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一.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698045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 含解析 ) 之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1)一、镁及其化合物1 以硼镁泥( 主要成分为MgSiO 3、 Fe2O3 及少量A l 2O3 、FeO 和MnO) 为原料制备高纯Mg(OH)2 的流程如下:己知:常温下此体系中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时的pH 范围如下表所示:pH 值Mg(OH) 2Mn(OH) 2MnO(OH ) 2Fe(OH) 2Al(OH) 3Fe(OH) 3开始沉淀时9.37.17.87.63.72.3沉淀完全时10.810.89.89.64.73.7温度高于340时 Mg(OH) 2 开始分解为MgO 和 H2O。(1)“浸取”时,为提高镁的浸

2、取率可行的措施为_ 。a. 将硼镁泥制成浆料b. 降低浸取温度c.用盐酸多次浸取(2)“浸取”时,MgSi3O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3) “除铁、铝”时,需调节溶液pH 范围为 _ 。(4) “除 Mn 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过滤 3 所得滤渣中含有 MnO(OH ) 2 和 _。(5) “沉镁”时,反应温度与 Mg(OH) 2 的产率如图所示,当温度超过 60,随温度再升高, Mg(OH) 2 产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_ 。【答案】 acMgSi32 =MgCl 22H27pH7.1Mn2+2 2H -O+2HCl+( n- l)H O+SiOn O4.+H

3、O+2O=MnO(OH) 2 +H 2OMg(OH) 2 氨水挥发加剧,导致溶液中氨水浓度降低。【解析】(1)此处主要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所以要想加快酸溶解速率可以从外因浓度、温度、接触面积等考虑,可以采取升温、把硼镁泥粉碎、搅拌等措施,答案选ac 。(2) 根据滤渣 1 可知: MgSiO 3 与盐酸反应生成 SiO2nH2O,还有产物 MgCl2、 H2O方程式为MgSiO 3+2HCl+(n-l)H 2O=MgCl 2+SiO 2 nH 2O(3)加入双氧水后,Fe2+转化为 Fe3+,要使 Fe3+、 Al 3+完全沉淀, pH 必须大于或等于4.7 ,2+7.1 ,所以答案为4.

4、7pH7.1Mn不沉淀, pH 小于或等于2+2 2MnO(OH) 2H 2 2被还原为H2O,离子方程式为(4) Mn 在碱性下被 H O 氧化生成,O2+-2 +H22 沉淀完全时 pH 已达 9.8 ,该条件下,2+Mn22Mg+H O +2OH =MnO(OH)O 。 MnO(OH)已经沉淀,故还有 Mg( OH) 2 沉淀生成,故过滤3 所得滤渣中含有MnO(OH) 2 和 Mg( OH)2。(5)温度过高,氨水挥发加剧,溶液中氨水浓度减小,导致Mg( OH) 2 产率降低。点睛:解答化学工艺流程题目,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粗读试题,尽量弄懂流程图。对照原料和产品,明确核心反应和除杂任务

5、。明确流程图中箭头方向和代表的含义。流程图中箭头进入的是反应物( 投料 ) ,箭头出去的是生成物( 产物、副产物 ) ,返回的箭头一般是“循环利用”的物质。图中一般会出现陌生知识,要读懂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带着问题去精心研究某一步或某一个物质。注意化学语言的规范性。2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物质A B CDEA与物质B、 、 、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 可能与A、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 C 是离子化合物, D 是一种强碱,写出C 的电子式: _(2)若

6、E 是有臭鸡蛋气味, 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_用等式表示 E 与 NaOH 溶液反应后生成正盐的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_(3)若 C 是一种气体, D 是一种强酸,且 E 与 A 相同,则 C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_(4)若 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那么化合物D 是 _ 。【答案】H+H2O+AlO2-Al(OH)3Al3+3OH-+2-2c(Na )+c(H )=2c(S )+c(HS)+c(OH )Mg(OH)【

