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拖动控制系统.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21878 上传时间:2021-01-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拖动控制系统.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第六章 多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双闭环系统中转速、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转速微分负反馈 三环调速系统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61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多环系统:指一环套一环的嵌套结构组成的具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闭环的控制系统,又称串级调速。相当于过程 控制中的串级控制系统。本章以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为主。 一、问题的提出: 采用PI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即保证动态稳定性,又能 做到无静差很好解决动、静态矛盾,系统只有靠电流截止环 节限制起动电流,不能充分利用电机过载的条件下

2、获得最快 的动态响应,进一步解决方法对电流进行反馈控制。 理想起动过程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当电流从最大值降下来以后,电机转矩也随之减少,因而加速过程拖长目的,缩短起制动时间。 方法: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加速度起动,到稳态转速后,电流下降,使转矩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起动时,保持电流为最大值(电流负反馈)近似恒流,稳态转速后为转速负反馈。,二、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 两个调节器的输出都是带限幅的,ASR输出的限幅值Uim* 决定ACR输入的最大值,ACR的输出限幅电压Uctm限制晶 闸管整流电压的最大值。,三、静、动态品质

3、静特性上看:饱和输出为恒值(不随输入变);不饱和输出末达到限幅值。 饱和时:除非有反向的输入信号使调节器退出饱和,饱和调节器隔断了输入和输出间的联系,使调节器开环。调节器不饱和,PI作用使输入偏差在稳态时为零。 稳态结构图如下:,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电流 负反馈相当于一种扰动作用,只要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 数足够大,则电流负反馈扰动作用受到抑制。只有转速 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 转速调节器不饱和 两调节器均不饱和,稳态时输入偏差电压都是零。 静特性的n。A段 由于ASR不饱和 , Ui*Uim*IdIdm,T,(二)转速调节器饱和 转速调节器饱和时,nUn*时,输入U

4、n0,才开始使ASR输出电压降低下来,在整个升速过程中,ASR开环,只有恒流环起作用,在最大的电流下起动,直到超调后,转速环才能起作用,使转速稳定。,四、各变量的稳态工作点和稳态参数计算 当稳态工作中,两个调节器均不饱和 比例调节器输出与输入成正比,而PI调节器的输出量 的稳态值与输入无关,这里PI调节器的输出值由后面环 节需要决定的,后面的PI调节器需要多大值,它就能提 供多少,直到饱和为止。 参数 转速反馈系数 电流反馈系数,62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一、动态数学模型,二、动态过程分析 区:0t1区,电流上升。突加给定电压Un*,Uct Ud Id,当IdIdl后,电机开始转动。因开始

5、时Un很 大,其输出很快达到限幅值Uim*,Id到Id=Idm时, Ui=Uim*,ASR由不饱和变成饱和。而电流调节器不饱和,保 证电流恒定。 区:t1_t2 恒流升速。此时ASR一直饱和,转速环开环 状态,电流调节器作用使Id保持恒定,转速呈线性增长,n E UdoUct Uct线性 增长。要求Un必须维持 一定的恒值, I d 应略小于Idm。,区:t2 以后, 转速调节阶段。 n=n*时,Un=0, 此时输出仍为Uim*,在最大电流上加速,使转速超调, UnIdl时转速仍然是上升的,到Id=Idl时则转速不在上 升极最高值,T3以后IdIdl,转速下降,ASR和ACR均不 饱和,ASR

6、外环处于主导作用;ACR内环作用是使Id尽快 地跟随ASR的输出量Ui*,是一个电流随动子系统 小结:起动过程三个特点 (一)饱和非线性控制 不同情况下为不同结构的线性系统 分段线性化的 处理方法:ASR饱和,转速环开环,恒值电流调节的单 闭环系统;ASR不饱和,转速环闭环,整个系统为无静 差调速系统,电流内环表现为电流随动系统。 (二)准时间最优控制 恒流升速阶段,电流恒定为最大,使起动过程尽可能最 快时间最优控制,(三)转速超调 转速退出饱和,要求必须转速超调,ASR退出饱和 三、动态性能和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动态跟随性能 起动和升速过程,很好的跟随性能;减速过程,由 于电路的不可逆性,跟随

7、性变差 动态抗扰性能 单闭环调速系统中,就静特性而言,对两种扰动的 抗扰效果是一样的。但对双闭环系统而言就有很大不同 了,抗负载扰动:在电流环之后只能靠ASR来抗扰(ASR 有好的抗扰性能,ACR有好的跟随性能);抗电网电压扰 动:被包围在电流环内,有电流环及时调节。所以双闭 环调速系统中,电网电压波动引起的速降比单闭环系统 中小得多。,(三)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转速调节器: (1)使转速n跟随给定电压 变化,稳态无静差 (2)对负载的变化有抗扰作用 (3)其输出限幅值决定允许的最大电流 电流调节器: (1)起动时保证获得允许的最大电流 (2)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 (3)在转速调节过程中

