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691169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 ( 含答案 ) 含答案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1 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 ”引起爆炸。 “保险粉 ”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 (Na2 2 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S O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 2 42 2 32 3S O Na S O Na SO 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X 的化学式为SO2B连二亚硫酸钠与水能剧烈反应,化学性质很活泼C Na2SO3 是一种盐,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D Na2S2 O4 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答案】 C【解析】【详解】A、由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Na 原子个数前后相等,由S、 O原子个数守恒,则X 的化学式为SO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 NaSO中 Na 元素为 +1 价, O 元素为 -2 价,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可23知, S 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由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可知,该物质应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2 过氧乙酸 (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3、A分子中含O3 分子B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C分子中有9 种元素D碳的质量分数为24%【答案】B【解析】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是O3 分子,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C2H4O3)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元素组成的,错误;D过氧乙酸( 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31.6%,错误。故选B。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3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发生下列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不可分B转化是化合反应C转化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 1D转化、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

4、发生变化【答案】 D【解析】A、由图示可知,一个氯气分子和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次氯酸分子。两个次氯酸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学方程式为:转化H2O+Cl2=HCl+HClO;转化 2HClO2HCl+O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应前后分子发生了变化,分子可再分,错误;B、由转化 H22O+Cl =HCl+HClO可知,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C、转化 2HClO2HCl+O2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 1,错误; D、转化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 变为 +1,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 +1,变为 -1,都发生改变,正确。故选 D。点睛: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

5、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质量都不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4 重铬酸钾( 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2Cr2O7 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B K2Cr2O7 属于氧化物C C2H5OH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C2H5OH 中 C、 H、 O 的原子个数比为2 :5: 1【答案】 C【解析】【详解】A钾元素显 +1 价,氧元素显 2 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2+2x+( 2 ) 7 0,则 x +6 价

6、;故选项说法错误。B K2Cr2O7 是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1 6): 1612: 3: 8,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D.1 个分子由2 个碳原子、 6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则C2 H5OH 中 C、 H、 O 的原子个数比为 2: 6: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C。5 常温下,氯气与苛性钠溶液反应产物是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 -1 B +1 C -2 D +2【答案】 B【解析】 NaClO 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氧元素的化合

7、价为-2 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1+x+( -2) =0,得 x=+1,故选 B。6 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B丁表示的是阴离子C甲、丙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乙元素在化合物通常中显+1 价【答案】 D【解析】【详解】A.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上图共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选项错误;B. 丁表示的微粒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是阳离子,选项错误;C.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彼此化学性质相似,不是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甲、丙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选项错误;D. 乙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反应

8、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化合物通常中显 +1 价,选项正确。故选 D。【点睛】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7A、 B、 C 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 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9gB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50gC反应中A 和 B 的质量比是3: 2D反应中A 和 C 的质量比是1 :1【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若增加 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说明

9、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 的质量为25克, B 的质量为 15 克, A 与 B 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 :3; A、 B、 C 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 新物质D,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 的质量为15 克, B 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C的质量为6 克,则A、 B、 C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 5: 3:2,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C 的质量为10 克,生成D 的质量为50 克。A、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 的质量为9 克,剩余6 克,选项错误;B、 A 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5 克时,生成D 的质量为25 克,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 的质量为25 克,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50

10、 克,选项正确;C、反应中A 与 B 的质量比为5: 3,选项错误;D、反应中A 与 C 的质量比为5 :2,选项错误。故选B。8 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重铬酸钾中Cr 元素的化合价为()A +6B +3C +5D +1【答案】 A【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详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重铬酸钾中Cr 元素的化合价为:(+1) 2+2x+( 2) 7 0,解答 x +6;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

11、题能力。9 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一定条件+2X222)CO( NH) +H O, X 的化学式为(A NH3B N2H4C HNO3D NH3?H2 O【答案】 A【解析】【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条件CO2 +2XCO(NH 2 ) 2 +H2O,反应前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 0、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 6、 2、 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 分子中含有2 个氮原子和6 个氢原子,则每个X 分子由 1 个氮原子和3个

