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例 (2).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99105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例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课例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课例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课例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课例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例 (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单 位: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姓 名:姜红卫日 期:2005年元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课例授课:芜湖市第十九中学 姜岚记录、点评: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姜红卫教学场景:全班五十几名学生分成了A、B两个竞赛组;每大组分为A1、A2、A3、A4、A5、B1、B2、B3、B4、B5等五个合作小组。A、B组都有二氧化碳制取装置(一组是大试管简易装置,一组是带有导管和长颈漏斗的广口瓶)、二氧化碳溶于水验证实验装置(配有碳酸饮料、石灰水、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蒸馏水、玻璃片、小烧杯等)、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装置(一组配有醋酸、硫酸和蓝色石蕊试纸、紫色石蕊试

2、液,一组配有用石蕊浸泡过晾干的白花)、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装置(配有大小两只烧杯、分放两支短蜡烛的阶梯支架)、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温室效应影响的实验仪器(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以及配套的广口瓶等)。 这些实验装置、仪器是随机分放在A、B竞赛组的五个合作小组学生面前,每个合作小组学生面前有两至三套实验仪器。教学片段实录:老师说:“刚才A3、B1两小组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过程,实验表述清晰,实验操作正确,实验现象明显,A、B两组在这一问题上打了个平手,那么溶解于水的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呢?”唧唧喳喳的讨论声立刻响起,不一会,B5组的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们认为能,

3、因为平时所说的含二氧化碳的饮料又叫碳酸饮料,那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部分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刚说完,A4组的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我们也认为能,我们通过阅读课本,知道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部分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只要针对二氧化碳与碳酸的不同性质来证明碳酸的存在就可以了。”“接下来我们针对二氧化碳与碳酸的不同性质,动手实验来证明碳酸的存在,”老师说,“我提出一条信息供你们参考,我们在学习氢气时,认识了盐酸、硫酸,盐酸、硫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只见各组纷纷行动起来,有的组同学们在边看书边讨论,有的组同学们在边讨论边查看桌面上提供的实验仪器,动手实验。过了一会儿,A1组同

4、学站了起来,说:“我们已完成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的实验。”老师说:“那请你们展示你们的实验过程。” 其他组的同学都转向A1组。A1组的同学行动起来,一位同学站在旁边讲述,一位同学动手演示实验,其他三位同学做助手。演示的同学开始动手制取二氧化碳,一位助手把一张蓝色石蕊试纸润湿,放在玻璃棒上,伸向导气管口。讲述的同学说:“根据盐酸、硫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性质,我们想碳酸名称中也有酸字,可能也具有这种性质,所以我们首先把二氧化碳通到湿润的碳酸蓝色石蕊试纸上,若试纸是否变红,说明有碳酸存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当同学们看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时,讲述的同学又说:

5、“为确定是碳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又进行了对比实验。”这时另一位助手把一张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向二氧化碳气体的导气管口,试纸没有变色。讲述的同学说:“同学们看到了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显然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没等老师说话,只见B3组的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们也设计出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的实验,下面请老师允许我们演示我们的实验。”老师微笑地点点头,其他组的同学又都转向B3组。B3组的那位同学接着说:“我们这里有一朵用石蕊浸泡过晾干的白花,我们把白花的花心用水润湿,其他花瓣保持干燥,然后向白

6、花上通二氧化碳气体,若花心处变红其他部位不变色,则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说完,B3组的另外两位同学动手实验,把导气管对准白花通二氧化碳气体时,教室很静,当大家看见白花的花心处变红了,掌声响起了。老师说:“A1、B3两组的同学通过实验向大家证明了溶解于水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同学们还有什么实验方法?”只听见有的同学说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看水是否变红;有的同学说还可以把用石蕊浸泡过晾干的白花一半浸湿一半干燥,放入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看花是否半红半白;老师笑着说:“同学们的设计和实验都很精彩,我看A、B两组不分上下,大家说是不是啊?”“是。” 同

7、学们笑着大声说。“在实验中我们是用盐酸与石灰石来制取二氧化碳的,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所以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还混有氯化氢,在实验中要先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干扰,” 老师说,“我们可以把混合气体先通入饱和的食盐水中来除去氯化氢气体,再进行验证碳酸的实验,这样就较严密了。”看见学生们点头赞同的表情,老师接着说,“我们认识到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请同学们书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评:此教学片段很精彩,首先不难看出,教学场面既祥和又热烈,充满了说话声、掌声、笑声,师生洋溢在民主和平等的氛围中。学生们围绕着“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

8、交流中,确定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演示并表述实验过程,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脑、手、眼、口并用。为解决问题,学生们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协助完成演示实验,体验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为解决问题,学生们学会从生活经验中、从教材上、从学过的知识中、从老师的点拨中、从同学们的交流中、从提供的实验材料中得到启发,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信息,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们在解决问题中,学会通过探究来获得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新知,并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体验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学生们在探究活动中,训练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的实验技能,树立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使用了严密的思维方法。所以说,教学中融入并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此教学片段精彩处还在于老师的角色把握得恰如其分,既烘托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唱主角,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与学习活动,巧妙给予新信息疏导学生问题障碍,中肯的激励和准确的评述指导学生更进一步的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