8、,使电流跟随给定电压变化 (4)电机过载或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最大值,起快速安全保护作用,故障消失时,系统自动恢复正常。,四、调节器的设计问题 先设计内环,后设计外环。电动机整流装置等按负 载工艺要求选择和设计;转速和电流反馈系数按稳态参 数计算;转速和电流调节器的结构与参数在满足稳态精 度的要求下,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 小结;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转速调节器的作用是对转速 的抗扰调节并使之在稳态时无静差,其输出限幅值决定 允许的最大电流。电流调节器的作用是电流跟随、过流 自动保护和及时抑制电压扰动,63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思想: 掌握把多种多样的控制系统简化和近似成少数典型的低阶 系统结构,首先

9、对典型系统作研究,把它们的开环对数频率特 性当作预期特性,弄清楚它们的参数和性能指标的关系,写成 简单的公式和制成简明的图表,在设计系统时只要把它校正或 简化成典型系统的形式,利用现成的公式和图表进行参数计算。 设计遵循原则: (1)理论概念清晰,易懂; (2)计算公式简明,好记; (3)计算参数而且指出参数调整趋势; (4)除线性系统外,也要考虑饱和非线性系统,给出简单的 计算公式; (5)对一般调速系统、随动系统及类似反馈控制系统都能适 用,一、工程设计基本思路 突出主要矛盾,简化问题。选择调节器结构,保证稳定及满足稳态精度;选择调节器参数,满足动态指标。 二、典型系统 系统开环传函 =0

10、、1、2等分别称为0型、型、型系统。 0型系统在稳态时有差,而型及以上的系统很难稳定,所 以多用型、型系统。,典型型系统,K大,c大,系统响应快;但变小稳定性变差。K取不同值可平移。,典型型系统,比T大得越多,系统越稳定。,引入一个中频宽,据振荡指标法会得出,三、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稳态指标:D、S、ess 动态指标:跟随性能指标和抗扰性能指标 跟随性能指标: 给定信号R(t)作用下C(t)的变化情况,通常以输出量 的初始值为零,给定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过渡过程作为典 型的跟随过程。又称此动态响应为阶跃响应。 C(t)与 C的偏差越小越好,达到稳态值的时间越快越好。 1上升时间tr:快速性,输

11、出量从零起第一次上升到稳 态值所经过的时间称为上升时间。 2超调量%:阶跃响应中,输出量超出稳态值的最大 偏差量与稳态值之比,反映系统相对稳定性的,超调量 小,则相对稳定性好,动态响应平稳。,3调节时间ts:从给定阶跃变化起到输出量完全稳定下 来为止的时间。通常取在稳态值的5%(或 2%)的范 围作为允许误差带。 抗扰性能指标:以系统稳定运行中突加一个使输出量降 低的扰动N以后的过渡过程作为典型的抗扰过程 1动态降落Cmax%:系统稳定运行,突加一个约定 的标准负扰动量,在过渡过程中所引起的输出量最大降 落值Cmax。调速系统的动态降落就是动态速nmax% 2稳态降落,。,3恢复时间tv:从阶

12、跃扰动作用开始,到输出量基本 恢复稳态,距新稳态值之差进入某基准量Cb的5%(或 2%)范围所需的时间。 四、典型型系统参数和性能指标的关系 (一)典型型系统跟随性能指标与参数关系 1、稳态跟随性能指标 阶跃输入下稳态误差为零;斜坡输入下有恒值误差;加 速度输入下稳态误差为无穷。所以型系统不能用于加 速度输入的随动系统 2、动态跟随性能指标,在典型型系统中,取,0.9,动态响应快时阻尼比小KT值大;如果要求超调小时阻尼比要大。通常取最佳阻尼比为0.707,KT=0.5,(二)典型型系统抗扰性能指标与参数关系,R=0,R=0,五、典型型系统参数及性能指标 (一)典型型系统跟随性能指标与参数关系

13、1、稳态跟随性能指标 在阶跃和斜坡输入下,型系统的稳态误差是零,加 速度输入下误差为恒值为a。/K 2动态跟随性能指标,C(s)=Wcl(s)R(s)可得出参数表如书所示。h=5调节时间最短。 h大超调量小但恢复时间长,(二)典型型系统抗扰性能指标与参数的关系,可以求出C(s)表达式然后 查表就可以了。h 越小抗扰性能 越好,但超调量大。快速性和 稳定性矛盾。通常取h=5,六、调节器结构的选择和传递函数的近似处理非典 型系统的典型化 大部分控制对象配以适当的调节器,就可以校成典型系 统,实际中有时需要将实际系统作近似处理,在用前述 方法设计。 (一)选择调节器的结构配成典型系统的形式 型系统:

