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2.1《雷雨(节选)》共1课时说课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721692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4.2.1《雷雨(节选)》共1课时说课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4.2.1《雷雨(节选)》共1课时说课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4.2.1《雷雨(节选)》共1课时说课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4.2.1《雷雨(节选)》共1课时说课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4.2.1《雷雨(节选)》共1课时说课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4.2.1《雷雨(节选)》共1课时说课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4.2.1 雷雨(节选)共1 课时说课教案(苏教版必修4)一、 说教材地位特点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雷雨。它所处的单元是苏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二、 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能力目标: 1、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

2、整理、积累、利用信息。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三、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怎样利用网络环境解读、把握经典作品。难点: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四、 说学法引导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2、借助网络互动方式整合学生自由探究成果。3、深入研读文本,利用实时网络讨论,探究教学难点。4、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五、 说教学过程一、 导入。

3、激发情感,创设氛围。(约 3 分钟)上课伊始, 我先播放电影 雷雨 结局片断。 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之后,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仅 23 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 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 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性的启示。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1名校名 推荐二、 资源收集

4、和整合分析(约13 分钟)1、 设问提示,提出问题我采用换位思考。由学生主体积极、自主的给自己提出学习任务。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态,在教学戏剧单元第一课雷雨时。他们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发布在网络讨论区。2、 信息收集处理聚焦问题就是将学生刚才提出发布于讨论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总结、提炼出两大问题。A、 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B、 曹禺简介,雷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资源搜索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大组。各组负责其中一个问题。之后, 教师提供给学生解答问题的途径。收集课文和课外资料上的信息利用网络,使用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

5、息的网站。访问其中一个获几个站点,收集相关的信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和搜索引擎。http:/ google;新浪;雅虎;百度等。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3、 交流、汇报、讨论接着, 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把整合好的资料发布于他们自己的讨论区。之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间,教师作适当重点点拨。之后,教师作简要小结。并补充雷雨人物关系图,使学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复2名校名 推荐杂人物关系。为下面教学做好准备。三、 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约

6、27 分钟)1、 在了解戏剧要点,大体把握了雷雨之后。回归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达到解读戏剧的目的。 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我选择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也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为研读的重点。2、 插播电影雷雨此部分的片断,并提出思考题。A、 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哪一段。B、 分析人物性格。3、 在观看完电影后,学生结合电影和课本解答思考题A。以此得出,鲁侍萍身份确定使这场戏剧冲突的点。之后,让学生课堂口头回答以下问题。周朴园在不知是鲁侍萍之前,周对鲁是什么态度?找到依据。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

7、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周朴园在知道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的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学生简要口头回答)4、在把握了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语言的基础上。接下来,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和自由讨论的权利。利用网络讨论区,深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教师在网络讨论区发布讨论问题)A、 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B、鲁侍萍对周朴园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持什么态度?你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之后, 教师援引曹禺的原话“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的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指

8、出,曹禺是站在悲悯的角度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学生在网络讨论区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广泛的、深入的讨论。(其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资料的网址)http:/ 推荐5、 讨论完毕。教师选择其中精彩观点进行集体赏析、点评,以深化学生的认知。四、 课外研究拓展(约3 分钟)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1、教师示范性的提出有关雷雨和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的命题。如:A、雷雨的命名B、曹禺创作雷雨的前后历程C、周萍和繁漪、四凤的感情纠葛D、周朴园和他的三个女人E、雷雨和原野比较谈2、 鼓励和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讨论区发布一个研究性命题。并让他们选择其中较有价值的一个命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的作业。3、 要求学生课外以doc 格式记录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老师的电子信箱。五、 结束词我的结束词是这样的。同学们。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构的一个“人的舞台”上。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自觉、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进雷雨 。现在走出雷雨 。在网络环境中,老师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读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