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共8篇).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8612110 上传时间:2020-1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共8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共8篇) 第1篇:名师教学设计盛新凤教学设计去年的树浙江省湖州师范附属小学 盛新凤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流程设计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

2、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a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b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c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归纳把书读薄的方法

3、。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二)交流。 1“天天”一句。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1 2分别时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

4、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男女生读。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怎么找的语句。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4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你着急了。你在为大树担心。你体会得真好。你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你的好朋友大树。这回,咱们都是正焦急地寻找朋友的小鸟了,让我们一起读。 1)

5、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来,请刚才在练_表演时演小鸟的同学上来。你们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们在教室里边飞边询问着你的好朋友大树,想让谁做你的配角跟你对话,你就可以在谁的跟前停下来。 2)学生做小鸟,自找合作伙伴练读。 3)小鸟,你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 4)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 5)总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a图: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b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

6、疑问了?(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什么用了两个“看”?)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多么守信的小鸟啊。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导读第二遍。(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睛、盯、看、又看”,再动情地读一次好吗?) 采访: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

7、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指名说。)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再指名说。)你们真是守信、重情的小鸟啊。总结: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2 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

8、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六、回归课题,升华理解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3 让独特的情思和语言同构共生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作者:_ 特级教师 吉春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展示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3.情感

9、、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设计理念让独特的情思与语言共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文本后产生的独特的言语是他们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情思与独特的语言同构共生的产物。加强言语独特性的培养,既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对生活产生独特的视角,提高他们感受言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以独特的学_方式,对文本、对生活、对心灵进行自由的剖析和描述,以使他们的言语流光溢彩、五彩缤纷,还要使他们在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同构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教学过程一、名言引入 1.师诵名言:“日月如穿行的飞梭,光阴似疾驰的箭矢,昨来又去,转眼即逝。一曲未终,白驹已过千里。岁月啊,你在我

10、的额头上犁下深深的沟痕,可惜,可叹!来,干了这一杯!”(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获得了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 2.生诵名言。我听说你们积累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现在能不能背诵几句给我听。 展示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与教学最后一个环节的“创编名言”相互呼应,使整堂课连成一个整体。 3.师赠名言:(出示: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美文大师林清玄) 4.生提问题。(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为什么说“收益匪浅”) 人为什么跑不过时

11、间?) 刚才几个问题的答案都在一篇课文里,题目叫和时间赛跑。我们把课题写下。二、读通课文 1.学生读文。大声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句子做一个记号,再回读一遍。2.检查读文。这位同学有这么几句话读得不太顺,让他再读一读或大家齐读。读给同桌听,同桌认为满意了,打上“”。三、读好课文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通顺了(板书:读通)还得把课文读懂、读好(板书:读懂、读好) 2.我们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两位小朋友读,谁的朗读读到大家心上去了?我们大家都来这样读一读。 3.指名接着读,你也来问一问。 4.下面一句话不太好读,我们先练一练。请推荐两位高手读。我也来试一试。这样读可以吗?朗读其实应该有自

12、己的个性,只要把心中的那份感受表现出来,你的朗读就成功了。请同桌合作一下,一位是爸爸,一位是孩子,站起来对话。可以根据感情表达需要改变课文中的个别字词。(追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5.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读。引读:a师:听了爸爸的话,(生读)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把这种说不出的滋味读出来。 4 b师:人真的是跑不过时间呀. 你真厉害,这么快就做好了一首诗,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一位学生读,全班读)同学们,咱们继续来交流吧,看看另外两位小朋友,他们是怎样画风的?抓住重点词语:斜斜的(并演示什么才是斜斜的)继续出示上述句式练_:同学们,还有一位小朋友陈丹是如何画风的

13、呀?那么风到底藏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句式)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同学们你们也会说吗?(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同学们,文中的三位小朋友,你最喜欢谁呀?现在四个人一组先讨论讨论,等会请个代表来发言,开始吧!)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指名三到四位同学说)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爱观察,爱动脑 4、分角色朗读朗读前教师提示:宋涛的表情,想了想赵小艺的表情,眨眨眼睛,想了想,笑等一下在你们的表演中让我们看到这些表情好吗?5、画风(1)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

14、画风呢?(2)指名说(3)在轻音乐中自由作画三、小结篇2:画风教学设计公开课画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 1、猜谜语看不见,花儿见它点头,云儿见它忙让路,同学猜猜这是什么?学生:风!(2)谁能给“风”组个词 生:能(不能)同学们在春节晚会上喜欢看什么表演?老师很喜欢看魔术。师,他就是春风!他轻轻一吹,小草就换上绿衣裳。再轻轻一吹,桃花露出了粉嫩的脸颊。又轻轻一吹,柳树梳起了长辫子。他吹呀吹,将大地都吹醒了。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我真想把春天留住啊!可是我却没有办法,同学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如何留住风吗?学生说。有三位小朋友也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