7、解析】【分析】(1)若 C 是离子化合物,D 是一种强碱,可能为NaOH,则 C 可为 Na2O2(或 NaH),生成气体为 O2 或 H2 ;(2)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有溶于强碱的化合物,应为Al(OH)3, E 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E可能与A、 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结合转化关系分析可知C 应为H2S;(3)若C 是一种气体,D 是一种强酸,C 应为NO2,则D 为HNO3 ,E 为NO,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4)若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气体E 为NH3, A 为Mg , B 为氮气,生成的C 为Mg2N3。那么

8、化合物D 是【详解】(1)若C 是离子化合物,D 是一种强碱,可能为NaOH,则C 可为Na2O2,生成气体为O2 或H2, Na2O2 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2)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有溶于强碱的化合物,应为Al(OH)3, E 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可能与 A、 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结合转化关系分析可知C 应为 H2S;ED 为氢氧化铝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的电离方程式为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 +H2O+AlO2-Al(OH)3Al3+3OH-;E 为 H2S,与 NaOH 反应生成的正盐溶液为硫化钠溶液,硫离子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存在电荷守恒为: c(

9、Na+)+c(H+)=2c(S2-)+c(HS-)+c(OH-):(3)若 C 是一种气体,D 是一种强酸,应C 为 NO2,则 D 为 HNO3, E 为 NO;NO2 与水反应生成HNO3 和 NO,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4)若 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气体 E 为 NH3, A 为 Mg , B 为氮气,生成的C 为 Mg2N3, Mg2N3 溶于水发生双水解,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镁,故D 为 Mg(OH)2。3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

10、分物质和条件已略去)。A 是金属单质,D 是非金属单质, B、 F 是气体且B 无色无味, G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C 的化学式为: _。(2)B 的电子式为: _。(3)写出的离子方程式:_。(4)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 。【答案】 MgOH2O+3NO2= 2H+-+2NO3+NO【解析】A是金属单质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生成非金属单质D,则 A是Mg 、 B是 CO2、 C是 MgO、 D是 C;碳可以和浓硫酸、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结合 F与水化合能生成E,可知 E为浓硝酸, F为 NO2;(1)C的化学式为 MgO;(2

11、)CO2是共价化合物,其的子式为;+-(3)NO2溶解于水生成硝酸和NO的离子方程式为H2O+3NO2= 2H +2NO3 +NO;(4)碳与浓硝酸反应生成CO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及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点睛:此类题的解答一般有以下步骤:思维起点的选择:思维起点是指开始时的思维指向、思维对象或思维角度,推断题中的思维起点应是最具特征的某个条件(包括文字叙述或某个变化过程);思维过程的展开:解题者在确定思维起点的基础上,利用题目所给信息,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解题经验,不断地缩小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距离;思维过程的检验:将上述思维过程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一下是否符合题中条件;

12、金属在无色气体中燃烧生成非金属单质这一特殊反应现象,及时与 Mg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建立联系,展开思维的空间,寻找目标答案。4有 A、 B、 C、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的原子核无中子,能与 B、C 分别形成 10 电子的化合物; B、 C 的质子数之和与 E 的质子数相等, B、 C 的族序数为奇数; D、 E 位于同一周期, D 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该阳离子的电子层数试回答下列问题:(1) C 与 D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2)写出 D 的单质与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嫦娥一号 ”发射所用的液体燃料是上述(填元素名称)元素的单质(4)工业上,使元素E

13、的低价氧化物转化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设备名称为(5)在一定的条件下,A2 、B2 混合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B2 的浓度减小了时间内 A2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 45 mol/ ( Ls)则此段反应时间为0. 3 mol/L. 此 s【答案】(1)(2) 2Mg+CO22MgO+C (3)氢(4)接触室(5) 2【解析】【分析】有 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 , 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的原子核无中子 , 则 A 为 H, 能与 B、 C分别形成 10 电子的化合物 ,B 、C 的族序数为奇数 , 则 B 为 N,C 为 F,B、 C 的质子数之和与 E 的质子数相等

