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下的高职教育的论文.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73834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设置下的高职教育的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业设置下的高职教育的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业设置下的高职教育的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业设置下的高职教育的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业设置下的高职教育的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设置下的高职教育的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业设置下的高职教育的论文 1.1市场导向原则 高职院校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为自己走入社会学得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能够站稳脚跟。节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在专业设置方面要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密切结合,所以要对整个市场发展的动态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根据市场的发展态势,有针对性的设置和调整专业,以适应市场发展之需。发现市场中缺少什么样的人才,就要及时的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当人才需求出现变化时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如果某一专业的人才即将出现饱和状态,要适时的取消该专业。只有以市场的发展动态为导向设置专业,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就业率,这是高职

2、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12适度超前原则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既要适应当前岗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又要着眼未来,适度超前地设置专业。因为某些行业和岗位虽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可能因需求饱和而暂时受到冷落;还有些行业和岗位目前可能不受重视,但将来可能会成为有人才需求的行业和岗位。因此,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一方面要能对未来行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科学的预测,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新专业建设的周期性。只有将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专业设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适度超前”应和学制相适应,应根据将来的岗位需求及时设置相关专业,对于将来可能被淘汰的专业要下决心及时调整,避免和人才的浪费。因此,要对

3、未来社会需求做出科学预测,从而开设有活力的新专业,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13地方性特色原则 从我国成功创办的高职院校来看,具有地方性特色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也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所谓的地方性就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特色而有针对性的设置专业,以此来满足学校和企业共同的需求。因为我国的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衡,每个地方的经济建设都有其自身的特征,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企业需求服务,所以在专设设置方面要充分的了解当地的经济特色,然后有针对性的设置专业。这种专业设置原则不仅充分的适应了当地的经济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和创造的作用,对于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4、。 14相对稳定原则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与市场的发展需求相结合,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方面出现了变动,随之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出现了调整,需要与经济发展相吻合。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逐渐稳定下来,所以在经济建设、产业结构以及技术发展方向都会逐渐稳定,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也自然趋于稳定。在专业设置出现变动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重新布置,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耗费资源较多,而专业的设置又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连续性,所以要保证相对稳定的原则。 15校企结合原则 高职院校要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仅仅依靠高职院校自身努力是不够的。为此,

5、高职院校要与企业结合,以实现资源共享。这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在专业设置上的校企结合原则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在专业设置前实现人力资源上的校企结合,即在企业专业人员指导下设置专业、确定课程体系和制订教学计划;二是在专业设置后实现教学与管理上的校企结合,即在专业开设以后,聘请校外有关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该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参与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这样就实现了专业设置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基础上的校企结合,并使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大大地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这部分毕业生具有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特色,完全符合社会的需求,所以就业比较容易。高职院校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专业的设置,只有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就业增加砝码。在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学校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充分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