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686779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2021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2021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2021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2021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_是正确的。请解释方案一中无明显现象的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 氢化钙( CaH2)是种白色细颗粒状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2+2H2O=Ca(OH)2+2H2,常用作登山运动员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探CaH究氢化钙的性质,将一定量的2 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浑浊。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填写化学式)。为进步确定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猜想二: NaOH 和 Na2CO3;猜想三: _;猜想四: NaOH、 Na2CO3、 Ca(OH)2经过分析

2、,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_不需要验证 ,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 。(实验探究)方案一: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实验现象。方案二: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试管中,往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讨论交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原因是 _。(拓展探究)上述小组同学将5g 氢化钙样品(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50g 碳酸钠溶液中,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4g。计算:( 1)样品中 CaH2 的质量分数为 _。( 2)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

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 CaCO3NaOH、 Ca(OH)2四Na2CO3+Ca(OH)2=2NaOH+CaCO3二稀盐酸的量很少,先全部与氢氧化钠反应了84%10.6g18.3%【解析】【详解】将一定量的 CaH2 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氢化钙先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2+2H2O=Ca(OH)2+2H2,然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CaCO3。提出猜想:猜想一: NaOH;猜想二:碳酸钠过量,NaOH 和 Na2CO3;猜想三:氢化钙过量,NaOH、Ca(OH)2;猜想四: NaOH、Na2CO

4、3、 Ca(OH)2;猜想四不需要验证,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Ca(OH)2=2NaOH+CaCO3。讨论交流:方案一: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实验现象。因为稀盐酸为少量的,所以可能溶液中的存在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所以不能判断三个猜测是否正确。方案二: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试管中,往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生成的色沉淀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故猜想二正确。拓展探究:上述小组同学将5g 氢化钙样品(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50g 碳酸钠溶液中,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

5、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4g。解:设氢化钙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参与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z,生成的氢氧化钠为m,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n,CaH2 + 2H 2 O= Ca OH 2 + 2H242744xy0.4g42744=y,解得 x=4.2g , y=7.4g ,杂质 =5g-4.2g=0.8g ,样品中 CaH2 的质量分数为x0.4g4.2g100% =84%。5gNa2 CO3 + Ca OH 2 = 2NaOH+ CaCO31067480100z7.4gmnz=10.6g, m=8g, n=10g,故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6g,

6、反应后放入溶质为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g 100% 18.3%。5g-0.8g+50g-0.4g-10g答:( 1)样品中 CaH2 的质量分数为 84%。(2)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6g。(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3%。2(7 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 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2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该小组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他们对白色固体成分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Na 2OH2O=2NaOH 钠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 和 H2(猜想与假设) 白色固体是 Na2

7、O 白色固体是 Na2CO3白色固体还可能是(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固体全部溶解中,加入适量水振荡。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产生白色沉淀量 CaCl2 溶液,静置。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试液不变色白色固体是。液。(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三个猜想中猜想成立。 钠在 CO2 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反思与交流)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A水B干沙土C二氧化碳【答案】 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NaOH;【设计实验】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物质能够溶于水中;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CaCl2 溶液,静置。产生白

8、色沉淀,说明白色物质中含有碳酸钠;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是碳酸钠。【得出结论】 4Na+ 3 CO22Na2CO3+ C;【反思与交流】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因为 Na 2OH2O=2NaOH钠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 和 H2,同时生成的氢氧化钠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实验白色固体可能是三种情形:白色固体是 Na2O 白色固体是 Na2CO3 白色固体 NaOH;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 CaCl2 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物质含有碳酸钠,

9、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不变色,说明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钠,因此白色固体为碳酸钠,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a+ 3CO22Na2CO3+ C;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干沙土,不能用水和二氧化碳。考点: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 某化学拓展课堂的主题是:探秘氯化钠样品。主题 探究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已知所提供的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甲同学的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如下:根据以上实验信息,甲同学得出结论: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钠。(实验分析)(1)步骤 中加入适量NaOH 溶液的目的是 _。(2)乙同学认为步骤 中不