14、 , 则 E 为 S,D、E 位于同一周期 ,D 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该阳离子的电子层数, 则 D 为 Mg,据此答题。【详解】有 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的原子核无中子,则 A为 H,能与 B、 C 分别形成 10 电子的化合物, B、C 的族序数为奇数,则 B 为 N, C 为 F,B、 C 的质子数之和与 E 的质子数相等,则 E 为 S, D、 E 位于同一周期, D 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该阳离子的电子层数,则D为 Mg,(1) C 与 D 形成的化合物为 MgF2,其电子式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 Mg与 CO反应

15、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MgO+C;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2Mg+CO2MgO+C;( 3)“嫦娥一号”发射所用的液体燃料是氢元素的单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氢;( 4)工业上,使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设备名称为接触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接触室;( 5)在一定的条件下, H2、 N2 混合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 N2 的浓度减小了0.3mol/L 此时间内H2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45mol/ (L?s),则用N2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0.15mol/ (L?s),根据t= ?c/v 可以知道,此段反应时间为0.3/0.15=2s;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5X、Y、

16、Z、 W 是常见的几种元素,其相关信息如表:元素相关信息X原子核外有3 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 个电子Y食盐中添加少量Y 的一种化合物预防Y 元素缺乏ZZ 与钾的一种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WW 的一种核素质量数为24,中子数为12(1)元素X 在海水中含量非常高,海水中含X 元素的主要化合物是_,工业上制取X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2)设计实验证明某水溶液中存在Y 单质 _。(3) W 与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反应的产物化学式为_。电解【答案】 NaCl 2NaCl+2H 2 OCl 2 +H 2+2NaOH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该溶液中含有I2

17、Mg3N2【解析】【分析】X、 Y、 Z、 W 是常见的几种元素,X 的原子核外有3 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 个电子,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7,X 为 Cl;食盐中添加少量的一种化合物预防Y 元素确实, Y 为I; Z 与钾的一种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Z 为 Na; W 的一种核素质量数为24,中子数为12, W 为 Mg,以此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 为 Cl、 Y 为 I、 Z 为 Na、 W 为 Mg ,(1)元素 X 在海水中含量非常高,海水中含X 元素的主要化合物是NaCl;工业上制取 Cl2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 O Cl 2+H2+2NaOH

18、 ,电解故答案为: NaCl; 2NaCl+2H2 O Cl 2+H2+2NaOH ;( 2)设计实验证明某水溶液中存在I 2 的方法为: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该溶液中含有I2,故答案为: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该溶液中含有I 2;(3)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为氮气,则 Mg 与氮气反应的产物化学式为 Mg3N2,故答案为: Mg 3N2。6 把一小块镁铝合金溶于100mL 盐酸中,然后向其中滴入-11 mol L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如下图所示。写出 OA 段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写出 BC 段的化学

19、方程式_合金中镁的质量_g。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molL-1。【答案】 H+ + OH- = H2OAl(OH)3+ NaOH= NaAlO2+2H2O0.120.5【解析】【详解】由图可知,从开始至加入NaOH 溶液 10mL,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盐酸溶解Mg、 Al 后盐酸有剩余,此时发生的反应为:HCl+NaOH=NaCl+H2O,则 OA 段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H+-2+OH =H O;继续滴加 NaOH 溶液,到氢氧化钠溶液为50mL 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 2 和Al(OH)3,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再继续滴加NaOH 溶液,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则B

20、C 段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3+ NaOH= NaAlO2+2H2O;由图可知,从加入10mL 氢氧化钠溶液开始产生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为50mL 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 和 Al(OH)3,该阶段消耗氢氧化钠40mL,由氢氧根守恒可知3nAl(OH)3+2nMg(OH) 2=n( NaOH) =(0.06L-0.02L) 1mol/L=0.04mol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50mL 60mL 溶解氢氧化铝,该阶段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 O,所以nAl(OH)3 =( 0.06-0.05 ) L 1mol/L=0.01mol, 3 0.01mo

21、l+2nMg(OH)=0.04mol, 解得nMg(OH)2=0.005mol ,由原子守恒n( Mg) =nMg(OH) 2=0.005mol , m( Al)=0.01mol-1-1 27g?mol=0.27g, m( Mg) =0.005mol 24g?mol=0.12g,故答案为:合金中镁的质量为 0.12g;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为 50mL 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 2 和 Al(OH)3,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根据钠原子守恒,此时溶液中n( NaCl)=n( NaOH) =0.05L 1mol/L=0.05mol,根据氯原子守恒 n (HCl) =0.05mol ,盐酸的物质的量

