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718054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自我小测1 关于物体运 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 法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B速度 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C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D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 ,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 2 如 所示的几个 像哪一个是匀 速直 运 的 像()3 物体以 2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 运 ,那么在运 程中的任意1 s 内,物体的()2 倍A 末速度是初速度的B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 m/sC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D末速度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4 如 所示,做直 运 的物体在t1 、t3 两 刻 的 坐 相同,下列 法正确的是 ()At1、 t3 两 刻加速度等 反

2、向B t2 刻速度和加速度均 零Ct 1、 t3 两 刻速度相同D 像中各 刻加速度均相同5 一个 点做运 方向不 的直 运 ,加速度的方向始 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 减小直至 零,在此 程中()A速度逐 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 ,速度达到最小B速度逐 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 ,速度达到最大C位移逐 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 ,位移将不再增加D位移逐 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 ,位移达到最小6 若下表中的物体均做匀 速直 运 , 以下 法正确的是()1名校名 推荐初始速度经历的时末速度(m/s)间( s)(m/s)某自行车下坡2.03.011.0某公共汽车进站6.02.00某火车出站01

3、00.020.0某舰艇启航025.050.0A.火车出站时的加速度最大B舰艇启航时的加速度最小C舰艇启航时的速度变化最快D自行车下坡与公共汽车进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7 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 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中,CD 段和 DE 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B整个过程中,BC 段的加速度最小C整个过程中,D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D AB 段表示物体静止8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 以大小为 8 m/s 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 10 m/s 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

4、触的时间为t 1.2 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15 m/s2,向上B 15 m/s2 ,向下C1.67 m/s2,向上D 1.67 m/s2,向下9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 10 m/s,在这 1 s 内该物体的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24 m/s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10 如图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实验,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3.0 mm 的遮光条滑块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

5、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2名校名 推荐t1 0.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 0.010 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t 0.800 s则:(1)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v1 _m/s.(2)在下滑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 _m/s2.11 有些国家的交管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g 取 10m/s2)这一数值以警示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是达不到的,但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判断:两辆摩托车以 36 km/h 的速度相向而撞,碰撞时间为1.2 103s,

6、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12 在路况比较一致的路面上,自行车在失去动力后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试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测出自行车在“滑行”过程中的加速度要求: (1)所需人数、器材和方案不限,但要求越简单越好,所选器材最好是生活中容易找到的(2)写出所用器材和实测的方法、步骤参考答案1 解析: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的变化率,二者没有直接联系,选项A、C 错;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选项 B 正确;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的方向可以变化,如向上抛出一个物体,速度方向先向上再向下,而加速度方向始终向下,选项D 错误答案: B2 解析: 在 x

7、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v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选项A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表示物体静止, D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B3 解析: 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意思是物体每秒钟速度增加2 m/s,选项 A 错,选项 B 正确; “n s 的初 ”与 “ (n 1) s 的末 ” 是同一时刻, 速度是一个值, 选项 C错; “ n s 的末 ” 比 “ (n 1) s 的初 ” 时间多 2 s,因此末速度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4 m/s,选项 D 错误答案: B3名校名 推荐4 解析: 图线的斜率没

8、变,说明加速度不变,选项A 错误、 D 正确; t2 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选项B 错误; t1、t3 两时刻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选项C 错误答案: D5 解析: 因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故速度要增加,只是速度增加变慢一些,最后速度达到最大值又质点沿直线运动的方向不变,所以位移一直增大,故选项B 正确答案: B6 解析:根据公式 avtv0222可分别求出各自的加速度,依次是 3 m/s、 3 m/s 、0.2 m/s 、t2 m/s2,故选项 D 正确答案: D7 解析: 从图像中可知,物体在OA 过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 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BC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9、D 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E 过程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 D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选项C 正确、 D 错误; v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斜率越大,加速度就越大,OA 段图线的斜率最小,说明加速度最小,CE 段斜率最大,说明加速度最大,选项A 正确、 B 错误答案: BD8 解析: 取着网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1 8 m/s, v210 m/s,则 av2 v1t10 8m/s2 15 m/s2,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上1.2答案: A9 解析: 题目只给出1 s 初、末的速度的大小,这就隐含了两个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若两个速度方向

10、相同,物体做匀加速运动,v 6 m/s, a 6 m/s2.若两个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运动必须是往复运动,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vt 10 m/s, v 14m/s,全过程时间 t 1 s,代入运动学公式即得vtv0 10 422a1m/s 14 m/s ,负号说t明 a 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即选项B、 D 正确答案: BDv1 d310 解析: (1)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 3.010m/s 0.1 m/s.t10.0303(2)滑块经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2 d 3.0 10m/s 0.3 m/s,则滑块的加速度at20.010 v2 v1 0.3 0.1 m/s2 0.2

11、5 m/s2 .t0.800答案: (1)0.1(2)0.2511 解析: 根据两辆摩托车的相碰数据,求出它们的加速度,与死亡加速度对比,便可4名校名 推荐得出结论v0 36 km/h 10 m/s,vt0, t 1.2 10 3s.故加速度 avt v00 10232, 3m/s 8.3 10m/s 830gt1.2 10因为 830g 500g,所以有生命危险答案: 有生命危险,因为相碰时的加速度大小为830g,超过了死亡加速度12 解析: 参考方案: (1) 从某一点起步,先做几次实验,调整脚的用力,找出近似匀速运动过程和最后停止的大致位置(2)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让甲、乙站立在匀速

12、运动过程的两个位置上(甲、乙相距不要太远 ),丙站在自行车可能停止的位置附近,乙和丙各持一块停表(3) 骑车人从实验点起步,当经过甲时,甲发出手势,乙和丙同时启动停表,当骑车人经过乙时 (此时骑车人要停止用力 ),乙停止计时; 当骑车人停在丙所在的位置时 (丙要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位置 ),丙停止计时,甲、乙、丙各自作好自己的位置标记,读出停表的示数 t 乙 、t 丙(4)用皮卷尺测出甲、乙间的距离s 甲乙 ,通过甲、乙的时间为 t 甲乙 t 乙 t 甲 ;测出乙、丙间的距离 s 乙丙 ,通过乙、丙的时间为t 乙丙 t 丙 t 乙(5)用甲、乙间的平均速度近似表示通过乙时的瞬时速度(即减速开始时的速度 ),那么 vs甲乙0v乙乙, a.t甲乙t乙丙(6)在同一路段重复实验,求出各次所测加速度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同学们可以开动脑筋,设计出其他更好的方案也可以考虑通过互联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出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方案答案: 见解析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