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过滤.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95363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控制工程过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过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过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过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过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过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过滤.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过滤理论 第三节 快滤池,过滤,第一节、概述,一、过滤:借助于具有一定空隙率的固体介质(如 石英砂)阻挡截留水中杂质而使水得到澄清的工 艺过程。 (1)格栅过滤 过滤介质为栅条和滤网 (2)微孔过滤 成型滤材,如滤布、滤片、烧结滤管、蜂房滤芯等 (3)膜过滤 过滤介质为半透膜 (4)深层过滤 过滤介质为颗粒状滤料,如石英砂、无烟煤等。 为区别前3种为表面或浅层过滤过程,第4种为深层过滤,简称过滤,XG型旋转式格栅除污机,二、截留的对象:细小颗粒、细小矾花、藻类、细 菌及病毒。 三、位置:沉淀池或澄清池之后。 四、作用: 1、进一步降低水的浊度; 2、同时水中有机物、细菌及

2、病毒将随水的浊度降低而部分被去除。 3、为滤后消毒创造了良好条件。 (残留于滤后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的保护和依附时,在滤后消毒过程中也将容易被杀灭。) 4、在饮用水净化工艺中,过滤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保证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五、滤池的种类 1、按滤速 有慢速滤池和高速滤池 2、按作用水头 有重力式滤池和压力滤池 3、按水流方向 有下向流、上向流和双向流,第二节 过滤理论,一、过滤机理(接触吸附) 在范德华力作用下被滤料吸附;在布朗运动作用下迁移扩散到滤料表面被吸附。 水中的悬浮颗粒能够粘附于滤料颗粒表面,涉及两个问题: 1、被水流挟带的颗粒如何与滤料颗粒表面接近或接触,这涉及颗粒

3、脱离流线而向滤料颗粒表面靠近的迁移机理。 2、当颗粒与滤料表面接触或接近时,依靠哪些力的作用使它们粘附于滤料颗粒表面上,这涉及粘附机理。,1)迁移(阻力截留) 悬浮颗粒脱离流线与滤料颗粒接触。 悬浮物颗粒(大)表层滤料的空隙中 滤膜 (滤料间的空隙越来越小,截污能力随之变得越来越高) 属于阻力截留或筛滤作用。 2)附着(接触絮凝) 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进行吸附,不再脱 落。 滤料表面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属于接触凝聚作用。,二、滤层内杂质的分布规律,(一)滤层内杂质的分布规律 在颗粒粘附的同时,还存在由于孔隙中水流剪力作用而导致颗粒从滤料表面上脱落趋势。 粘附力和水流剪力相对

4、大小,决定了颗粒粘附和脱落的程度。,二)滤池的含污能力 当过滤周期结束后,滤层中所截留的悬浮颗粒量在滤层深度方向变化很大. 滤层含污量指单位体积滤层中所截留的杂质量。 在一个过滤周期内,如果按整个滤层计,单位体积滤料中的平均含污量称为“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仍以g/cm3或kg/cm3计。,提高滤池含污能力的途径:,A、提高滤料颗粒的均匀性; B、由单层滤料改为多层滤料; C、改变水流方向(上下双向过滤)。,三、直接过滤,(一)定义 原水不经沉淀而直接进入滤池过滤称“直接过滤”。 (二)直接过滤方式 (1)接触过滤 (2)微絮凝过滤,第三节 快滤池,一、滤池的构造 1、进水系统 2、卵石垫层 3

5、、滤料层 4、出水系统 5、反洗系统 6、排污系统,普通快速滤池构造,进水管,待过滤的水由此进入,集水渠,进水及收集反洗水,过滤介质,水通过介质得到过滤,底部配水系统,收集过滤后的水或均匀分配反洗水,垫层,支撑滤料和均匀分配反洗水,清水管,过滤后的水由此排出,反洗水收集槽,反洗水由此排出滤池,反洗水管,反洗水由此进入,反洗水收集槽,收集所有滤池的反洗水,二、 滤料层,1、作用 滤料层是滤池的核心部分。提供接触凝聚、吸附的表面积及悬浮物储存的容积。,按滤层结构分,单层滤料滤池:以石英砂做为滤料。,双层滤料滤池:在石英砂滤料上面再放 一层粒度比较粗的白煤或无烟煤。,三层滤料滤池:在双层滤池基础上再

6、在石 英砂滤料下面放一层粒度更细、比重 更大的滤料,一般用磁铁矿。,2、滤料,滤料,滤料,滤料布置原则 :反粒度、顺比重 一般滤料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1)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2)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 (3)有适宜的级配和足够的空隙率。 级配-滤料的粒径范围及在此范围内各种粒径的滤料数量比例 (4)滤料的外形最好接近于球形,表面粗糙而有棱角 (5)滤料应价廉,货源充足。,滤 料,三、承托层,作用:防止滤料从配水系统中流失; 反冲时均匀配水。 (1)单层滤料或双层滤料池承托层结构 (2)三层滤料滤池承托层结构,四、配水系统,1、配水系统的类型 根据配水系统原理,分类:大阻力、中阻力

7、、小阻力。 (1) 大阻力配水系统 快滤池中常用的是“穿孔管大阻力配水系统”,见图。冲洗时,水流自干管起端进入后,流入各支管,由支管孔口流出,再经承托层和滤料层流入排水槽。,管式大阻力配水系统,(2)小阻力配水系统,基本原理:减小干管和支管进口流速同样可使布水趋于均匀。可以减小孔口阻力系数以减小孔口水力损失。 A、钢筋混凝土穿孔(或缝隙)滤板 在钢筋混凝土板上开圆孔或条式缝隙。板上铺设一层或两层尼龙网。 B、二次配水的穿孔滤砖 用钢筋混凝土或陶瓷制成。每平方米滤池面积上铺设6块。开孔比为:上层1.07%,下层0.7%,属中阻力配水系统。 C、滤头 滤头由具有缝隙的滤帽和滤柄(具有外螺纹的直管)组成。短柄滤头用于单独水冲滤池,长柄滤头用于气水反冲洗滤池。对于穿孔滤板,可在滤板上安装滤头。,小阻力配水系统,五、滤池的冲洗,(一)冲洗目的:清除滤层中所截留的污物,使滤池恢复过滤能力。 (二)冲洗原理:水流自下而上通过滤层,并使滤层膨胀达到一定程度,靠水流的剪切力和滤料颗粒间的碰撞、摩擦使积累在滤料层中的杂质剥落下来,随反冲水流出滤池。 (三)快滤池冲洗方法: 1、高速水流反冲洗; 2、气、水反冲洗; 3、表面助冲加高速水流反冲洗。,滤池的设计,(一) 滤速及过滤面积的确定 (二) 滤池个数及尺寸的确定 (三) 管廊布置 (四) 管渠设计流速 (五) 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