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变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供给管理长期机制的构建.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12566 上传时间:2021-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利变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供给管理长期机制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红利变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供给管理长期机制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红利变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供给管理长期机制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红利变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供给管理长期机制的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红利变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供给管理长期机制的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利变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供给管理长期机制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利变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供给管理长期机制的构建.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红利变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供给管理长期机制的构建A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量2012年7月,第42卷第4期,Jul.,2012,VoI.42,No.4 F/ Joum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JNWU 红利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红利变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供给管理长期机制的构建钞品静(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摘要:依据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传统红利逐渐消退的事实背景,以新红利空间创造为目标,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面临的供给约束和长期约束,按

2、照供给管理的客观要求,从供给结构优化机制、创新驱动机制、要素供给配直机制、制度供给机制、供给主体结构优化机制五方面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供给管理的长期机制。关键词:红利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供给管理;长期机制中图分类号:F01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 (2012) 04-0022-04 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构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时间配置和产业结构的空有重要影响,但是需求管理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和间配置两个方面。增长红利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供给管理是在扩经济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和创造新的红利空间的条件下进段主导产

3、业并不相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行。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过而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去支持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传统红利逐渐在消响。产业结构的优化能使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合理的退,从供给视角出发,构建供给管理的长期机制已成配置,从而改善要素的利用效率,扩展生产可能性边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内容。针对红界。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起飞阶段国内资源禀赋利变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以供给管理促和比较优势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是,中国经济高速增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构建五大长期机制: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数据显示,1990-2010年,

4、第二产业在中国经济增一、红利变化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长中发挥了首要拉动作用。以2010年为例,以不变发展万式的供给结构优化机制价格计算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9%、57.6%和38.5%0 的路径、方式以及过程的转变,涉及增长效率、经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素供给约结构、风险防控、收入分配、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变束、边际报酬递减、资源红利逐渐消退以及制造业在化。它外在表现为多种经济结构特征的组合优化,国际贸易中的附加值切分劣势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其中需求结构调整是经济短期平衡发展的重要条要求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5、中要关注产业结构的优化件,而供给结构优化则是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动力O升级,将传统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拉动从供给视角出发,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供给结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第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的发收稿日期:2012-05-29;修回日期:2012-06-02基金项目:陕西省级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建设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lOYJC790014) 作者简介:钞小静,女,陕西佳县人,从事经济增长质量研究。22 展方式,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从而提高重新配置,而技术进步体现的是要素投入的数量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形成新的结构红利。不同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的变化。在资源既定

6、的条中国经济转型30多年以来,整体经济保持了持件下,技术水平提高可以进一步扩展生产可能性边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各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却表现界,提高资源或要素利用的效率。我国传统的经济出明显的非一致性,尤其是自20世纪末以来各地区发展方式主要依靠要素密集投入,1978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增长不平衡程度呈现出显著扩大的趋势。但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基本上升的趋势,而与此不同的是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产业结构却这主要得益于劳动力要素从传统农业部门向制造业出现非常显著的相似度和同构性,许多地区所确定和服务业的转移。随着传统红利的逐渐消退,劳动、的主导产业都是围绕工业而展开,地区间产业发展土地、资本、能源

7、和生态等生产要素的供给约束不断趋向现象显著,区域分工专业化水平很低。产业同凸显,单纯依靠规模扩张追求速度的发展方式已经构会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过度竞争等问题,这走到尽头,这就要求我们从生产率提高和要素配置不但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也会造成外部波优化的视角出发,向技术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动回应能力弱化。因此,对于在资游、红利消退的背转变,通过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与劳动力素质来扩展景下,我国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资源禀赋的各个地生产可能性边界,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技术红区,需要从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出发,选择适合利和人力资本红利。自己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使制度正确;可

