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配合体系.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13934 上传时间:2021-01-1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0.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配合体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特种配合体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特种配合体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特种配合体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特种配合体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种配合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配合体系.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特种橡胶配合体系,本章主要内容,发泡体系 粘合体系 阻燃体系 着色体系 导电体系 防静电体系,性能减震、缓冲、吸音、隔热。 应用汽车零部件、保温、致冷、健身器材、工业制品和日用品。 品种胶乳海绵、聚氨酯海绵、干胶海绵,6.1 发泡体系,一. 海绵橡胶的泡孔结构和性能特点,开孔结构、闭孔结构和混合孔结构。,开孔海绵的特点,较低的回弹性 较高的压缩永久变形 较差的力学性能 较差的保温隔热性能 较高的吸水性 较小的表观密度 一般由无机发泡剂、模压制成。,开孔海绵橡胶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减振、缓冲、吸音等场合,如可用作地毯底衬、缓冲垫、胶垫、拳击手套、隔音材料等。 在压缩变形过程中,除了海绵橡胶

2、基体材料本身的内耗外,泡孔内气体进出也能消耗部分能量,起到减振缓冲作用。 大量的开口泡孔可吸收较大体积的液体,因此广泛用于吸水、吸溶剂等场合。,闭孔海绵的结构特点,较低的吸水性 较高的回弹性 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表观密度比开孔海绵高 一般由有机发泡剂、采用模压或挤出成型制成。,多用于水上漂浮制品、缓冲器材、保温隔热材料、体育器材等,如渔网的浮子、空调、加热器的保温管、各种封口、密封圈、垫圈、棒球等。 生产时一般通过模压或挤出成型硫化,先制成片状、条状、管状及其他形状,然后根据要求切割或冲切成制品。产品的切割面有泡孔,非切割面无孔。,闭孔海绵橡胶的应用,按化学组成分类 按产生的气体分类 按吸放热

3、分类,二发泡剂的分类,按化学组成分,按化学组成分类,低压发泡剂:,无机或有机压缩气体如CO2、N2、空气,挥发性有机液体如戊烷、庚烷、氯代甲烷,无机发泡剂,有机发泡剂,反应型:NaCO3,H2O2,Zn,热分解型:(NH4)2CO3, NH4HCO3,偶氮类:AC, DB, AIBN, P, LD 磺酰肼类:OT(OBSH), BSH, TSH 亚硝基类:H, BL 叠氮类:苯磺酰叠氮,对甲苯磺酰叠氮 脲基类:尿素,RA,BH,物理发泡剂,化学发泡剂,高压发泡剂:,发泡剂是使橡胶发泡的动力来源。 对橡胶发泡剂的要求: 贮存稳定、无毒、无味、对无污染或变色。 热分解速度较快,发气量可控。 在胶料

4、中易分散均匀。 不影响橡胶的硫化历程。 价格低廉。,对发泡剂的要求,无机发泡剂的主要特征: 粒子较粗,海绵孔眼较大,多用于开孔结构海绵; 多数是白色,没有色泽污染,但会促进硫化; 气体多数是二氧化碳,水和氨气,而不是氮气; 分解温度不稳定,多数是吸热反应。,1. 无机发泡剂,常用的无机发泡剂,最重要、用量最大的是碳酸氢钠。 分解温度范围130180,分解放出水和CO2,发气量约为267 ml/g。 分解温度较高,单用时发气量仅为理论发气量的一半左右,常配入硬脂酸、油酸等脂肪酸作助发泡剂,降低分解温度,加快发气速度,提高发气量。 分散困难,用油或蜡包覆后,分散容易且能加快分解。 碳酸氢钠易吸潮结

