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717976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5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备战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备战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备战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备战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附答案解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备战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附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研究 +6 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已知: Cr2O72- ( 橙色 )+ H2O 2CrO42- ( 黄色 )+ 2H+ H=+13. 8kJ/ mol , +6 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 Cr3+, 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1)试管 c 和 b 对比,推测试管c 的现象是 _ 。(2)试管 a 和 b 对比, a 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c H+c H+) 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一定是 ( ) 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

2、色加深一定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是”或“否”),理由是_ 。(3)对比试管 a、b、c 的实验现象,可知 pH 增大c(Cr2 O72- )c(CrO4_(选填“增大”,2- )“减小”,“不变”);(4)分析如图试管 c 继续滴加 KI 溶液、过量稀 H24+6 价铬盐氧化性SO 的实验现象,说明强弱为 Cr2 72-42 - (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O _CrO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 Cr2 O72- 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 Cr2O72- 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Cr2O72- 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

3、间均相同)。实验是否加入否否加入 5g否Fe ( SO )324是否加入 H2 4否加入 1mL加入 1mL加入 1mLSO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阴、阳极均为石阴、阳极均为石阴极为石墨,墨墨墨阳极为铁2 72-的去除率 /%0.92212.720.857.3Cr O实验中 Cr2 72- 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 _。O实验中 Fe3+去除 Cr2O72- 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 中 Cr2 O72- 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 _ 。【答案】溶液变黄色否 Cr2O72- ( 橙色 )+ H2O ?CrO42- ( 黄色 )+ 2H+正向是吸热反应,若因浓 H24SO 溶于水而温度升高,

4、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为黄色。而实际的实验现象是溶液橙色加深,说明橙色加深就是增大c( H+) 平衡逆向移动的结果减小 大于Cr2 72-+6I-O+14H+3+3I222-+6e-+3+7H22+2+=2Cr2 7+14H =2CrO 阳极 Fe 失电子生成Fe, Fe 与+7H OCr O2 7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Fe3 +, Fe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2+,继续还原Cr2 7 2-, Fe2+循Cr OO环利用提高了 Cr2O72- 的去除率【解析】【分析】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对比实验;注意从图中找出关键信息。【详解】( 1)由 Cr2O72- ( 橙色 )+ H2O 2CrO42-

5、 ( 黄色 )+ 2H+及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向重铬酸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可以减小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使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试管c 和 b(只加水,对比加水稀释引起的颜色变化)对比,试管c 的现象是:溶液变为黄色。(2)试管 a 和 b 对比, a 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 H+c H+) 增大对平衡的影响。我认为不( ) 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故填否。理由是:Cr2O72- ( 橙色 )+ H2O ?CrO42- ( 黄色 )+ 2H+正向是吸热反应,浓 H2SO4 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而使溶液的

6、温度升高,上述平衡将正向移动,溶液会变为黄色。但是,实际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的橙色加深,说明上述平衡是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橙色加深只能是因为增大了c( H+) 的结果。(3)对比试管 a、b、c 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溶液的pH 增大,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Cr2O 7 2- ) 减小,而 c(CrO 4 2- )增大,故 c(Cr2O72- ) 减小。c(CrO42- )(4)向试管 c 继续滴加 KI 溶液,溶液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加入过量稀H2SO4后,溶液变为墨绿色,增大氢离子浓度,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rO 2-转化为 Cr2-42O7,Cr2 O72- 可以在酸性条

7、件下将 I- 氧化,而在碱性条件下,CrO4 2- 不能将 I- 氧化,说明 +6 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 Cr2O72- 大于 CrO42- ;此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r2O72- +6I- +14H+=2Cr3+3I2+7H2O。( 5)实验中, Cr2O7 2- 在阴极上放电被还原为 Cr3+,硫酸提供了酸性环境,其电极反应式是 Cr2O72- +6e- +14H+=2Cr3+7H2O。由实验中 Fe3+去除 Cr2 72-的机理示意图可知,加入 Fe243溶于水电离出3+,在直O( SO )Fe流电的作用下,阳离子向阴极定向移动,故Fe3+更易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为

8、Fe2+, Fe2+在酸性条件下把 Cr2O72- 还原为 Cr3+。如此循环往复, Fe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2+,继续还原Cr2O72- , Fe2+循环利用提高了 Cr2O72- 的去除率。由此可知,实验iv 中 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是:阳极Fe 失电子生成Fe2+,Fe2+与 Cr2O72- 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Fe3+, Fe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2+,继续还原Cr2O72- ,故在阴阳两极附近均在大量的Fe2+, Fe2+循环利用提高了 Cr2O72- 的去除率。【点睛】本题中有很多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以图片给出的,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读图能力,能从图中找出解题所需要的