12、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NH 3A。故选 。10 下列关于反应C+2H2SO4(浓 )=CO2 +2X +2HO 的分析,正确的是AX 的化学式为SO3B X 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 CO2 和X 的质量比为11: 16D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 价变为+4 价【答案】 D【解析】【详解】根据反应C+2H2SO4(浓 ) =CO2 +2X +2HO 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原子个数不变,则可知:反应前 C 原子个数为 1、 H 原子个数为 4、 S 原子个数为 2、 O 原子个数为 8;反应后 C 原子个数为 1、 H 原子个数为 4、O 原子个数为 4;可以推测 X 气体为

13、 SO2;因此:A、根据分析, X 气体为 SO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 SO2 的水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 CO2 和 SO2 的质量比为44 :128=11: 3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 CO2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 0 价变为 +4 价,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 D11 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答案】 D【解析

14、】【详解】A、加热蔗糖的产物是炭黑和水,但蔗糖不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蔗糖属于纯净物,而炭黑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蔗糖分子由碳元素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说明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D。12 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H3 中的 3 表示 3 个氨气分子B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OC 2N 表示 2 个氮原子或2 个氮元素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和 Cl【答案】 D【解析】【详解】A. NH3 中的 3 表示 1

15、个氨气分子中有 3 个氢原子,此选项错误; B. 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l2O3,此选项错误;C.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N 表示 2 个氮原子,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无数量的意义,此选项错误;D.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 Na+和 Cl ,此选项正确。故选 D。13 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3.211.2000/g反应后质量007.24.4待测/g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X 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 X的质量为 2.8gC1: 2D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

16、数之比为 X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 7【答案】 C【解析】A、X 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故X 为生成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错误;B、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质量为7.2g+4.4g+a=14.4g,故 a=2.8g;故错误;C、 3.2g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3.2g4 100%=0.8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 3.2g-160.8g=2.4g; 7.2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7.2g 100%=0.8g,故 X 中不含有氢元素, 4.4g1812 100%=1.2g;故 X 中应含有 2.4g-1.2g=1.2g 碳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

17、素的质量为: 4.4g 44又因为 X 的质量为 2.8g,故 X 中应含有1.6g 氧元素, X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g: 1.6g=3: 4;故 C 正确;D、由 C中计算可知,X 中应含有1.6g 氧元素, X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g: 1.6g=3: 4,则推测 X 为 CO,故化学方程式为:4 +7O28H2O+2CO2+2CO;故4CH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 7,故 D 错误 。14 工业制钛反应为:TiF4+2H2SO44HF+2X+TiO2, X 的化学式为A H SB PC SOD SO2423【答案】 D【解析】【详解】加热由 TiF4 +2H

18、2SO44HF+2X+TiO2 可知,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1 个,氟原子都是4 个,氢原子都是4 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 个,反应后应该是2 个,包含在2X 中,反应前氧原子是8 个,反应后应该是8 个,其中6 个包含在2X中, X 的化学式是SO3。故选:D。15 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Cl2HCl22【答案】 D【解析】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由微粒

19、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错误;D、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H22+Cl2HCl,正确。故选 D。16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质量 /g83254反应后物质质量 /g164x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由反应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可知甲丁物质为生成物,乙为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乙物质质量

20、的减小等于甲丁物质的增加,故丙物质的X=5,既可以作催化剂也可以是杂质,所以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是正确的叙述;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是正确的叙述;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是错误的叙述,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2:7;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是正确的叙述,故选C考点:质量守恒定律17 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 和足量B2 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已知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20B 32C 48D 96【答案】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0gA 和 B2 充分反应生成30gC 时参加反应的B2 质量应

21、为:30g-20g=10g;设 C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则A+B2=2C32 2x10g 30g32 10 g2x 30 gx=48答案: C。点睛: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B2 的质量,进而确定了B2 和 C 的质量关系,然后依据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求解即可。18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C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答案】 B【解析】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正确;B、同种元素原子核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错误; C、原子序

22、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正确。故选B。19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 /g100.34.82.8反应后质量 /g3.2待测86.4A待测值为0.6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 2D甲一定是化合物【答案】 D【解析】【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详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 3.2g=6.

