我们把它送回诗句,听听应该怎样读这首诗,你们能不能也读的这样好听?请同学们正确、流利地读一读?(指导朗读)三、根据图片和注脚理解诗意1刚刚同学们读的真好,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这首诗,猜一猜诗人贺知章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是多少岁?试试看,看你能找出几处依据来。(学生猜测年龄,教师板书。)2全班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句句落实,并以感情朗读来展现。) “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说明年纪小,“老大”说明年纪很大,说明至少50、60岁,而不会10、20岁。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该会有多少感慨在心中啊!请你再读一读这行诗?这时候的读,我发现你变了,读得高低起伏,

28、读得慢了,深沉了。谁再来试试?(背景音乐)我仿佛看到,诗人在摇着脑袋,说(齐读)八月十五的夜里,圆圆的明月挂在天空,而诗人正抬头看着天上的明月思念自己的家乡,这真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示课件)体会作者悲的心情再读一读。 乡音无改“乡音”指的是家乡话;“乡音无改”说明他的家乡口音没有改变,即使离开了家乡,仍然很想念家乡,忘不掉。(指导书写“音”字第二横长些)是啊,对家乡的思念不但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深,越来越浓。 鬓毛衰“鬓毛”指的是什么地方?耳朵两边的头发;“衰”是指已经稀稀疏疏,有的都变白了。(可以联系插图)家乡的口音虽然没有改,但是人已经明显老了。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插图课文的

29、插图,画着一个牵着马的老人。看图就知道他的年纪很大,背都有点驼了。看着这幅图,看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你最想朗读哪句诗?(乡音无改鬓毛衰) 当诗人回到家乡想想还会有人认识他吗?你怎么知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识”就是“认识”。儿童都不认识,还把贺知章当作“客人”,问客人是从哪里来的,也说明他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孩子都没有见过。这里的“儿童”是不是就是指贺知章?(不是。指的是家乡的小孩,或许也可以是贺知章儿时的伙伴。)(指导书写“客” 宝盖头不要写的3 太宽,撇捺要伸展开,“何”横要长些,口尽量向左,竖钩起笔不要写在横的末端。)3口语交际:“笑问客从何处来”孩子,遇到这么一

30、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你会怎么问啊?(生问)你真有礼貌!为什么要笑眯眯地问,你从哪里读知道的?这里的口语交际,一是明确“笑问”,二是活化诗句,让诗句读来更可亲、更可感、更有味。 4小结:通过大家的发言、讨论,我们知道,贺知章的年纪应该很大了,是不是?到底多少岁呢?请小朋友看大屏幕:三、感悟诗情,读出感情(1)读介绍,问:诗人贺知章写这首诗多少岁?(2)谁猜得最准?恭喜你,掌声鼓励!(请他吟诵回乡偶书) (3)看了这段话,你还想说什么?一别就是50多年,离开家乡的时候是年青人,回来已经“鬓毛衰”。这50多年里,也许无数次梦回家乡,无数次凝神远望。可是,诗人为什么一直不回家,是不是不想家?(想像说话

31、)7也许因为交通不方便,也许因为工作不允许,诗人一别就是50多年。终于年纪大了,终于能够回到家乡,你猜,作者会是什么心情?生思考并回答:4 激动:五十多年了,多少回举头望明月,多少回低头思故乡。现在,终于告老还乡了,该有多激动啊!(背)高兴:是啊,回到了做梦都想念的家乡,一定非常高兴的!难过:离开时还是孩子,现在都成老头了,连孩子都不认识了,也许心里是有点难过。(背)又高兴又难过:一直做梦都希望回到家乡,可是真的回来了,“我”怎么反倒变成客人呢?真是百感交集啊!(背)8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齐诵)四、了解诗人,拓展补充1回到久别的家乡,贺知章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请看另外

32、一首: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2在中国的历史上,贺知章是一位很特别的老人,因为他很长寿,因为他年纪那么大了还能平安地回到自己的老家,实在很难得。让我们在回乡偶书的背诵中记住这位老人,缅怀这位诗人。(齐诵)五、板书设计回乡偶书 少小离 老大回 乡音无改 儿童不识思乡情第12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二年级古诗回乡偶书教学设计范县第二小学 崔东利教材简析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

33、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应该“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据此,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

34、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应用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将教学设计成四大板块:情境导入朗读感悟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学_目标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思乡的古诗,并读一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静夜思,谈话:李白在思念谁?(家乡、亲人、朋友)2、是啊,“月是故乡明”,所以,每当看到天上的明月,李白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就会吟诵起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漂泊在外的游子,谁不在思念自

35、己的家乡?公元744年,一位86岁的老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时,距离他中年离乡已经有50年了。五十年了,踏上故乡的土地,他思绪万千,随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回乡偶书。4、简介作者,理解诗歌题目的意思。 板块二:朗读感悟 1范读。2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指名读,强调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书写“客”、“何”。 4.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5.学生交流。6.指导诵读、表演。 板块三:情感升华 1.“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又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二)。2.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 板块四:拓展延伸1

36、.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李白的心里,亮在贺知章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心里。从古至今,正是这盏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2.齐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泊船瓜洲。板书设计回乡偶书少小离家 乡音无改热爱家乡第13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复_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_6古诗二首。说到古诗我们

37、会想到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你能向同学展示一下你熟识的诗句吗?并简单的介绍一下作者。生:展示自己知道的诗句。师: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_贺知章的一首古诗回乡偶书。2、介绍贺知章。(出示课件) 贺知章,他是浙江萧山人,是浙江省的第一个状元,他不仅是诗人他还是一个书法家,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你崇拜这样的人么?那就让我们带着对贺知章这种崇敬的心情齐读古诗回乡偶书 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把书打到课本第页,观察课文插图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生:一个小孩和一个老伯伯,他们在聊天,小孩儿问那个老伯伯说你从哪里来呀?(笑问客从何处来)师:那这位老伯伯他到底从哪儿来呢?下面自由读诗,要求字

38、正腔圆,声音洪亮并把生字在文中标出来。生自读古诗同桌相互交流读古诗的方法,并把文中的生字尽可能多的组出词语。检查反馈:(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齐读生字并自己组词。指名读诗范读(出示课件)分组读诗齐读古诗细读品味,感悟理解组词理解诗的题目,用扩句组词的方式引领学生学_。2.学_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用扩句组词的方式分析诗的意思。(扩句组词的词语:离家、回、乡音、鬓、衰)(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4)指导朗读

39、: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7)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_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扩句组词和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学_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他真的是客么?你从哪里看出他不是客的?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

40、来说说?)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生:(略)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3)指导朗读古诗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

41、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_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_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课后小结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三、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_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_题。1.背诵并默写古诗。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第14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_1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4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四、教学时数:一时五、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复_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2、介绍背景。(出示)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

43、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_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题)4、据题质疑: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检查反馈:()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齐读生字新词。指名读诗范读(出示),生画节奏分组读诗齐读古诗细读品味,感悟理解学_第一句()(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

44、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7)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_的方法

45、。(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学_第二句:(出示第三四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生:(略)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3)指导朗读古诗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

46、乡)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4、挖掘程,欣赏佳作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_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_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出示,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表演想象,拓展延伸(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