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834607 上传时间:2021-0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陆丰市河东中学 柯泽华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往往重视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笔者认为,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必须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步入作品所创设的意境;让学生深刻地体验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三者融为一体,创设感情浓厚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读出文章的

2、感情,陶冶情操,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感教育;创设情境;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陶冶情操;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往往重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重视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笔者认为,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必须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步入作品所创设的意境;让学生深刻地体验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作品情、教师情、学生情三者融为

3、一体,创设感情浓厚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感情,陶冶情操,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创设情境,披情入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披情入文,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1、巧设导语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紧紧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

4、提示性的语言、动作,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背影时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得到。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片言只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流露的,还是通过某个身形体态表现的?父母疼爱子女的细节,有的令人终生难忘。本课所

5、写的父亲的背影,就给作者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学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要弄清:这是父亲做什么时的“背影?”这“背影”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感情?文章写这“背影”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背影会告诉我们许多许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背影。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背影的学习氛围中,取得抛砖引玉的教学效果。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集声音、画面、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利用课件给学生播放了安塞腰鼓的音像片段:“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在厚实的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

6、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雄浑的鼓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命和力量是如此的伟大、激昂、粗犷、不受羁绊。然后播放充满激情的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体会文章所描写的场面和感情。这样营造一个感情激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披情入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寻找作者、老师、学生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优化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在作品中所创设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寻找与作者心灵

7、的契合点,深刻领悟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如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充分调动学生与父亲在生活中相处的感人场景:像小时候上学时,父亲为你撑伞挡雨回家时的情景这样一联系,学生就容易把握和理解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动人场面,从而理解文中所传达出的一股浓浓的舐犊之情;如教羚羊木雕时,我让学生回忆被长辈、同学误解时的情景,然后再让学生体验文中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上一股难言的委屈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

8、的心理体验。作品的基调是非常多样的:有的色彩明丽,有的意境深远,有的简洁自然,有的华美富丽,有的朴素,有的飘逸因此,语文教学语言或喜悦、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试想,同一篇文章,用不同的两位老师去教,一位老师讲课的语言简洁流利,生动形象,那么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趣味无穷,喜听爱学;而另一位老师讲课的语言枯燥无味,生硬刻板,那么学生就会感到不合胃口,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兴趣了。实践证明,老师妙语连珠,能侃善谈,使课文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规范准确,风趣幽默,抑扬顿挫,就能使学生

9、顿生倾慕之心,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就能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这门功课。 三、让学生读出感情,释放感情“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教师应根据文章的多种风格,采用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

10、共鸣。如读观沧海时,就宜用高亢、激越的语调,读出曹操统一河山的豪情壮志。读春时,却要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景象,从朗读中重现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画面,体验朱自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另外,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还要注意语气、节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老师应该恰当地给予点拔。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感受文章所传达出来的一情一意,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优化教学效果。总之,在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而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块主阵地,努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寻找作者、老师、学生的心灵契合点,读出感情,产生心灵共鸣,优化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黄汉清、黄麟生主编.中学语文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魏书生著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2000.3于 漪著.我和语文教学.人民出版社.2003.4孙春成著.给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