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第二次PPT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57896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收第二次PPT演示文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吸收第二次PPT演示文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吸收第二次PPT演示文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吸收第二次PPT演示文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吸收第二次PPT演示文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收第二次PPT演示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第二次PPT演示文稿.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2.1.3 相平衡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1 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因自发进行过程总是趋向体系的平衡方向的,如图中A、B点所示。 A点: yye; xxe 溶质向气相转移 解吸过程,2,2 确定传质过程的推动力,组成为 y,x的气液相接触,传质推动力如图所示: A点: ; B点: 若气、液相浓度分别以p,c 表示,则推动力为,表示解吸推动力。,表示吸收推动力。,3,(3)判断过程进行的极限,过程进行的极限:最终达平衡, 平衡浓度为极限状态 吸收过程极限y降至最小为ye, 解吸过程x降至最小为xe。,(4)相平衡限制了离开吸收塔时的,气相最低浓度Y2min和 液相最高浓度X1max,4,含SO2为1

2、0(体积)的气体混合物与浓度C为0.020kmol.m-3的SO2水溶液在一个大气压下相接触。操作条件下两相的平衡关系为pe1.62C(大气压) ,则SO2将从相向相转移, 以气相组成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_大气压. 用亨利系数E表达的亨利定律表达式为_.在常压下,20时, 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69.6mmHg, 与之平衡的氨水浓度为10(kg NH3(100kg)-1H2O).此时亨利系数E=_,相平衡常数m=_.,思考题,5,在常压下,测定水中溶质A的摩尔浓度为0.56Kmol/m3,此时气相中A的平衡摩尔分率为0.02,则此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_。当其他条件不变,而总压增加一倍时,相平衡常数

3、m=_,此时的亨利系数E=_,而溶解度系数H_。,在总压p=500KN/m,温度t=27下使含 CO23.0(体积)的气体与含CO2370g/m 的水相接触,试判断是发生吸收还是解吸?并计算 以CO2的分压差表示传质总推动力。 已知:在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E=1.73105KN/m 。水溶液的密度可取1000Kg/ m,CO2的分子量44。,6,第二节 吸收速率,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过程的极限,取决于吸收的相平衡关系; 另一是过程的速率。 气液传质过程: 三个基本步骤 溶质由气相主体 相界面,(相内传质) 溶质组分在界面上发生溶解进入液相。 (相际传质) 由界面 液体主体传递。(相内传质) 溶解

4、过程易进行的,其阻力很小。通常认为界面上气液两相的溶质浓度满足平衡关系。 总传质过程速率将由相内传质速率所决定,溶质气体是凭借扩散完成吸收的。 扩散=分子扩散+涡流扩散。,7,2.2.1分子扩散与传质,(1)分子扩散-费克定律(Fick),静止或层流运动的流体,1.分子运动向各方向是无规则的 2.分子微观运动的结果 3.在浓度高处的分子向浓度低方向扩散,和浓度梯度有关,表现为数量大,效率高,a.分子扩散 是在相内部因浓度梯度的存在,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传质现象,8,b. 费克定律,Fick定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物质的扩散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与傅立叶定律 相似,只要存在浓度差,

5、必然会产生分子扩散 是描述分子扩散的基本规律,JA组分A沿Z方向的扩散通量kmol/m2s; CA组分A在混合物中摩尔浓度kmol/m3 ; DAB组分A在A、B混合物中的扩散系数,m2 /s。 负号扩散方向沿A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9,(2)等分子反向扩散,由A、B组成均相混合物中,若维持各点T,p,C=constant,当其内部存在A、B组分浓度分布时,则就会发生A、B两组分的等分子反向扩散.,10,其扩散通量:JA=-JB,对双组分混合物,稳定扩散条件下: 因混合物中各点总浓度不变:Cm=CA+CB DAB=DBA=D,双组分物系中当各处的浓度相等时,有A的扩散,必然伴有B的分 子扩散,二

6、者扩散速率相等,方向相反。 扩散方向上没有流体的宏观运动,通过PQ面的净物质量为零。 前提:气液界面能等速率地向气相提供组分B,11,体现在精馏过程中: 1mol A 气 液 1mol B 液 气,对于稳态扩散则有:,传质速率的大小主要是分子扩散的贡献。,对于气相:,12,(3)单向扩散与主体流动,在气体吸收过程中,由于液相中不存在物质B,故不可能向界面提供组分B。(不再是等分子反向扩散),而是组分A的单向扩散 单向扩散:一组分通过另一个静止组分的扩散,13,在相界面处,A可溶于液相,B不溶于液相。 A在浓度梯度作用下从气相主体向界面i-i处扩散,在界面发生溶解,进入液相,其通量为JA。 界面

7、处A溶于液相中,B在界面处积累。如图(b)所示, 产生反向扩散,其通量JA=-JB 。 界面处A组分的溶解和B组分的反扩散,无液相分子通过界面向气相补充,导致界面处气相总浓度下降,即总压下降,使气体与界面之间产生微小的压差,从而产生混合气主体向界面递补的流动,这种递补流动称之为主体流动。,14,主体流动使A、B组分向截面扩散通量提高,分别是Nb,A、Nb,B,即:Nb=Nb,A+Nb,B Nb为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总的贡献 当有主体流动存在时传质速率由两部分组成,即分子扩散及主体流动的速率所组成。,15,稳态下,分离变量,取B组分分压的对数平均值,16,以液相及气相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 、 称为漂流因子,其值大于1。 有主体流动存在的传质速率大于单纯的分子扩散反映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贡献。 描述吸收过程的传质:气相中的A不断溶解,B不能进入液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