5、块,使用之前要注意干燥保存。,碳酸铵:稍微加热或遇热水即可分解,60时完全挥发,不易与橡胶混合,多用作胶乳海绵的发泡剂,其他场合很少采用。 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在3660范围内分解放出氨气和CO2,发气量为700850ml/g,在所有发泡剂中发气量为最大,应用时直接加入胶料中。 碳酸钠:不能单独作发泡剂,常加入氯化铵或硬脂酸作助发泡剂。 亚硝酸钠:不能单独作发泡剂,常加入氯化铵或硬脂酸作助发泡剂。,其它无机发泡剂,有机发泡剂的主要特点: 粒子较细,在聚合物中分散性较好,发孔均匀; 分解温度范围较窄,容易控制; 发气量大,容易实现高倍发泡; 气体以氮气为主,透过系数低,用于闭孔结构的海绵。若加入合

6、适的助发泡剂或选择合适的硫化条件,也可产生开孔结构。,2. 有机发泡剂,(1)发泡剂AC (2)发泡剂H (3)发泡剂OT,常用有机发泡剂,发泡剂AC,化学名称:偶氮二甲酰胺 分解温度:205215 发气量:220ml/g 产生气体: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 助发泡剂:ZnO、硬脂酸锌、油酸锌、有机金属络合物、甘油、二元醇、表面处理的尿素以及含有锌或钡的稳定剂等。 常用量:210份。,发泡剂H,化学名称: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 分解温度:290205 发气量:260275ml/g 发泡效率高,泡孔不塌陷。 助发泡剂:酸性防焦剂、促进剂、硫化活化剂、脂肪酸和松香酸均可降低分解温度,其中邻苯二

7、甲酸酐、尿素的效果最好。 易燃、易使发泡中心烧焦、有臭味;加入尿素可克服。 常用量210份。,发泡剂OT,又称发泡剂OBSH。 分解温度:161。 发气量:313ml/g。 助发泡剂:硬脂酸、尿素、三乙醇胺和二苯胍。 常用量:115份。 宜用于浅色海绵制品。,将一种或多种发泡剂与助发泡剂复配而成。 由于无机发泡剂在发泡过程中多是吸热的,有机发泡剂在发泡过程中是放热的,因此吸放热平衡,发泡及硫化温度稳定,分解温度适中,很有发展前途。,(三)复合发泡剂,三、影响橡胶发泡的因素,原理:发泡剂或再加入助发泡剂,在硫化温度下发泡剂分解释放出气体,被胶料包围形成泡孔,使胶料膨胀形成海绵。 影响因素: 发泡

8、剂的发气量及产生气体的速度 发泡剂的分解速度与胶料硫化速度的匹配 助发泡剂的影响 胶料的粘度 温度的影响 混炼的影响,发泡剂的发气量:单位质量的发泡剂完全分解所释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单位为ml/g。 发泡剂的分解速度:在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发泡剂单位时间分解释放出的气体量。 对同一种发泡剂,粒径小,温度高,其分解速度快。 发泡剂的发气量与分解速度影响泡孔的大小和结构,发气量大,分解速度快,形成的泡孔大,开孔的几率大。,1. 发泡剂的发气量和分解速度,选择发泡剂品种和胶料的硫化体系是关键。,2. 发泡剂的分解速度与胶料硫化速度的匹配,在A点之前分解(曲线1),无泡孔产生。,发泡剂在A

9、B段分解(曲线2),形成开孔结构。,在BC段发泡(曲线3),有较多的闭孔结构生成;,在D点或D点以后发泡(曲线5),不能发泡。,在CD段发泡(曲线4),形成闭孔结构且泡孔较小;,硫化曲线,用于分解温度高于橡胶硫化温度范围的发泡剂; 降低发泡剂的分解温度,或增加其在硫化温度下的发气量。 助发泡剂的相对有效性:用低于发泡剂分解温度的某一温度下,一定时间内,使该发泡剂分解产生的气体量来衡量。 助发泡剂的粒径越细,其相对有效性越强。,3. 助发泡剂的影响,影响气体在胶料中的扩散速度。 粘度太低,气体扩散太快,易逸出,不能使橡胶发泡; 粘度太高,限制气体膨胀,孔径细小,甚至不能发泡。 开孔海绵胶料的粘度

