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钠及其化合物.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717265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2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大连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大连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大连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大连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钠及其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钠及其化合物.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连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 含解析 ) 之钠及其化合物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 如图所示, “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这个问题可通过以下实验加以证明。(1)按图装置,在干燥的试管中装入Na2 221O后,在通入 CO 之前,应事先将活塞(K、K )关闭好,目的何在? _。2(2)试管 I 内的试剂 X 是 _时,打开活塞K1、 K2 ,加热试管约 5 分钟后,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插入试管的液面上,可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且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则所得的结论是_。(3)试管 I 内试剂为 CO2 饱和水溶液时,其他操作同(2),通过 _ 的现象,可以

2、证明2222Na O 与潮湿的CO 能反应且放出O 。( 4) CO2 与过氧化钠反应机理也可用示踪原子分析加以证明,请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_Na2O2+_C18O2+_H218O _。【答案】以防止试管内的过氧化钠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浓 H2 4SO 过氧化钠与干燥的 CO2不反应带火星的小木条在试管的液面上复燃,同时,内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2 2 2Na2 18 3 22C O +O +2H O【解析】【详解】(1)本题旨在利用对比实验,探究Na O 与CO 反应的环境,故实验步骤中,首先让Na O22222与干燥 CO2反应,必须保证整个环境中不能有22HO,故通入反应装置前 C

3、O 必须干燥,故答案为以防止试管内的过氧化钠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2)二氧化碳必须是干燥的,所以使用试剂X 浓硫酸进行干燥;由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且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浓H2SO4;过氧化钠与干燥的CO2 不反应;(3)过氧化钠与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氧气,所以带火星的小木条在试管的液面上会复燃;内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说明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由于参加了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钠,故答案为带火星的小木条在试管的液面上复燃,同时,内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4)过氧化钠与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为:二氧化碳与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电

4、离的氢离子与过氧化钠反应,碳酸中18O 完全存在于碳酸根离子中,生成的水中不含18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2C18O2+2H218O 2Na2C18O3+O2 +2H2O,故答案为2; 2;2; 2Na2C18O3+O2 +2H2O。【点睛】本题考查了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试题基础性强,旨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本题的易错点为(4),碳酸电离的氢离子与过氧化钠反应,碳酸中 18O 完全存在于碳酸根离子中。2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 下图所示 ) 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1) 请写出碳酸钠的一种用途 _。(2) 写出上述流程

5、中 X 物质的分子式 _。(3) 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 70%提高到 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 _( 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 ) 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_。(4) 该流程中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添加顺序是: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请说明理由:_。【答案】制造肥皂、制造玻璃等CO2I过滤氨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二氧化碳,先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解析】【详解】(1) 碳酸钠可用于制造肥皂、制造玻璃等;(2)沉淀池析出的为碳酸氢钠,煅烧炉中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则循环物质X为二氧化碳;(3)母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 、NHCl 、 NH、Na CO等,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

6、70%提高到432390%以上,应增加I 的循环;固液分离方法为过滤;(4) 氨气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溶解度相对较小,先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3 有一包 NaHCO3 和 KHCO3 的混合物样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样品加入锥形瓶中,用针筒a 分次注入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再用针筒b 收集生成气体的体积(忽略针筒壁之间的摩擦)(1)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反应生成的CO2 体积,必须保证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如果往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的体积为V1mL,充分反应后,针筒b 中气体的读数为V2 mL,则反应中生成的 CO2 气体体积为 _mL。

7、( 2)某学生通过实验,测得如下数据(所用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下列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_。50mL 稀硫酸50mL 稀硫酸50mL 稀硫酸m(混合物)92g15 7g27 6gV(CO2)(标况)224L336L336L 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 15 7 g 混合物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 加入混合物 9 2 g 时稀硫酸未反应完 计算出样品中 NaHC03 和 KHC03物质的量之比为 1:1(3)某同学设计了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在转移溶液时,如果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混合物中_(选填 “偏人 ”、“偏小 ”或 “不变 ”)。【答案】 V2-V1偏大NaHC03