8、以清晰界定权利边界,降低不而改善资源的空间配置、形成新的结构红利。确定性和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基于此,在红利变化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展。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失衡现象以及各种方式的供给结构优化机制要以产业结构在时间和空深层次的矛盾从本质上看都与制度问题有关。因间上的合理配置为核心。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要不此,在传统红利消退背景下,需要以制度创新来促进断提高传统农业、工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并健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市场制度、产权制度、分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由资源要素规模扩张的生产配制度和行政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来进步激发市场方式向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方式转变。二是要逐步主体的

9、活力、加强自主创新,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新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的创新红利。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一直处于低端分工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条件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位,产业创新可以推动我国整体产业从附加值低的升级。三是要充分激励各地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与加工制造环节向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管理环基础条件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并进一步推进产业结节延伸。因此,在传统红利消退背景下,需要以产业构优化,尽可能避免各地区落入产业转型同构;陷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技术自主创阱新、高端产业聚集作用、产业高端化来提升我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把

10、科技的产业化放在新型工业化和二、红利变化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科技发展的突出地位,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科技创发展万式的创新驱动机制新,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创新红利。创新是个涉及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基于此,在红利变化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新、产业创新、组织方式创新等各方面因素的多维度方式的创新驱动机制要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概念,其中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创新是系统化业创新为内在动力。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要加快技创新的三个相互促进的支撑点。按照创新驱动的理术的自主创新,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鼓励念,在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红利、人口红利和资和扶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加源

11、红利的逐渐消退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巨强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大冲击的背景下,传统要素驱动型的发展方式难以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二是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为继,需要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为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通过制机制形成新的创新红利,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度创新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释放新的制度空间。三变。是要加快产业创新,充分发挥技术高端化、产业聚集产业结构优化体现的是要素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化的作用,加快承接国际产业转移。23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主体关于长期利益和短期三、红利变化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利益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体制转轨发

12、展充式的要素供给配置机制红利的逐渐消退,建立与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在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要素投入增加可以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可以通过制度供给机制的完扩展生产可能性边界。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善来释放新的红利空间。资源和要素大规模、高强度的投入,但随着人口结构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的各种的变化、储蓄率逐步下调和资源环境约束的持续强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自主创新激励制度、政府决化,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红利、人口红利和资源策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密切相关。因此,红利逐渐消退,传统要素扩张型的发展方式难以持在红利变化背景下,迫切需要构建制度供给机制来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

13、,需要通过要素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O给配置机制来形成新的效率红利。从创新制度供给来看,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我国低成本劳动力的充分供给是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创新制度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来源。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的供给相对比较落后,产品的替代速度非常慢、质量段,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期标准相对较低,而且劳动力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因出生的人群已经进入退体或接近退体年龄,中青壮此,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迫切需要促进年劳动力的比例不断下降,劳动力供给增速下降的科技和教育制度创新:一方面应创新科技制度,鼓励趋势正在逐步显现。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使得经济发在经

14、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和前沿技术领域进行研展必须更多依赖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要素技入结发和创新,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知识、技术支持。另构的优化。一方面应创新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结构,加大教育投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是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入,使教育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为经济发展提高速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老供创新型人才的支持O龄化进程的加快,高储蓄率将发生向下调整,依靠投从政府决策制度供给来看,科学的政府决策机资驱动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进行转变,投资红制有助于减少政府行为和决策的短期倾向,促进政利的逐渐消退要求要素供给的配置必须进行调整O府规划和行为的长期化。随着以数量改革为特征的大

15、规模的资源消耗是不可持续的,这会对未来体制转轨红利的逐渐消退,政府决策制度供求失衡的经济发展形成明显的外部约束。针对中国经济发的约束愈发凸显出来。因此,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展新阶段面临的要素供给约束,要构建我国经济发转变过程中,迫切需要推动政府决策制度创新,从而展方式转变中要素的配置机制,使要素投入从数量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释放新的制度空间:一是应建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从而形成新的效率红利。主立鼓励政府行为长期化的决策机制,将经济发展的要内容包括:一是优化要素供给,根据资源禀赋和各长期目标纳入行政制度的激励要素中去,二是应充种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来调整要素的供给,分构建权利与责任的对等关系,实

