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743799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阴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平阴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平阴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平阴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平阴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阴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阴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平阴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1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平阴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 , 是我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 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 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 同时也是我县工业园区推进自主创新、 实施”二次创业” , 实现提质提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促进工业园区转变发展方式 , 加快发展步伐 , 走出一条具有平阴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特制订本规划。一、 工业园区的现实基础及重要作用( 一 ) 现实基础”十一五”期间 , 平阴县工业园区按照

2、招商引资承载区 , 体制创新实验区 , 经济发展集中区的发展定位 , 狠抓招商引资 ,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 全面提升协调服务水平 , 有力推动了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和运行质量的稳步提升 , 实现了园区经济的第一次大飞跃。一是综合实力明显壮大。截至底 , 园区共入驻企业141 家( 含东区、 南区 ) , 比”十五”末增加 72 家 , 其中 , 规模企业 59 家 , 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115.29 亿元、 增加值 41.33 亿元、 利税 16.79 亿元 , 分别比增长 83.99 亿元、 33.73 亿元和 14.39 亿元 , 年均分别增长 30%、 40

3、%和48%。在工业的带动下 , 园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 工业园区实现生产总值128 亿元 , 比 增加 93 亿元 , 年均增长 30%,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亿元 , 比 增加 32.9 亿元 , 年均增长 67%, 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2亿元 , 比 增加1.22 亿元 , 年均增长38%。园区于成功晋升为升级开发区。二是重点产业快速发展。经多年滚动发展, 形成了以齐发药业、鲁西化工、鸿瑞石化等为龙头企业的医药化工产业集群, 实现工业总产值 15 亿元。形成了以伊利乳业、 阿胶制品、 董老大食品、 天源玫瑰等为龙头企业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 实现工业总产值 17 亿元

4、。形成了以玫德铸造、 济南二机床、 东岳压缩机、 济锅华源锅炉等为龙头企业的机2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械装备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35 亿元。东部片区形成了以山水水泥、 丞华建材、盖世物流管桩等为龙头企业的水泥建材产业集群, 实现工业总产值26 亿元。南部片区形成了以汇九集团、玛钢铸造、建昌机械等为龙头企业的机械装备产业集群, 实现工业总产值25 亿元。三是骨干企业不断膨胀。玫德铸造、山水水泥、伊利乳业、迪生电子等骨干企业不断膨胀, 园区内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3 家 ,比”十五”末增加17 家 , 占全县的比重达到26%。其中 , 山水水泥、黄河特

5、钢等4 家企业销售收入过5 亿元 , 玫德铸造、伊利乳业2 家企业销售收入过 10 亿元。截至底 , 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9 家 , 实现销售收入 115.29 亿元 , 分别比 增长 490%和 268%。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水、电、 路、 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其中 , 中心片区 , 建成区面积由 4 平方公里增加到 10 平方公里 , 累计完成投资 3 亿元 , 建成 11 万输变电站一座 , 4.5万千瓦热电厂一处 , 日供水 5 万方水厂一处 , 日处理 6 万吨的污水处理场一处 , 修建形成了 ”五纵八横”的道路框架 , 完成了主干道路和重要节点

6、的绿化、 亮化和美化 ,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 东部片区 ,累计完成投资0.8 亿元 , 先后修建完成了”二横五纵”道路, 进一步完善了水、 电、 气等基础设施 , 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南部片区 , 累计投资 0.8 亿元 , 先后修建完成了8 条道路 , 扎起了”四纵四横”道路框架, 完成水、 电的配套建设。五是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紧紧围绕”招商引资”这个中心工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招商成果显著 , 先后引进了包括济南伊利乳业、 山东鸿瑞石化、济南机床二厂、大唐风电、丞华建材、盖世物流管桩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十一五”期间, 累计引进项目45 个,其中

7、, 投资过 5000 万元的 24 个 , 过亿元的 17 个, 过 5 亿元的 1 个 , 累计合同资金 26.75 亿元 , 实际到位内资28.6 亿元、 外资 1944 万美元。六是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 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明显加强, 企业更加重视品牌建设和创3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新能力 , 技术、创新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 , 共申请专利153 件, 其中国家级专利76 件 , 省级专利77 件 , 分别比”十五”期间增加85 件、 38 件和 47 件 ; 国家驰名商标2

8、个 , 山东省著名商标 4 个。截至底, 园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 家 , 比”十五”末增加 4 家 ,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10.5 亿元 , 占全县的比重达到 15%, 比 提高 12 个百分点。( 二 ) 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 工业园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和促进就业的主载体。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占全县的41%、 39%、38%和 31%, 分别比 提高 21、 23、 31、 17 个百分点 , 年均增幅分别比全县平均水

