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二轮探究题专项培优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87014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二轮探究题专项培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二轮探究题专项培优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二轮探究题专项培优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二轮探究题专项培优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二轮探究题专项培优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二轮探究题专项培优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二轮探究题专项培优含详细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I 2)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K 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步骤 实验 I: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 客液注入A 中,关闭漏斗活塞。实验 II:打开 KI,观察到 B 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 中,待停止倒吸。实验 III:打开 K2, 观察到 C 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 B 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思考与交流 ( 1) B 中滴有酚酞的Ca( OH)溶液呈红色,说明Ca( OH) 的溶液的 pH_7.22(填 “ =”)(2)实验 I 中在 A 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有_根据实验I 和 II_ (填 “能 ”或 “不能 ”)证明

2、 CO2 和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3)实验 III,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4)实验 III, C 中溶液倒吸入 A 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星无色。经分析,瓶中混合物一定含有水、 氯化钠和酚酞,可能含有碳酸钙。为进步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提出以下猜想 : (已知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一 : CaCl2:猜想二 :_请完成猜想二。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正确(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_【答案】 B 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A 装置不能Ca OH 2 +2HCl=CaCl 2 +2H 2OCaCl 2、 CaCO 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

3、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详解】思考与交流 (1) B 中滴有酚酞的 Ca(OH) 2 溶液呈红色,说明 Ca(OH) 2 的溶液的。pH7(2)实验 I 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 溶液注入 A 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在A 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B 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 A 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故根据实验I 和 II 不能 CO2 和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3

4、)实验 III, C 中稀盐酸倒吸进B 中,发生的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 OH 2 +2HCl=CaCl 2 +2H 2O 。(4)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猜想一:CaCl 2 :猜想二: CaCl 2、 CaCO 3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点睛】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2 某中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A 向 Ca( OH) 2 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B 向 C

5、a( OH) 2 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C 向 Ca( OH) 2 溶液中滴如稀盐酸D 向 Ca( OH) 2 溶液中滴CaCl2 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碱的_性质。( 2)交流与讨论:实验 A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 C 中没有现察到明显现象,小明认为不能判断Ca( OH) 2 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为了证明Ca( OH) 2 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小明设计用Ca( OH) 2 溶液、稀盐酸和酚酞试液进行实验的方案、实验过程如图:所加试剂甲乙丙分别是:甲_乙_丙 _。写出 Ca( OH) 2 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探究拓

6、展:小宇和小娟对实验D 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进行了探究。小宇猜想溶液中含有一种溶质,是氯化钙;小娟猜想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是氯化钙和_。为验证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小娟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_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答案】化学 Ca( OH) 2 溶液变浑浊Ca( OH) 2+CO2322溶液=CaCO +H OCa( OH)酚酞试液 稀盐酸 Ca( OH) 2+2HCl=CaCl+2H2O Ca( OH) 2 酚酞试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解析】【详解】( 1)上述实验 A.B.C 中都有新物质生成,所以

7、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探究的是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故填:化学;( 2)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实验中观察到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故填: Ca( OH) 2 溶液变浑浊; Ca( OH)2+CO2=CaCO3 +H2O;探究 Ca( OH) 2 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时,可设计如下实验: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中和,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 Ca( OH) 2 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Ca( OH) 2+2HCl=CaCl+2H2O;( 3) D

8、实验的溶液是无色的,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即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或氯化钙与氯化氢。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可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若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即小娟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故填:氯化氢;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3 现有一瓶无色溶液,溶质可能是KOH、 K2 CO3 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 KOH 与 NaOH 的化学性质相似, K2CO3 与 Na2CO3 的化学性质相似。 K2 CO3 溶液呈碱性, BaCl2 溶液、 CaCl2 溶液、 KCl 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实验

9、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向盛有少量样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_肯定含有 K2CO3量 CaCl2 溶液(2)将操作( 1)后的试管静置,再向上酚酞溶液变红色肯定含有 _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评价反思)甲同学提出操作(1)加入的CaCl2溶液必须过量,其目的是证明23K CO 存在的同时还要 _。乙同学提出操作( 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K2CO3 也能产生相同现象,其原因是_;建议改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 BaCl2 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拓展应用) KOH 和 K2CO3 的混合溶液敞口久置后可能变成K2CO3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答案】有白色沉淀生成KOH(

10、或 OH-) 除去 K2CO3 (或 CO32- )(合理即可)氢氧化钙微溶,会析出BaCl+K2CO3=BaCO3 +2KClCO+2KOH=KCO23+H2O2【解析】【详解】实验探究 肯定含有碳酸钾,则向盛有少量样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 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为红色,说明含有碱性物质氢氧化钾,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KOH(或 OH-)评价反思 加入的 CaCl2 溶液必须过量,其目的是证明K2CO3 存在的同时还要除去碳酸钾,防止对氢氧化钾的检验造成干扰,故填:除去K2332- )(合理即可)CO (或 CO操