22、浓度为0.05/0.1=0.5mol/L ,故答案为:该盐酸的浓度为 0.5mol/L 。7 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 2Mg+O22MgO ; 3Mg+N2Mg3 N2;2Mg+CO22MgO+C223 2223 Mg+H OMgO+H Mg N +6H O =3Mg(OH) +2NH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页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回答下列问题;(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 A、 E 外,还应选择的装置 (填字母代号 )及其目的分别为 (可不填满 )装置

23、目的_(2)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 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_ ;(3)通气后,应先点燃_处的酒精灯,再点燃_处的酒精灯;如果同时点燃A、 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Mg3N2,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_。【答案】 B目的是除气流中的水蒸汽,避免反应发生D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发生F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避免反应发生j hgdckl(或l k) a或b( b a)FA制得的氮化镁不纯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24、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若试纸不变蓝,则不含有Mg3N2【解析】【分析】本题是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纯净的氮化镁,为了保证产品的纯度,需要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及水气,分别利用还原铁粉、氢氧化钠溶液及浓硫酸完成,产品的检验可利用氮化镁的性质来设计实验操作。【详解】(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 Mg 在空气中点燃可以和 O2、 CO2、 H2O 反应,所以镁和氮气反应必须将空气中的 O2、 CO2 、H2O 除去制得干燥纯净的 N2,浓硫酸作用是除去水蒸气,浓氢氧化钠是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灼热的铁粉为了除去空气中氧气;所以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 A

25、、 E 外,还应选择的装置B,目的是除气流中的水蒸汽,避免反应发生;D,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 CO2 ,避免反应发生; F,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避免反应发生;(2)气体参与的物质制备实验中装置的连接一般顺序是:制备气体除杂 干燥 制备 尾气处理;需除去空气中的O2、 CO2、 H2O 制备氮化镁,浓硫酸B 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浓氢氧化钠D 是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还原铁粉F 是为了除去空气中氧气,所以装置连接顺序是, j h(除二氧化碳 ) gd(除水蒸气 ) ck(除氧气 ) l(或 l k) ab或( ba);(3)通气后,先排除空气中的杂质,所以应该先点燃F,再点燃F,因为 A 装置没有

26、排完空气前就加热会让空气中的氧气、CO2、水蒸气等与镁反应,如果装置F 中的还原铁粉没有达到反应温度时,氧气不能除尽,导致氧同镁反应,而使氮化镁中混入氧化镁;(4)依据氮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氨气,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8 某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提示:镁、铝均与酸反应,铝还能和碱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铝镁合金表

27、面的氧化膜。(1) A 中试剂为 _.(填 “NaOH溶液 ”或 “稀盐酸 ”)(2)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 记录C 的液面位置; 将 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待 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 由 A 向 B 中滴加足量试剂; 检查气密性; 调整橡胶软管使D 和 C的液面相平。上述操作的顺序是 _;(填序号)(3) 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填“” “” “”偏大 、 偏小 、 不受影响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 (

28、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 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用含 a、 b、 c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 NaOH 溶液2Al+2OH-2 偏小22+2H O=2AlO+3H33600( a c)b【解析】【分析】(1)Mg 、 Al 均可以和酸反应,因此不可以用酸来实验,由于Al 可以和碱反应而不和Mg 反应,则可以用NaOH 与 Al 反应制得 H2,然后用排水法收集H2 ,以计算 Al 的量;(2)整个操作过程及原理是:检查气密性;记录起始液面;加入碱反应;不产生气体后,记录 C 中的液面,两者相减即为产生H2 的量;最后称得的固体即为Mg 的质量在读数时要注意 D、