8、和KHC03 物质的量之比【解析】【分析】【详解】(1)由于在密闭体系中注入V1 mL的硫酸,导致此时注射器中也应该为V1mL才能维持内部压强相等,所以后来生成的气体会导致体积在V1mL的基础上增大, 硫酸消耗引起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为两者的差;即V2-V 1mL;所以本题答案:V2-V1;( 2) m(混合物 )= 15.7gg ,V(CO2) 标况) =3.36L, m( 混合物 )= 27.6g , V(CO2) 标况)=3.36L, 说明此时混合物过量,根据HCO3- +H+=H2O+CO2,可知c(H +)=n/V=3.36L/22.4L?mol -1/0.05

9、L=3mol/L, 所以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故正确;由 m(混合物 )= 9 . 2g, V(CO) 标况) =2.24L,根据-+-HCO +H =HO+CO可知 n(HCO )=0.1mol,23223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9. 2g/0.1mol=92 g/mol , 15.7g/92 g?mol-1 =0.17mol ,50mL 硫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H +)=0.15mol ,所以15.7 g混合物恰好与稀硫酸不能完全反应,故错误;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与稀硫酸的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3- +H=H2O+CO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

10、m(混合物 )= 9 . 2g,V(CO2)标况)=2.24L此时硫酸有剩余,故正确;由 m(混合物 )= 9. 2g-+-, V(CO) 标况) =2.24L, 根据 HCO +H =HO+CO可知 n(HCO )=0.1mol,23223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9?2g/0.1mol=92 g/mol,根据所以样品中 NaHCO3和 K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故正确;所以本题答案:;(3) NaHCO和 KHCO的混合物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Cl 和 KCl,该实验方案33最后称量的是氯化钠和氯化钾质量,如果溶液转移不完全,称量的氯化钠和氯化钾质量偏小。设样品为ag,

11、如果样品全为NaHCO3,则最后称量的氯化钠质量为:58.5a/84g ;如果样品全为KHCO3,则最后称量的氯化钾质量为74.5a/100g ;因为58.5a/84g c(NH3) + c(NH4+)C c(H+) c(OH-)D c(NH4+) + c(H+) = c(OH-)(3) A 是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打开装有A 的集气瓶,瓶口出现白雾,将A 与氨气混合,立即出现大量白烟,生成物质B,则 A 的分子式为 _,物质 B 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有_。(4)将 6.4 g 铜粉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3.36L,其中两种成分气体的体积比为_,反应中总共消耗的硝

12、酸_mol 。( 5)向含 4 mol HNO3 的稀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假设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请在坐标系中画出 n(气体 )随 n(Fe)变化的示意图,并标出 n(气体 )的最大值 _。( 6)氨气和硝酸生产的氮肥硝酸铵受热或受撞击容易分解,若分解时只生成两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答案】NaCl+ NH3+H2O+CO2= NaHCO3 +NH4ClABD HCl (极性)共价键、离子键(和配位键 )1:5 或 5:1 0.35NH4NO3N2O + 2H2 O【解析】【详解】(1)在工业上用N2 与氢气化合形成氨气,氨气催化氧化产生NO, NO 被氧气氧化产生NO

13、2, NO2 被水吸收得到硝酸,则用氨催化氧化法合成硝酸的反应原理流程图是:;(2)向饱和氯化钠和浓氨水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从而析出 NaHCO3 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Cl+ NH3 2234+H O+CO = NaHCO +NH Cl;A在 0.1 mol/L 的稀氨水中, N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3 234 +,根据 N 元素守恒NH H O、NH、 NH可知 c(NH3H2O) + c(NH3) + c(NH4+) =0.1 mol/L ,正确;B氨气溶于水,绝大多数发生反应产生NH3H2O,只有少量发生电离产生NH4+,所以微粒的浓度关系是:c(NH3H2O) c(NH3

14、) + c(NH4+),正确;C在氨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及NH3H2O 的电离平衡,二者都电离产生OH-,只有水电离产生 H+,所以离子浓度关系是c(H+) c(OH-),错误;D在氨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及NH3H2O 的电离平衡,二者都电离产生OH-,只有水电离产生 H+,根据二者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关系可知c(NH4+) + c(H+) = c(OH-),正确;(3) A 是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打开装有A 的集气瓶,瓶口出现白雾,将A 与氨气混合,立即出现大量白烟,生成物质B,则 A 的分子式为 HCl, NH3 与 HCl 反应产生的物质 B 是NH4Cl,其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有(极性)共价

