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新课标的体会.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16710 上传时间:2021-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用新课标的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使用新课标的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使用新课标的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使用新课标的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新课标的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使用新课标的体会新课改培训后,我思索了很久,感受颇多。长期以来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表演独角戏,在课堂上,教师举例题、讲例题,学生根据例题解答,这种方式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新课标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数学教学的关注重点不再是以往的课本知识,而是学生在学习时的一种体验。对于学习过程的注重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兴趣出发,学习变得主动并且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新理念启发我们,应该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有必要的互动。通过本校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学习新课标后,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经

2、逐步落实新课标的教学方法,转变了教学模式。达到了全员参与,采取了集中听课,从课堂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共同交流探讨,商讨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反复交流自己对新课标的见解,目前为止,每个人对新课程标准都达到了深刻的领悟。并对新旧课标进行了对比,摆正了老师与学生在课堂的位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往,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重点总是放在知识结果的传授上,教师很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仅仅是一个答案成为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占据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整个空间。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交流意识、自我反省、对外界观察的能力,让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良好互动。要让学生为观众、讲台为舞台、教师为演员的独角戏,转化为一个富有情感交流的师生双边关系。教师可采取一些激励性、赏识性、反思性的语言,去启发、赞赏、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另外,在课堂上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能适时地走到学生中间去。不会一味地站在讲桌后成为一位严肃认真的法官、只懂得判决,而是象律师一样去挖掘学生的心灵、潜力,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体验到自己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二、生生之间的交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思维

4、背景、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品质等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承认并正视和尊重这种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解题策略,允许学生之间有“学生语言”,允许学生之间互助互学,有开放性的交流。反思我们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一直存在着教师用抽象、枯燥的数学语言在给一群充满想象力的却只能正襟危坐的小学生讲着乏味的加减乘除。一节课过去了,学生中数感较好的可能早已转化成为自己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解题策略,而一些根本对数学术语无兴趣的,恐怕却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能又在桌子的抽屉里、漂亮的文具盒、散发着香味的橡皮上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我们在新课标指引下能够积极促进学

5、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同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意识,允许课堂上有学生语言交流的时间。三、学生之间互评学生的认识水平、个性差异很大,我们要使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就必须关心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肯定他们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并采取多种评价方式。这就说明课堂评价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权利,学生可以互评,小组可以互评,学生也可以自评。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评价,其中就包括生生之间的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是多层面的交叉与综合,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让小组成员交流互评后,每个小组再推出一个代表发言,让各小组互评,最后再让学生自评。学生很喜欢这种民主的评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自我感觉十分良好。课堂教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这是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