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能与电能(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698559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能与电能(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能与电能(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能与电能(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能与电能(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能与电能(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能与电能(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能与电能(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能与电能( 高考题型整理 , 突破提升 ) 含答案解析一、化学能与电能1 如图所示, E 为浸有 Na2SO4 溶液的滤纸,并加入几滴酚酞。 A、 B 均为 Pt 片,压在滤纸两端, R、S 为电源的电极。 M、 N 为惰性电极。 G 为检流计, K 为开关。试管 C、 D 和电解池中都充满 KOH 溶液。若在滤纸 E 上滴一滴紫色的 KMnO4 溶液,断开 K,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 C、 D 中有气体产生。( 1) R 为电源的 _, S 为电源的 _。( 2) A 极附近的溶液变为红色, 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 3)滤纸上的紫色点移向 _(填 “A极”或 “B 极

2、 ”)。(4)当试管 C、 D 中的气体产生到一定量时,切断外电源并接通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C、 D 中气体逐渐减少,主要是因为_,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_。【答案】负极正极2H2O 4e- O2 B 极 氢气和氧气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原电池=4H反应,消耗了氢气和氧气2H-4e-2 4OH=4H2O(负极 ), O2 2H2O4e =4OH (正极 )【解析】【分析】(1)根据电极产物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及电源的正负极;(2)根据电解池原理及实验现象书写电极反应式;(3)根据电解池原理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4)根据燃料电池原理分析解答。【详解】(1)断开 K,通直流电,电极C、 D 及

3、氢氧化钾溶液构成电解池,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放电,分别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通过图象知, C 极上气体体积是D 极上气体体积的2 倍,所以C 极上得氢气,D 极上得到氧气,故 R 是负极, S是正极,故答案为:负极;正极;(2) A 极是阴极,电解高锰酸钾时,在该极上放电的是氢离子,所以该极上碱性增强,酚酞显红色, B极是阳极,该极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故答案为:2-+22H O-4e =4H +O ;(3)浸有高锰酸钾的滤纸和电极A、 B 与电源也构成了电解池,因为R 是负极, S是正极,所以 B 极是阳极, A

4、极是阴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高锰酸根离子向阳极移动,紫色点移向 B 极,故答案为: B 极;(4)当 C、 D 里的气体产生到一定量时,切断外电源并接通开关K,构成氢氧燃料电池,氢气和氧气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原电池反应,消耗了氢气和氧气;在燃料电池中,燃料氢气为负极,在碱性环境下的电极反应式为:2H2+4OH-4e-=4H2O, C 中的电极作负极,D 中的电极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答案为:氢气和氧气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原电池反应,消耗了氢气和氧气;2H2 4OH- 4e-=4H2O(负极 ), O2 2H2O4e-=4OH-(正极 )。【点睛】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

5、工作原理、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以及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移动方向,为易错点。2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里关于古代青铜器的修复引起了某研学小组的兴趣。“修旧如旧 ”是文物保护的主旨。(1)查阅高中教材得知铜锈为Cu2(OH)2CO3,俗称铜绿,可溶于酸。铜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参与形成铜绿的物质有Cu 和 _。(2)继续查阅中国知网,了解到铜锈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成分有Cu223和(OH) COCu2(OH)3Cl。考古学家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结构如图所示:Cu2(OH)2CO3 和Cu2(OH)3Cl 分别

6、属于无害锈和有害锈,请解释原因_。( 3)文献显示有害锈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 CuCl(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请结合下图回答: 过程的正极反应物是_。 过程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 。( 4)青铜器的修复有以下三种方法:柠檬酸浸法:将腐蚀文物直接放在2%-3%的柠檬酸溶液中浸泡除锈;碳酸钠法:将腐蚀文物置于含Na2CO3 的缓冲溶液中浸泡,使 CuCl 转化为难溶的Cu2(OH)2CO3; BTA保护法: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碳酸钠法的离子方程式_。三种方法中,BTA保护法应用最为普遍,分析其可能的优点有_。A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B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C和酸浸法相

7、比,不破坏无害锈,可以保护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做到“修旧如旧 ”【答案】 O2、 H2O、CO2碱式碳酸铜为致密结构,可以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而碱式氯化铜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氧气(H2O)Cu-e-+Cl- =CuCl4CuCl+O2+2H2O+2CO32-=2Cu2(OH)2CO3+4Cl-ABC【解析】【分析】(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结合图像可知, Cu2(OH)2CO3 为致密结构, Cu2 (OH)3Cl 为疏松结构;(3)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过程的正极反应物是氧气,Cu 作负极;(4)在青铜器表面形成