15、键、离子键(和配位键 );( 4) 6.4 g 铜的物质的量是 n(Cu)=6.4g 64g/mol=0.1mol,将 6.4 g 铜粉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会发生反应: Cu+4HNO3(浓)=Cu(NO3)2+NO2 +2H2O; 3Cu8HNO3(稀)=2Cu(NO3)22NO 4H2O, Cu 是 +2 价的金属,0.1mol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 ,反应产生的NO、 NO2 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3.36 L,物质的量是n=3.36L 22.4L/mol=0.15mol,假设 NO、NO2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 y,则 3x+y=0.2mol ; x+y=0.15m

16、ol ,解得 x=0.025mol ,y=0.125mol ,根据 n=V/Vm 可知二者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的比,所以V(NO):V(NO2)=0.025mol:0.125mol=1:5 ; V(NO2): V(NO) =5:1;根据 N 元素守恒可知n(HNO3)=2nCu(NO3)2 +n(气体 )=2 0.1mol+0.15mol=0.35mol;(5)根据铁和硝酸反应的实质,开始铁全部被硝酸氧化为硝酸铁,反应的方程式是:Fe+-3+ NO2H4H +NO3=Fe2O,根据方程式可知4molHNO3 发生反应产生 1molNO 气体,反应消耗3+2+1molFe,后发生反应 2F

17、e +Fe=3Fe ,无气体产生,所以用图象表示为;(6)氨气和硝酸生产的氮肥硝酸铵受热或受撞击容易分解,若分解时只生成两种氧化物只能是 N2O、 H2O,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NO3N O + 2H O。226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酿酒工艺中加入的“酒曲”与面包工艺中加入的“发酵粉”作用相同B氨水显碱性,不能与金属反应,所以运输过程中可以用铁罐车C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微量的SO2,既可以杀菌消毒,又可以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D大多数胶体的胶粒带电,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答案】 C【解析】【详解】A、酒曲与发酵粉的作用不同:在经

18、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便会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酶,其中糖分经过部分酶的作用酒化变为乙醇;而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NaHCO3,面包工艺中加入发酵粉是为了中和微生物产生的酸,同时生成的CO2 气体可以是面团变为多孔,显得松软可口;A 错误;B、一般情况下,氨水不会与金属反应,但是氨水呈弱碱性,若用铁罐车运输,会加快铁罐的腐蚀速率(吸氧腐蚀), B 错误;C、在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中,SO2 的作用是对生产设备消毒杀菌,还可以杀死酿造完的葡萄酒中的酵母,保证葡萄酒的稳定,最后装瓶也会填入少量SO2,保证葡

19、萄酒不被氧化和生物稳定, C 正确;D、血液是一种胶体,利用渗析的原理可以除去血液中的毒性小分子物质,而血液中的必要成分不能通过透析膜,与胶粒是否带电无关,D 错误;故选 C。710时加热NaHCO3 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 随温度的升高发生如下变化:甲同学认为,该溶液pH 升高的原因是随温度的升高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乙同学认为,溶液 pH 升高的原因是NaHCO3 受热分解,生成了 Na2CO3,并推断 Na2CO3 的水解程度 _(填 “大于 ”或“小于 ”)NaHCO3,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丙认为:(1

20、)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 溶液,若产生沉淀,则乙判断正确。为什2么?能不能选用Ba(OH)2 溶液? _ 。(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 ,若溶液的pH_(填 “高于 ”、“低于 ”或 “等于 ” )8.,3则_(填 “甲 ”或“乙 ”)判断正确。【答案】 HCO3- H2O23大于32322O若原因H CO OH2NaHCONa CO CO H是 HCO3-水解程度增大,则溶液中几乎没有CO3 2-,所以可用BaCl2 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2-来推知乙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不能选用Ba(OH)2OHHCO -CO32 溶液,因为 Ba3=BaCO3 H2O,若用 Ba(OH

21、)2 溶液检验,无论哪种观点都会有沉淀产生等于甲【解析】【分析】HCO 是弱酸根离子, HCO 水解出碳酸和氢氧根离子;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碱性越强,说明水解程度越大;(1) CO 能与钡离子结合成碳酸钡沉淀, HCO 与钡离子不反应; Ba(OH)2 和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2)水解反应可逆,恢复到原温度,水解平衡逆向移动;【详解】HCO 水解出碳酸和氢氧根离子,水解方程式:2O?23。碳酸氢钠加热HCO HH CO OH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反应方程式是2NaHCO32322= Na CO CO H O;碱性越强,说明水解程度越大,所以Na2

