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时分秒.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29254 上传时间:2021-01-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时分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时分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时分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时分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时分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时分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时分秒.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七 单元 时 分 秒教学设计亳州八中小学部二年级数学备课组二零一四年五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奥运开幕课时1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打一物)是什么? 2、钟有什么用处? 3、出示图,小朋友什么时候上学?你们每周一什么时候到校? 小结:我们生活里经常需要知道时间,每天按一定的时间

2、进行学习生活。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认识钟面1、出示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同桌说一说, 然后交流。 2、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1数到12 3、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涉及几个5)三、认识时分1、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2、分针走路看小格,一小格是什么?2小格呢?分针走过一大格是几分?从12走到3是多长时间?,到5呢?到9呢?到12?3、体验一分钟: 1分钟做些什么? (1) 从1开始数数,看能书到几? (2) 看人的脉搏1分钟能跳几下? (3) 1分钟能做几节眼保健操 (4) 1分钟能做几道口算题?补评:(5)

3、 1分钟能写几个字? (6) 1分钟能跳几下绳? 4、时针走路看大格,一大格是1小时,走2大格呢?从12走到4是多少时间?走到7? 5、时与分进行走路比赛: 老师示范,分针和时针在同一起跑线12上,学生也动手拨一拨,你们发现了什么? 时针走了多长时间?分针走了多少时间?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小时=60分) 6、体验一小时: (1) 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1小时。 (2) 晚饭同学们从在5时进食堂吃饭, 然后洗澡结束时针指向6时,请问用了多少时间?做了哪件事情?四、联系实际 妈妈早上8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爸爸上午工作了几小时?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

4、认识了什么? 有关时间的名句有很多: 时间是生命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你们还能说出有关的吗?板书设计: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60分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分有多长课时2教学目标:1.通过1分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钟有多长。2.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3.发展运用画图等多种策略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分小的单位:秒。教学难点:体会1有秒多长,知道分与秒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运动会上小明跑的真快,跑100米只用了16秒

5、,得第1名,小华用了17秒,得第二名。 2、你知道你自己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吗? 3、我们这里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 你们觉得秒比分大还是小? 4、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时间的最小单位:秒(板书)二、认识秒针 1、出示钟:哪根是秒针? 2、观察分针与秒针的比赛,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交流:1分=( )秒4、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三、体会1秒1、看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数数:数到60 看走了几秒。就是几分? 3、同桌合作: (1) 做一次深呼吸用( )秒 (2) 跳绳20下用( )秒 补评:(3) 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 ) 秒四、实际应用(1)夏天午睡大约1( ) (2)小芳吃饭大约要25分

6、钟( ) (3)脉搏跳10次用了8( )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一说这时同学们在干什么? 出示各钟表同桌先互相说,然后交流。 3、趣味题: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钟,5人 合唱这手歌要几分钟?让学生先猜测,然后试一试验证。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1分=60秒 75秒=1分15秒 1时30秒=90秒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淘气的作息时间课时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根据钟面的简单的经过时间。2结合作息时间和各项活动的经过时间,发展时间观念。3可以用时,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

7、系。教学重点:正确用时,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教学难点:能快速认、读、写钟面上表示的时刻。教学过程:一、口答题1、钟面上共有( )大格。共有( )小格?分针走一大格是( ),时针走一大格是( )。 2、1小时=( )分 1分=( )秒 3、分针从12走到3,要走( )分,12走到6要走( )分,从12走到9,要走( )分。时针从12走到5,要走( )小时,从12走到7要走( )小时,从12走到11,要走( )小时。 4、小明每天下午3点放学,走了10分钟到家,然后做30分钟作业,再加上( )分钟是1小时。二、基本题目训练 1、填空 2、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 3:45 6:55 9:

8、05 10:30 12:15 3、同桌相互说一个时刻,然后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 4、在( )里填上小时、分钟或秒 (1)我每天晚上大约睡8( ) 补评:(2)早操时间大约是15( ) (3)学校的下课铃声大约响了10( ) 5、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题目。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板书设计: 淘气从起床到开始吃早餐,用了多长时间? 5、10、15、20、25 一共花了25分钟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数学好玩 学习计划教学内容上学时间课时1教学目标:1 通过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的实践活动,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初步的记录时间的数学活动经验。2 了解一些初步记录数据的活动方法,初步体验数据的

9、随机性,并进一步理解与时间相关的内容。3 结合上学时间的现实情境,发展发现,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教学难点:体验数据的随机性。教学过程:一、议一议。 1、问题1是思考讨论,让学生提出实际记录一周上学所用时间的任务要求,并要求学生思考每天上学用的一样吗?。 2、问题2是针对如何记录时间进行讨论。教科书提到两个关键点:(1) 首先要记录从家到学校除出发的时间几时几分,在记录到达学校门口时几时几分,要保证两个时间节点都要记录下来。(2) 如果不能用同一块手表记录时间,就注意要把家里的表和学校的表根据广播里的时间调成一致的。补评:(3) 注意排除一些影响准确记