10、需要加入足量稀盐酸,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_(选填“同意 ”或 “不同意 ”),请说明原因_。主题 测定氯化钠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确定了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后,甲同学对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称取20.0g 氯化钠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再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2.33g。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判断杂质中是否含有氯化镁不同意加入稀盐酸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92.9%【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氯化镁,加入碳酸钠

11、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氯化钙,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钠。【详解】(1)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步骤 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判断杂质中是否含有氯化镁。( 2)乙同学认为步骤 中不需要加入足量稀盐酸,不同意他的观点,原因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稀盐酸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称取 20.0g 氯化钠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再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2.33g,则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为 2.33g,设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

12、Na2 SO4 + BaCl 2 = 2NaCl + BaSO4142233x2.33g142 = 233 x 2.33gx=1.42g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20g-1.42g 100%=92.9% 20g【点睛】氯化钠的质量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样品质量4 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查阅资料)(1) 6H2 4(浓) +2Fe24322SOFe ( SO)+6 H O +3SO ( 2) SO2 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

13、体产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硫。(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爆鸣实验。E 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实验现象A 中硫A 中生成气体酸浓度D 中品成分B 中品爆鸣实验红溶液红溶液实验一98%_不褪色无爆鸣声只有 SO2实验二45%稍有褪色不褪色有爆鸣声_实验三25%_不褪色_只有 H2(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交流反思)(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2)实验一中 C 装置的作用是 _ 。(拓展延伸)小明又将

14、 A 装置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改过。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_ 。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_ 。【答案】褪色有 SO2和 H2不褪色有爆鸣声244222Fe+H SO =FeSO+H2H +O点燃2H2O除去二氧化硫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平衡试管内外的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解析】【分析】【详解】实验一:根据资料,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那么试管中的品红会褪色;实验二:根据现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了氢气,品红褪色了,说明是了二氧化硫;实验三:只生成了氢气,没有生成二氧化硫,故试管中的品红不会褪色,生成了氢气,移近火焰会产生爆鸣声;交流反思 (1)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

15、酸亚铁和氢气:Fe+H2SO4=FeSO4+H2;把氢气靠近酒精灯火点燃焰产生爆鸣声是由于氢气发生了燃烧:2H2 +O22H2O;(2)装置 B 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C 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D 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吸收完全;拓展延伸 改进后的装置将生成的气体从试管侧边的导管导出,故导管伸入液体中的意义是防止生成的气体向外逸出;该导管的主要作用是平衡试管内外的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点睛】5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 (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 CaH

16、2 加入 Na2CO3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份是碳酸钙。【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份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OH猜想二: NaOH 和 Ca(OH)2猜想三: NaOH 和_ 猜想四: NaOH、 Na2CO3 和 Ca(OH)2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 。【实验证明】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 _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_:产生气泡猜想 _成立【反思与拓展】Na2CO3);(1)向 CaH2 和足量水反应后的溶液加入NH4Cl 溶液,产生的气体是_。(2)登山运动员常

17、用CaH2 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答案】CaH2 + 2H2O Ca(OH)2 + 2H2 Na2CO3Na2CO3 + Ca(OH)2 CaCO3 + 2NaOH 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三 氢气和氨气便于携带【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酸、碱、盐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由题目的信息可知:氢化钙(CaH2 )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化学化学方程式:CaH2 + 2H2O Ca(OH)2 + 2H2;猜想与假设:由题目的信息可知:氢化钙( CaH2 )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气逸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时,可能恰好完全反应,这时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

18、;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果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三应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四是不合理的,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 323 + 2NaOH;CO + Ca(OH) CaCO实验证明:实验一,若猜想二不成立,滤液中没有氢氧化钙。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即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先无变化后产生气泡的现象时,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即猜想三成立;

19、反思与拓展:( 1)氢化钙( 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氨气。若向 NH 4 Cl 的溶液中加一定量 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氨气;( 2)登山运动员常用 CaH 2 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携带安全。点睛:反应后溶质中一定存在反应生成的可溶性物质,可能存在过量的可溶性反应物。6 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制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设计实验)取0.94g 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

