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97944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卫贤尚村中心小学 杨蕾课文简析: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随臣介子推,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割肉奉君。他护主救国的举动,感动了重耳。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封他为官报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绝,为避当官,他躲进深山。晋文公想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子推宁可焚于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政清明,完成治国安邦的大业。日后,晋文公怀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为清明节。百姓安居乐业,也十分怀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节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后来,清明节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本文语言朴实,故事曲折

2、,引人入胜,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好素材。课文配有插图:第一幅展示的是介子推割肉奉君,重耳深受感动的场景;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重点,理解课文。本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讨论、质疑、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感悟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重点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清明节的由来,理解介子推血书的含意。体会介子推的崇高精神、思想品质。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词,读通文章。2.默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3.指名读文,理清思路,

3、初步了解清明节的习俗。4.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小结故事环节。第二课时一、导入。1.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真是让人黯然销魂啊!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感人肺腑的传说清明节的由来 (板书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了解了哪些知识?生:我知道每年4月5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生:清明节这天人们要去给去世的亲友或伟人祭祀扫墓。有的还把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生:清明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定下的节日。师:是的,(板书)生: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还定下了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生活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生:关于清明节的由来,还有一个感

4、人肺腑的传说。二、说一说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生答三、讨论: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想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个话题:介子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出示讨论题)1)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边默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介子推语言、行为的句子。在你所划的句子旁写上你的理解。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是一段话。2)在小组内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一下。(提醒学生练习用:我认为介子推是个_样的人,理由是_.)(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回,进行点播。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地看到各小组讨论的非常热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理解和感受吗?1.割肉奉君生:我觉得介子推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因为他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能够割

5、下腿上的肉煮成汤,送给重耳喝。师小结:是啊!重耳在流亡期间,受尽了屈辱。原来跟随他一道出奔的大臣,大多都离开了他。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就是介子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他忍痛割肉的情节。(齐读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的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师:还有哪位同学来跟大家交流一下?生:介子推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人。理由是他不怕疼痛,敢割下自己腿上的肉。2.劝谏话语师:好的,还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我觉得介子推是一个不求报答的人。理由是,介子推自己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

6、的痛苦,多想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大屏幕出示介子推与晋文公的对话)师:嗯,你从介子推的语言里,体会到他的精神品质。(板书:语言)师:介子推是怎样来说这句话的?生:语重心长的说。师:现在你们就是介子推,老师就是重耳,谁能语重心长的对重耳说?生1:师:从你的读中我感受到了介子推这句话,深刻有力啊。生2:师:你的读,让我感受到了他话语里的情意深长啊。师:老师也想学着你们读一读。行吗?(范读)生模仿老师齐读师:谁来说说你对语重心长这个词语的理解?生:语重心长就是指话语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师:你很会听老师讲课。从老师评价刚才两位同学的话语中理解了这个词语,真会学习。同学们,倾听是一种非常

7、好的学习方法。(板书副标题:倾听)师:介子推为什么要语重心长的说?这说明了什么呢?谁能再谈谈自己的体会?生:我觉得介子推是一个爱国的人。他希望晋文公多想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个贤明的国君,能治理好国家,让国家强大起来。他心里还有他的国家。师:同学们请继续交流你对介子推的感受。3、不愿做官,一一回绝(4段):生:我觉得介子推是一个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人,理由是“晋文公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都一一回绝躲到山里去了”师:你善于用眼睛和思维去发现书中的关键词,同学们,认真品读课文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板书副标题:品读)师:还有哪个同学能说说自己的理解?生:我觉得介子推是个不计回报的人。理由

8、是晋文公为了报恩,所以想封他做个大官,而介子推不愿意做官,不肯接受报答。都一一回绝了。师:是的,介子推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不计回报的人啊(板书:行动) 4、放火烧山,发现血书师:面对这样一个介子推,晋文公没有放弃了吗?他是怎么做的?生:没有。(生读课文相关段落)师:让我们继续来交流你的感受。生:介子推是一个有骨气的人。理由是,他割肉煮汤给晋文公,没有计较自己的得失,而且当时他自己还说了,他不求报答,而后来他宁肯被烧死在山里,也不愿意下山做官。师:还有哪个同学想来说说?5:爱国忠君的人:生:介子推留下的血书,让我觉得他是一个赤胆忠心的人。因为他一心为了为了国君和国家。师:你能读出他的

9、赤胆忠心吗?请读。(出示血书)生读。生:我觉得介子推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理由是,介子推留下的血书中,说: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讲他自己割肉是希望主公治理好国家,多想治国安邦的办法。(多媒体出示: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师: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生:这句话是表明了介子推有一个心愿,希望晋文公治理好国家,做一位清明的国君。师:不论是从与晋文公的对话中,还是临死之际留下的血书,都表明的介子推的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他的主公(学生老师一起说: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成为一个贤明的国君啊!)师:这就是不求报答的介子推,读这就是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再读这就是忠君爱国的介子推,让我们

10、一起读(师生一起)(过渡)师:同学们,课文只节选了介子推血书中最能表达他意愿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起走进介子推那封完整的血书。(出示完整血书。)三.探究题 师:介子推血书中的字里行间都寄托着对晋文公的期望,他期望晋文公能勤政清明啊!晋文公做到了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他勤政清明,在他治理下国家井井有条。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师:同学们,请你们再联系上下文内容想一想,介子推的血书对晋文公的勤政清明,有怎样的作用?请大家再次认真品味文章,静静的思考。生答:晋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这封血书时刻提醒着晋文公要多想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个清明的国君。师:是的,鞭策的作用,鼓励的

11、作用。仅仅只是这些字词就鼓励他鞭策他吗?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鼓励他鞭策他?生:是精神力量鼓舞着他。师:请说具体些生:忠君爱国生: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生:不求报答师小结: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不求报答、忠君爱国的精神感动着晋文公,鞭策着晋文公,激励着晋文公!师:晋文公将血书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什么是“座右铭”?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生:座右铭就是鞭策鼓励自己的话语或格言。师:你理解的非常准确。同学们有座右铭吗?让我们畅谈一下自己的座右铭吧生四、写作方法指导师:同学们,这篇文章一共写了介子推的哪几件事情?生答(3件)割肉奉君; 回绝做官、退隐山里;血书劝谏师:通过这几件事情的描写让

12、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忠君爱国、不求报答、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对人物进行描写 ,也可以像本文采用几事写人法, 通过语言、行为或者内心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这种透过事情体现人物品质或选取事件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也是今后我们所要学习的。五、师总结师:同学们,我相信从今天开始,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不求报答、忠君爱国的精神会让我们牢记心间,他那炽热的爱国情怀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啊!这样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这种伟大的力量熔铸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华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奋力前行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将“清明节的由来”这个感人的传说讲给家人听,和爸爸妈妈一起感受和学习介子推的崇高精神品质。七、板书设计 29.清明节的由来 介子推 纪念 晋文公 语言 倾听行为 品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