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832444 上传时间:2021-0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年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年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年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6中考数学质量分析 韩 磊我班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40人。数学成绩最高分101分,最低分28分,人均分58.78,大于或等于96分的只有1人,占2.7,及格人数13人,占27.03。位次在全县8名。成绩很差。结合本次中考成绩和中考前期复习工作及十余次模考情况就我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及以后教学工作分析反思如下:数学客观题中学生得分率较好,得益于平时教学中注重“双基”,中考前专题强化训练;数学主观题中学生失分率很高,主要原因有:1、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平时训练中,抄作业现象特别严重,独立思考、独立做作业的人极少;2、解题不规范。虽然平时进行了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上课重点规范示范,但收效甚微,学生只

2、重结果,忽视过程。这样我发现平时工作中的不足,有的题目应不惜多花费时间,让学生理解透彻,使模糊的问题变得清楚明白,重点知识作到重点复习,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反思一学年的教学总感到有许多的不足与思考。从多次考试中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比较基本的题目的掌握具有很大的问题,对于一些常见的题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平时教学中总感到这些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再多强调,但事实上却是问题严重之处,看来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练习的反馈与矫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及时上交,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的作用,将反馈与矫正要落到实处,

3、切实抓好当天了解、当天解决、矫正到位。但是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所有新的学期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好数学学习中的反馈与矫正: 1、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的结合为一体,不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当堂问题尽量当堂解决,及时反馈。 2、注意反馈矫正的准确性。在教学中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

4、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 3、注意反馈矫正的灵活性。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形式。提前设计矫正方案,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方案。在作业的检查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学生是否存在抄作业现象,是否认真订正作业。4、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今后的突破方向:(一)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中考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以平时教学中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对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把握考试要点,把握知识的考查深度。在平时教学中

5、,要注意以下几点:1、起点要低。对于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习题,要充分挖掘它们的示范功能,要讲通、讲透,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不再错误地多讲难题、新题、偏题,而忽略了基础知识。2、注重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运用知识形成数学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3、重组知识。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注重知识的不断深化,并能把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二)注重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历年的数学试题总有不少涉及

6、生活实际应用和体现时代气息的题目因此在教学中,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眼光和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1、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2、让学生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逐步提高数学素养。3、要充分挖掘例题的教学功能,最大限度地调

7、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触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揭示例题教学的思维过程,培养综合能力。4、加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在旧知的生长点打破教学内部的学科界限、章节界限,甚至是学段界限。加强综合解题能力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产、生活及其它学科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四)突出开放探究,增强创新意识,适度拓展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开放型题目、一题多解题目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做到:1、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同时,精心设置开放探究综合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合情说理能力、判断猜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要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元化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3、对例题、习题的学习,不就题论题,要以题论法,以题目为载体,探究解法,同时要研究改变题目的条件、结论,使题目变成开放式题目,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20152016学年度中考数学质量分析铁王中学韩 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