14、超调小,但抗扰性能稍差。 型系统:超调量大,但抗扰性能好。 确定采用哪一种典型系统之后,选择调节器的方法利用 传函的近似处理,将控制对象与调节器的传函配成典型 系统的形式。,控制对象为双惯性型的 T1T2设计成典型型系统; 选用PI调节器 控制对象为积分-双惯性型的 T1T2设计成典型型系统; 选用PID调节器,KpiK2/1=K,(二)小惯性环节的近似处理 把多阶小惯性环节降为一阶小惯性环节,指小时间常数 的惯性环节(如Ts)等,指高频段 当三个小惯性环节时 同理 (三)高阶系统的近似处理 当高次项系数小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略去不计,a、b、c均为常数, 且系统稳定。bca,(四)大惯性环节的

15、近似处理 低频段 所以有些近似只适用于动态性能的分析和设计,若考 虑稳态精度时仍采用原来的传递函数 七、调节器的最佳整定设计法 最佳:调节器的最佳参数整定。二阶最佳(模最佳); 三阶最佳(对称最佳)。 (一)模最佳整定(二阶最佳)实验上只能是闭环系统幅频特性的模趋近于1。 在一定频带范围内模趋近于1的条件就是 (二)对称最佳整定(三阶最佳),6-4 双闭环调速系统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设计,从内环开始,一环一环遂步向外扩展 转速、电流滤波环节:抑制反馈信号中的交流成份但同时给反馈信号带来延滞。所以要在前向通路中加给定滤波环节,平衡电流检测信号中的延滞环节。,电流调节器设计 (一)结构图简化 1

16、、忽略反电动势的条件:理想空载时Idl=0时 条件: 2、(通常情况下Tm远大于Tl,电流调节过程比转速过程(E)过程快得多。所以反电动势对电流环来说只是一个变化缓慢的扰动作用) 条件: (Toi、Ts远远地小于Tl),(二)电流调节器的选择 型系统超调小、型系统对电网电压扰动及时调节性 能好也就是抗扰性能好。一般情况下,TL/Ti10,按 典型型系统设计, 其中: 条件:,(三)电流调节器参数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超调量小于等于5%时可取阻尼比为0.707, Ki Ti=0.5,因此 于是可求出Ki (四)电流调节器的实现,小结:ACR的设计步骤与计算公式,1.确定时间常数 (12)Toi=3

17、.33; Toi=2ms; Ti=Ts+Toi 2.选ACR的结构 5%,TL/Ti10,按典型型系统设计, 3.ACR的参数 4.校验条件 条件: 调节器的电阻和电容 R0=40K,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一)电流环等效闭环传函,阻尼比为0.707,KT=0.5,(二)转速调节器结构的选择,转速环校正成典型型系统,可实现转速无静差,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抗扰性能。采用PI调节器,(三)转速调节器参数的选择,无特殊要求时h=5。,(四)转速调节器的实现,三、转速调节器退饱和时转速超调量的计算 分ASR饱和时和退饱和时进行讨论。在退饱和时与典型 型系统跟随性能指标中的超调量不等,但同典型型系统 抗扰性能过

18、程完全一样,Id由Idm降到Idl一个动态长高与 恢复过程是突卸负载的过程。 电机过载系数=Idmax/Idnom;负载系数z=Idl/Idnom ASR的设计步骤与计算公式 1、确定时间常数 电流环时间常数2Ti;转速环滤波时间常数Ton=0.01s; Tn=2 Ti +Ton,2、选择调节器的结构 转速环校正成典型型系统,可实现转速无静差,同时又 具有较好的抗扰性能。 采用PI调节器, 3、选择ASR参数 无特殊要求时h=5; 4、校验近似条件 KN=1cn =cn/n,5、计算调节器的电阻和电容 6、校核转速超调量,R0=40K,能满足设计要求。,注意事项: 1、电流环可以忽略反电动势,

19、而转速环不能忽略反电动势。 比较电流环和转速环的开环频率特性,cicn 外环一定 比内环慢。,65 转速微分负反馈,作用:可以抑制超调直至消灭超调,同时大大降低动态速 降。 一、 工作原理 1、电路 2、动态结构图,转速微分滤波时间常数,转速微分时间常数,3、对起动过程的影响 带微分负反馈的双闭环调速系统,因有可能在进入线性 闭环系统之后没有超调就趋于稳定,提前退饱和。 微分电容Cdn作用:对转速信号进行微分。 滤波电阻Rdn的作用:滤去微分后带来的高频噪声。 二、退饱和时间和退饱和转速 引入微分负反馈后,退饱和时间提前,抵制超调。 其初始条件是退饱和点的转速和电流 当ttt时,ASR饱和 I

