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模式.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8725910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名称: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项目名称: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项目名称: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项目名称: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名称: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模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项目名称: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模式候选人:刘杨、朱杰勇、傅红、赵党书、李成华、刘伟、王雷、李艳召、何春明候选单位:昆明理工大学项目简介:如何精准、高效地服务科技创新创业,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是大学科技园的主要任务,也是项目研究和成果应用的目标。本研究将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园置身于云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有色行业科技创新的格局中,通过对国内、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追述和比较研究。创新性地提炼出“技术-知识化-商品化-产权化-资本化-证券化-经济”的成果转化路径,突破了校园和单一工业园区的空间范围,提出并设计了“一园四基地”(研发基地、孵化基地、服务基地、产业基地)的科

2、技园建设与发展模式,总结出开放式、网络式、联合式、虚拟式的布局思路,提出了以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科技孵化器是科技与经济桥梁的产业形态,将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形成有效契合,设计了昆明理工大学优势特色学科与云南优势特色产业多维互动的空间布局、互动机制和商业模式。突破了国内类似研究停留在大学科技园自身发展和软硬件建设方面的局限。研究成果为大学科技园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特色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对实际工作的导向性、实践性、超前性和服务性。对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昆明理工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认定,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认

3、定发挥了支撑作用。为2012年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取得科技部、教育部的绩效评价结果为良好的成绩提供了理论指导。项目研究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AMOS建模软件,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对相关前期假设进行模型验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对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因素的各个因子进行关联性分析,实现经验决策与计算机辅助决策的有机结合。项目研究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的情况下,对重点企业创新创业需求调查进行了录像,使后期的研究整理可以反复重现第一现场。研究成果及时而充分的运用到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实践中,为高校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社会优势资源结合,推动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和科技成

4、果转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果。项目研究成果在云南省科技发展研究院、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园、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等机构得到运用,为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培育和发展孵化器产业提供了决策参考,对云南省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总体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丰收。候选人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刘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果在19个单位获得应用做出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努力。创造性地提炼出“技术-知识化-商品化-产权化-资本化-证券化-经济”的成果转化路径,突破了校园和单一工业园区的空间范围,提出并设计了“一园四基地”(

5、研发基地、孵化基地、服务基地、产业基地)的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模式,总结出开放式、网络式、联合式、虚拟式的布局思路,提出了以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科技孵化器是科技与经济桥梁的产业形态,将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形成有效契合,设计了昆明理工大学优势特色学科与云南优势特色产业多维互动的空间布局、互动机制和商业模式。投入项目的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90%。朱杰勇: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宏观指导,制定相关的规划,始终把握着项目研究的方向。与课题组其他同志一起承担了从项目策划、申请、调研、实施、总结、撰写报告、结题验收、成果应用的主要工作。率先提出一园四基地(研发基地、孵化基地、服务基地、产业基地)

6、的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模式,为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投入项目的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85%。傅红:作为项目组的主要成员,在该项目中负责数理统计和相关的关联性分析。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AMOS建模软件,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对相关前期假设进行模型验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将对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因素的各个因子进行关联性分析,为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也建议做好前期的定量研究工作。投入项目的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85%。候选单位对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昆明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健全,政策导向鼓励从事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为本项目协调安排多学科的交叉与集成,并通过学校

7、的推介,在19家单位得到应用。体现了成果的创新性、集成性、操作性和应用性,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创造性地提炼出“技术-知识化-商品化-产权化-资本化-证券化-经济”的成果转化路径,突破了校园和单一工业园区的空间范围,提出并设计了“一园四基地”(研发基地、孵化基地、服务基地、产业基地)的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模式,总结出开放式、网络式、联合式、虚拟式的布局思路,提出了以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科技孵化器是科技与经济桥梁的产业形态,将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形成有效契合,设计了昆明理工大学优势特色学科与云南优势特色产业多维互动的空间布局、互动机制和商业模式。丰富和发展了大学科技园理论和实践,为云南省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技术创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