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参照测验及其鉴定.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87860 上传时间:2021-01-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5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鉴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鉴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鉴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鉴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鉴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鉴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参照测验及其鉴定.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8章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鉴定,目录,8.1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分数解释 8.2 标准参照测验分界分数线的确立 8.3 标准测验的有效性分析 8.4 计算机程序化S-P表综合评价,8.1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分数解释,8.1.1 标准参照测验的含义 8.1.2 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联 系和区别 8.1.3 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标准参照测验的含义,一般认为,标准参照测验是以预定的 标准为参照,来衡量个体被试是否达到这 一标准的测验。所谓标准,从定性方面 讲,指的是测试的内容或行为的范围,它 将通过“内容领域规范”得到明确。,标准参照测验的含义,标准参照测验基本分为领域参照测验和掌握测验。领域

2、参照测验必须对行为领域进行严格而精确地界定,以便对个体领域分数具有可解释性。掌握测验源于掌握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一组教学和行为目标上的测验,主要用于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某组给定的教育目标。,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联系和区别,1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联系 人们在为某种被试团体确定标准时,总要考 虑这种被试在所测特质上的一般发展水平,也就 是说,标准中含有常模的因素。另外,标准参照 测验虽然强调标准的达成,但它并不抹煞被试间 的个别差异。它承认无论在达标者内部,还是在 未达标者内部,都存在着掌握百分比的不同。,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联系和区别,2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区别 对测验

3、结果解释的参照系不同。 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不同。 测验的用途不同。 测验的组成不同。,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1正确百分数 正确百分数是以学生在标准参照测验 中答对题目的比例来解释测验分数或描述 学生取得成就的方法。 2掌握分数 以掌握分数作为判断标准,把所有学 生区分成掌握和未掌握两类。,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3内容等级分数 为了更好地解释教育测验的分数,人们把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结合起来。在编制测验过程中,不仅要明确内容范围具体任务,而且把成就分成若干差别明显的等级水平,标明不同等级水平的成就特征与问题类型,建立起内容等级分数及其评定量表。,8.2 标准参照测验分界分数线确立的方法,8.2.

4、1 判断法 8.2.2 判断经验法 8.2.3 经验判断法,8.2 标准参照测验分界分数线确立的方法,尽管对标准参照测验成绩的评价使用 了诸如掌握分数和正确百分数等指标来作 为测验通过与否的最低标准。但在许多重 要的决策领域,有必要为测验成绩建立一 个可行的分界分数线标准。,判断法,安戈夫方法及修正法 纳西夫方法 艾贝尔方法,判断经验法,基于题目分类的经验判断确定分界分数 这种方法就是利用任课教师对成就测 验标准的“格式塔”心理现象和教师具备的考 评经验来分析测验题目并做出分类与判断 的思想方法。,判断经验法,基于题目“目标难度”的评估确定分界分数 基于题目“目标难度”的评估来确定一个测验的分

5、 界分数时,其主要思想是根据对题目考查目标层次的认 识以及对题目难易程度作出的经验判断,把整个测验卷 中所有题目按照两个特征进行双向分类;然后,由任课 教师给每一类题目指派一个临界概率,这个临界概率就 是设想一个尚可接受的最低能力的学生,能够正确回该 类题目的可能性大小,或者认为这一临界概率是对每一 位被称为合格的学生提出至少应答对该类题目的比例大 小。,经验判断法,边缘组法 对照组法 依据常模和定额确定分界分数,8.3 标准测验的有效性分析,8.3.1 测题质量评定 8.3.2 测验信度的估计 8.3.3 测验效度的分析,测题质量评定,因为标准参照测验的目的在于测量被 试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测量

6、目标,而不是测 量被试的相对位置和等第,所以常模参照 测验分析鉴定测题质量,筛选测题的指 标难度与区分度,对标准参照测验来 说是不适用的。,测题质量评定,测题识别度分析 测题识别度指数是达标者及未达标者 对某题答对人数比率之差。其计算公式为: 识别度指数的数值范围在1至+1之间。若 识别度指数为零,表明该题对达标者及未达标者 没有什么识别能力。,(8-8),测题质量评定,测题敏感度分析 测题敏感度分析是指测题对教学效果 的反映能力。其计算公式为:,(8-9),测验信度的估计,分类一致性信度 斯明旺内森方法(Swaminnathan Method) 适合于对同一组被试实施两次测验(再测或复本)

7、的情形。将两次测验成绩按其分界分数把被试分 成掌握者与未掌握者,这样就可以构成一个22 的列联表来表示该组被试在两个测验上的掌握情 况。,测验信度的估计,测验分数的信度 测验分数的信度是指一个标准参照测验在 重复施测时被试分数距离分界分数离差的一致 性程度。它不仅能描述分类一致性信度所描述 的关于掌握者和未掌握者的质的区分,而且能 在分数连续体上描述掌握者和未掌握者量的差 异。这类信度主要采用心理统计学家莱芬思顿 系数。,测验效度的分析,几种内容效度的分析方法 : 五点量表法 匹配法 学生评判法,8.4 计算机程序化S-P表综合评价,8.4.1 S-P表的基本概念 8.4.2 S-P表的特点

8、8.4.3 S-P表的生成过程 8.4.4 S-P表的应用分析,S-P表的基本概念,所谓S-P表,是通过将测试、练习的得 分数据生成一览表,并对学生和问题的特 性以视觉化的图表进行结构性分析。,S-P表的特点,S-P表的特点,S-P表各元素由“0”和“1”组成; 对于第i个学生,S线左边的格数等于学生的得分总数Yi; 对于第j个问题,P线上方的格数等于问题被正答总数Yj; 学生的得分总数是按大小由上至下的; 问题的正答人数是按大小由左至右的;,S-P表的特点,S线左边“0”的个数等于右边“1”的个数 P线上方“0”的个数等于下方“1”的个数; S线左边的“0”和右边的“1”偏离S线越大,学生警告系数(CSi)越大; P线上方的“0”和下方的“1”偏离P线越大,问题警告系数(CPj)越大; 总得分率越大,S线越往右移,P线越往下移。,S-P表的生成过程,1原始得分数据 2规格化条件 3对数据排序 4画S-P线,S-P表的应用分析,S线的断层与线幅,S-P表的应用分析,P线的断层与线幅,S-P表的应用分析,学生整体稳定性分析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试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