10、宜低一些; 闭孔海绵胶料的粘度宜高一些。 发泡胶料的门尼粘度3050之间,加入1030份软化剂。,4. 胶料粘度的影响,发泡剂的分解温度范围应与橡胶硫化温度一致,才能形成理想的泡孔结构。 温度对发泡剂分解速度和胶料硫化速度的影响可能不同,升温有可能会使二者不再同步,影响泡孔的结构; 温度过高,会引起胶料物理机械性能下降,因此橡胶发泡和硫化有一最佳温度范围。,5. 温度的影响,发泡剂的分散情况和加料顺序也会影响橡胶的发泡。 发泡剂的分散性影响泡孔孔径的均匀性。 对分解温度较高、贮存稳定、粒子较细的发泡剂,应先加。 对分解温度高、粒子较粗的发泡剂,可与固体配合剂一起加; 对分解温度低,贮存不稳定的

11、发泡剂,在混炼快结束时或在薄通时加入,以减少发泡剂的损失; 对液体发泡剂,可将其制成膏状物加入,提高其在胶料中的分散度。,6. 混炼的影响,聚氨酯泡沫:由大量微细孔洞及聚氨酯树脂孔壁组成的多孔性聚氨酯材料,一般称之为“聚氨酯泡沫塑料”(Polyurethane Foam or Cellular Polyurethane)。聚氨酯泡沫是聚氨酯材料中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用量在50以上。 主要特征:多孔性、低密度、比强度高、无臭、透气性好(软泡)、高绝热性(硬泡)、泡孔均匀、耐老化,对金属、木材、玻璃、纤维等具有很强的粘附性。,四、聚氨酯泡沫,分类 A、按软硬程度即耐负荷性能的不同:聚氨酯软泡 可分

12、为普通软泡、超柔软泡沫、高承载型软泡、高回弹泡沫等。 B、生产工艺可分为:块状泡沫及模塑软泡 块状泡沫:通过连续法生产的大体积泡沫再切割成 所需形状的泡沫制品。 模塑软泡:一 般为间隙法生产,原料直接在模具 中发泡成型,即制成所需形状的泡沫 制品。模塑泡沫按熟化方式分,可分 为热熟化和冷熟化软泡。 C、以多元醇原料分:聚酯型软泡和聚醚型软泡。,主要用途 1、座椅、沙发、头枕、床垫等,聚氨酯慢回弹枕头,汽车头枕,2、各种服装及鞋衬里,3、各种减震、包装垫材,5、其它 各种玩具、超柔软泡沫、网化泡沫、高吸水泡沫、吸音泡沫等。,网化泡沫,吸音泡沫,硬质聚氨酯泡沫(rigid PU foam)简称聚氨

13、酯硬泡,这类泡沫具有绝热效果好、重量轻、比强度大、耐化学品优良以及隔音效果好等特点。 聚氨酯硬泡在建筑、石油化工、冷藏、造船、车辆、航空、机械、仪表等工业部门广泛应用,作绝热材料和结构材料。其中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有:用作冰箱、冷柜、冷藏集装箱、冷库等的保温层材料,石油输送管道及热水输送管道保温层,建筑墙壁及屋顶保温层、保温夹心板,等等。,2)硬质聚氨酯泡沫料,聚氨酯硬质泡沫的特点: 、聚氨酯泡沫具有重量轻、比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在20条件下存放24h,硬质泡沫体的线性变化率小于1。 、聚氨酯硬泡的绝热性能优越 聚氨酯硬泡的闭孔结构含量大于90,封闭在泡孔内的气体具有极低的热传导系数。,建筑材料

14、绝热性能比较,主要用途 石油化工管路、贮罐等的隔热保温;油田输油管道的保温;冷库、冷藏集装箱、冰箱、冰柜等的保温、绝热。还可用于制造仿木家具;结构泡沫;汽车部件(门板、顶棚等)。,冰箱,建筑夹心板,冷藏集装箱,PU硬泡,管道保温,PU泡沫层,建筑保温,仿木雕塑,结构RIM产品,汽车仪表盘,汽车顶棚,轨道枕木,3)半硬质聚氨酯泡沫 半硬质泡沫塑料(简称半硬泡)是硬度介于软泡与硬泡之间的一种泡沫塑料。聚氨酯半硬泡是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大品种。该类制品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压缩负荷值。半硬泡池这种高滞后损失特性使其不适用于制造柔软的座垫材料,而特别适合用作各种吸能减震材料。 半硬泡与高承载聚氨酯软泡及低密