8、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 BTA保护法不破坏无害锈。【详解】( 1)铜锈为 Cu2(OH)2CO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参与形成铜绿的物质有 Cu 和 O2、H2 O、 CO2;( 2)结合图像可知, Cu2(OH)2CO3 为致密结构,可以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属于无害锈。 Cu2(OH)3Cl 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属于有害锈;( 3)结合图像可知,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过程的正极反应物是氧气,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结合图像可知,过程中Cu 作负极,电极

9、反应式是Cu-e-+Cl- =CuCl;(4)碳酸钠法中, Na2CO3 的缓冲溶液使 CuCl转化为难溶的 Cu2(OH)2CO3,离子方程式为 4CuCl+O2+2H2O+2CO32-=2Cu2(OH)2 CO3+4Cl-;A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能保护内部金属铜,这能使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A 正确;B Cu2(OH)3Cl 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属于有害锈。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这能使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B正确;C酸浸法会破坏无害锈 Cu2(OH)2 CO3, BTA保护法不破坏无害锈,可以保护青铜器

10、的艺术价值,做到 “修旧如旧 ”,这能使 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 C正确;答案选 ABC。3 某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比较Cu2+、 Ag+ 的氧化性。查阅资料: Ag+ + I - = AgI K1 =1.2 10 16; 2Ag+ + 2I - = 2Ag+ I 2 K2 = 8.7 10 8(1)方案 1:通过置换反应比较向酸化的AgNO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说明氧化性+2+Ag Cu 。反应的3离子方程式是 _ 。(2)方案2:通过 Cu2+ 、Ag+ 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试剂实验编号及现象试 管滴 管1.0 mol/L AgNO3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

11、1.0 mol/LKI溶液1.0 mol/L CuSO4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溶液变黄经检验,中溶液不含I 2,黄色沉淀是 _。经检验,中溶液含2+A 是 CuI 。确认 A 的实验如下:I 。推测 Cu 做氧化剂,白色沉淀22_(填离子符号)。a检验滤液无 I 。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b白色沉淀 B 是 _。_+2+3,说明氧化性Ag Cu 。c白色沉淀 A 与 AgNO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分析方案 2 中 Ag+未能氧化 I - ,但 Cu2+氧化了 I - 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编号实验 1实验 2实验 3实验KI 溶液KI溶液AgNO3 溶液KI溶液CuSO4 溶液abcda

12、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中电c 中溶液较慢变浅黄色;现象无明显变化极上析出银;电流计指针偏转电流计指针偏转(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1 mol/L, b、 d 中溶液pH4)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_(用电极反应式表示)。“实验 3”不能说明2+-Cu 氧化了 I 。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 。方案 2 中, Cu2+能氧化 I - , 而 Ag+未能氧化 I - 。其原因一是从K 值分析: _;二是从Cu2+ 的反应特点分析:_ 。+2+2+AgCl+2+2e I 2【答案】 Cu+2Ag 2Ag+Cu; AgI CuCuI+2Ag Cu +A

13、g+AgI 2I将 d 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4的 1 mol/L Na2SO4 溶液, c 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1 2,故 Ag+更易与 I _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 2Cu2+ + 4I - = 2CuI + I 2,生KK2+成了 CuI 沉淀,使得Cu 的氧化性增强【分析】【详解】(1)向酸化的硝酸银中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说明银离子氧化铜,反应生成银单质和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Cu+2Ag 2Ag+Cu经过检验,中溶液含有碘单质,推测铜离子做氧化剂,白色沉淀为碘化亚铜,沉淀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得到灰黑色沉淀,过滤得到滤液为蓝色,说明生成了

14、铜离子,滤渣加入浓硝酸得到黄色沉淀为碘化银,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为氯化银。经检验,中溶液不含 I 2,黄色沉淀为 AgI。 a检验滤液无I 2。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铜离子;b白色沉淀 B 是氯化银; c白色沉淀 A 与 AgNO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I+2Ag 3Cu2+ +Ag+AgI。 ( ). 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中电极上析出银,说明形成原电池,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溶液变黄色是生成了碘单质,电极反应为2I 2e I 2 。 实验不能说明铜离子氧化碘离子,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验证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为:将d 烧杯内的溶液换为 pH4 的