22、33CO的水解程度大于 NaHCO ;(1)CO 能与钡离子结合成碳酸钡沉淀,HCO 与钡离子不反应,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若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O ;由于 Ba(OH)2 和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不能选用Ba(OH)2 溶液;(2)水解反应可逆,若恢复到原温度,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 ,若溶液的pH 等于 8.3,则甲判断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注意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钠,鉴别碳酸钠、碳酸氢钠用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8 为测定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

23、量分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同学的方案是:将 m g 样品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得固体为 n g。(1)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用 m、 n 表示 ),甲同学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_。(2)Ca2 、 Ba2 都可以使 CO32-沉淀完全,但使用氯化钡溶液比氯化钙溶液所得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 _; BaCO3的摩尔质量比323CaCO 的大,与等质量的Na CO反应, Ba2 产生沉淀的质量大,称量误差小。.乙同学的方案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盛有浓硫酸的装置的作用是_。(2)乙同学的方案的装置中存在一定的缺陷,请你提出改进的方法:

24、_(简单叙述做法,不必画图 )。【答案】106n 100% 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至刚好没过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下后,197m?再重复 2-3 次反应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会使沉淀的质量变大,且碳酸钙的相对分子量小于碳酸钡,会导致称量误差偏大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或干燥二氧化碳)在气体发生装置前加一个经过碱液处理的通入空气的装置;在碱石灰装置后再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装置【解析】【分析】碳酸钠的质量I.(1)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0%,混合物的质量为m g,碳酸钠的样品质量质量可根据碳酸钡的质量n g 来求出;根据沉淀洗涤方法分析;(2)若用氯化钙的话,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

25、微溶于水,会使沉淀的质量变大;II.(1)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2)反应后的装置中会有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碱石灰会吸收外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详解】I.(1)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根据反应方程式: Na2CO3 +BaCl2=BaCO3 +2NaCl可知:每有 106 g Na2CO3 反应,会产生 197 g BaCO3 沉淀,则反应产生 n g BaCO3 沉淀,反应的 Na2CO3 质量106106ng,所以样品中106n g106nx=ng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 197 100%= 100%;197197mg197m甲同学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至刚好没

26、过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下后,再重复2-3 次;(2)若用氯化钙,反应生成的 Ca(OH)2 微溶于水,会使沉淀的质量变大,且碳酸钙的相对分子量小于碳酸钡,会导致称量误差偏大;II.(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盛有浓硫酸的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2)该方案中没有除去装置中的空气,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会影响测定结果,另外反应后的装置中也有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碱石灰也会吸收外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改进方法是在气体发生装置前加一个经过碱液处理的通入空气的装置,在实验前先通入空气,排除装置中空气中 CO2 的干扰,实验结束再通入空气,将反应产生的 CO2 赶出,全部被碱石灰吸收;在碱石灰

27、装置后再连接一个碱石灰装置,以防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点睛】本题考查了碳酸钠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注意掌握碳酸钠的性质,明确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9 盐酸、铁、碳酸氢钠、二氧化硅是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 4 种物质中属于盐的是_ (填序号,下同 );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 。(2)写出盐酸的电离方程式_。(3)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0.2% 0.4%的盐酸 )过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

28、盐酸反应时生成CO2 的量,前者 _后者 (填 “ ”、 “ ”或“ ”)。(5)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中一种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气体、一种是黄绿色气体和一种易溶、易电离的碱,则电解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HCl=H+Cl-SiO2+2NaOH=Na2SiO3+H2OHCO3-+H+=H2O+CO2=电解2NaCl+2H2O2NaOH+H2 +Cl2【解析】【分析】(1)由金属阳离子 (或铵根离子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29、,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4)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二者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方程式判断;(5)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原理,阴极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阳极产生氯气,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方程式。【详解】(1)盐酸属于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铁是单质碳酸氢钠是盐二氧化硅是氧化物;故答案为:;(2)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方程式为:HCl=H+Cl-,故答案为:HCl=H+Cl-;(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硅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故答案为:SiO2+2NaOH=Na2 SiO3+H2O;(4)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