15、度韧性聚氨酯硬泡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从泡沫分子结构看,它的交联密度远高于软质泡沫塑料而仅次于硬质泡沫塑料制品,交联点之间的平均分子量Mc一般在6502500之间,最好在12002000之间。,整皮半硬泡 整皮模塑泡沫塑料(integral skin foam,简称ISF)又称自结皮泡沫塑料(self skinning foam),是在制造时自身产生致密表皮的泡沫塑料。整皮泡沫塑料有高密度软泡(即半硬池)和硬质泡沫塑料之分,后者用作结构材料如仿木材等。大部分整皮聚氨酯泡沫塑料属半硬质泡沫塑料。 微孔聚氨酯 弹性微孔聚氨酯是一种介于聚氨酯弹性体和泡沫塑料之间的材料。与普通泡沫塑料相比,它具有较高的

16、密度,较高的弹性和强度,可称之为微孔聚氨酯弹性体;但它又是一种中高密度的半硬质的泡沫塑料,可称为微孔聚氨酯泡沫塑料。微孔泡沫可制成整皮制品。一般应用于制鞋工业及汽车工业。,汽车仪表盘和方向盘,微发泡轮胎,PU鞋底,轮胎支撑体,机械减震器,四. 海绵橡胶的性能,不能采用一般橡胶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来表征其质量。 常用的检测项目:硬度、弹性、视密度以及孔径的大小和孔数等。,采用海绵橡胶硬度计(如德国Zwick型)测量一定压力作用下圆柱体沉入试样的深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H硬度,N/cm3; P作用于试样的压力,N(P=49N); S圆柱体的底面积,cm2(S=1 cm2); h圆柱体的下沉量,cm

17、。,1. 硬度,用外力将圆柱体压入试样,观察除掉外力后试样变形恢复的程度。 具体方法:分别测量49N压30s和除掉外力后30s60s硬度计上圆柱体沉入试样的深度h1和h2,按下式计算结果: 海绵橡胶的弹性,%; h1 在负荷压力下圆柱体沉入试样的深度,mm; h2 除掉负荷压力后圆柱体沉入试样的深度,mm。 同一试样,测三点,取平均值,2. 弹性,表观密度,采用规格为20mm20mm2mm的试样,用精度为0.0001g的天平称量,按下式计算视密度: 式中a 视密度,g/cm3; W 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g; V 试样的体积,cm3。,3. 视密度,五. 配方举例,乒乓球拍用橡胶海绵配方,6.2

18、 黏合体系,一. 关于粘合的几个概念 增粘剂:用于制品成型操作,提高未硫化胶之间粘合性。 胶粘剂:连接制件,通过热硫化完成粘合。 直接粘合剂:直接配入胶料中,在硫化时使被粘表面之间产生化学键合或强烈的物理吸附,形成牢固界面层,主要用于含骨架材料的复合制品如轮胎、管、带、油封等。,黏合剂的分类,黏合剂,胶黏剂,直接黏合剂,增黏剂,天然树脂:松香树脂、萜烯树脂、妥尔油,合成树脂:烷基酚醛树脂、石油树脂、其它树脂,间甲白体系:黏合剂HTM、HMMM、RA、RS、R-80,钴盐体系:环烷酸钴、硬脂酸钴、乙酸钴、硼酰化钴,其它体系:三嗪体系,树脂型: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酯树脂、脲醛树脂、丙烯酸酯等,橡