9、关键信息,并加以适当处理,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2 无水硫酸铜在加热至650时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某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温度下气体产物的组成实验装置如下:每次实验后均测定B、 C质量的改变和E 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实验数据如下(E 中气体体积已折算至标准状况):称取CuSO质量C 增重质量E 中收集到气体实验组别温度4B 增重质量 /g/g/g/mLT10.6400.32000T20.64000.2562VT30.6400.160Y322.4T40.640X40.19233.6(1)实验过程中A 中的现象是 _ D 中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2)在测量E 中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先若水准

10、管内液面高于量气管,测得气体体积_,然后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的液面相平,_(填 “偏大 ”、 “偏小 ”或 “不变 ”)(3)实验中B 中吸收的气体是_实验中E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4)推测实验中 CuSO4 分解反应方程式为:_(5)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实验中理论上C 增加的质量 Y3=_g(6)结合平衡移动原理,比较T3 和 T4 温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_【答案】白色固体变黑吸收水蒸气,防止影响C的质量变化冷却至室温偏小SO3O22CuSO42CuO+2SO +O20.128T4 温度更高,因为SO3 分解为 SO2 和 O2 是吸热反应,温度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O2【解析】【分析】(1)根据无

11、水硫酸铜在加热至650时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分析A 中的现象,根据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的作用分析;(2)气体温度较高,气体体积偏大,应注意先冷却至室温,若水准管内液面高于量气管,说明内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测得气体体积偏小;(3)实验中 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三氧化硫气体,C 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E 的作用是收集到氧气;0.64g(4)0.64g 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 0.004mol ,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160g / mo10.004mol 80g/mol 0.32gSO20.256g0.256g 0.004mol ,;的质量为:,物质的量为: 64g / mo1氧气的质量为: 0

12、.640.32 0.256 0.064g0.064g,物质的量为: 0.002mol ,32g / mo142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4CuSO、 CuO、 SO 、 O2:2 :2; 1,则实验中 CuSO 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2CuSO2CuO+2SO +O2;4(5)0.64g 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64g 0.004mol ,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160g / mo10.004mol3的质量为:0.16g,氧气的质量为:0.0224 80g/mol 0.32g; SO32 0.032g,22.4根据质量守恒实验中理论上C 增加的质量 Y30.64 0.32 0.160.032 0.128g

13、;(6)根据表中实验的数据可知,4322T 温度生成氧气更多,因为 SO分解为 SO 和O 是吸热反应,温度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O2。【详解】(1)因为无水硫酸铜在加热至650时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故实验过程中A 中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黑,因为碱石灰能够吸水,D 中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防止装置 E 中的水进入装置 C,影响 C 的质量变化,故答案为:白色固体变黑;吸收水蒸气,防止影响 C 的质量变化;(2)加热条件下,气体温度较高,在测量 E 中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先冷却至室温,若水准管内液面高于量气管,说明内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测得气体体积偏小,故答案为:冷却至室温 偏小;(3)

14、实验中 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三氧化硫气体,C 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E 的作用是收集到氧气,故答案为:SO3; O2;(4)0.64g 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64g 0.004mol ,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160g / mo10.256g0.004mol 80g/mol20.256g 0.004mol ,0.32g; SO 的质量为:,物质的量为: 64g / mo1氧气的质量为:0.064g0.64 0.32 0.256 0.064g,物质的量为: 0.002mol ,32g / mo1CuSO、 CuO、 SO 、 O 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2:2 :2; 1,则实验中CuSO 分解反

15、应方程4224式为 2CuSO422CuO+2SO +O ;(5)0.64g 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64g 0.004mol ,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160g / mo10.004mol 80g/mol 0.32g; SO3 的质量为:0.02240.16g,氧气的质量为:32 0.032g,22.4实验中理论上C 增加的质量 Y3 0.640.32 0.16 0.0320.128g;(6)根据表中实验的数据可知,T4温度生成氧气更多,因为SO3 分解为 SO2 和 O2是吸热反应,温度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O24温度更高,故答案为:4温度更高,因为3,故 TTSO 分解为 SO2 和 O2 是

16、吸热反应,温度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O2。3SO2 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燃煤是产生SO2 的主要原因。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SO2 的排放。(1)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过程中产生的SO2 转化成硫酸钙。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 _ 。(2)可用多种溶液做燃煤烟气中SO2 的吸收液。分别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3SO 溶液和 NaOH 溶液做吸收液,当生成等物质的量NaHSO3 时,两种吸收液体积比 V(Na2SO3): V(NaOH)=_。NaOH 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 后会失效,可将这种失效的溶液与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使NaOH 溶液再生,再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_。(3)

