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40094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选择题的解法一、物理选择题的特点:知识覆盖面广、概念性强、迷惑性大、解题方法灵活。特别是多项选择题,更易上当。二、提高物理选择题得分率的关键:随着高考试题组合的改革,目前,3+1+1试卷中物理选择题占分比达百分之二十七,总分为40分。知识覆盖面已达考纲上所有的131个知识点。提高选择题得分率的关键为:1、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实验原理与技能。而要做到这些,至关重要的是在学习物理和复习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逐字逐句推敲并对每一个插图和演示实验都应认真思考,加强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2、审题严谨。对指令性语言,对题干反复审清,应明确是单项选择题,还是多项选择题(有时以配伍形式出现

2、),是选正确答案,还是选错误答案?题干部分交待的是怎样的物理模型?等等。3、认真总结解题经验,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适量的解题训练。三、解答物理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1对于涉及物理概念类的选择题,应从基本概念出发,抓住物理概念的本质,一般可采用“直接判断法”和“排除法”。所谓直接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物理概念类的选择题。应从基本概念出发,抓住物理概念的本质,对每一选项的正误判断必须有明确的依据或典型的反例。例一:两平行金属板组成电容器,带电量为某一定值,两板间距为3cm,A、B两点距M板分别为0.5cm、1.5cm,那么关于A、B两点的场强比和电势比,正确的是:( )AEA:EB=1:1,A

3、:B=1:1BEA:EB=1:3,A:B=3:1CEA:EB=1:1,A:B=5:3DEA:EB=1:1,A:B无法确定分析与解:电势是一个具有相对意义的物理量,在没有给出零电势时,其大小是无法确定的,而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与零电势选择无关。平行板内部是匀强电场。掌握了上述概念,可知只有选项D正确。思考题1:一个电子在静电场中运动,且只受电场力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在某一段时间内:A电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小B电子可能作匀变速直线运动C电子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D电子的动能可能在减小所谓排除法,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量纲;(2)极端推理;(3)特殊值代人;(4)临界分析;(5)逻辑推理等。当选择题提

4、供的几个答案是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可根据题设条件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推理逐步排除错误答案,剩下的就是应选择的正确答案。例二、如图,在升降机内的弹簧下端吊一物体A,其质量为m,体积为V,全部浸在水中,当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速下降时,该弹簧的长度将如何变化?A不变B伸长C缩短 分析与解:假设a=g,物体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物体A的视重为零,水对A的浮力也为零,显而易见,弹簧的弹力也为零,故弹簧将恢复原长,因此,当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降时,该弹簧也一定要缩短,故选C。 思考题2、如图,两点电荷的带电量均为+Q,M处有一电子沿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运动,方向是指向O点,设电子原来静

5、止,MO足够远,电子只受电场力作用,那么,电子的运动状态是:A先匀加速,后匀减速B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C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D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最后变为零 2、对于涉及运用物理定律、公式、定理和法则等规律的物理选择题,应从物理规律成立或适用条件入手,进行推理、分析和综合,一般可采用“求解对照法”,找出所有正确的答案。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对于多项或配伍选择题,一定要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从多角度、多方面设想,达到思维的完整和广阔,做到不漏解、不多解也不错解。 所谓求解对照法,应将题按计算题的思路,从物理规律成立或适用条件入手,进行推理、分析和综合,从表达式的多样性,解的多种

6、可能性,求出所有的正确答案。 例三,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M、N的间距与极板长度相等,今有重力可忽略的正离子束以相同的速度V平行于两板,沿两板中线进入。第一次在两板上加恒定电压建立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则正离子束刚好从M板边缘飞出;第二次撤去电场,在两板间建立磁感应为B垂直纸面向纸内的匀强磁场,正离子束刚好从N板边缘飞出,则E与B的大小之比可能为:ABCDV0 分析与解:只加电场时:,解得E=mv02/dq,只加磁场时,正离子从N板右端飞出,可求出半径R=,B=;,选A;粒子还有可能从N板左端边缘飞出,故正确选项为:A、C。 思考题3、一直河流,水速为V1,一小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率为V2,若这船在

7、该河中航行时,从一岸到另一岸路程S最短,河宽用d表示,则:A当V1V2时S=dB当V1V2时S=d C当V2V1时S=dD当V1V2时,S=3对于涉及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以及十三种主要仪器,包括重要演示实验的物理选择题,应从亲自实践过的实验过程出发,对实验原理、步骤、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故障分析进行正确判断或估算,总结出一套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在此基础上一般采用“排除法”,选出最优的答案。例四: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由于电路存在问题,当闭合K后,移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时,出现下列异常情况:A伏特表示数始终为零,安培表读数可变B伏特表示数保持不变,安培表读数为零C伏特表示数可变,安培表读数保

8、持不变D安培表烧毁以上四种情况对应的错误电路应为下图中:A:_ B: _ C:_ D:_分析与解:本题涉及的是理想电表(RA=O,RV=),测电源、r的实验电路的故障分析,显然丁图将出现A现象;乙图将出B现象;丙图将出现C现象;甲图将出现D现象。思考题4、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器材为:电流表(500A、300)、电压表(10V、100K)稳压电源(20V)、滑动变阻器(2K、2A)、电键和足够的导线,若用这些器材测定一个阻值约为“30K、1W”的电阻Rx的比较准确的阻值,应采用图中哪个电路:( )思考题5、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演示光电效应现象,当用某种频率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若改

