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登高教案3.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720272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登高教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登高教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登高教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登高教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登高教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登高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登高教案3.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登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过程与方法:3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教学重点】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形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要认真思考,听出这个故事渲染的是怎样一种情境,并希望大家把故事的中心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记录下来。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节前后,在夔州

2、,长江边上,秋风凛烈地吹着,吹得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急剧地翻滚,孤鸟在空中久久地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有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步履瞒珊,跃跌撞撞地朝山上走来,他疾病缠身,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右臂偏枯耳半聋”了。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走到生命的晚秋。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衰败的1名校名 推荐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写下了一首“七律之冠”:(师深情地朗读)风急天高猿啸哀,绪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二、通过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来指导诵读、背诵。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 高对急; 下句沙对渚, 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律诗, 从格律上说, 只要求颔联、 颈联对仗。 经过仔细玩味, 该诗则 “一篇之中, 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因此,同学们在诵读或背诵时应注意体会这一点。三、诗文赏析:1、译诗风猛天高猿叫声悲哀,岛清沙白鸟飞翔徘徊。无边的秋叶刷刷落下,没头的长江滚滚奔来。万里漂泊悲伤居他乡,年老多病一人登高台。国衰国破可恨白发增。穷困潦倒

4、浊酒也停买。2、首联和颔联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答:风、天、猿、渚、沙、鸟、落木(指纷纷飘落的干枯的树叶)和长江。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3、我们把这些寄寓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接下来我们看看诗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悲愁”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来吧,点击字体就有分析!答:急风,是说风很大, 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 急风凛冽, 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2名校名 推荐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

5、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回鸟,这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也可能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到处盘旋,形单影只。落木即落叶, 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4、诗人的“悲”除了体现在首联、颔联描写的秋景上之外,还体现在哪里?答:还集中体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长年漂泊他乡,壮志难酬, 处境艰难。 “万里”写出流浪之远,“常”写出流浪时间之长。补充:安史之乱时,李白从48

6、 岁开始流浪,一直到58 岁去世, 11 年来安无定所。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补充:诗人这个时候已患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一只手不能动弹,处境堪忧。5、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答:“艰难” 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 (安史之乱) ,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补充: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6、“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是怎么体现诗人内心愁苦的?答: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7、总结:这首诗以 “悲” 字为核心

7、, 贯穿全诗。 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3名校名 推荐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 “悲” 而终于 “悲” ,悲景起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啊!四、检测:1、古人诗歌中写到“高猿长啸”,大都抒发文人的悲伤,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2、毛泽东笔下也有一只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笔下的鸟与诗人笔下的有什么不同?答:这是一只展翅高飞、壮志凌云的鸟(鹰击长空);而杜甫笔下的鸟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的鸟(回鸟徘徊)。3、请同学以尾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如:尾联艰难对潦倒,形容词相对,苦恨对新停,偏正式动词相对,繁对浊,又是单音节形容词相对,霜鬓对酒杯,偏正式名词相对。可见,尾联也对仗工整。加之颔联、颈联本身要求对仗,所以,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这也是该诗被誉为“七律之冠”的原因之一。4、填空: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