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01118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2 4、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双龙洞的有关资料二、教学课题 1引导学生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会用“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4引导学生掌握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三、教材分析 是一篇游记,记叙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

2、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

3、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四、教学方法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读起来让人有一种亲切感。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以读代讲,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默读、听读、齐读、表演读、带动作读、赛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感情朗读的过程。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指名读,

4、齐读。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欣赏课文朗读录音。第八册 第三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_在线视频观看_土豆网视频 小学语文课文朗读3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 ,不要读成zh ;“蜿”的读音是 wn,不要读成 w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4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

5、学生理解)。5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设计意图:让学生探寻游踪,一来是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来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为了学习写游记的基本方法。四、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五、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

6、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3)观看录相,对媒体展示沿途风光图片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 VCD,练读此句。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

7、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建议教师给足时间,教师相机巡视指导,展示优秀作业。2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结合板书: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2我们还随着作者去领略了沿途迷人的景色。那么洞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着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二、学习新课,品读理解1游览洞口、外洞,教学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词句,边读边想象。

8、(洞口宽,洞内大。)展示洞口、外洞图片(板书:宽、大)相机理解“突兀森郁”。(2)练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课件出示游外洞、过孔隙的情景,指导学生理解“孔隙”。)设计意图:适时地出示课件,即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又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描写景物这类的文章,要给学生最直观形象的感受。2游览内洞,教学第五至第六自然段。(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i(2)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的?他有怎样的感受?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和同学交流,你体会到什么?(孔隙的窄、矮、险)(相机

9、出示课件:“我又感觉擦伤鼻子。”重点体会此句。)(3)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展示过孔隙的图片录像资料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默读第六、七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想象体会,小组交流。 概括出内洞的特点。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课件出示:“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也很值得欣赏。”重点体会,练读。 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了

10、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展示内洞的图片3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旅。三、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四、情景再现,深化延伸 1课件:观看游外洞内洞的 VCD。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议。)3可引导学生选择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通过导游活动,将背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习积累文中规范语言,进行内化,巩固所学知识。)4总结: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奇特,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课后大家要认真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你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告诉学生,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打开百度网首页,输入问题的关键词,然后搜索相关内容。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