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求真的数学教学情境.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59300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唤求真的数学教学情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呼唤求真的数学教学情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呼唤求真的数学教学情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呼唤求真的数学教学情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呼唤求真的数学教学情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呼唤求真的数学教学情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唤求真的数学教学情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呼唤“求真”的数学教学情境 在与一线教师的讨论及交流中,多数教师反映数学教科书“像卡通书一样好看了,学生也喜欢看了”, 但数学味少了,特别是其中的情境创设更是存在大量“去数学化”的倾向。如: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一课中,有这样一段引入:“邮票既是一种邮资凭证,又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收藏品,方寸之间记录着祖国发展的历史足迹,展示美丽山河和多彩风情,给人以丰富的知识和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精神世界。”看到这里,如果不往下看,读者会感觉本课要讲什么内容呢,它的主线是什么?当时笔者初次拿到书本的时候,也觉得很奇怪,然后怀着好奇心接着往下看,(接着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小红到邮局寄挂号信,

2、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 ,此时我才明白这个情境创设的目的。 笔者认为问题情境要体现数学问题,要能够从情境中有效地引出数学知识,不要让人雾里看花看了半天才恍然大悟-原来要说这个呀!再如: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圆中的计算问题(弧的长度计算),引入如下:180 n9045 教材的目的是利用问题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教材建立数学模型,来获得概念,让学生通过这几幅图得出弧长计算公式,但笔者觉得用这几幅图导入弧长计算公式必要性不是很大如何把握类似于这样的情境设置?所以我认为是不是一定要为了情境而情境呢?新课程将“问题情境数学模

3、式解释、应用和拓展”作为内容呈现的形式,目的是关注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将这种形式作为教科书为载体促使教师改进固有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事实上,教科书只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素材,而不是教师教学的范本,教师完全有自己的创造空间,如对情境进行适当的替换、整合等。当教师对情境的创设能够灵活运用时,或许这项工作就不再是教科书所要努力体现的方向了。 因此,呼唤“求真”的数学教学情境是当务之急,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笔者给出如下认识与思考.1.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是否一定要生活化?情境创设主要反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并不都等于生活中的真情实景.它还可以是与相关学科联系的素材,如(

4、1)乘方的概念可以从生物细胞的分裂说明(2)反比例函数从物理公式I=U/R,P=F/S中讨论等等.也可以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如(1)从分数引入分式;(2)从分数的通分引入分式的通分等等.这些难道不都是数学中的情境创设吗?再如某教师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引入课上,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数学教师走上讲台,播放PPT,出现一个小男孩的照片.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小朋友吗?生:(部分学生:老师,这是您)(学生看看很像老师)师:观察真仔细!师:那这位呢?(出现姚明儿时一张照片)生:师:看不出像谁吗?师:这是篮球明星姚明呀,今天姚明要带领同学们去参加篮球比赛然后教师就出示了

5、一组有关姚明比赛的得分数据表格,由这些数据统计表延伸到条形统计图的新授课.不可否认,本案例确实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的生活情境,可以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活力,但个人觉的更可以用来在体育课上作为体育明星典故来介绍,然而,在条形统计图的引入课上,这样的现实情境由于干扰信息过多,一开始远离了本课数学主题,与本节课的知识没有直接联系,再加上学生猜照片人物耗时过长,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总之,数学教学情境是要“求真”,但不一定都要生活化.2.达到“求真”数学情境的条件.(1 )要有明确性.明确性包括两方面:一是情境的创设要有明确目的,必须围绕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来进行;二是情境中的问题设计要明确,要

6、具体,避免空洞抽象.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变化的鱼”一课中,其设计意图是通过“变化的鱼”,将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巧妙地结合,让学生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请看其中的情境引入:师:大家钓过鱼吗?生:钓过.师:怎么钓鱼呢?显然,这节课一开始就偏离了教学目标,如果不及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回,这节课最终肯定会成为一节变了味的数学课.这样的情形在目前数学课堂中并不少见,值得反思! (2)要有价值性.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兴高采烈.师:同学们,认识这几个可爱的精灵吗?请大声地说出他们的名字!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师:对,那么今天就由这五位奥运使

7、者带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陡增)师:首先出场的是贝贝,今天他将带大家走进一个探索的世界整堂课下来,让听课的老师感到乏味而啼笑皆非:首先是贝贝的像+复习题,其次是晶晶的像+例题,再次是欢欢的像+练习题五个奥运福娃在这节课中变成了一种装饰画本来学生以奥运福娃的出现而情趣盎然,但是课堂上只是简单地附着每个福娃的像,奥运福娃顿时失去了往日的魅力,情境并不单纯是形象与识记的结合,要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毫无价值可言.(3)要有真实性.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

8、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如: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一课中,为了创设情境,有些教者可能这样教学:师:“小撒奔两会中,小明想给小撒叔叔写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个邮局。”,“需要一个邮递员。”“需要一个信封。”。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强行切入:“寄信要邮票,”学生恍然大悟.绕了一圈,才要到了目标“邮票”,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我们看不到数学的目的,但是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

9、活跃的思维。所以务必真实地创设情境,千万不能太牵强! (4)要有“数学味”.很多教师试图从实际生活入手去创造生动形象的情境,可有时真会让人哭笑不得。如:小学“倒数”一课的引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可以倒过来,杯子可以倒过来口朝下,如人可以以手倒立,一张人的笑脸图倒过来变成哭相,你也举个例子吗?生:“衣服可以倒过来挂”师:很好,那请你说说倒数是什么呢?生:“倒数就是将数倒过来,如1的倒数还是1,8的倒数还是8,9的倒数倒过来变成6”受老师的点拨,过多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而且形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阻碍数学知识的获得。让数学生活化的确重要,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数

10、学即生活。这样的情境创设会模糊学生的思维,所以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情境的设计,体现情境创设的“数学味”. (5)要有“吸引力”.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就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再新颖的形式反复刺激学生,也会变得陈旧),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如: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我们经常设置这样的情境:师:将你的年龄乘以2后加上11,再把结果乘以5减去55,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1秒钟内说出你的年龄“,学生都会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他们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的震惊,认为老师是多么的了不起,而当老师将代数式(2n+11)5-55化简得到10n时,学生则会发出阵阵的感叹,原来奥秘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是多么得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