9、平高 18、 24、 46、 12 个百分点。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十一五”期间, 工业园区累计引进内资50.6 亿元、 利用外资 1974 亿美元 , 分别占全县的 44%和 49%。促进就业的主载体。 工业园区新增就业人数达到 800 人 , 占全县的21.7%, 比 提高17 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园区累计安排就业5370 人, 年均增长10%。工业园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比较表”十一五”园区年均园区目标名称单位园区全县占全年均全县占全园区增完成完成县的增长 %完成县的完成长 %比重 %比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7.637.42041.3340100.92241规模以上工业利税亿元2.4

10、14.61616.79484324.139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839.3736.767104.221.5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0.32.1141.52304.918.531引进内资亿元1.516913.375528.512.246.9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1012527.5902.158新增就业人数人6904628151100103670304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三 ) ”十一五”时期主要经验做法1、 科学定位 , 采用了便捷的发展模式。采取”依托老城, 发展新区”的发展模式, 有力推动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模式主要有三方面优势 : 一是能利用县

11、城的公共设施为园区服务。经过城区道路的延伸、 拓展 , 管线的铺设延长, 能少花钱、多办事 , 在载体建设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利用县城的技术人才为企业服务, 进区企业的投入运行 , 需要挑选使用大批有技术专长的员工, 而县城充分的人力资源正好为新办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库。三是能利用县城的商贸设施, 为员工服务。企业的生产运行离不开员工, 而员工的生活离不开商贸流域, 在开发区商贸区还没健全之前 , 可依托县城发达的商贸设施为员工的生活提供服务。2、 着眼长远 , 设计了宏伟的发展蓝图。在园区规划设计上坚持设计新、 功能全、配套齐、 标准高的原则 , 专门聘请了市规划设计院制订了济西工业

12、园区控制性规划, 对园区内 10 平方公里的道路、供水、供电、 供气、 供暖、 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了立体网络化规划, 对园区内工业区、 政务区、 居住区、 商贸区等功能区进行了合理布局, 勾画出了工业园区建设的宏伟蓝图。3、 循序渐进 , 注重了稳健的发展步子。园区在发展过程中 , 采用循序渐进 , 突出重点 , 开发一片 , 成功一片的发展路子 , 不图政绩 , 图业绩 ; 不图数量 , 重质量 ; 不图速度 , 重效益。在工作中强化了”三抓” , 一抓项目引进 , 重点定位于”三高一无”企业 ; 二抓在建项目速度 , 尽快让企业投产运营 ; 三抓企业运行质量 , 让投产企业产生效益 ,

13、 发展壮大。4、 优化环境 , 实现了主导产业科学聚集。”十一五”时期, 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 积极实施产业集群战略, 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基本框架, 搞好上下游产品的衔接, 以产业为纽带 , 以配套促聚集 , 形成关联度紧密的产业链。形成了以齐发药业、鲁西化工、鸿瑞化工为主的医药化工产业集群, 以伊利乳业、阿胶制品、董老大食品、玫瑰花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以汽车齿轮、摩托5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车配件、 压缩机、锅炉管系、钢管等为主的机械加工产业集群。5、 强化服务 , 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机制。”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已成为

14、园区的服务品牌, 在机制、体制方面, 园区内实行”税外无费”、”封闭式管理”、”全程保姆式服务”, 园区管委会和39 个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县政府部门共同办公, 形成了一个窗口对外, 一条龙服务的良好格局。二、 当前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机遇( 一 ) 制约因素1、 要素制约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资金瓶颈制约。投入不足是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心片区虽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片区, 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仍较突出, 中心区共需要建设资金6000 万元 , 实际到位资金3000 万元 , 资金缺口达3000 万元。东区、 南区资金制约更为明显, 水、 电、 路、 蒸汽、 排水、 排污

15、等基础设施不健全 , 致使部分项目落地困难或流失。二是用地瓶颈制约。随着园区建设的加快 , 规模的扩张 , 现有用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用地矛盾日益凸显。同时, 个别项目土地利用率不高, 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率达不到要求 , 土地闲置的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园区发展的重大障碍。三是人才瓶颈制约。一方面受省会”同城效应”影响 , 人才流失严重 , 另一方面人才资源开发机制相对滞后, 企业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匮乏, ”二次创业”缺乏足够的智力支持。2、 发展方式相对落后。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十一五”期间, 园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但与周边先进工业园区相比, 经济总量偏小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首先, 在产业布局方面 , 由于发展初期过于注重产业规模 , 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导致产业分布相对分散 , 企业协作能力不强 , 集群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发挥 ; 其次 , 在产业结构方面 , 园区工业重化比例偏高 , 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 给节能减排带来巨大压力。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截至底 , 园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 7 家,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