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也美丽.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28884 上传时间:2021-01-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也美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学课堂也美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学课堂也美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学课堂也美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学课堂也美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也美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也美丽.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堂亦美丽 嘉鱼县渡普镇金桥小学 朱进修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在数学教学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 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的因子,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显性,有些人比较隐性而已。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我在一年级数学课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2、: 一、教学资源要有趣味化。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我先在白板上出示了

3、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出示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边出示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我们一起编故事,一起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园。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

4、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让学生“进入”课本中的练习题。 我在让学生练习时,喜欢让学生把书本中出现的人物当作自己。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好象这道题目更贴近自己,感觉更亲切。 2、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

5、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

6、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激励措施要量适当,并且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的: 1、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不吝表扬。

7、比如一个学生的字进步了,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2、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以表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3、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梯子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最高处,摘得小红旗。 我们可以感受到沉闷、机械化的数学课堂就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而如果课

8、堂上能够能适当添加上“趣味”这调味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快乐教学”是当代教育界正在深入探讨的课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快乐教学”必将代替传统的那种枯燥、单板的教学模式,苦学乐学 会学,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第几说课稿嘉鱼县渡普镇金桥小学 朱进修一、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1.教材简析:教材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

9、几”这个知识。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二、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乐趣和自信心。三、教材处理1.主题图的使用:由于学生很少有独自购票的经历,书中主题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不相符,大胆将主题图舍去,换成同学排排队、小动物排排队、圆片排排队三次活动,层层递进,突破教学重难点。2.教学重点、难点能区别几和第几,感知第几的相对性

10、,并在实际中运用。四、教学流程及效果预测课前小游戏针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对左右位置表述不清的问题,课前我增加了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伸出左手和旁边的同学打个招呼,记住你们是朋友;再伸出右手和同桌握握手,希望这节课你们能团结互助。(课件)其目的在于强化左右的概念、创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的同时为后面的新课做铺垫。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 品德教育如何导入是网友们向我提出修改的一个重点之处,老师们觉得原来的导入太过生硬,不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此我设计了几种导入方式,经过实践,确定这种导入最受学生的欢迎。(课件5张)首先请学生看各种排队图片,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排队是文明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

11、要排队,总结得出:如果不排队,大家挤来挤去会很乱,容易出危险。使学生明白: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这样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最后揭示学习主题:排队中的数学知识“几和第几”,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此环节的设计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创设情境,感知新知此环节中我一共设计了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学生排排队,初步感知序数的含义。我请5位学生到前面来排成一直队,然后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同学在队伍中是第几个,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问题:XX排在第2个,这里的第2个指的是几个人?你知道前两个人是谁吗?同样是2,为什么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呢?X

12、X的后面又有几个人?回座位一个同学,他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初步感知了“几和第几”的区别。小精灵儿第二次活动:小动物排排队,进一步理解序数含义。第二次活动:小动物排排队,进一步理解序数含义。在这次活动中我为学生带来五位动物朋友,原本是我安排好小动物的位置,听从了浪子老师的建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排排队,这样没有限制学生思维,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接下来请学生介绍一下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学生的介绍中有的从左数起,有的从右数起,根据学生回答的不同,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使学生明白数的起点不同小动物所在的位置也不同。在此环节中郭永军老师提

13、出了很好的建议,由教师示范怎样把几个和第几个圈出来,这样形象直观,学生一下子就学会了,避免了以往练习第二题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提问考一考同桌,看看从不同的方向能否准确介绍小动物的位置,从而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第三次活动:动手操作,深化感知。本环节我请学生拿出学具: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并把摆的结果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接下来我向学生提出要求:把学具摆成一直排,圆片在第2的位置上,有哪些摆法?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后进一步感受到“第几”的相对性。(三)巩固深化 拓展延伸此环节中我为学生设计了三个梯度性练习。第一题:水果排

14、排队,目的是检测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水果的位置也不同。第二题:圈小猫,让学生亲自数一数,画一画,目的是检测学生能否准确区分几和第几。前几次试讲时发现学生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把三只小猫圈在一起,而是每个圈一个圈,反思原因是学生不懂怎样去圈画,采用了郭老师的建议在小动物排排队环节就示范教给学生圈画方法,到了本题,问题就不再出现了。第三题:想一想,猜一猜。这样的习题具有一定难度,原设计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演一演的步骤来处理,老师们向我提出质疑:这样的练习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是否太难了?实际教学时学生确实也遇到了困难,最后采用了这样的办法:(1)想想小明