17、甲同学认为BaCl2 溶液可以做 SO2 的吸收液。为此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反应开始后,A 中 Na2SO3 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 B 中有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B 中白色沉淀是 SO2 与 BaCl2 溶液反应生成的 BaSO3,所以 BaCl2 溶液可做 SO2 吸收液。乙同学认为B 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产生 BaSO4 的原因是:A 中产生的白雾是浓硫酸的酸雾,进入B 中与 BaCI2溶液反应生成4沉淀。BaSO _ 。为证明 SO2 与 BaCl2 溶液不能得到 BaSO3 沉淀,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并实验(夹持装

18、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反应开始后, A 中Na2 3B、 C 试管中除了有气泡SO 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外,未见其它现象;D 中红色褪去。试管 B 中试剂是 _ 溶液;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_ 。通过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 。【答案】 2CaCO3高温2+-3-CaSO32422+ 2SO +O2CaSO+2CO1:2 Ca +OH + HSO + H O A 中产生的 SO2 与装置内空气中的O2 进入 B 中与 BaCl2 溶液反应生成BaSO4 沉淀饱和 NaHSO3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SO2 与 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

19、3沉淀,不能用 BaCl2 溶液做吸收SO2 的吸收液【解析】【分析】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硫,由于反应放热,浓硫酸有可能挥发,进入B 中,和 BaCl 溶液反应生成BaSO 白色沉淀,不能确定B 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和24BaCl 反应产生的BaSO还是二氧化硫和BaCl 反应生成的BaSO ,所以要先除去可能存在的2423硫酸,需要通过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既不吸收二氧化硫,又可以除去硫酸,然后再通入BaCl2 溶液中,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BaCl2 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 BaCl2溶液不可以吸收二氧化硫,实验结果是除去了硫酸后2BaCl 溶液中

20、没有产生沉淀,所以得出结论:SO2232与 BaCl 溶液不能得到 BaSO 沉淀,不能用BaCl 溶液做吸收2SO 的吸收液。【详解】(1)在高温下石灰石与SO2 以及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 2SO +O2CaSO+2CO 。2242( 2)当生成等物质的量 NaHSO3 时,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需要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 2。由于二者的浓度相等,则需要的溶液体积之比是1: 2。要把亚硫酸氢钠转化为氢氧化钠,需要加入氢氧化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 +OH-+HSO3-CaSO3 + H2O。(3)由于空气中含有氧气,因此另外一种可

21、能是A 中产生的 SO2 与装置内空气中的O2进入 B 中与 BaCl2 溶液反应生成BaSO4 沉淀。为排除浓硫酸酸雾的影响,B 中应该盛放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为防止空气中氧气的影响,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A 中 Na2SO3 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C 试管中除了有气泡外,未见其它现象; D 中红色褪去,说明有SO2产生,所以结论是223沉SO与 BaCl 溶液不能得到BaSO淀,不能用BaCl2 溶液做吸收SO2 的吸收液。【点晴】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原理 反应物质 仪器装置 现象 结论 作用意义 联想。具体分析为

22、:( 1)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 3)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 4)有关操作: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 5)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 6)实验结论: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4 为探讨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同学对可逆反应3 2I2 I2 H 0”“2Fe2Fe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 的 Fe2 4 3说明: 0.005 mol L溶液颜色接近于无色。(SO

23、 )(1)实验中要待实验 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才能进行实验 ,目的是 _ 。( 2)实验 中, 的现象是 _,该实验证明 _ 。( 3)实验 中, 的化学平衡向 _移动(填 “正反应方向 ”或 “逆反应方向 ”); 的现象是溶液变浅,该现象 _(填 “能 ”或“不能 ”)说明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如果前一空填 “能”,则下一空不填;如果前一空填“不能 ”,则 的目的是 _。( 4)实验 中, 的现象是 _,即能证明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发生了逆向移动。(5)除了上图中的方法外,若要使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答案】反应达平衡状态生成黄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反应物浓度减小,

24、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不能 为实验 做参照溶液颜色变得比 更浅 加热(加入浓碘水)【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可逆反应32I2 I2 H 0 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2Fe2Fe响。【详解】(1)实验中要待实验 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即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才能进行实验;( 2)实验 中, 中为 Ag+与 I 的反应,现象是生成黄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证明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实验 中, 的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的溶液变浅,并不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为加水稀释,使溶液中各离子浓度降低;的目的是为实验 做参照;( 4)实验 中, 的溶液颜色变得比 更浅,即

