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事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思考.doc

上传人:马菲菲 文档编号:8708590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设事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建设事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建设事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建设事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设事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思考.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建设事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信息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当今理论界、产业界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关心的热点问题,认真研究和探讨这类问题,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政策走向,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信息化、新型工业化等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建设事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工作做了论述,最后提出了推动建设事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应注意的问题。一、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理解1、新型工业化的含义:(1)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即是发展高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优化产业结构。(2)新型工业化的五个要素,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其中,科技含量高是指高科技作用的充分发挥,它统率其他四个要素:要使经济效益达到较高水平,必须充分应用高技术改造原有产业,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要降低资源的消耗量,必须改造原有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这也必须依赖高新技术作用的发挥;要减少环境污染,不仅要靠治理污水、废气、废物的高技术和新工艺的发明和创造,而且要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流程,减少生产过程的“三废”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同样离不开用高科技内容来武装劳动力和管理人员。事实上,在新世纪,对于高新科技的掌握、创新和应用程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因此,新型工业化必须紧紧抓住高

3、科技这一主导工业化发展的“总纲”,从而为新型工业化确定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2、信息化的含义:(1)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知识(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2)信息化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内容。3、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1)信息化是手段,目的是要加快提升我们的工业化水平。离开了工业化之本,信息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信息化只有和产业结合,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其高效率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威力来。(2)信息化覆盖工业化的整个进程,伸

4、展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角落,赋予工业化以崭新的内容和现代化特征,并以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为主要标志。4、信息化与高科技的关系:(1)信息化是高科技的基础,它提供了高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信息化构建的网络科研平台,高科技的发展不可想象。(2)高科技又源源不断地为信息化输送更加新鲜的血液,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5、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三化”水平:(1)信息化水平(NIQ):38.46(2000年);工业化水平:51(2001年工业产值);城镇化水平:37.7(2001年)(2)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的标准:国际上有三个最重要的结构

5、性指标: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必须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3)我国工业化现状:在我国,1979年的GDP总量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8%、48%和24%.到了2001年,这三个数字已变为15%、51%和34%.所以从产值指标看,我国在上个世纪末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从更为重要的就业和城镇化指标看,我国的工业化之路才刚刚走了一半左右。2001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3.65亿,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仍然高达50%,高于20%的国际工业化标准;而到2001年,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37.7%,也低于60%的国际标准。

6、二、信息化与建设事业建设事业涉及的领域多,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住宅与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城乡规划关系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关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等。所以重视和加快信息化与建设事业的结合,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建设行业,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以上分析和建设事业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建设事业的发展,应重点开展以下八个方面工作:1、积极推进建设事业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监督管理水平、决策水平。加快政府对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挥政府信息的导向作用

7、。2、积极推进建筑业、住宅产业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3、积极推进给排水、供热、燃气、环卫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等领域信息化,提高服务水平。4、科学、有效地推进建设事业各类企业信息化,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以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适应新的技术、市场、体制环境,成为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5、积极推动数字社区建设,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6、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这也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新的国际竞争环境,根据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要求,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试点,探索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和路径,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各项必须的基础,包括信用、法制、物流、观念、体制的基础等。

8、7、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资源商品化进程。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中,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资源商品化具有双重意义:通过创造信息资源市场化的环境,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通过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地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产业基础、就业基础。如建设领域的GIS数据的开发应用。8、构造完整的建设事业信息化支撑体系,从装备、技术、市场、管理、运行机制到人员培养等各个方面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三、推动建设事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应注意的问题1、关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问题

9、。在前面论述中,我们知道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发展高科技和优化产业结构,事实上,我国面临着既要完成传统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从全局看,要发展那些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战略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呈现多层次性,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很大需求和发展潜力。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既形成了低劳动力成本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的独特优势,也对就业造成了巨大社会压力。比如,建筑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拥有一支庞大的产业队伍,但长期以来,劳动生产率较低、效益也不高。在利用信息等高新技术手段提升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和效益的同时,解决好就业问题致关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信息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