15、前面有几个同学?小明后面有几个同学? (2)一共有多少人?指哪些同学?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还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维性训练的目的。最后,我设计了小游戏:快乐乐出教室的环节。加入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的节奏拍着手听清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正确进行判断,走出教室。这样的设计不仅检查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也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可谓一举多得。第几教案 嘉鱼县渡普镇金桥小学 朱进修一、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6、,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能区别几和第几,感知第几的相对性,并在实际中运用。三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 品德教育如何导入是网友们向我提出修改的一个重点之处,老师们觉得原来的导入太过生硬,不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此我设计了几种导入方式,经过实践,确定这种导入最受学生的欢迎。(课件5张)首先请学生看各种排队图片,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排队是文明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排队,总结得出:如果不排队,大家挤来挤去会很乱,容易出危险。使学生明白: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这样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最后揭示学习主题:排队中的数学知识“几和第几”,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

17、。(二)创设情境,感知新知此环节中一共设计了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学生排排队,初步感知序数的含义。请5位学生到前面来排成一直队,然后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同学在队伍中是第几个,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问题:XX排在第2个,这里的第2个指的是几个人?你知道前两个人是谁吗?同样是2,为什么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呢?XX的后面又有几个人?回座位一个同学,他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初步感知了“几和第几”的区别。小精灵儿第二次活动:小动物排排队,进一步理解序数含义。第二次活动:小动物排排队,进一步理解序数含义。第三次活动:动手操作,深化感知。学生拿出学具: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

18、摆,并把摆的结果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向学生提出要求:把学具摆成一直排,圆片在第2的位置上,有哪些摆法?(三)巩固深化 拓展延伸第一题:水果排排队,目的是检测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水果的位置也不同。第二题:圈小猫,让学生亲自数一数,画一画,目的是检测学生能否准确区分几和第几。第三题:想一想,猜一猜。(1)想想小明前面有几个同学?小明后面有几个同学? (2)一共有多少人?指哪些同学?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还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维性训练的目的。四、小游戏:播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的节奏拍着手听清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正确进行判断,走出教室。笔算乘法评课稿嘉鱼县渡普镇金

19、桥小学 朱进修 计算教学总是枯燥乏味的,但今天听了杨老师的笔算乘法,不禁为他教学中的精彩所折服。 杨老师以丰富的复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计算能力的平台。这个“展示”,激活了学生已有的乘法口算,估算,笔算的知识和经验,为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这里,特意让学生亲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交流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索三位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对乘法笔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新课的教学中:(1)老师通过坐火车这样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预料中会有估算,笔算,计算器计算三种可能。结果,课堂上出现了前两种情况。老师放手让学生说自

20、己的估算方法,老师故意先展示估算方法,目的是为笔算确定一个大致的取值范围。在这里,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地落实“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理论。(2)在三种方法中,教师特别突出笔算方法和过程:请用笔算方法的学生口述笔算过程,由老师板书竖式,清晰地点示笔算过程教师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1乘126得数的末数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特别突出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算理,深刻帮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掌握方法。对于12X126的竖式方法,教师给予充分肯定。但因为三位数乘两位数更为简便。所以教师引导“遇到两位数乘三位数,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列竖式。这样的教学,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由个别学生的笔算方

21、法的展示到全体学生了解笔算过程和算理,使全体学生初步感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扩展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之中的过程。 在练习这个环节中,老师非常善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从“任选一题”到“再选一题”,充分体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多算一题的积极性。“改错”这个练习环节,不仅带给学生计算时“要认真细心”的感受,还带给学生帮助同学的快乐心情。我觉得郝老师设计了她们班同学想来重庆玩,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够票方案,这个练习更是本课的一个亮点。这堂课上同学们交流合作后设计出来的方案不仅多样,而且各有各个的理由,这样设计,把我们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饿实际问题,使我们所学的知识活起来,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中欣赏各组的成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整塘课从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经验出发,通过多种方法和策略学习笔算乘法。教师引导学生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索,熟练和运用乘法算方法的全过程民主动构建知识。精心设计安排的多项数学活动,把计算课变得生动。同时没,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