19、胶型:氯丁胶、丁腈胶、改性天然胶、CSM、PU、T等。,混合型:橡胶-橡胶、橡胶-树脂、树脂-树脂,其它型:偶联剂体系(Chemlock)、多异氰酸酯,(1)机械理论:纯机械啮合或镶嵌作用。 (2)吸附理论:粘合剂和被粘物分子间的次价力。 (3)静电理论:把粘合界面看成一个电容器。 (4)扩散理论:互粘和自粘。 (5)化学键理论:化学键结合,二、粘合理论,三、常用的黏合方法,1、增黏剂的应用 2、橡胶胶黏剂 3、直接黏合体系 4、纤维浸胶法 5、镀黄铜法和硬质胶法,1、 增黏剂的应用,传统方法:涂刷汽油或胶浆。 缺点: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不稳定。 合成类的增黏作用高于天然类的。 常用品种:烷基酚

20、醛树脂-酚羟基间的强氢键作用。,2、橡胶胶黏剂,有单组分和双组分。 黏合机理:吸附理论、静电理论、扩散理论。 应用:用于两个固相表面间的黏接。 可以采用喷、涂、贴等工艺完成。,3、直接黏合体系,将黏合助剂直接加入到胶料中,通过硫化使界面产生键和而实现黏合的方法。,间甲白直黏体系 有机钴盐体系 间甲白/有机钴盐并用体系 间甲白/有机钴盐/过硫化稳定剂HTS 间甲白/有机钴盐/后硫化稳定剂/Si-69 有机钴盐/白炭黑 三嗪体系,间甲白直黏体系,甲醛给予体六亚甲基四胺(HMT)或亚甲基给予体(HMMM)、单体间苯二酚或树脂型间苯二酚给予体和白炭黑组成的三组份黏合体系HRH体系。 适于人造丝、尼龙、

21、维尼龙、聚酯纺织物及镀黄铜、镀锌或未镀钢丝帘线等骨架材料。 典型组成:间苯二酚或给予体 2.53.8份 HMT或亚甲基给予体1.52.5份 白炭黑15份,钴盐促进黏合体系,有机钴盐如环烷酸钴、硬脂酸钴 、松香酸钴、乙酸钴、硼酰化钴能促进NR、BR等橡胶与黄铜或钢丝帘线的黏合。 促进剂选用迟效性的,如DCBS(DZ)。,三嗪体系,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新型单组分直黏体系。 比钴盐耐热、比间甲白简单,耐屈挠龟裂性好。 可用于NR、NBR、IR、EPDM等橡胶与镀黄铜的各种金属、45号钢及聚酯和尼龙的黏合。也可用于轮胎、输送带、胶管、胶辊、护舷、减震器等金属复合制品中。,4、纤维浸胶法,适用于橡胶与

22、棉纤维、人造丝纤维、尼龙纤维、聚酯纤维和玻璃纤维纺织物的黏合。 浸渍液主要有: RFL浸渍液:棉纤维、人造丝纤维、尼龙纤维 异氰酸酯浸渍液:聚酯帘线 Pexul浸渍液:聚酯帘线 偶联剂浸渍液: 玻璃纤维(chemlock系列),5、镀黄铜法和硬质胶法,黄铜或镀黄铜金属材料可以不用加黏合剂就能与橡胶实现良好的黏合,适用于小规格金属制件。 硬质胶法是在金属表面贴上一层硬质胶,再贴上要黏合的软质胶,最后热压硫化成型。,四. 粘合强度及测试方法,粘合强度:破坏粘合接头所需要的力。 主要有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剥离强度。 其测试方法常用的有抽出法、拉伸法、剥离法、动态测试法等。,第三节 阻燃体系,阻燃剂的

23、分类 阻燃机理,保护材料不着火或使火焰难以蔓延的配合剂。,一、阻燃剂的分类,通常可分为反应型和添加型两大类。 还有发烟抑制剂和有毒气体捕捉剂。,二、阻燃机理,吸热效应 化合物受热分解或释放出结晶水或脱水,因吸热而使材料的温度上升受到抑制,从而产生阻燃效应,称为吸热效应。 典型阻燃剂:硼砂、氢氧化铝、碳酸钙。,2. 覆盖效应(隔绝效应),阻燃剂在较高温度下生成稳定的覆盖层或分解生成泡沫状物质,覆盖于高聚物表面,使高聚物材料因热分解而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难以逸出,并对材料起隔热和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阻燃的效果。 典型阻燃剂:磷酸酯类和防火发泡涂料等。,3. 稀释效应,受热分解时能够产生大量的不可燃

