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说课稿.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654223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鸽巢问题》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鸽巢问题》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鸽巢问题》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鸽巢问题》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鸽巢问题》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鸽巢问题》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鸽巢问题》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鸽巢问题说课稿鸽巢问题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例 1、例 2.一、说教材教材专门安排 “数学广角 ”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 ”,使学生在理解 “鸽巢问题 ”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 “模型化 ”,会用 “鸽巢问题 ”加以解决。 “抽屉原理 ”最先是 19 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 “狄利克雷原理 ”,也称之为 “鸽巢问题 ”。“鸽巢问题 ”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但 “鸽巢问题 ”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 “鸽巢原理 ”在数论、集合论、

2、组合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学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模型思鸽巢问题说课稿想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教学难点 : 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 题加以 模型化。三、说学生六年级的学

3、生理解能力、 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已达到能够掌握本章内容的程度。 鸽巢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 在具体分的过程中,我想学生都会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但我想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鸽巢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四、说教法和学法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引导法

4、、观察法、讨论法;学法是: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法。通过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五、说教学过程鸽巢问题说课稿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探究归纳建立模型(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五)课堂总结,知识梳理。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五个环节的教学:(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在电视上都看过魔术师刘谦变魔术吧?今天我也给大家表演一个 “魔术” ,扑克牌。 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 张牌,你们 5 人每人随意抽出一张, 我知道

5、至少有2 张牌是同花色的。问问同学是否相信?并做几组实验,验证这一猜想。借助同学的疑问和兴趣,此时,我会点明:告知这个故事里蕴含着一个重要的数学原理,即抽屉原理,从而引出新知。(二) 自主探究感悟新知。据学生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动手操作初始原理1 提出问题: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 1 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为什么呢?“总有”和“至少”是两个关键性的词语。首先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总有是一定有,肯定有的意思;至少是最少、不少于的的意思。鸽巢问题说课稿2 验证结论:学生借助实物操作来验证结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情况,找出列举所有

6、情况的学生。汇报结果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我再利用课件再现分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 “总有”和“至少”的理解。 (结合课件进行)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此时适时地介绍枚举法。“我们把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的列举出来,这样的方法叫枚举法”教师再次提出问题“ 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再汇报,教师边进行课件演示边小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 1 支铅笔,最多放 3 支,剩下的 1 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 1 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支铅

7、笔”。介绍假设法。教师继续提问:那么枚举法和假设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枚举法直观,列出所有的结果。能很清楚的进行解释。 但这种方法受到数据的限制, 有局限性,数字大了,操作起来相当繁琐。假设法不受数据的限制,能很清楚、简洁的说明问题。让学生养成择优方案的学习方法,3 初步观察发现规律鸽巢问题说课稿引伸拓展:(1)5 支笔放进 4 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10 支笔放进 9 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笔。)支笔。你还用一一列举所有的摆法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只要铅笔的数量比笔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 支笔。活动二深入探究,完善原理我带领

8、学生并没有停留在此,而是继续深入研究“仔细观察, 把铅笔平均放入笔筒中, 最后都余几支笔?如果余数不是 1,会出现怎样的结论呢?出示 P68 “做一做”5 只鸽子飞进 3 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 2 只鸽子。为什么?学生用假设法证明。(课件演示)拓展:8 只鸽子飞进 5 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只鸽子。列成算式是: 5 3=1285=13学生再次发现规律: 只要鸽子的数量是鸽笼数量的(1)多一些,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 只鸽子。【引导学生用平均分思想,如果余数大于1 ,要进行二次平均分。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维的过程】4 介绍鸽巢原理(课件演示)鸽巢问题说课稿(三)探究 建

9、立模型2教学例 2。(1) 件出示例 2。把 7 本 放 3 个抽 ,不管怎么放, 有一个抽 里至少放 3 本 。 什么?先小 ,再 。 ( 合 件 解)引 学生用假 的方法得出 “如果每个抽 放 2 本,剩下 1 本不管放在哪个抽 里,都会 成 3 本,所以 有一个抽 里至少放 3 本 。”算式是 73=21 (2)教 :如果把 8 本 放 3 个抽 ,会出 怎 的 呢? 10 本呢?83=22103=31 察 3 个算式找到 律:物体数抽 数=商数余数至少数 =商+1 :把 m个物体放 n 个抽 (mn), 如果 mna b 那么,一定有一个抽 至少可以放( b+1 )个物体。我一步一步引

10、 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学生 身 解决的全 程,增 学 的 极性和主 性。(四)巩固 , 化新知教 : 在我 回 来揭示本 开 的魔 的 果, 你能来 一 个魔 的道理 ?引 学生分析“如果 4 人 中了 4 种不同的花色,剩下的 1 人不管 那种花色, 会和其他 4 人里的一人相同。鸽巢问题说课稿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 2 人选”。回到课开头提出的问题, 揭示悬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课件出示其他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不要空学, 让学生能将课堂或者说书上的内容还原于自己的生活实际,书上的内容和实际结合, 让学生亲切感受数学学习的本质魅力。(五)课堂总结,知识梳理。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收获,从中梳理知识,总结学习方法,在自评和互评当中得到反思和提升。六、说反思本节课,我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相信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鸽巢原理, 并能用鸽巢原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