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铸灵魂润物细无声.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96939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铸灵魂润物细无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师德铸灵魂润物细无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师德铸灵魂润物细无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师德铸灵魂润物细无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德铸灵魂润物细无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铸灵魂润物细无声.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师德铸灵魂 润物细无声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社会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集体和个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上各种道德准则、价值观的冲突,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一些教师。而如今的中小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也必然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如细雨,润物无声;学校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搞好学校德育工作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

2、任务。一、注重身教 树立榜样教师的职业责任是为社会培养人。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声望,使得教师的人格力量更为重要。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着教师以高雅的行为举止、高尚的人格品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而这种巨大的教育威力来自于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来自学生对教师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更来自于教师的身体力行。可见,教师的人格、言行,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是其他教育手段所难以替代的。同时,教师的这种人格

3、魅力,还会进一步延伸到课堂教学之中,“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教师代表社会主流文化所倡导的种种之“道”,也就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了。很难设想,教师在讲诚实信用,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讲大公无私,自己却为了一点“回扣”强行向学生推销并无多大价值的复习资料等等,怎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和人格?模仿是小学生的特点,他看到模仿有意思,不管是否正确都喜欢不加判断地模仿。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同学。记得有一次,一位老师因为一点小事,不小心在教室说了一句“妈的”,他刚走出班级,学生就一边笑着一边模仿了起来。其实,学生完全知道骂人是不道德的行为,但他们在想:“我那么

4、神圣的老师都在骂人,我为什么就不能骂?”你看,正是老师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出了问题,学生并没有多少过错,他们其实是受害者。操场上有几片纸屑,一位老师示意身边的同学将其捡起来,谁知这位同学看了看老师转身跑了。他也许在想,你老师看到了为什么不捡?或者在想,你又不是教我的老师,凭什么来命令我?同样的情形,另一位老师看到地上有纸屑,弯下腰来将其拾起,身边的同学见了,也一起来帮助老师。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的一个典型例子。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以无声的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岂不比命令学生来做事情更有说服力吗?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实,不仅在知识上如此,在平时的道德行为上也是如

5、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无声的身教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二、播撒爱心,沟通心灵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空洞的说教对学生已不再奏效,要有效地向学生注入灵魂和精神的力量,就必须在师生之间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充分尊重、热爱学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使被教育者在互尊互爱、水乳交融的感情环境和人际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激励学生不断地重新认识、重新设

6、计自我。 “爱心”还要普洒全体学生。爱优秀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但爱差生就比较困难了。因此,要做到真诚地热爱差生,教育者就必须首先摘下自己的那幅有色眼镜,克服自己的成见,坚信后进生一定会成为上进的学生,满腔热忱地激励他们正视自身的价值和自我优势,认识自己蕴藏的丰富的内在潜力,从而逐步唤起积淀在心灵深处的自我更新意识,走上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正确道路。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情感是否健康、积极,往往同他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人情冷暖有关,而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师生关系的影响。所以,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

7、前一段时间,为了几个学生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我每天晚上都和学生一起奋战到晚上7点以后,饿的时候,我把自己的饼干拿出来和学生一起吃。那些天真的很累,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辛苦而放弃,全都坚持到了最后,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在陪着他们。给学生批日记,经常看到这样的话语:“老师这两天嗓子哑了,还在坚持给我们上课,我们一定要乖一点,不惹老师生气。”“我们的老师很辛苦,我们放学回家了,她还在办公室给我们批作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透过这些童真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爱滋润着孩子的心灵,时时地感动着学生,激励着学生,鼓舞着学生。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认

8、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选择。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只有有爱心的老师,才能造就出懂爱的学生。三、学会宽容 善待学生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宽容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 随着现代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成了一种时尚和美德,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的理念。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学生,而是采取和风细雨

9、的方法督促其改正,从而体现出教师的若大的胸怀。 有这么一则故事:从前,有位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个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完美无瑕,就会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就开始耐心地剥剔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依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也已不复存在。由此我就想,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不就是一颗颗硕大的珍珠吗?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不时会犯或轻或重的错误。而有些老师和家长,又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学生的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学生一

10、时成绩不好,他们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甚至体罚的方法对付孩子;学生一时不听话,他们就气愤不已,吹胡子瞪眼;孩子一时做得不合己意,他们经常随口而出:“怎么这么笨”久而久之,学生不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囿于一个框框内,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可能风雨交加,使自己动辄得咎。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多姿多彩的学生生活被剔除了,学生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家长和老师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也才有利于学生的全

11、面成长和个性发展。 在教学中,我学习魏书生老师让违纪学生做三件事:一写一份情况说明书(不是常见的检查书);二唱一支歌;三做一件好事。这种教育方式蕴藏着教师对学生的期盼,使学生感受到教师若大的心怀。使其感受到练其功、陶其情、促其行的良好效果。教师不会因为宽容而失去威信;平庸的教师也不会因为粗暴而平添尊严。宽容的教师深谙教育的艺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学生以诚恳为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如沐春风;宽容的教师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形成文明的举止和高尚的人格;宽容的教师修养有素、魅力无穷,它对下一代的成长极为有益。我们的德育要遵循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决不能变成简单的知识传授活动,让原本鲜活的德育只剩下了枯燥、刻板的管束和说教。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的潜移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效果。当我们的学生十年后想起老师,不再以一种不屑的神情发泄对老师管教的不满,而是很钦佩的谈论老师的人品时,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有真正的意义。相信到这一刻,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是优良品质的承袭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