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87948 上传时间:2021-0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初探) 天宝小学 尹 超语文教学绝不是为了教语文书。其实语文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以及语文学科自身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诠释生活。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言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体会生活,把语文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更新语文。用语文感受生活,学会生活,实现从“文本语文”转化为“生活语文”,具备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同时,加德勒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应必须具备八大智能,这些智能在表现上会有所差异。生活化教学能够尽可能地涉及多个智能领域的拓展和开发,能够使个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小学语

2、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在于:从小致力于实现人的多个智力领域,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使学习生活变单调为生动,体验渠道变单一为复合、多元化,着眼于人的社会化发展,从而实现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新课程目标。因此,从小学语文课堂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尤为重要。一、从整合生活化的教材探究语文教学情境在课题实践中,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选择时代感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按不同的主题整合生活中的资源。同时找准切入口,抓住课文与生活的接触点,使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实现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的对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觉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现生活,最终回归生活。二、用生活化的手段创设语文

3、教学情境教师要想使抽象的语文问题具体化、生活化,不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因为事实只是临时引进了课堂,它只是一个道具或角色,以至于教学“教条化”。学生有思维,无智慧;有行动,无热情。而且必然要求采取全面的、多方位的、有效的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实际的有机联系。如采用:生活化的游戏、多媒体等沟通语文与生活,创设生活情趣进课堂,让学生感知学语文就是实践生活。三、以生活化的教法引领生活化的学法教与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手段、方法与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不仅是双边的,而且是平等的。教学的生活化也就必然要求平等统一。一方面,教师要创设生活化情境,让语言实践活动在课堂中改变单一的“问答式”、“教条式”。另一方

4、面也要鼓励学生以课堂为生活的起点,学会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支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才能真正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有效实现由知到用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地懂生活,学生活,做生活的主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沟通语文思维与生活现象的联系,“生活语文课堂(诠释、指导生活的过程)生活”。语文既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超越生活,又是生活的再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就是对实践的模拟,突破语文课堂教学空间,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延伸。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连,与活动互补,让学生不断地丰富情感,提高鉴赏能力,善于品味生活,让学生真正地走向语文,在生活的大课堂中用语文,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参考资料加德勒:八大理论教育法华 特:教育理论黄 初: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