11、作( 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 K2CO3 也能产生相同现象,是因为氢氧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会析出形成沉淀;加入的氯化钡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故填:氢氧化钙微溶,会析出;BaCl2+K2CO3=BaCO3 +2KCl拓展应用 敞口放置则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故填:CO2+2KOH=KCO3+H2O。【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变质物质成分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 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

12、化学方程式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用品) pH 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猜想一:硫酸钠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猜想三:硫酸钠、硫酸(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如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实验ABCD方案实验操作实验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_产生白色沉淀色卡, pH 7_现象实验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结论(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

13、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的操作错误是_。(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 B 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 _。(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_。【答案】 2NaHCO3 2 42422有气泡产生C实验中将+H SO Na SO +2H O+2CO 无气泡产生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解析】【分析】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

14、氧化碳;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详解】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H2SO4 Na2SO4+2H2O+2CO2; 实验探究 猜想二不正确,说明无碳酸氢钠,加入硫酸不会产生气体,猜想三正确,说明含有硫酸,测得的pH 小于7,加入锌片则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故填:实验方案ABCD实验操作产生白色沉试纸变色,对照标实验现象无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淀准比色卡,pH7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 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 C 实验中将 p

15、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故填: C 实验中将 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2) B 实验中氯化钡不仅能与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也能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填: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总结提高 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可以利用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加入氧化铜粉末,观察到氧化铜粉末溶解后溶液变成蓝色,则猜想三正确。故填: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5 已知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以下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提出猜想)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H222

16、O、SO和 CO。(查阅资料)经查阅资料得知:CO 222可使品红溶、 SO 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SO液的红色褪去,而CO22可与酸性的42不能;不能; SOKMnO 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 无水 CuSO 为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蓝色胆矾。4(实验探究)用以下AD 四个装置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猜想。(1)本实验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如下图所示三种装置中的_装置(填序号)。(2)为了验证三种产物,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整套实验装置的正确组装顺序是(按导管口连接的先后顺序):发生装置导管口_(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装置D 中的无水CuSO4 变为蓝色,由此得出产物中有

17、_的结论;同时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装置C中品红溶液( I)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品红溶液( )不褪色;装置 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中品红溶液 ( I)褪色,说明产物中有_,酸性 KMnO4 溶液的作用是 _,品红溶液 ( )不褪色,说明_;装置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4)能确认反应产物中有 CO2 的实验现象是 _。(实验结论)本实验提出的猜想_ (填 “成立 ”或 “不成立 ”);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交流讨论)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针对本实验进行讨论,其中张辉同学提出了“反应产物中可能还有一氧化碳 ”这样的一个观点。你是否支持张辉同学的观点?_ (填“支

18、持 ”或 “不支持 ”),请你说出两点理由: _ ; _。【答案】 a f g-d-ec水二氧化硫除去SO2SO2 已除尽CO2+Ca(OH)2=CaCO3 +H2 O装置C 中品红溶液( )不褪色,装置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成立C+2H SO(浓)242SO 2+CO 2+2H O2支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碳的氧化物有CO 和 CO2【解析】【分析】【详解】(1)反应物是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故发生装置选 ;(2)验证三种产物,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要验证水蒸气,然后验证二氧化硫,最后检验二氧化碳,这样做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故a f g-d-e c( 3)无水硫

19、酸铜变蓝说明生成水,品红溶液( I)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酸性 KMnO4 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SO2,品红溶液( )不褪色,说明 SO2 已除尽;装置 B 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 +H2 O;( 4)能确认反应产物中有 CO2 的实验现象是装置 C 中品红溶液 ()不褪色,装置 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 本实验提出的猜想成立。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 2SO(浓) 2SO2+CO2+2H2O。4交流讨论 支持张辉同学的观点 , 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

20、素种类不变,碳的氧化物有 CO和 CO2。6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 4NaOH 溶液的小烧杯中。SO 加入到盛有(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 Na2 SO4 和 H2SO4猜想三:有 Na2SO4 和 NaOH 猜想四:有 Na2SO4、 H2SO4 和 NaOH乙组同学

21、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 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 试纸、铜片、 BaC122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溶液、 Na CO(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实验探究)同时指出( 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

22、的原因是。【答案】【学生板演】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 O【假设猜想】猜想四或四【实验探究】 NaOH 或氢氧化钠有气泡产生(1) pH 试纸浸入溶液中(2) BaC122424与 Na SO 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 SO 存在【解析】H SO 和 NaOH 不可能共存,所以猜想四错误;滴加几滴CuSO 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244液中一定没有OH-,故没有 NaOH;硫酸和碳酸钠反应会有二氧化碳产生,故能看到有气泡产生;测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滴到pH 试纸上,变色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比,实验操作中将pH 试纸直接伸入待测试液

