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复习试卷.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52922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杜甫诗三首复习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5杜甫诗三首复习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杜甫诗三首复习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杜甫诗三首复习试卷.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5杜甫诗三首复习试卷望 岳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荡胸生曾云, 。 ,一览众山小。这首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

2、,这是实写。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诗人抓住“曾云”“归鸟”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春 望国破

3、山河在, 。 ,恨别鸟惊心。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首联写望中所见,所描绘的景色是: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颔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

4、。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颈联的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尾联写诗人“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石 壕 吏暮投石壕村, 。

5、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听妇前致词: 。一男附书至, 。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有孙母未去, 。 ,请从吏夜归, ,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 。天明登前途,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妇低声哭泣。“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