16、现谁决策,谁负从而不断提高要素的组合质量和配置质量。二是在责。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和扩大就业从收入分配制度供给来看,经济增长结果的共的重要性。三是综合评价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享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正负面影响,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以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的基础上,加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提高资源的利用扩大,2010年城乡收入差距为l3190元,城乡收入效率。四是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比达3.23:1。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收入分配制机制,使等量的投入能够带来更多的产出。度的供给,从宏观层面需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17、提高劳动要素的报酬;从中观层面需要打破行业垄四、红利变化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断,调节因行业垄断形成的高收入;从微观层面需要发展万式的制度供给机制不断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保障城镇贫困人制度的核心功能是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提供激励口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与约束,企业、个体等经济主体都是在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进行活动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基于此,在红利变化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五、红利变化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供给主体结构优化机制要启动民间投资,优发展后式的供给主体结构优化机制化投资主体结构和供给主体结构,从而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新的供给主体结构红利。主要内容包投资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推动

18、力量。西方发达国括:一是调整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投资布局,将政府家以私有制为基础,其绝大部分投资都属于民间的私人投资,政府所从事的投资比重很小。而在发展技资尽可能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中罔家,众多的经济问题都与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密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同时大力发展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人,努力削减民间投资在体制、融资、税收切相关,它已成为经济发展当中关键性的因素。民间投资是由各个做现企业的投资行为共同作等方面的壁垒。二是进一步向民间开放更多的技资用而形成的,民间投资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而领域,按照产业政策规划、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积政府投资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对投资项极引导

19、、推动民营企业对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目进行决策。当总需求不足时,可以通过扩大投资技术产业领域的技资。三是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的来暂时性弥补民间投资不足的问题,保证经济的正投资环境,创造与国际接轨的优质、高效、良好的投常增长。但是因为政府技资进入市场目标的多重性资环境。会导致政府投资的效率一般要低于民间投资,再加参考文献:上政府投资并不需要成本,这容易使得其存在强烈 1 Robert 1. Barro,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的;投资饥渴而且过多的政府投资会对民间投资A. Working Papers from Central Bank

20、 of Chile ,2002. 产生挤出效应,阻碍到经济的增长。因此,从投资要2刘国光等.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笔素的供给主体作用来看,政府投资在经济运行中的谈J.经济研究,2011,(10).作用主要是为民间投资创造基础性的条件.而民间3刘世锦.关于我国增长模式转型的若干问题J.管理世投资作为市场运行的主体,不仅可以扩大总需求,而界,2006,(2).且可以改变总供给,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促进经4J曾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实证和战略一一济的增长。基于供给视角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8) :3-l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国以后到u改革开放之

21、前近30年时间中,我国实行政府为投资5J高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三重;陷阱;及其规避路径主体的投融资制度,随着战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政府J J.探索与争鸣,2011, (I) :-63 6J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日益减少,民间投资日益活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4).跃起来,规模不断扩大,比重明显上升。但是,在中7J任保平,魏捷.追求质量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题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下仍然存在政府投资与民间JJ.经济纵横,2011,(4).责任编辑卫玲投资之间的失衡问题。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民间投资却明显跟进不足cLong

22、-term Mechanism of Supply Management 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Dividend Transition CHAO Xiao-jing (Scholl oJ Ecorwrnics aruL Mnagernent, Northwest Vniversity, Xian 710创9,China)Abstract: 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ed a new stage, many problems of e

23、eonomic growth have gradual?ly come ou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new dividend space, based on the dividend transition, such as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investment, resourees, foreign investment and foreign trade dividend, this paper builds the long -term meehanism of supply managem

24、ent 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I 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c1uding the optim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supply structure, the innovation -driven mechanism, the alloca?tion mechanism of factor supply, the mechanism of institutional provision and the opt mizat on mechanism of suppli?er structure. Key words: dividend transition;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supply management; long -term mechanism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