23、中,会污染试剂;溶液中肯定含有SO42- ,所以加 BaCl2 后肯定有白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含有H2SO4。7 某固体粉末由 Mg 、 MgO、Mg (OH)2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实验过程)步骤 :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步骤 :倾斜 Y 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的生成气体的探究为55.6mL。步骤 :拆下装置,往Y 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回答问题)(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24、方法是_ 。( 2)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_(填标号)。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_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步骤 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 。通过步骤 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_ 。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_。(反思)(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填标号)。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C仅称量步骤 中 Y 形管内药品减轻的质量,即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答案】把水准管下移一段距离,使水准管和量气管中的水形成一定的液面差,

25、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表示装置漏气AY形管中的固体全部消失Mg1.20gMg、 MgO和Mg(OH)2AB【解析】【详解】(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把水准管下移一段距离,使水准管和量气管中的水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表示装置漏气。( 2)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因为硫酸过量,故将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答案选择A;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Y 形管中的固体全部消失;(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步骤 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金属镁,因为产生一定量的氢气;通过步骤 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 2.90g

26、24/58=1.2g;设混合物中金属镁的质量为 xMg + H2SO4 =MgSO4 + H2242X 55.6mL 1000L/mL 0.09 g/L 24/2=X/(55.6mL 1000L/mL 0.09 g/L0X=0.6g由其他物质提供的金属镁的质量为:1.2g-0.6g=0.6g;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6g/ ( 2g-0.6g) 100%=42%该质量分数大于氢氧化镁中的镁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镁中的质量分数;得到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 Mg 、 MgO 和 Mg(OH) 2 的混合物;(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

27、量 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8 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 NaOH 溶液和 Na2CO3 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活动一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右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_( 写一个 )。活动二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下图 ), 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 、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

28、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32-2+中的一种或几种。、 CO、 Ca(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溶液变红有 OH-加无色酚酞溶液继续滴加一产生气泡有 CO32- 、无 Ca2+稀盐酸方案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有 CO32- 、无 Ca2+二_(指示剂除外 )_有 OH-(反思与评价)(1)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质疑,他的理由是 _ 。(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 。(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进行处理后再排放。【答案】 Ca(OH)22332233+)+Na

29、 CO =CaCO +2NaOH(或 CaCl +Na CO =CaCO +2NaCl)H (或氢离子滴加过量的 BaCl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43 2溶液,静CuSO溶液, (或滴加过量的 Ca(NO )置,继续滴加FeCl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 (或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中有CO2-(或 Na CO )也会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2-OH 或溶液中有 CO(或 Na CO )溶液也323323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OH-+-32-(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 合理即可 )Na 、 Cl、 OH、CO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稀硫酸 (或稀盐酸 / 酸)【解析】活动一、根据氢氧化钙溶

30、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或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解答;活动二、根据烧杯下层的白色沉淀应为碳酸钙,说明盐酸反应完,据此分析解答;【进行实验】根据检验碳酸根可以加入钙离子的溶液或钡离子的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可以加入能够说出碱性沉淀的离子分析解答;【反思与评价】(1)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解答;(2)根据实验分析解答; (3)根据酸碱中和解答。活动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 +2NaOH(或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CaCl+Na2CO3=CaCO3 +2NaCl);活动二、烧杯下层的白色沉淀应为碳酸钙,说明盐酸反应完,故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24H (或氢离子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滴加过量的BaCl 溶液,静置,继续滴加CuSO 溶液(或滴加过量的 Ca(NO3)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FeCl3 溶液 ;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 (或产生红褐色沉淀 );【反思与评价】(1)溶液中有 CO 2-(或 Na2CO3)也会使酚3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OH-或溶液中有 CO32-(或 Na2CO3 )溶液也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OH- ; (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与氯

32、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Na+、 Cl-、 OH-、 CO32- (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3)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应加稀硫酸(或稀盐酸或酸)进行处理后再排放。9 某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即使实验现象相同,其变化的实质也可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在集气瓶底部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瓶中,振荡。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现象分析)上

33、述两个实验过程中,U 形管中液面均出现_(填“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现象,其中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归纳总结)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拓展延伸)在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时,也需考虑相同现象是否存在着本质区别。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步骤 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说明白色固体中没有_。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

34、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其理由是_。步骤 2:为进一步得出准确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面所示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现象(1)将步骤1 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白色固体中含有_滴加 _。色(2)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 _。有气泡产生【答案】左高右低2NaOH+CO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剩余固体可2Na2CO3+H2O 氧化钙能有未完全溶解的氢氧化钙无色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和碳酸钙【解析】【详解】现象分析:实验:在集气瓶底部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瓶中,振荡,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压强减小,U 形管中液面出现左高右低;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

35、溶液,振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气体减少,压强减小,U 形管中液面出现左高右低;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U 形管中液面均出现:左高右低现象,其中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二氧化碳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32 Na CO +H O;拓展延伸:在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时,也需考虑相同现象是否存在着本质区别。步骤 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如果有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大量的热,该实验中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说明白色固体中没有:氧化钙。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其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剩余固体可能有未完全溶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