20、,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讨论与分析)(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向 0.2g 滤渣 A 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_(填写化学式)( 3) 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 _ (4)将混合物C、 D 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g 滤渣E和红色滤液F向滤液F 中滴加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F 的溶质中一定含有_,还可能含有_(解释与结论)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 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_【答案】CaO+H2O=Ca(OH)2CaCO3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Na

21、2CO3、 NaCl;23NaOHCa(OH)、 CaCO【解析】【分析】【详解】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 OH) 2;(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向0.2g 滤渣 A 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3) 中,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因此反应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4)向滤液 F 中滴加

22、 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23F 中含有 Na CO ,同时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NaCl;还可能含有 中反应生成的 NaOH;解释与结论:样品中含有 0.2g 碳酸钙,如果除去碳酸钙外全部是氢氧化钙,则氢氧化钙质量为:0.94g-0.2g=0.74g,氢氧化钙中的钙元素经过反应后全部转化到滤渣E 中。设:氢氧化钙质量为 x。Na2 CO3 +Ca(OH)2 =CaCO3 +2NaOH74 100x1g1001g0.94g 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23=x=0.74g,由计算可知,Ca(OH)、 CaCO 的混合74x物。7 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

23、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用品) pH 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猜想一:硫酸钠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猜想三:硫酸钠、硫酸(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如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实验ABCD方案实验操作实验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_产生白色沉淀色卡, p

24、H 7_现象实验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结论(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的操作错误是_。(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 B 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 _。(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_。【答案】 2NaHCO3+H2SO4 Na2SO4+2H2O+2CO2 无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C实验中将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

25、,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解析】【分析】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详解】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H2SO4 Na2SO4+2H2O+2CO2; 实验探究 猜想二不正确,说明无碳酸氢钠,加入硫酸不会产生气体,猜想三正确,说明含有硫酸,测得的pH 小于7,加入锌片则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故填:实验方案ABCD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无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试纸变色,对照标有气泡产生淀准比色卡

26、, pH7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 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C 实验中将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故填:C 实验中将 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2) B 实验中氯化钡不仅能与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也能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填: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总结提高 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可以利用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加入氧化铜粉末,观察到氧化铜粉末溶解后溶液变成蓝色,则猜想三正确。故填: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8 粮食、蔬菜、肉类、豆制品等食物是我们日常营养的主要

27、来源。菠菜营养丰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等,但民间有“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说法。某化学兴趣小组针对此说法进行探究。(查阅资料)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草酸钙(CaC2O4)不溶于水,不易被人体吸收;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原因可能是_。(实验探究)( 1)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的目的是 _。( 2)已知气体 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醋酸的化学式可简写为 HAc。写出步骤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4)白色沉淀 B 的主要成分是 _(填化学式)。可见菠菜中的草酸盐能与钙盐

28、反应生成草酸钙。(反思与应用)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_。【答案】菠菜中的草酸盐与豆腐中的钙盐反应生成草酸钙使M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淀CO2+Ca(OH)2=CaCO3 +H2OCaCO3+2HAc = Ca(Ac)2+CO2 +H2OCaC2O4减少菠菜中草酸盐的含量【解析】【详解】 提出猜想 “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菠菜中的草酸盐与豆腐中的钙盐反应生成草酸钙; 实验探究 ( 1)溶液 M 中的溶质主要是菠菜中含有的可溶性草酸盐、碳酸盐。故加入足量 CaCl 2 溶液的目的是:使 M 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淀,生成草酸钙和碳酸钙;(2)气体 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29、浊,则气体C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32+Ca(OH) =CaCO +HO;(3)由于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故步骤发生的反应是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 =Ca(Ac) 2+CO 2 +H2O;(4)足量的 CaCl 2 溶液可与菠菜中的草酸根离子及碳酸根离子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为草酸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根据所给资料可知: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故白色沉淀B 为草酸钙,化学式为:CaC2O4 ; 反思与应用 家庭中常

30、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减少菠菜中草酸盐的含量。9 某废液 M 可能含有NaCl、 NaOH、 Na2CO3、 Na2SO4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资料信息)物质NaClNaOHNa2CO3Na2SO4常温下溶液的 pH713117(探究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取适量废液M 于有同学认为废液M 中一定含有NaOH。试管无色酚酞变红色请你对该结论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_。步骤二:重新取适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M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废液 M 中一定含有 _。判断依据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步骤

