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21141 上传时间:2021-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01-23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一一. 调查目的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临了,大街小巷上人头攒动,大都是去祭祀祖先和前辈的人们。他们手里拎着花和 冥 间用的钱。看到这番情境,我便想了解有关清明节的传说、习俗等!二. 调查方法1. 问家长或长辈 2. 上网查资料3. 看报纸、书刊等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1、 清明节的传说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逃亡中,忠臣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

2、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封臣,但是介子推不慕名利,不愿下山。最后晋文公放火烧山,介子推与其老母被烧死在山中。为了纪念介子推,将此日定为清明节。2、 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扫墓、插柳、踏青、游春、3、 清明节的诗清明祭诗十四首其一春雨清明湿杏花,小山明灭柳烟斜。东风解语拾我意,送送萦肠入君家。其二一沾春雨一断肠,飘零无计觅君乡。方羡飞花随风去,天涯尽处惹兰芳。其三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却把长条攀折遍,才道相思始成灰。四、结论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当弘扬民族文化。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的主要活动是扫墓。不仅要缅怀革命先烈,还要祭祀祖

3、先,还有踏青、游春等活动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二【调查背景】洋节 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 中国节 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 我们的节日 清明节 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调查目的】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提倡 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_,过文明简约而有

4、意义的清明节。【调查内容】一、清明节由来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

5、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二、清明节农事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朦朦胧胧,清明播种。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清明不上粪,越长越带劲。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三、清明节对联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2、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3、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4、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四、24节气,清明节排五24节气名称:即立春、

6、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数,逢单的为节气,简称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起来就叫节气。人们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把二十四节气中顺序每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了下列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成了古人甚至现代人农事及日常活动的重要依据。五、诗词欣赏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长相思 清明清明节,

7、失明节,献君泪和血,天地黯然泪不绝!思难却,恨难却,三月新坟谁敢掘,捍君一腔血!清明节的民谣。三月里来三月三,家家户户上南山。上坟祭祖去扫墓,要在坟头把土添。哎哟,哎哟,坟头把土添。为啥坟头把土添,先人祖宗创业艰。后辈儿孙好好干,前辈心里才安然。哎哟,哎哟,心里才安然。六、清明节习俗介绍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 神灯_。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

8、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9、。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七、当代清明节动向第一,提倡 绿色祭奠_。每次上坟扫墓时,在墓旁种一棵松柏,以表祭奠之心。要统一规划埋葬地点,不允许私建小坟头。将祭奠的清明棍、清明吊等用具改

10、为小雏菊、长寿菊等花卉。第二,提倡 科技祭奠_。可在WTT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供人们祭奠亡人,这样既可以节省土地,又能反映出新时代的气息。第三,提倡 真情祭奠_。将焚烧纸、送灯等行为改为祭奠诗文的形式。或在先人的墓前,放一段亲人生前喜爱的音乐,献上一束束或洁白或金黄的菊花等。传递先人的是追忆和思念,留给我们晚辈的是文明与简约。【调查总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要通过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 WTT祭祀 等方式倡导 绿色祭奠 、 科技祭奠 、 真情祭奠 的理念;通过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真正领略的清明节的文化符号。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