10、录的因素,数据记录也要及时,认真。 3、学生与同伴交流记录单,介绍自己喜欢的吉祥物。二、做一做。 在讨论的基础上,为了能让学生正确顺利的完成时间记录任务,安排完成了淘气的记录表的活动。帮助淘气填表的过程,将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和熟悉利用表格记录信息的方法。三、想一想 主要目的是组织学生展示数据,引导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信息。四、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结合整个活动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第五课时教学内容重复的奥妙 课时1教学目标: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者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

11、达。3 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教学难点:了解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教学过程:一、 表示规律(1) 根据图片,同桌说一说各自发现的规律。(2) 表示规律。有两种教学法:第一种:如果学生的能力普遍较强,可以尝试让学生独立探索自己喜欢的方法吧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第二种:如果学生在表示时普遍存在困难,可以先选去一组有规律的事物集体找,再让学生任选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3) 展示交流大家对规律的表示方法。(4) 启发学生思考,“表示”规律有什么好处。二、 想一想,说一说(1)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规律有

12、什么共同的地方。(2)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下面三个任务。(3)填入下表,表示规律。补评:注意排除一些影响准确记录的因素,数据记录也要及时,认真。 3、学生与同伴交流记录单,介绍自己喜欢的吉祥物。二、做一做。 在讨论的基础上,为了能让学生正确顺利的完成时间记录任务,安排完成了淘气的记录表的活动。帮助淘气填表的过程,将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和熟悉利用表格记录信息的方法。三、想一想 主要目的是组织学生展示数据,引导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信息。四、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结合整个活动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第 八 单元 调查与记录 教学设计亳州八中小学部二年级数学备课组二零一四年五月

13、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评选吉祥物课时1教学目标:1、 结合举手和投票评选吉祥物的活动,体会收数据的方法和统计调查的必要性。2、在调查活动中,通过观察,能看懂他人记录调查的数据,了解记录调查数据的方法。3、在调查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以及对数据调查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收数据的方法和统计调查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能看懂他人记录调查的数据,了解记录调查数据的方法。教学过程:一、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1、组织学生谈话,说说过年的时候各人家里有哪些吉祥物?然后讨论确定表现吉祥物的形式并请个别幼儿画出相应的标记。 2、请学生在统计记录单上用标记记录自己喜欢的几种吉祥物。 3、学生与同伴交流

14、记录单,介绍自己喜欢的吉祥物。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统计。 老师出示统计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是一张统计记录单,请在上面记录你们这组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的人数。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这组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应该怎样记录呢? 补评:请学生与同伴商量,将小组里每个人喜欢的吉祥物统计在一张记录单上。 老师引导学生在统计记录单上统计、记录小组中喜欢每种吉祥物的人数。指导幼儿统计出本小组中最受欢迎的吉祥物,并做记号。 三、老师和幼儿共同完成全班的调查统计结果。 1 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2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喜欢每种

15、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 3老师与学生一起在统计表格中记录每组幼儿的统计结果,统计喜欢每种吉祥物的总人数,发现班级中最受欢迎的吉祥物。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最喜欢的水果 课时1教学目标: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并分析数据的全过程。教学难点: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提出实验的要求,

16、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实验7天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课题。二、出示要求:(1)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将水倒掉,盖上一块湿布。(2)待黄豆发芽后,选择一颗豆芽测量长度并记录。(3)填入下表,并制成统计图。补评:三、布置任务。1自己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或家长请教。2我们一周后,看

17、看你的统计图。可以与同伴说一说,从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总 复 习 教学内容数与代数课时2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 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3、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运用计算相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复习要点:加减混合运算,角的知识等。

18、1、复习角的知识:回忆学过哪些角?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独立完成第八题校对2、怎样买袋子合适?弄清题意独立填写组织交流补评:3、复习加法完成第10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交流4、独立作业复习三位数加减法,完成第7题。教学内容图形与几何课时2教学目标:1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正确地数出角的个数。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正确地数出角的个数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一你学到

19、了什么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认识图形的知识,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教师可以通过这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二我的成长足迹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比整理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复习要点

20、:平面图形1、数角填表补评:锐角( )个 直角( ) 钝角( )独立完成交流数的方法2、折一折并剪一剪回答问题把一张正方形纸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剩下的部分是几边形,它有几个角,说说各是什么角?让学生实际操作,由于有不同的剪法,就有不同的答案:(1) 三条边,三个角,一个直角,两个锐角;(2) 四条边,四个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3)五条边,五个角,三个直角,两个钝角。教学内容统计与概率课时1教学目标:1、 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2、了解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3、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4、在调查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以及对数据调查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

21、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引导: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呢?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1讨论:你每天睡眠几小时?是怎样算出来的?2交流:(1)以某某同学晚上9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1小时为例。从晚上9时到12时是3时,从晚上12时到早上6时是6时。3+6+1=10(时)(2)以某某同学晚上8:30开始睡觉, 补评:早上5:30起床

22、,午休30分为例。从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从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时30分。3时30分+5时30分+30分=9时30分。3计算。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三、收集数据,整理数据。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1) 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11时以上,含11时;1011时,含10时,不含11时;910时,含9时,不含10时。以此类推。(2) 可以自主选择句路方法,即在相应时段内记.喜欢的符号。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调查,收集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记录好。小组长把结果填入本组的“睡眠时间记录单”。3全班汇总。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随着各小组的汇报,依次记录出相应时间段的人数,然后共同计算汇总出各时间段的总人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