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学科答题中的问题与对策.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842488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学科答题中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学科答题中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学科答题中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学科答题中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学科答题中的问题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学科答题中的问题与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视答题规范 提高考试成绩浅谈高考地理学科答题中的问题与对策漳州市200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地理学科中心组随着以突出能力考查为核心的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学生规范化答题有关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我们知道,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现场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在试卷上,而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学科专业术语准确地阐述人地关系。近年来,规范化答题问题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一、学生答题中出现的共性问题1、答题方向性错误,即答非所问。如2007年文科综合卷37(2)考南昌的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原

2、因分析,有的学生却分析春夏秋冬:将40(3)的自然条件答成社会经济条件。再如某年文科综合卷,设问“简述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区位因素的变化”,题目要求回答“区位因素变化”,而学生用用主要影响区位因素来解答。 2、没有使用学科专业术语答题,口语化现象严重。例如 “分析低纬度地区尤其是海洋表面温差小的原因”,很多学生不能用“太阳高度角”、“海陆热容量”等地理基本概念和术语来作答,而用“太阳照射弱、海洋太多”口头语言回答。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河流汛期”写成“河流洪水期”;“地质构造”说成“地貌构造”;“城市化”写成“城市扩大”等等。 4、观点的表

3、述缺乏逻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形式上,书写不工整,上下左右不整齐,不分段,要点不清,答不出或答不全要点;内容上,观点与图表两张皮,不能有效的统一起来。更为可惜的是,有的学生知道图表中蕴涵的信息,却不管有用无用,写满了为止,结果胡子眉毛一把抓,令阅卷者云里雾里,眼花缭乱,不知所云。具体表现在: (1)答不出或答不全要点。例如,2007年文科综合卷 36(1)从图例和图中的符号可读出工厂附近有铁路、公路、河流沿线等,但学生常漏答;40(3)河流方面学生漏答水运;36(2)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原因中工厂的性质漏答。再如,2004年文科综合卷36题“简述

4、图中(横断山地区)河流的水文特点”,很多考生不能从“水位、水量、水温、水质、水速”来全面回答“水文特点”这一要求。(2)总担心答不全,画蛇添足,有用无用的写一大片,让教师去找答案、结果,或者由于出现了错误性的表述,使原本正确的那部分答案因为逻辑错误也不能得分了。 5、错别字多,文学素养有待提高。如在2007年文科综合卷的解答中,把干燥的“燥”写成“噪、澡、躁”等;废气的“气”写成汽,污染的“污”写成“圬”,分布的“布”写成“部”“郊区”写成“效区”等。6. 考试的心理素质育待提高。由于紧张导致审题失误的现象很多,如河流“下游”写成河流“下流”;下风“向”写成下风“线”。此外,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出

5、现答题位置不在区域范围等低级错误。7、在考试中,还有不按照要求,如书写范围、书写笔、选择题涂黑规范等丢分。如果平时随便惯了,任意改变考试题号和答题顺序,丢分就更严重。 二、学生答题不规范化的原因分析 1、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2、对题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导致读不懂题。例如,答非所问不仅仅是因为粗心造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存在缺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3、其知识结构中没有用于解答该题所需的专业术语或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导致对知识提取上出现障碍。如不使用专业术语答题。 总之,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原因,既有直接的表面的原因,又有深层次的

6、原因。直接原因是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深层次的原因是知识结构的欠缺,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显得陈旧,不适应高考能力测试的要求。 三、高考中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在地理高考的能力考核目标中,强调对“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主观性试题的回答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知识,用简洁而流畅的科学语言、条理清晰地加以表达,能力要求层次高。1、要求使用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浯,如自然地理中的“太阳高度角、大气热力作用、温室效应、酸雨、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

7、质灾害、垂直地域分异”等。人文地理“农业地域类型、新兴工业、区位、商业中心、城市化、环境问题”。选修教材中的“文化扩散、文化景观、旅游质量、市场距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 2、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例如:“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量”前者是对污染物而言,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而后者是对人口而言,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所能养活的人数,二者不能混合运用。四、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策略1、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须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要对众多的知

8、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的知识点专业术语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 2、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 3、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认真审题,明确概念是理解题意,答好试题的前提和关键。严格审题:注意题中每一个显性和隐性的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尽量做到不遗漏题中给出的任何细微

9、条件,哪怕一个数字或一个符号,因为这些都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 明确概念:解题时有些考生往往不切题意,表面上是粗心其实是概念不清,所以应把近似易混的地理概念对照比较,把握内在联系及差异。如水资源、水利资源、水力资源的区别,像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结构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确定理解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思考,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

10、素。如化工厂的布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交通、市场等因素对它的影响,在农业布局方面,则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作用。 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并运用原理进行解决。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课本。如伊拉克热点,考生应弄清伊拉克首都是巴格达,位于印度洋板块上,曾是巴比伦王国的发祥地,以及伊拉克石油的成因,石油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看清图示,提高读图、判图、绘图能力。高考地理试题可谓是题题有图,培养读图、判图、绘画技巧对地理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培养地图技能主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

11、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了解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气候区等。(3)准确科学、全面的表述答案的能力。 也就是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要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表述要准确,要抓住关键词,所有II卷地理填空题答案都源于教材上的准确语言,答题中用词不准确,用“好像”,“可能”这样的词,会影响得分。同时答题要针对问题科学表述,全面到位,还要条理清晰,最好列出1、2、3点,并要言简意赅,切忌集中一点罗嗦没完丢掉其他。4、让学生参与试卷批阅。(1)要求关注其他同学的答卷情况,与自己的答卷进行对照,看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安排答

12、卷时间的。(2)通过阅卷,了解其他同学在答题时出现的各种表述可能,辨别真伪,加深对问题的理解。(3)明确什么样的答卷符合要求,能得高分;什么样的答卷即使答满了也未必得高分,甚至不得分。进而规范今后自己的答题习惯:要准确使用关键词、专业性术语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做到省时、高效。(4)卷面问题,很多学生对书写工整与否,不以为然。通过阅卷,让学生明白阅卷人员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完成阅卷任务,卷面整治与否、字迹工整与否对阅卷人员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其得分。因此,字要工整,卷面要整治是必须的,也是基本的要求。 五、常见的问答题类型及其答题规范要求1、特征问题:一要明确是地理事物本身的特征还是

13、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二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2)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4)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

14、概括。(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7)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8)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2、成因问题:成因问题在地理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很多,作答时一定要注意题目问的是自然原因还是社会经济原因,或两方面都要答。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 3、评价问题: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总之,提高学生规范化答题的意识。知识、方法、能力与技巧对学生规范化答题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化答题的意识是不可忽视的。所谓“练兵千日,用在一时”,就是要把规范化答题能力的训练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当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