20、d=Idm,当t= tt时,ASR开始退饱和,输入信号之和恒为零,于是得 因此退饱和时间为 退饱和转速为 结论:与末加微分反馈相比,退饱和时间的提前量是 而退饱转速的提前量是 转速微分负反馈参数的工程设计方法同前 小结:(1)引入微分负反馈,提早退饱和,可有效抑制以 至消除超调,同时也增强调速系统的抗扰性能。 (2)在负载扰动下动态降落也大大降低。 (3)必须带滤波电阻,否则将引入新的干扰。,67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电枢控制与励磁配合控制 他励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1.调压调速:是从基速往下调,在不同的 转速下容许的输出转矩恒定,恒转矩调速。 2.弱磁升速:是从基速往上调,不同转速下 容许的

21、输出功率相同.转速越高时容许 转矩越小,恒功率调速方法。 对于恒转矩性质的负载,拖动系统采用恒转矩调速方案 对于恒功率性质的负载,拖动系统采用恒功率调速方案 如机床的主传动,当负载要求调速范围超过这个数值(弱 磁调速的允许调速范围有限)就采用调压和弱磁联合调 速,基速以下调节电枢电压,而在基速以上弱磁升速,起 动时采用额定磁通以下的升压起动,以达到大的起动转 矩,当电压到额定值后,减弱磁通升速。,独立控制的励磁调速系统的 单独设置一个励磁电流调节器 原理:必须保证在满磁下调压,而当电枢电压提高到额 定值时和才允许弱磁升速。 在调节调压电位器时,调磁电位器应放在满磁位置,并 保持不变,只有当电枢

22、电压和转速达到额定值时,才允 许减小调磁电位器给定电压,这时随着转速升高,测速 反馈电压也升高必须同时相应地提高调压电位器的输出 电压,才能保证电枢电压不变,否则转速升不上去,上 述要求也可以由逻辑电路自动实现,但终究麻烦。 非独立控制系统励磁调速系统 调压和弱磁升速用同一个电位器或其它给定装置操作 1问题的提出,无论升压还是弱磁,调压电位器的给定电压都是需要不断 地提高的,调磁电位器在升高时有一个不变的,只在弱磁 升速时才需调节,所以升压时有一定不变的满磁给定电压 即可,而在弱磁能找到一个信号使电压降低。 2、电路图:如书所示。 3、工作情况: (1)基速以下,保持励磁为额定值不变,改变电枢

23、电压 改变调速电位器给定电压即改变电动机转速,n95%nmax 时,E95%Enom,经过AE得到电动势信号UeUe*,AER一直处 于饱和,电动势开环,ASR输出限幅值电压,通过AFR调节 ,保证额定的励磁电流不变,满磁给定,在基速下完全靠转 速、电流双闭环调节电枢电压控制电流。,(2)基速以上弱磁升速,保持电枢电动势恒定 nUe*,AER退饱和,输出降 低,AFR弱磁升速,UnUn*,nnnom,则Ue企图上升,经 过AER、AFR使励磁电流减少,转速上升; 只有当Un=Un*,稳定运行,稳态时Ue=Ue*,反电动势维 持恒定。基速以上ASR起调节作用,ACR的输出限幅值限 制了最大电枢电

24、压,由于E恒定,电流受ACR调节,转速 升高,但电枢电压却不再升高,AER和AFR则在维持反电 动势不变的条件下控制励磁电流。 AE运算器:如图中所示。,1、某一V-M系统,已经电动机参数如 下:2.8Kw,220V,15.6A,1500r/min 、Ra=1.5、Rrec=1、Ks=37。 试求:(1)系统开环工作时,D=30时的S值; (2)D=30、S=10%时系统的稳态速降; (3)如转速负反馈有静差调速系统,要求D=30,S=10%在 U*=10V时使电动机在额定点工作,试计算放大器放大系数Kp和 转速反馈系数 2、一V-M系统,已经电动机参数如下:2.5Kw,220V,15A、 1500r/min 、Ra=2;整流装置内阻Rrec=1、触发整流环 节Ks=30。要求调速范围D=20、S=10% (1)计算开环系统的稳态速降和调速要求所允许的的稳 态速降; (2)绘制转速负反馈的稳态结构图; (3)调整系统,使U*n=20V,转速n=1000r/min,此时 转速反馈系数应为多少?(U*n=U) (4)计算所需放大器放大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