24、性气体,使高聚物材料所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被稀释而达不到可燃的浓度范围。如CO2、NH3、HCl、H2O等可作为稀释气体。 磷酸铵、氯化铵、碳酸铵等在加热时能产生这种不燃性气体。,能够切断着火燃烧自由基连锁反应的抑制剂。这类物质可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OH反复反应而生成H2O,切断了自由基的反应链,抑制氧化反应发生,即它在强烈的热源环境下,着了火也会在外热源离开后,因热量少而不能维持燃烧,离火自熄。 常用的溴类、氯类等有机卤素化合物有这种抑制效应。,4. 抑制效应,5. 转移效应,改变高聚物材料热分解的模式,从而抑制可燃性气体的产生。例如,利用酸或碱使纤维素产生脱水反应进而使分解成为炭和水,而不是可燃

25、性气体,这样也就不能着火燃烧了。 氯化铵、磷酸铵等的阻燃剂就属于这类。,阻燃剂的并用。 有些化合物单独使用无阻燃效果或效果不大,采取并用能增强阻燃效果。如三氧化二锑与卤素化合物并用,可大大提高阻燃效率,而且能减少阻燃剂的总用量。,6. 协同效应,无机阻燃剂 有机阻燃剂,三. 主要阻燃剂,四、阻燃性的测定,氧指数法(GB/T2406-93或ASTM D2863) 垂直燃烧法(GB-4609-84或ANSI/UL94) 水平燃烧法 发烟性测定法(GB8624-1997),O2混合气流中氧气的体积流量,L/min N2-混合气流中氮气的体积流量,L/min 氧指数在22以下的属于易燃材料; 在222

26、7之间为难燃材料; 在27以上为阻燃性材料,离火自熄。,氧指数法,第四节 着色体系,一种颜色由色调(H)、饱和度(V)、明度(C)三个基本参数来确定。颜色的表示方法为HV/C,例如5B2/4,5B是色调,2是明度,4是饱和度。,(1)着色力:是指着色剂以其本身颜色使被着色物体具有颜色深浅的能力。着色力越强,着色剂用量越小。着色力与着色剂的粒径有关,粒径愈细,着色力愈强,一般最好在1m左右。 (2)遮盖力:是指着色剂阻止光线穿透着色制品的能力,即着色剂的透明性大小问题。一般遮盖力愈大,透明性愈差。遮盖力大小同着色剂和高聚物的折光率及着色剂粒子大小有关。着色剂与高聚物的折光率相差愈大,遮盖力愈好。

27、,一. 着色剂的基本性质,(3)耐光性:耐晒性共分八级,8级最优,3级平,1级最劣。 (4)耐迁移性:又称渗色性,是指着色剂向介质中渗色或向接触的物质迁移的程度。迁移性大,易造成喷霜或色污染。渗色性共分为5级,1级无渗色,2级有痕渗,3级微渗色,4级稍有渗色,5级有渗色。 无机着色剂一般不会出现迁移现象,有机着色剂大都有迁移现象,渗色性大。,二、橡胶着色剂的分类,按化学组成分,颜料,染料:水溶性染料、 油溶性染料,无机颜料,有机 颜料,金属氧化物:TiO2,ZnO,Fe2O3,CR2O3,金属硫化物:ZnS, CrS, CdS, HgS,金属盐类:BaSO4, PbCrO4, PbSO4,其它

28、:炭黑,群青,铁兰,钴颜料,偶氮类,酞菁类:酞菁绿、酞菁蓝,杂环类:喹酞酮、永固紫(二噁嗪),单偶氮类:耐晒黄、甲苯胺红 双偶氮类:永固黄、大分子黄 偶氮缩合物:永固桃红、大分子大红 偶氮色淀:耐晒大红、利索尔红,按颜色分类,白色:钛白粉、锌钡白、锌白、ZnS 红色:氧化铁红、镉红、耐晒红、永固红 橙色:铬橙、铅钼橙、永固橙、大分子橙 黄色:铬黄、硫化镉、氧化铁黄、耐晒黄 绿色:氧化铬、酞菁绿、颜料绿 蓝色:群青、钴铝蓝、酞菁蓝 紫色:酞菁紫、永固紫、利索尔紫红 棕色:氧化铁棕、永固棕 黑色:炭黑、氧化铁黑、苯胺黑,三、彩色橡胶制造方法,溶液法着色:较少采用 混炼法着色: 干粉着色:小料+ 粉