9、用更高频率的光照射,此时:A将电池E的极性反转,则光电管中没有光电子产生B将电键k断开,则有电流流过电流表GC将变阻器的触点c向b端移动,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速度必将变小D只要电源的电动势足够大,将变阻器的触点c向a端移动,电流表 G的读数必将变大 4对于某些在选项中有确切数据的计算类物理选择题以及某些在题干中交待的物理过程比较复杂且带定量性质,而在选项中有定量比较大小或比值的物理选择题;这是难度较大的一类选择题。应根据题意,建立物理模型,寻找隐含条件,选择物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进行递推,建立字母符号表达的通式,然后代入具体数据,保留23位有效数字,进行定量计算或巧用比例解法求出相应的正确比值。这

10、里特别要注意三连比的计算技巧。如果掌握了巧用“通式求比例”的技巧和“作图法”的技巧,可迅速提高解这类选择题的速度。所谓作图法,是指有些选择题,用常规的物理、数学方法较难解答,若根据物理模型,把题设条件转换成简单的图形,形象地模拟出问题的情境或过程,通过分析比较或简单的运算,即可获得正确的结论,以达简捷明快的目的。常用的有示意图、矢量图、电路图、光路图、正交分解图和函数图象(st vt yx)。这里特别要分清力的分解与速度分解的区别,整体法与局部隔离法的交叉使用,尽量避开繁琐的计算,从而提高解题速度。 例五:如图,若使中间物体以速度V匀速下降,则在如图所示时刻,穿过定滑轮两侧绳子悬挂的两物体的瞬

11、时速度V1与V2是:AV1=V2=BV1=V2=VcosCV1=V2=VDV1=V2=Vcos分析与解:速度分解必须根据具体效果,巧妙地采用正交分解法,将比采用微分法简便得多。由于中间物体以速度v竖直向下,两边物体速度等于绳速,沿绳子拉紧方向;而垂直绳子方向的另一分速用于改变绳子方向,如右图所示。所以根据对称性可得V1=V2=Vcos,即选项D正确。例六:如图所示,以10米/秒的水平初速V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击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则物体完成这段飞行时间为:g取10m/s2A/3秒B2/3秒C秒D2秒 分析与解:抛体初动量为mV0,方向水平,未动量为mVt,方向垂直于斜面。根

12、据动量定理,得。冲量mgt方向竖直向下,其矢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于是有mgt=mv0,(秒),故选项C正确。 例七:一物体从某一高处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点开始物体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从A开始下降到B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B物体从B上升到A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大C物体从A降到B以及从B上升到A过程中,速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D物体在B时所受合力为零 分析与解:此题涉及到对下落物体的动能、速率以及所受合外力的判断。由于下落物体与弹簧接触后处于受变力作用,作变速运动,且当F=O时的位置(假设为C点),物体速度最大,而到达B点时所受合

13、力最大,速度则恰为零。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物体从AB和从BA是在作简谐振动。若在题给图示旁边作出对应的vt图线,就可很方便地看出仅有选项C的叙述是正确的。 例八:已知氢原子处于基态时,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r1=0.51010米,则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1、2、3,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速度之比和周期之比为:AV1:V2:V3=1:2:3;T1:T2:T3=33:23:13BV1:V2:V3=1:;T1:T2:T3=1:23:33CV1:V2:V3=6:3:2;T1:T2:T3=1:D以上答案均不对 分析与解:根据经典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由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即,从而得线速度

14、为,周期为T=,又根据玻尔理论,对应于不同量子数的轨道半径rn与基态时轨道半径r1有下述关系式:rn=n2r1,由以上几式可得v的通式为:,所以电子在第1、2、3不同轨道上运动速度之比为:V1:V2:V3=1:=6:3:2;而周期的通式为:T=,所以,电子在第1、2、3不同轨道上运动周期之比为:T1:T2:T3=13:23:33。由此可知,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思考题5、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开始时每秒有M克原子核发生了衰变,那么第二秒内又有多少克原子核发生了衰变?已知半衰期为T=0.2秒。ABCD无法确定 5对于某些在选项中提供的答案是一些代数式的选择题,只要没有一个物理量用具体数据代入,

15、那么应首选用“量纲法”,对每一个选项进行单位检查,排除明显错误的答案,缩小选择范围,从而可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例九: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于木块,在t=t1时刻,F的功率是:AF2t1/2mBF2t12/2mCF2t1/mDF2t12/m 分析与解:因功率单位与本题对应的物理量组成的公式为P=Fv=Fat=,其单位为牛2秒/千克,由此可判定选项B、D是明显错误的,只有A、C可能正确。不难看出A是Ot1这段时间内外力的平均功率,仅有C是t时刻的即时功率。故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 思考题6:如图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带电荷量为Q,

16、上极板带正电。现将一个正的试探电荷q由两极板间的A点移动到B点,A、B两点间的距离为s,连线AB与极板间的夹角为30,则电场力对试探电荷q所做的功等于:ABCD 6某些选择题所提供的备选答案是具体数值,对这类题目不一定需要繁杂的“精确”计算,有的先递推得出通项式,再利用合理的近似处理或适当简化的方法“估算”,可从速判断出正确答案。 例十、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键K闭合后,外电路的电阻RAB的阻值约是:A4000欧B510欧C110欧D11欧分析与解:根据两个阻值悬殊的电阻,并联时其总电阻值近似等于其中低阻值的电阻值;串联时其总电阻值可以认为等于其中高阻值的电阻值,在阻值相差100倍以上时,上述结

17、果已充分精确,可以据此进行估算。K合上后,外电路可简化如右图所示,由此图可知:200欧与100欧串联后与1欧并联,其阻值约为1欧,1欧再与1000欧串联后与3000欧、10欧三支路并联,其阻值约为10欧;10欧又与100欧串联,故RAB110欧,正确答案是C。思考题7、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国的“神舟”四号飞船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个小时,环绕地球108圈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圆满完成了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若地球的质量、半径和引力常量G均已知,根据以上数据可估算出“神舟”四号飞船的:A离地高度B环绕速度C发射速度D所受的向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