25、能证明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发生了逆向移动;( 5)若要使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加热或者加入浓碘水。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 O4 溶液和酸性 KMnO4 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如下: (不考虑溶液混合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实参加反应的物质溶液颜色验实验温KMnO4 溶液 (含硫酸 )H2C2O4 溶液H2O褪至无色序度 /K时所需时号V/mLV/mLV/mL间 /sc/mol L1c/mol L1A29320.0240.106BT20.0230.1V811C31320.02V0.11t12(1)通过实验 A、 B,可探究

26、出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 _ , T 11_;通过实验 _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C 组实验中溶液褪色时间 t 1_(填“ ”或 “” )8s,C组实验的反应速率v(KMnO4 ) =_。 (用含有 t 1 的式子表示 )(3)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上述实验过程中n(Mn 2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并以此分析造成n(Mn 2+)突变的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293 B、C 0.02/3t生成的 Mn21 mol L1s1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使得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n(Mn 2 )突增【解析】【分析】(1)实验 A、B,从表中数据可

27、知改变的条件是同温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溶液浓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解答;H2C2O4(2)实验B、 C 应为同浓度的前提下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先根据醋酸和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判断过量,然后根据不足量及反应速率表达式计算出反应速率;(3)实验过程中n(Mn 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反应速率突然增大。【详解】(1)实验A、B,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H2C2O4 浓度,故通过实验A、 B,可探究出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的总体积相同,高锰酸钾和草酸的浓度相同,用量也相同,根据实验1 可知溶液总体积为6mL,所以 V1=1.0mL;其他条件相同,探究浓度对化

28、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温度T1=293;其他条件相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B、 C 符合;(2)实验B、 C 应为同浓度的前提下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3 温度较大,则反应0.02mol / L10.023 =-1?s-1 ;速率较大, t1 8s, C 组实验的反应速率 v(KMnO4 )=mol?Lt1s3t1(3)实验过程中n(Mn 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反应速率突然增大,可说明生成的 Mn 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使得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n(Mn 2+)突增。6 某化学探究小组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完善下

29、列实验报告。( 1)该实验的目的为 _ 。( 2)该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 。( 3)过程体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两块一样大小的镁条、铁片分 与盐酸反应产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别同时加入等体积的 0.5mol.L-1 的盐酸气泡的速率快。内因为 _ _。中。(2)将等体积等浓度( 3mol.L-1 )的 状 CaCO3 与盐酸参加反应的固体物质颗粒盐酸两份分别同时加入盛有等质量的反应产生气泡的速 ,与其他反应物的接触块状碳酸钙及粉末状碳酸钙的试管率快。面积 _,化学反应速中。率越快。(3)分别将两块同样大小的铁片同时铁片与 _ _盐酸反应物的浓度 _,化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

30、 3mol.L-1 、反应产生气泡的速学反应速率越快。5mol.L-1、)的盐酸中 .率快。(4)分别将两块同样大小的铁片放入 (填 “甲 ”或盛有等体积 0.5mol.L-1 盐酸的甲乙两试温度 _ _,化学“ ”管中,再将甲试管用酒精灯加热,对乙 )试管中产生反应速率越快。气泡多且快。比观察现象。【答案】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试管、胶头滴管镁条反应物本身的性质粉末越小越大5mol/L越大甲越高【解析】【分析】( 1)据题干所给信息“某化学探究小组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 2)该实验主要是试管实验,需要试管和胶头滴管;(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另

31、外外界的温度、反应物浓度、气体的压强、外加催化剂以及固体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据此解答。【详解】( 1)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的探究实验,所以实验目的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故答案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实验在试管中进行,需要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所以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 3)实验( 1),镁比铁活泼,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镁反应速率快,得到的实验结论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内因为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实验(2)固体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粉末状CaCO3 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得到的实验结论为参加反应的固体物质颗粒越小,与其他反应物的

32、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实验(3)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铁片与5mol/L 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得到的结论为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实验(4)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甲的反应速率高,得到的结论为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点睛】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在探究相关规律时,需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变量探究实验因为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因而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有所考查。解答此类题时,要认真审题,清楚实验目的,弄清要探究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然后分析题给图表,确定一个变化的量,弄清在其他几个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规律。然后再确定另一个变量,重新进行相关分析。7 教材中用酸性 KMnO4 和 H2C2O4(草酸 )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某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 CO2 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KMnO4 溶液已酸化 ):实验序号A 溶液B 溶液20mL 0.1mol?L -1224溶液30mL 0.01mol?L-14溶液H C OKMnO20mL 0.2mol?L -1224溶液30mL 0.01mol?L-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