29、料后混炼 色浆着色:着色剂+液态配合剂研磨成糊状物 粒料着色:着色剂+ 表面活性剂,腊熔或树脂熔,再或与胶乳共沉,造粒。 母炼胶着色:着色剂+部分增塑剂+橡胶配制成浓度为50%的母胶。,第五节 其它特种配合剂,一. 导电剂(导电填料) 1. 炭黑 N239, N294, N472, 乙炔炭黑混炼生热高,有焦烧倾向。 2.石墨粉 有鳞片状和胶体石墨。混炼易脱辊,常与导电炭黑并用。 3.金属粉 铁粉、铜粉、铝粉,前两者有加速橡胶老化的倾向。 4.导电纤维 碳纤维、石墨纤维、金属晶须、金属纤维。,防止静电的途径: 尽可能减轻或防止摩擦减少静电产生; 想办法消除表面静电。 消除橡胶制品表面静电的方法:

30、 在加工过程中用导电装置消除静电; 提高制品加工和使用环境中空气的湿度; 通过改性使橡胶结构中带有极性或离子化基团; 用强氧化剂氧化表面,改变表面性质; 在橡胶制品中添加或在表面喷涂抗静电剂。 最为普遍的方法是添加抗静电剂。,二. 抗静电剂,能降低橡胶制品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适度增加导电性,防止制品上积聚静电的物质。 结构通式为R-Y-X,其中R为亲油基,X为亲水基,Y为连接基。 C12以上的烷基是典型的亲油基; -OH、-COOH、-SO3H磺酸基和-O-是典型的亲水基。 抗静电机理:亲油基能与橡胶相容,并能粘附材料表面的水滑脂(含有质子,由制品表面吸附的含杂质的水层形成,粘度较大)。亲水基

31、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并向水滑脂提供质子。制品表面产生的静电就通过水滑脂提供的漏电通路泄漏掉,从而达到抗静电的效果。,抗静电剂,抗静电剂SN: 十八烷硬脂酰胺乙基-二甲基-羟乙基硝酸铵,是一种阳离子型抗静电剂,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用于纺织胶辊可减少绕纱现象,易使制品变色。用量一般为23份。 抗静电剂SP: 十八烷硬脂酰胺丙基-二甲基-羟乙基磷酸二氢铵,是一种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可采用添加、涂布的方式使用,能赋予塑料、树脂、纤维、玻璃等抗静电性能。用量一般为1.52份。 抗静电剂PES:硬脂酸聚氧化乙烯酯,是一种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用于橡胶纺织胶辊,热稳定性良好,可直接加入胶料。,常用的抗静

32、电剂,三、分散剂,为使配合剂均匀分散于橡胶中适用的助剂。 有不对称的分子结构,有亲水和疏水基团组成。 亲水基团:-OH,-COOH,-NH2,-NO2,-SH。 疏水基团:苯环或长链烷烃。 常用品种: 非离子型:脂肪酸酯、高级脂肪酸、烷醇类、长链铵类、木质素等。 离子型:长链烷基季铵化合物、聚羟胺缩水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松香皂、硬脂酸锌。莱茵Aflux42、Aktiplast PP、W3 3是类似的产品,四、润滑剂,改善胶料的流动性、填料的分散性、制品的脱模性但对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无不良影响的助剂。 作用原理:相容性减少分子间作用力;在金属表面形成润滑层,减少橡胶与金属表面的粘附力。 常用品种: 无机:滑石粉、云母粉 有机:肥皂、石蜡、硬脂酸、聚乙二醇、聚乙烯蜡、有机硅聚合物如硅油、硅胶、硅酯类及其乳液、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