15、 1 mol/L Na2SO4 溶液, c 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 方案中,铜离子氧化碘离子,而银离子12+_AgI 。铜离子氧化未能氧化碘离子的原因, K K ,故 Ag 更易与 I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碘离子的方程式为: 2Cu2+ + 4I- = 2CuI + I2 ,生成了 CuI 沉淀,使得 Cu2+ 的氧化性增强。4 某小组研究Na 2S 溶液与 KMnO4 溶液反应,探究过程如下。2+资料 : .MnO4 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 ,在近中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O2. 单质硫可溶于硫化钠溶液,溶液呈淡黄色。( 1)根据实验可知, Na2S 具有 _性。22-。(2)甲

16、同学预测实验 I 中 S被氧化成 SO3根据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甲的预测不合理,理由是_。乙同学取实验中少量溶液进行实验,检测到有SO42,得出 S 2 被氧化成 SO42的结论,丙同学否定该结论,理由是_ 。同学们经讨论后,设计了如右下图的实验,证实该条件下MnO4- 的确可以将 S 2 氧化成SO2。4a. 左侧烧杯中的溶液是_ 。b. 连通后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段时间后,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S2被氧化为SO42 。(3)实验 I的现象与资料 i存在差异,其原因是新生成的产物(2+Mn )与过量的反应物-_。(MnO4 )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实验的现象与资料也不完全相符,

17、丁同学猜想其原因与(3)相似,经验证猜想成立,他的实验方案 _。(5)反思该实验,反应物相同,而现象不同,体现了物质变化不仅与其自身的性质有关,还与 _因素有关。【答案】2-能被其继续氧化KMnO4溶液是用还原 溶液呈紫色 . 说明酸性 KMnO4溶液过量 SO3H SO 酸化的,故溶液中检测出2-不能证明一定是氧化新生成的0.1mol/LNa S 溶液 取左SO2442侧烧杯中的溶液 , 用盐酸酸化后 ,滴加BaCl2 溶液 . 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2MnO42+2 分离洗涤后 ( 或取 MnO2) ,加入 0.1mol/LNa 2S+3Mn +2H2O=5MnO2+H将实验 I 中生成的

18、MnO溶液 . 观察到有浅粉色沉淀 . 且溶液呈淡黄色F 证明新生成的MnO与过量的 S 反应 . 故没得2到 MnO2 沉淀 用量、溶液的酸碱性【解析】 (1)根据实验 I 可知,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变浅,说明Na2S 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2)根据实验现象,溶液呈紫色,说明酸性432-能被其继续氧化,因此KMnO溶液过量 , SO甲的预测不合理,故答案为:溶液呈紫色,说明酸性KMnO4 溶液过量 ,SO32- 能被其继续氧化;KMnO42442- 不能证明一定是氧化新生成的,因溶液是用 H SO 酸化的,故溶液中检测出SO此 S2被氧化成 SO42 的结论不合理,故答案为: KMnO

19、4 溶液是用 H2SO4 酸化的,故溶液中检测出 SO4 2-不能证明一定是氧化新生成的;a.根据图示,左侧烧杯中发生氧化反应,为原电池的负极,根据题意,要达到MnO 4-将2 氧化成SO 2 的目的,左侧烧杯中的溶液可以是0.1mol/LNa2 S 溶液,右侧烧杯中的溶液S4可以是 0.1mol/LKMnO 4 溶液,故答案为:0.1mol/LNa 2S 溶液;b.连通后,高锰酸钾与硫化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段时间后,取左侧烧杯中的溶液,用盐酸酸化后,滴加BaCl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2 被2S氧化为 SO42 ,故答案为:取左侧烧杯中的溶液,用盐酸酸化后,滴加

20、BaCl2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3)Mn 2+与过量的MnO4-反应生成二氧化锰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4-+3Mn 2+2H2O=5MnO2 +H+,故答案为: 2MnO 4 -+3Mn 2+2H2O=5MnO2 +H+;(4)实验的现象与资料也不完全相符,丁同学猜想其原因与(3) 相似,经验证猜想成立,实验方案可以为:将实验I 中生成的 MnO2 分离洗涤后(或取 MnO 2),加入0.1mol/LNa 2S 溶液 .观察到有浅粉色沉淀.且溶液呈淡黄色F 证明新生成的MnO 2 与过量的 S 反应 .故没得到MnO 2 沉淀,故答案为:将实验I 中生成的 MnO2 分离

21、洗涤后 (或取 MnO2),加入0.1mol/LNa 2S 溶液 .观察到有浅粉色沉淀.且溶液呈淡黄色 F 证明新生成的MnO2 与过量的S 反应 .故没得到 MnO2 沉淀;(5)反思该实验,反应物相同,而现象不同,体现了物质变化不仅与其自身的性质有关,还与反应物的用量、溶液的酸碱性等因素有关,故答案为:反应物的用量、溶液的酸碱性。5 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对电解氯化铜实验进行了研究。装置现象电解一段时间时,阳极石墨表面产生气体,阴极石墨上附着红色物质,烧杯壁变热,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1)甲认为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生的是溶液变绿的原因,写出产生该物质的电极反应式:。22+ 4Cl42( 黄色 )