23、8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 4.8g=3.2g ;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 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 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值为 0.3,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表示为:甲丙 +丁,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3.4g=2 : 1,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D。

24、【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20 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C+H2O(气 )H2+CO,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A元素的种类【答案】 BB分子的种类C原子的数目D物质的总质量【解析】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考点:化学变化的实质;点评: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特征和本质是解题的关键.21 汉黄芩素 (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

25、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汉黄芩素中含有 16 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答案】 D【解析】A、汉黄芩素的化学式为CH O ,由化学式可知,汉黄芩素是由碳、氢、氧三种16 125元素组成,故正确;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 16 5) =12:5,故正确;C、汉黄芩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D、汉黄芩素是由分子构成,应该说1 个汉黄

26、芩素分子中含有16 个碳原子, 12 个氢原子和5 个氧原子,故错误。故选D。22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 “银针验毒 ”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X 的化学式是Ag2SB H2S 中 S 元素为 -2 价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 H2S 是无毒的【答案】 D【解析】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g+2H2S+O 2X+2H 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 4、 2、 2,反应后的22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 4、 0、 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

27、不变,则2X 分子中含有 4 个银原子和 2 个原子,则每个X 分子由 2 个银原子和1 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 Ag 2S,故 A 说法正确; B 、 H2S 中 H 显 +1 价,故S 元素为 -2价,故 B 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C 说法正确; D、在反应 4Ag+2H 2S+O2 2Ag2S+2H2O中,能用银检验的有毒物质就是H2SD说,故法错误。故选D 。23 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丁的化学式为 H2OB丙中 C、 H、 O 的质量比为12:3: 8C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

28、比是7:1【答案】 C【解析】甲物质的化学式为 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 、丙物质的化学式为 C2 H6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 O,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2CO+4H2C2H6O+H2 O,因此:A、丁的化学式为H2O,故说法正确;B、丙是 C2 H6O,其中 C、 H、 O 的质量比为( 12 2):( 16): 16=12: 3: 8,故说法正确;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CO、 H2 O 两种氧化物,故说法不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 2(12+16)】:【 4 12】=7: 1,故说法正确 。24 将一定

29、质量的a、 b、 c、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 /g6.414.03.21.0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10.07.2x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 和 b 是反应物Bx=3.2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d 一定是催化剂【答案】 C【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a 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0.0g-6.4g=3.6g, b 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4.0g-7.2g=6.8g, d 的质量不变,可能作

30、催化剂,6.8g 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 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6.8g-3.6g=3.2g,该反应是: b=a+c。 A. b 是反应物,错误; B. x=3.2+3.2=6.4,错误;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D. d 可能是催化剂,错误。故选 C。点睛: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判断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出待测质量的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25 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 OH) 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X YBX 一定是 CuCl 2C Y 可能是 H2 OD Y 可能是 Na 2

31、SO4【答案】 A【解析】由题中信息知, X 是可溶性铜盐, Y 是可溶性钠盐。 A.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X Y 。故 A 正确。 B. X 不一定是 CuCl 2。故 B 错误。 C. Y 不可能是 H2O 。故 C 错误。 D. Y 不可能是Na2 SO4。 故 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6 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A H OB HeC O2D NaCl2【答案】 D【解析】【详解】A 、 H2O 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 He 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 O2 是由氧分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 NaCl 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

32、符合题意;故选 D27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 AlO氧化铝C H+ 1 个氢离子【答案】 CB2N 2 个氮元素D Cl2 2 个氯原子【解析】【详解】A.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此选项错误;B.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N 表示 2 个氮原子,此选项错误;C.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 个电荷时, 1 要省略。 H+表示一个氢离子,此选项正确;D.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

33、,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二个氯原子表示为 2Cl, Cl2 可表示一个氯分子,此选项错误。故选: C。28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同的原子下说法正确的是( )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A反应前后分子数没有改变B甲、乙、丙均属于化合物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每两个甲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个乙分子和两个丙分子,分子数发生了改变,故 A 不正确;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知,乙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故 B 不正确;C、由

34、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 C 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乙、丙的质量之和,故D 不正确。29 如图表示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其反应类型属于()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bc可能为催化剂,反应是a 和 b 生成 c,反应符合多变一,为化合反应,故选dC。30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 Y、 Z、 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XYZW反应前的质量 (g)211

35、616反应后的质量 (g)18m611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 m=1D反应后容器中Z 与Y 的质量比为1:6【答案】B【解析】【分析】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X 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18g-2g=16g, Z 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6g=10g, W 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1g=5g,5g+10g 16g,所以 Y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5g=1g,该反应是Y+W+Z=X。【详解】A.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错误;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正确;C.m=1-1=0,错误;D.反应后容器中 Z 与 Y 的质量比为6:0 ,错误。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