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860950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乙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乙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乙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方法的指导。2.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1.掌握一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3.理解文中描写短衣帮、掌柜以及多次写到“笑”的作用。课时安排:3课时。预习要求:1.疏通文字,熟悉课文。2.了解科举制度及文中涉及的封建思想(课前印发资料)。教学步骤:一、导入。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用“矛

2、盾分析法”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二、全面感知。1.默读全文,完成下列句子,了解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现。孔乙己是一个站着喝酒但又的人。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的人。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的人。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的人。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的人。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的人。孔乙己是使人快活但又的人。2.交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尔偷窃的人。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帐的人。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的人。孔乙己是个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遭

3、到冷遇的人。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的人。三、深入探因。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探求孔乙己的思想、性格、社会地位。归纳出如下答案: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以而为之。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孔乙己

4、“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质朴、忠厚。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2.综合矛盾,统一矛盾,全面归纳孔乙己的性格。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3.任选题目说话。孔乙己是个可笑而又可悲的人。孔乙己是个可怜

5、而又可憎的人。4.文中描写了短衣帮、掌柜等人物,这一些对突出小说的主题有何作用?文中多次写到这些人的哄笑声有何作用?5.在那样的年代,孔乙己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能否避免?为什么?6.作者对文中的人物所持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四、联想扩思。1.在学习过的文章中,有哪些人物形象也像孔乙己一样体现着自身性格的矛盾?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身为执法者但徇情枉法。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饥寒交迫急需火柴但一根也不肯动用。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祥子明知天热感到胆怯但仍坚持出车。杨修之死中曹操口头称赞杨修但最终杀害杨修。小橘灯中小姑娘小小年纪遭遇不幸但成熟机警。2.小结: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亦然。抓住

6、矛盾进行分析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学会用这种方法去认识人、看待事,走向全面深刻,做一个理性而不偏激、深刻而不肤浅的人。【创意说明】孔乙己对初中学生而言可谓博大精深。精警传神的语言,典型生动的人物,含蓄深刻的主题,匠心独运的构思,每个角度都够讲好几节课。对于这样一篇“讲点”丰富的课文,该怎样教?本课的教学设计作出了一点尝试:一、巧妙选取切入点。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因此设计中选取了“矛盾”这一切入点,从生活现象到性格特征、思想根源,带领学生由表及里,全面深刻地分析“孔乙己”这一形象,从而带动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二、科学渗透素质教育。本课教学在带领学生分析孔乙己性格特征时,也教给了学生一种解读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另外,教学收束时,更进一步由学法指导拓展到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令学生有“别有洞天”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