22、H 0。(2)乙查阅资料, CuCl 溶液中存在平衡:CuCuCl 据此乙认为 : 电解过程中, CuCl4 2 ( 黄色 ) 浓度增大,与CuCl2 蓝色溶液混合呈绿色。乙依据平衡移动原理推测在电解过程中42 浓度增大的原因:。CuCl (3)丙改用下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电解CuCl 溶液,对溶液变色现象继续探究。2装置现象电解相同时间时,阳极石墨表面产生气泡,溶液仍为蓝色;阴极石墨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 U 型管变热,冷却后阴极附近溶液仍为绿色。CuCl 2 是 致溶液 的原因。丙通 象分析 了甲和乙的 点均不是溶液 的主要原因。丙否定甲的依据是,否定乙的依据是。(4)丙 料

23、:i. 解 CuCl2 溶液 可能 生 CuCl 2 , CuCl 2 掺杂 Cu2+后呈黄色ii.稀 含 CuCl 2 的溶液生成CuCl 白色沉淀据此丙 : 解 程中, 生CuCl 2 掺杂 Cu2+后呈黄色,与 CuCl2 色溶液混合呈 色。丙 行如下 :a取 解后 色溶液2 mL ,加 20 mL 水稀 ,静置5 分 后溶液中 生白色沉淀。b.另取少量 化 晶体和 粉,向其中加2 mL 酸,加 得含CuCl 2 的黄色溶液。c. 冷却后向上述溶液d. 取 c 中 2 mL 溶液,加20 mL 水稀 ,静置5 分 后溶液中 生白色沉淀。 a 的目的是。 写出 b 中生成 CuCl 。的离

24、子方程式:2 充 c 中必要的操作及 象:丙据此得出 : 解 阴极附近生成【答案】( 1) Cl 2; 2Cl -2e = Cl 2(2) 解 程放 致温度升高,Cu2+ + 4ClCuCl 4 2 正向移 ;(3)阳极附近溶液仍 色;U 型管冷却后阴极附近溶液仍 色;(4) 明在上述 条件下, 解后的 色溶液中存在CuCl 2 ;Cu2+ + 4Cl + Cu = 2CuCl2 ;加入 CuCl2 色溶液,直至溶液 色与 解后 色溶液基本相同。【解析】 分析:( 1) 解 程中阳极 生氧化反 ,溶液中的 离子放 生成 气, 气溶于水,溶液可能呈 色,故答案 :2-2e= Cl2;Cl ;2C

25、l(2) 解 程放 致温度升高,Cu2+ + 4ClCuCl4 2 正向移 , CuCl 42 度增大,故答案 : 解 程放 致温度升高,2+42正向移 ;Cu + 4ClCuCl (3)阳极生成了 气,但阳极附近溶液仍 色, 明不是生成 气的 故;Cu2+ + 4Cl CuCl 42( 黄色 )H 0,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 ,溶液 呈 黄色,但U 型管冷却后阴极附近溶液仍 色,因此乙的推断也不正确,故答案 :阳极附近溶液仍 色; U 型管冷却后阴极附近溶液仍 色;(4)根据信息,取 解后 色溶液2 mL ,加 20 mL 水稀 ,静置 5 分 后溶液中 生白色沉淀, 明 解后的 色溶液中存在

26、CuCl 2 ,故答案 : 明在上述 条件下, 解后的 色溶液中存在CuCl 2 ; 化 晶体和 粉加入2 mL 酸中,加 得含 CuCl 2 的黄色溶液,反 的离子方程式 Cu2+ + 4Cl + Cu = 2CuCl 2 ,故答案 : Cu2+ + 4Cl + Cu = 2CuCl2 ;c的步 就是 明 解 阴极附近生成CuCl 2 是 致溶液 的原因,因此操作及 象 加入 CuCl 色溶液,直至溶液 色与 解后 色溶液基本相同,故答案 :加入CuCl22蓝色溶液,直至溶液颜色与电解后绿色溶液基本相同。考点:考查了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的相关知识。6 I 硫 代 硫 酸 钠 是 一