29、C 液面相平,否则气体将受压,造成读数不准;(3)B 中发生的是Al 与碱的反应;(4)未洗涤,则造成(a-c)变小,再分析判断;(5)(a-c)即为铝的质量,再除以Al 的物质的量即为铝的摩尔质量,而n(Al)可以由产生的H2获得。【详解】(1)根据铝镁的化学性质,铝镁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但铝还能与碱(如 NaOH 溶液 )反应放出氢气,而镁不能,要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应选择NaOH 溶液;(2)实验时首先要检查气密性,记下量气管中C 的液面位置,再加入 NaOH 溶液开始反应,待反应完毕并冷却至室温后,调整橡胶软管使D 和 C 的液面相平,再记录量气管中C 的液面位置,最后将B

30、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故答案为;(3)B 管中铝与 NaOH 溶液的反应生成 NaAlO2 和 H2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Al+2OH-+2H O=2AlO +3H ;222acc 值偏(4)铝的质量分数为: 100%,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a大,铝的质量分数偏小;(5)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 B 中剩余固体镁的质量为c g,则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a-c)g,设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则:2Al+2NaOH+2H O=2NaAlO +3H 2222M3 22400ml(a-c)gbml解之得: M= 33600a c。b.M(仅含三种短周期元素)是一种储氢材料

31、。为探究M的组成和性质,设9 某化合物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已知:化合物A 仅含两种元素;气体B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请回答:( 1)化合物 M 的组成元素是 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化合物 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3)镁带在足量气体B 中燃烧可生成化合物 M 和一种单质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II无机盐 X 仅由三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8,原子个数比为1 14。将 23.8gX 与水共热,生成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气体单质A 和某强酸的酸式盐溶液B, B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溶液B 中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产生 46.6g白色沉淀。请推测并回答:

32、(4)单质 A 有很强的氧化性,可用于净化空气,饮用水消毒等。A 中组成元素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_ 。( 5) X 的化学式 _。( 6)实验室可通过低温电解 B 溶液制备 X。该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7) X 氧化能力强,对环境友好,可用于脱硝、脱硫。在碱性条件下,X 氧化NO 的离子方程式_ 。( 8) X 溶液与铜反应时先慢后快。某同学认为除反应放热这一因素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反应生成的 Cu2+对后续反应起催化作用,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取少量铜粉置于试管中,先加入少量CuSO4 溶液,再加入 X 溶液,振荡,观察现象。若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2起了催化作用,反之2不起作用。

33、写出X 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快,说明 CuCu_,判断该同学设计的验证方法合理性并说明理由_。【答案】 Mg、 N、HMg3N2 + 6H2O = 3Mg( OH) 2 + 2NH3点燃电解2-Mg+2NH3Mg(NH2)2+H2Na2S2O82NaHSO4Na2S2O8 +H2 3S2 O8-2-Na2S2O8+Cu=Na2SO4+CuSO4 该同学的验证方法不合理,因+2NO+8OH =6SO4+2NO3 +4H2O为加入CuSO2-起催化作用4 溶液,反应速率快也可能是SO4【解析】【分析】I.气体 B(4.48L)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 为 NH3,其物质的量为4.48L 22

34、.4L/mol=0.2mol,某物质 M (仅含三种元素)是一种储氢材料,M 隔绝空气高温分解生成固体A 和氨气,镁带在足量气体B 中燃烧可生成化合物 M,证明 M 中含有 N、H、 Mg 元素, A 只含两种元素, A 和水反应生成氨气和白色沉淀C,固体 A 和水反应生成氨气物质的量为0.1mol ,白色沉淀 C 为氢氧化镁沉淀,则A 为 Mg3N2,物质的量为0.05mol ,由元素守恒可知 Mg 元素物质的量0.15mol , M 中含氮元素为0.2mol+0.1mol=0.3mol,所含氢元素物质的量为(8.4g-0.3mol 14g/mol-0.15mol 24g/mol) 1g/mol=0.6mol,M 中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n( Mg): n( N): n( H)=0.15:0.3: 0.6=1:2: 4,可知 M 化学式为 Mg( NH2) 2,以此来解答。II无机盐 X 仅由三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8,23.8gX 的物质的量为0.1mol , X 与水共热生成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