31、三:再重新取适量废液M 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的有白色沉淀_溶液,静置。步骤四:取步骤三中的上层由步骤三、步骤四可知:废液M 中清一定有 _。液,滴加过量的 _溶有白色沉淀液。(实验反思)步骤三空中滴加的溶液一定要过量的原因是_。【答案】不正确。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Na2CO3Na2CO3 +2HCl=2NaCl+HO+CO2Ba(NO3)2AgNO3Na2 SO4、 NaCl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Na2SO4,防止其干扰NaCl 的检验【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混合物成分的推断题,在给定的四种物质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其阳离子相同,所以

32、本题实质就是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的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要注意检验时对离子的检验顺序,如硫酸根和氯离子,由于加入可溶性银盐时都能够产生沉淀,所以在检验氯离子之前一定要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存在,所以要先检验硫酸根离子并排除掉硫酸根离子,这样后续实验才能够进行,另外就是要注意试剂的加入的量要考虑在检验的同时是否需要排除对后续的实验是否会有干扰,当干扰时加入试剂就要相对过量。如加入钡离子让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沉淀时,由于后面会向溶液滴加可溶性银盐进行氯离子的检验,所以要保证可能存在的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完全沉淀,所以加入的试剂硝酸钡就是过量的。【详解】探究过程:通过步骤一有同学认为

33、废液 M 中一定含有 NaOH,该结论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该步骤及现象只能证明溶液中有碳酸钠、氢氧化钠至少一种。通过步骤二的现象可知,反应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NaCl、 NaOH、Na2CO3、 Na2SO4 中只有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M中一定含有 Na2 3232CO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 CO +2HCl=2NaCl+HO+CO 。步骤三:本步骤是为了检验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通常选用钡盐,由于步骤四还需检验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故不能选用氯化钡,根据步骤三重新取适量废液M 于试管中,

34、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此时混合溶液为酸性(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能在酸性环境下存在,除去了两者对后面反应的影响)可知,再滴加过量的Ba( NO3)2 溶液,静置,即可证明混合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根据现象:有白色沉淀,说明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了白色硫酸钡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步骤四:本步骤是为了检验氯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通常选用银离子,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根据步骤三可知,硫酸根离子已经反应完全,故步骤三中的上层清液不含硫酸根离子,且仍为酸性,向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的硝酸银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说明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说明原混合溶

35、液中含有氯离子。故由步骤三、步骤四可知:废液M 中一定有 Na2 4、 NaCl。SO实验反思:步骤三中滴加的溶液一定要过量的原因是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Na2 4SO ,防止其干扰 NaCl的检验。10 为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某化学探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活动。(实验探究 )(表达交流 ) A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石建由此判断A 中的酸碱能发生化学反应。秦思根据B 中现象得出结论的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组同学用同样的思路进行实验C,据现象,得出结论。(反思与改进)经过观察与思考,崇湜对C 实验及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转变探究思路,通过实验D 得出正确结论。崇湜在实验D 中使用的试剂

36、是_。小组同学继续探究A、 B、 D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实验与分析)小组同学将A 与B 反应后的滤液混合,根据现象,裘臻认为可正确判断_(填字母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经过讨论,小组同学继续向E 中倒入D 反应后的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确定D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发现,探究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思路不同:A、B 的探究思路是 _; D 的探究思路是 _。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A、 B、 D 三个实验可归纳出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_ 。通过比较,我们既能认识到酸、碱两类物质的_,又能认识此两类物质的_。【答案】红褐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Ba(OH) 2+H 2SO4=BaSO4 +2H 2O; 无色酚酞溶液;A 、 B; CaCl 2(或氯化钙);有其他物质生成;(至少一种)反应物被耗尽;酸中的氢离子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共同的性质特殊的性质【解析】 【表达交流】根据氢氧化铁显红褐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溶液显黄色解答;根据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解答;【反思与改进】根据无使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解答;【实验与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归纳与总结】根据实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