27、种 重 要 的 化 工 产 品 。 某 兴 趣 小 组 拟 制 备 硫 代 硫 酸 钠 晶 体( Na2S2O35H2O)。【查阅资料】1. Na 2S2O3 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 2 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 向 Na2CO3 和 Na2S 混合液中通入SO2 可制得Na2S2O3,所得产品中常含有少量Na2SO3 和Na2 SO4。2. Na 2SO3 易被氧化; 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 HCl。【制备产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实验步骤:按图 示加入试剂 之前 ,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仪器a 的名称是; E 中的试剂是(选填下列字母编号)。A稀

28、H2SO4BNaOH溶液C饱和 NaHSO3溶液 先向 C中烧瓶加入Na2S 和 Na2 CO3混合溶液,再向A 中烧瓶滴加H2SO4。 等 Na2S 和 Na2CO3 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过滤C 中混合物,将滤液(填写操作名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探究与反思】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 和 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将方案补充完整。(所需试剂从稀HNO3、稀 H2SO4、稀 HCl、蒸馏水中选择)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入足量的BaCl2 溶液,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 SO3和 Na2SO4。 为减少装置C 中生成 Na2SO4 的量,在不改变原

29、有装置的基础上对实验步骤 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操作是。 Na 2S2O35H2O的溶液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所得产品通过方法提纯。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领域有广泛用途。用镍(Ni )、铁作电极电解浓NaOH溶液制备高铁酸盐Na2FeO4 的装置如图所示(假设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 Fe 6e + 4H 2O = FeO42 + 8H+B电解时电子的流动方向为:负极Ni电极溶液 Fe 电极正极C若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则自右向左移动OHD电解时阳极区 pH 降低、阴极区pH 升高,撤去隔膜混合后,pH比原溶液降低【答案】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分)分液漏

30、斗( 1分) B(1分) 蒸发( 1 分) 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Cl,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2 分) 先向 A 中烧瓶滴加浓H SO,产生的24气体将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向C 中烧瓶加入Na2S 和 Na2CO3 混合溶液。( 2 分)冷却结晶或重结晶( 2 分) ABC ( 3 分)【解析】试题分析:( 2)装置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仪器a 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SO2 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E 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目的是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与稀H2SO4 和饱和 NaH

31、SO3溶液不反应,故答案选 B。将 Na2S2O3 结晶析出的操作应为: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3)【探究与反思】根据: Na2S2O3?5H2O 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 2 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 Na2SO3 易被氧化; BaSO3 难溶于水,可溶于稀HCl; BaSO4 难溶于水,难溶于稀HCl,以及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加入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可知,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可以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 和Na2 SO4。因为亚

32、硫酸钠易被氧化生成硫酸钠,所以为减少装置C 中生成Na2SO4 的量,改进后的操作是先向A 中烧瓶滴加浓硫酸,产生的气体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向C 中烧瓶加入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4) Na2S2O3?5H2O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所得产品通过冷却结晶或重结晶方法提纯。 A、铁是阳极,但溶液显碱性,不可能生成H+, A 错误; B、电解时电子的流动方向为:负极 Ni 电极,溶液中是离子导电,电子再通过是Fe 电极正极, B 错误; C、因阳C 错误; D、电解时阳极吸引而极消耗 OH ,故 OH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自左向右移动,OHpH 升高;因为总反应消耗使附近的 pH 降低

33、、阴极区因 OH 向右侧移动而OH ,撤去隔膜混合后,与原溶液比较pH 降低, D 正确,答案选 ABC。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实验设计及电化学原理的应用7 (一)下图是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简易装置。其中的铜质燃烧匙可以在试管 M 中上下移动,实验时 , 先将细铜丝一端被弯成螺旋状,先在空气中加热变黑后再迅速伸入球型干燥管中。(1)铜质燃烧匙的作用有,。(2)实验过程中,在试管M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二)原电池与电解池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装置,a 为 CuCl2溶液, X 为 Fe棒, Y 为碳棒,回答以下问题:(1)若断开k1,闭合 k2,则装置为 _; X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34、为 _ ;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 _极移动 ( 填 X 或 Y) ;(2)若线路中通过3.01 10 22 的电子,则 Y 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为。【答案】(一)(1)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与锌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2) 铜匙和锌粒表面都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变小或消失(二) (1) 原电池Fe 2e Fe2+ Y (2)1.6g【解析】试题分析:(一)( 1)铜质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因此作用之一是的作用有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其次铜与锌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2)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其次铜锌构成原电池,铜是正极,其在表明氢离子放电,所以实验过程中,在试管 M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铜匙和锌粒表面都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变小或消失。(二)( 1)若断开k1,闭合 k2,则装置为原电池,铁是活泼的金属,铁是负极,则X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 2e Fe2+ ;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Y 极移动;(2)若线路中通过3.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