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提高.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99523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提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提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提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提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提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提高.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提高 四川省宣汉县南坝镇第二中心小学 王梦平 电话:15760461702 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特别关注。首先就要摸清“学困生”的基本现状,然后通过强化个别干预措施,从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与提高。 关键词 “学困生” 现状 干预 “数学学习困难生”(下称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学习吃力,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一) 摸清“学困生”的基本现

2、状,为对症下药做好准备。 需要掌握的个人资料包括: 1学困生个人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一般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情况;一日三餐状况和习惯;家长所给零用钱及其用途;和亲人的关系情况等等) 2学困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或特长;喜欢看哪些书刊、电视节目、电影、录像,喜欢参加什么活动,课余喜欢干什么;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多疑心理、虚荣心理情况;气质类型情况;性格类型等等)3学困生生活小环境情况(家长对孩子最关心的是什么?家长对孩子是怎么教育的?孩子对家长的关心和教育抱什么态度?家庭近邻和亲戚及孩子与他们的关系情况?学生中有哪些好朋友?这些朋友表现怎样?最尊重的教师是谁?心中的

3、秘密愿意对谁诉说?等等) (二)强化个别干预措施,促进转化提高的形成 1、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三卡”,突出动态管理。 “三卡”,即“学困生典型事件(现象)观察记录卡”,“学困生个案谈话记录卡”,“教师家长联络反馈卡”三种卡。2、实施“四项优先”,为学困生提供成功机会。 一是“就座优先”。即在排座位时,让学困生坐前面,以便教师直接看到学生的演算、作业情况,真实地了解“差”的原因:是不愿学,还是不会学;是知识缺漏,还是学习习惯差。这样有利于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另外,让学困生坐前面,有利于听清、看清;处于老师眼皮底下,还有利于学困生集中注意力。二是“课堂回答、课堂板演优

4、先”。教师在备课时,要优先为学困生做好“问题的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先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学困生补充或者回答,两者都给予鼓励。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和练习,让学困生首先回答优先板演,能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解题能力,并通过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困生的思维。3、尝试“起点低一点、归纳多一些、练习勤一些、反馈快一些”的课堂教学方法。 (1)起点低一点。由于学困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 (a)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

5、为起点, (b) 以学生的直觉体验作为教学的起点。(2)归纳多一些。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要多归纳、多总结,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条理性和规律性。4、加强个人针对性学习技能指导。 基于学困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更要注重其学习技能的指导训练,尤其是要从读书方法、识记方法、思维方法等方面加强指导。要在教学中穿插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强化应掌握、运用、巩固的学习方法,如观察的系统性和顺序性;记忆时运用重复方法、联想方法、分类方法等。尤其是要对以下四个方面重点提供帮助指导 (1)学会预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成功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

6、生自觉地自学书本知识,而预习的效果如何又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安排一条思考探索的道路,也就是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知识。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除了熟悉教材,获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疑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着充分准备走进课堂,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慢慢地在教师引导下,自觉养成了预习的良好习惯,不仅学会了预习,而且从预习走向自学。 (2)学会听课,提高听课质量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要提高听课质量,就要处理好听、思、记三者之间关系。听课用感官接受知识,

7、由会听到听会其间还有一个过程。思是思维活动。感觉和现象只是人们的向导,要想深刻理解,抓住其实质,还必须经过学的独立思考,要促使学生养成善思、勤思、深思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向学生讲述一些常用的思维方法,如反向思维方法,即假设否定老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思是听的深化,思又是理解力的的源泉。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记住它。 (3)学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复习是课堂情景的再现,也是及时消化知识,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的一种方法。在课后复习时要和做习题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在做作业前,首先要回忆所学内容,然后再做作业。(4)学会检查,找到知识不足 在每学过一个单元或经过一定的学习阶段后,引导学生对

8、前一段的学习情况作一回顾,从而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寻找改进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对学习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查和总结。通过检查总结我们可以弄清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展情况,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纠正学习中的偏差,如纠正学习方法不当或掌握知识不牢,或做练习太少等缺点。对有些知识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够好的部分要重新学习,以弥补知识不足。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相信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关心学困生的点滴做起,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体,还是对于班集体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都将有欣喜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