15、“画风”,(板书:画风)看到这两个字疑问吗?学生说。4、板书:画风,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 (齐读课题) 5、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谁画风?怎么画风?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浏览读书要求:(ppt出示)2、识字读完了之后,我想问问都有谁画风?这三个小朋友可真聪明,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师:认识了新朋友,同学们很高兴。出示两个多音字:杆、转同学还会读吗?老师领读3、小组合作,寻找记字方法小组长们,赶紧组织你的组员,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记住这些生字。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找到了吗?我们来说一说他们分别是怎样画风的?谁来说一说? ppt出示“宋涛画风”谁来说一说?从他的话中,

16、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指名读、范读)(ppt出示两幅图)这两幅图,你觉得哪一幅是宋涛画的?为什么?(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宋涛是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这就是宋涛画的风,他的风藏在画的哪里呀?(板书:雨丝斜)你们能给画作一句诗吗?别急,咱们就用这个句式作句诗。谁行?指名几个学生。出示句式:“风来了,风把_吹_了,风藏在_里”(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陈丹是如何画风的? ppt出示:陈丹画风 ppt出示:“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师:他的风藏在哪里了?生:弯弯的小树 板书

17、:小树弯你能用朗读的方法让我们感觉到风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 篇3:画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画 风汾西苑小学闫丽丽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义务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是围绕“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专题进行安排。本课生字、新词不多,学生易于掌握。(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己有朗读课文的能力,对风也有所认知,但让低年级的小学生来描绘“风”是很难的,理解风与其它事物变化的关联,就更难了。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宋涛、陈丹、赵小艺“画风”的情景,让学生从中感悟“风”,理解“风”,学会“画风”。低年级学生语言的感受、感悟性还不够敏锐,因而

18、在体会人物情感与心情方面会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以指导朗读为主,来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体验提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情感与乐趣。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教学难点: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课件 投影四、教学过程.学生猜谜语(师板书:风).播放风声录音,提问:这是什么声音?(风声).提问:风听得见,也可感觉得到,但风看不见,摸不着,如果要你画出来,你会画吗?过渡语:今天有三位小朋友要向我们展示他们的本领画风(板书课题:“风”的前面板书“画”).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要认真听,把你还不认识的字及时地划出来。.学生在情境

19、中识字。.利用生字卡片开小火车识记生字:宋、陈、赵、涛、丹、艺。.在找礼物的游戏中读词。【设计意图:多媒体画面把三个小朋友带入学生中间,学生在 “打招呼、交朋友、开火车”等游戏中趣味盎然地认识了生字。.提问: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提问:三个小朋友给你们带来了他们画的风,想看看吗?(多媒体分别展示宋涛、陈丹、赵小艺画的风).提问:你们喜欢谁的画?从画中你是怎么看出有“风”的?(学生喜欢谁的画就可以先欣赏谁的画,品读相应的课文)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互动,并加以点播、点评。(可以同时再次演示课件,让学生;.细观察、动脑筋感悟:是风吹得红旗飘、风车转、雨丝斜、小树弯,让学生明白风与它们的关联)

20、。赵小艺:()“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她在想什么?赵小艺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谁也想学学赵小艺眨眨眼睛,再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出示风车转的画面,指导读赵小艺第二次画风的句子。()出示陈丹的画。()提问:当“宋涛提出:谁能画风?”时,陈丹不是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吗?这次怎么又画出来了?宋涛出示宋涛的画?宋涛不仅敢想敢问,而且也很会动脑筋。【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风的画面,增强学_趣味与学_动力,可以利于学生观察、发现,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感悟出文中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从而想出其他的更多的画风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情感,在

21、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么美的画,老师给它配上了一首小诗。风来了()学生选好角色先在四人小组里练读(练好后指名一组上台展示,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问:三个小朋友为我们带来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你会怎样夸夸他们呢?【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尊重语文教学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朗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_气氛,激发学_的兴趣,体验人物的情感,并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多媒体播放风的画面,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画风”,并告诉学生要开动脑筋,多联想展开思路,自由创作,画一幅表现“风”的图画,并给它配上一句小诗:风来了,风把( ),风藏在( );. 【设计意图: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应注重教学内容、知识能力的多元化培养。同时,让学生画风,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风与其他事物间的相互关联,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情操。;.同步设计教学设计学步教学设计名师教学设计(共7篇)设计初步教学名词 教学设计(共8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