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16626 上传时间:2021-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说课二氧化碳的性质(一) 一教材分析 1二氧化碳性质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前两节研究的是碳的单质,本章教材是初中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体系的一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三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氢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和氢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CO、H2CO3、CaCO3、有机物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目前,由于CO2 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 的性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

2、本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二氧化碳是碳的氧化物中的一种,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而且二氧化碳是一种典型的非金属氧化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学习不但能使学生更深了解常见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也为学生以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自然界的碳循环对人类的重要性。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 。尝试分析具体问题,能通过初步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通过初步试验探究形成科学学习的方法 。(3)情感

3、、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3 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难点:由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4 课时设置 本节课共2课时,这里仅对第一课时内容说明。 二教法设计 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

4、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 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活动设计 【引入】 【教师活动】讲述:人和动植物的呼

5、吸和燃料燃烧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那么请思考下列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 2多些行不行? 3没有行不行? 4为什么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看教材第86页二氧化碳的循环图,简述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 展示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试验5-5 将两个一次性水杯固定在一根铝条的两端,放在铁架台的铁夹上,调整两端长度使其平衡,然后将二氧化碳迅速倒入一端的水杯中,观察是否保持平衡。 【学生活动】看书第86页最后一段,并分析上述试验现象。1实验:向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半瓶水迅速拧紧瓶盖,充分震荡,观察

6、发生什么现象。 2看教材87页第一段,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3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无色气态无味大于空气溶于水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1)演示实验5-6 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思考问题。总结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二氧化碳是否有毒? (2)在进入深井或山洞时,应先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活动】看教材第87页,思考上述问题。 【教师活动】讲解: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很重要。人体中也需要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进呼吸器官的正常的工作,如缺少二

7、氧化碳,呼吸作用会减少,多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排出,也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但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 【学生活动】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活动】实验 实验1取一试管,向其中加入约2mL稀盐酸,再加入10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2另取一试管,向其中加入约2mL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再加入10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实验3将实验2的溶液分成两份,加热其中一份,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活动】讲解实验中的两个反应。 【学生活动】总结: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8、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H2O +CO2 =H2CO3 H2CO3 =H2O +CO2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否正确。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学生活动】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教师活动】写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这个反应的重要应用。 【学生活动】趣味实验 (1)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倒入约5mL的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将瓶盖拧紧,用力震荡,观察现象。 (2)打开瓶盖,再加入约5mL的盐酸,轻轻震荡,观察现象。 (现象:加入氢氧化钠后瓶子变瘪,加入盐酸后有无色气体生成,瓶子又鼓起来。)【教师活动】

9、教师讲解并对比与石灰水的反应得出结论。 CO2 +2NaOH =Na2CO3 +H2O Na2CO3 +2HCl = 2NaCl +CO2+H2O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教材88页的讨论题,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2)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书。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8889页中“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干冰的妙用”,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教师本人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学习,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学习化学的快乐,认识化学神奇和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4.二氧化碳的影响:温室效

10、应思考:CO2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CO2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个热点话题。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认识能源、环境与化学的关系;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五【课堂小结】及时地进行课后小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所以学完本节内容之后,我让学生谈收获、谈体会、谈感受。六【反馈练习】为使学生的知识顺利迁移,设置如下练习: 意大利有个山洞,人们把它叫做“死狗洞”,狗进入这个山洞就会死去,人进去了却安然无恙,人们都说洞里有个妖怪叫“屠狗妖”,有一天科学家波曼耳来到这山洞,他想解开“死狗”之谜。波曼尔拿着火把走近山洞

11、,只见洞顶有许多倒挂的钟乳石,地上长有许多石笋,波曼尔把火把接近地面,这时火焰渐渐变小,最后熄灭,波曼尔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屠狗妖不就是二氧化碳吗?他不仅会杀狗,它还会杀人呢!”(1)这一故事中表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上面说到“二氧化碳还会杀人”,是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呢?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呢?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在进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时,应先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安全。 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走出课堂,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加深对二氧化碳的认识。 七板书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一、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无色气态无味大于空气溶于水二、 化学性质1、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2、 不能供给呼吸3、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H2O = 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4、CO2能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 + H2O八.【布置作业】教材第92页2、4、5题,使巩固所学知识。试用不同的种方法鉴别O2和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